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5.39KB ,
资源ID:432140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3214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启东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最终稿.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启东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最终稿.docx

1、启东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最终稿启东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草案)启东市科学技术局2011年1月5日“十二五”是我市全面实施江苏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战略的关键时期,也是加速科技进步、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奋力跻身全省经济发展第一方阵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实施科技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推动我市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江苏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启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启东市“十二五”科学技术

2、发展规划。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一)“十一五”主要科技成就“十一五”期间,启东贯彻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积极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努力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旋律,科技发展实现了新的历史性跨越,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十二五”科技加速进步创造了有利条件。创新创业环境得到新改善。“十一五”期间,启东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作出了关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先后出台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意见、关于激励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和推进项目加快建设的实

3、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制定了关于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加快工业优化升级的实施意见和关于电子信息、精密机械、船舶与重大装备、医药与精细化工、电动工具、电力能源、纺织、临港等八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建立了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体系。一系列重大部署和政策的落实,营造了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活力,迅速使我市总体上进入创新活跃期。科技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科技投入产出迅速增长,2009年全市研发投入达到6.05亿元,是2005年的5.2倍;专利申请量达2647件,是2005年的7.4倍。我市连续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2009年又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

4、的贡献份额稳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新跨越。高新技术产业总量逐年扩大、结构逐步优化、质态稳步提高,200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40.5亿元,占规模工业的比例达36.39%,比2005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全市基本形成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五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增长极。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取得新成效。产学研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稳步扩大,我市与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的6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同时把合作对象拓展到美、英、法、德、日、俄、意等10多个国家的科研机构,实施各类产学研项目656项。重大科技成果加速转化,累计承

5、担实施省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96个,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74个,争取上级科技资金支持11710万元。带动企业新增总投入5.9亿元,项目年新增产值超过56亿元,新增利税约11亿元,有力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企业研发能力进一步增强,建立南通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0个,其中省级20个,企业院士工作站3家,1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创新型企业,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3家。全市建立了3家高校启东专家工作站、2家博士后工作站,有20多位博导、博士生等科技领军人才来我市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拥有700多人的专家数据库,为我市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提供有效服务。人才等创新要

6、素加快向企业集聚,企业创新产出大幅增长,2009年企业专利申请1368 件,授权710 件,获省认定高新技术产品累计36项。(二)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新世纪以来,世界科技发展呈现新的态势和新的特征。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市科技发展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依靠科技破解发展难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更趋紧迫。后危机时代科技引领发展的作用更加突显。从国际看,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更加迅猛,学科交叉融合加快,新兴学科不断涌现,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的周期缩短,推动了全球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和调整。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密集出台或加快确立以创新为核心的国家发展战略,全球进入更加空前

7、的创新密集和产业加速变革时代。知识经济和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国际间争夺生存权、话语权、发展权的焦点。从周边县(市)看,苏南及南通一些先进县(市),都在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把科技进步作为提升经济竞争实力的关键措施,我市在发展,人家也在发展,我市要真正成为江苏沿海开发的排头兵,形势十分严峻,任务非常艰巨。为此,必须加大科技的组织推进力度。转变发展方式创新驱动的要求更加迫切。从国内发展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水平和世界平均水平。如果不加快转

8、变经济发展方式,资源能源将难以支撑,生态环境将难以为继。从我市发展实际看,我市人多地少,资源短缺,迫切需要把自主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和物质资源消耗转向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轨道,使自主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动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任务更加重大。从我市实际看,全市坚持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培育企业主体,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新兴产业,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有了长足进步。但同时仍存在科教资源不足、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等一些突出矛盾。如何应对全球产业加速变革、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兄弟县(市)竞相发展的新局面,大力增强自主创

9、新能力,大幅增加科技创新的有效供给,在南通乃至全省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形成依靠自主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增长模式,引领和支撑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这既是我市增强区域竞争力、赢得发展主动权的需要,也是服务国家创新战略、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历史重任。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率先基本建成创新型城市为目标,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集约发展水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深入实施科技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启东”,按照创新驱动、重点跨越、统筹发展、机制领先的要求,着力突破关键技术,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

10、业,着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着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构筑科技人才高地,抢占科技经济制高点,把握科学发展主动权,为发展创新型经济和实现“两个率先”提供强大支撑和发展动力。(二)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科技发展总的目标是:率先基本建成创新型城市,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创新成果大量涌现、经济集约发展水平显著增强、创新资源广泛集聚、创新环境日益优越、创新主体活力竞相迸发的发展新格局,使自主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高技术新兴产业成为启东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创新型经济成为科学发展的主要支撑,科技综合实力位居南通地区先进行列。1、高新技术产业优势充分显现。到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

11、值和投入总量在“十一五”末基础上均实现翻两番,分别达到1300亿元和4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投入占规模工业的比重均达到50%,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到“十二五”末,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5%,财政科技支出占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超过3%;新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65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00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自主创新产品)250只,新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超过15%;培养一支在数量、水平、结构等方面基本适应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科技人才队伍,在工程技术、农业技术等主要领域的科技人员数有显著增加,在主要工程技术

12、领域培养一支学科功能比较齐全的专业技术带头人队伍,每万人口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1300人以上;知识产权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十二五”期间,专利申请总量15000件、授权总量60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总量3000件。3、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企业普遍建立技术研发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迅速发展,初步形成功能配套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十二五”期末,累计建成南通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0家,其中省级以上30家;建成省级以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5个,企业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10个;建成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力争建成1家以上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市孵化总面积40万平方米以上,

13、累计在孵企业300家以上,累计毕业企业50家以上。4、农业科技快速进步。进一步发挥科技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中的引领作用,积极推进农业科技革命,促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十二五”期间,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10家以上,建设省级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分店2家、便利店6家,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50项,引进和培育农业新品种100个以上。积极引进、推广设施农业、四青作物、海水育苗养殖,集成现有科技成果使之产业化,逐步形成富有启东特色的新兴农业产业。力争到2015年我市优良品种和新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5、社会科技进步取得新突破。以提高人口健康和素质、建设节约型、环

14、境友好型、城乡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为重点,加速推进节能、节水、环境保护技术创新,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育保健、公共安全、灾害预防、食品安全等领域的科技进步。6、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实施。“十二五”期间,实施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0项;组织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800项;承担实施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00项;力争获南通市以上科技进步奖80项。三、重点任务(一)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围绕我市八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纲要,结合省、市产业发展规划,以打造我市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和工业优化升级为目标,以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以掌握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为突破口,以关键核心技术的

15、研发和推广应用为重点,强化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我市新兴产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引领产业高端发展和转型升级,形成新兴产业倍增发展的增长极。重点打造光伏电池及组件、风力发电装备、核电与生物质能装备、新型高效能量转换和储存设备、输变电成套设备和节能设备等新能源产业;光电技术、现代通信、新型电子元器件、智能化仪器仪表等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小分子药物、医用材料、医疗器械等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工业除尘设备、消声技术、净化技术、污泥处理设备、余热回收技术、空调节能技术等节能环保产业;海洋工程装备、化学品船、工程船舶及船用动力装置和仪器仪表等高技术船舶及重大装备制造业;应用软件、嵌入

16、式软件、数字设计业、动漫和网络游戏设计等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2、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进高新技术在机械、纺织、电动工具等传统优势产业上的运用,提高传统产业装备水平、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支撑行动,以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和培育数字化企业为重点,推广网络环境下设计制造和管理信息化技术集成,以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流通、企业管理等关键环节为突破口,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相结合,实施设计数字化、制造智能化和经营管理信息化,提升传统产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3、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积极发展研发总部、创意设计、增值服务、技术孵化等高技术服务

17、业,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高度融合,促进产业链向研发和服务两端延伸。大力培育知识产权、成果交易、投融资服务等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提升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二)加大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力度,增强创新创业承载能力1、加快建设创新型经济园区。面向国内外产业发展前沿,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特色明显”的要求,重点部署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汇聚一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型企业,培育具有较大引领和辐射能力、较强的支撑与带动作用的新兴产业集群,进一步凸显产业园集聚创新资源和人才、做大产业规模、加快集约化功能化特色化发展的专业特色和影响力,力争把园区建设成为全

18、市自主创新核心区、资源集约利用示范区、新兴产业承载区和创新型经济先导区。以国内一流为标准,大力推进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基地、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加速器等各类科技创业园建设,针对科技创业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建立支持科技创业企业由小到大迅速成长的梯次推进机制、多级助推模式和全程服务体系,使之成为我市集聚高端人才、孵化科技企业、培育新兴产业的主要载体。2、加强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科技产业园建设。按照“国际化提升、信息化带动、市场化导向、差别化竞争、绿色化推进、集聚化建设”的基地发展原则,“特色鲜明、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基地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方向,从实际出发选择

19、生物医药、电动工具、精密机械、船舶与重大装备等特色产业,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和科技产业园的发展和提升步伐。3、加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面向广大中小企业,以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为重点,集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和企业的优势科技资源,积极创办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重点推进启东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江苏省启东滩涂贝虾蟹高效生态增养殖及产品检测公共服务中心、江苏启东电动工具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等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建设,为相关行业企业提供科技数据、产业共性技术、知识产权等公共技术服务,提升行业科技创新水平;加强与上海等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服务平台的开通对接,为全社会技

20、术创新提供科技基础保障和条件支撑;以十大高技术新兴产业和十大高技术优势产业为主要领域,依托创新创业载体或骨干企业,建立一批国内、省内一流的重点研发机构。(三)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主体作用,增强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1、提高企业内在研发能力。引导企业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快研发机构和研发平台建设。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重点建设一批企业研究院和重点实验室,引导企业开展前瞻性、原创性研究和重大战略产品研发,带动行业技术进步。支持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院士工作站,加强工程化、产业化技术的研发和转化应用。鼓励高校院所与行业联合共建各种类型的研发平台。完善面向企业创新的公共研发体系建设,

21、促进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与推广,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确保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5%以上。2、增强企业资源集聚能力。产学研互动创新是现阶段加快企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要引导企业介入高校、科研院所早期研发,强化高校院所科研应用导向,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建立“校企联盟”等多种合作载体,联合承担科技计划,开展技术研发,制定技术标准,转化科技成果,构建利益共同体,形成产学研合作成效机制。进一步引导创新创业人才向企业集聚,建设和完善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以及研究生工作站等人才集聚载体,推动技术、成果和人才向企业汇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综合运用政策

22、、人才、投入、金融等服务手段,加快实现技术与资本、成果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以资源集聚提升企业内生发展的动力。3、提升企业品牌创造能力。以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培育为重点,加快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瞄准产业高端发展,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整合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加快重大技术联合攻关与集成突破,并快速实现产业化,以掌握自主技术抢占制高点,以提高市场占有率打造品牌竞争力。发挥政府科技计划的引导作用,加快培育产业集群、创新集群和品牌集群,推动企业发展由“制造经济”向“品牌经济”提升。(四)加快推进农业和社会事业发展,增强科技对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支撑作用1、加强农业技术集成与创新示范。以

23、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富民强市、新农村建设、农村科技服务行动,加强技术集成创新示范,提升农业现代发展水平。加强优良动植物新品种选育及开发、动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产品贮藏与深加工技术研究与推广。加强创新载体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园和农业科技合资源化利用、污水及垃圾处理、设施农业栽培等技术集成示范,建立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新模式。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活动,加快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网络建设,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完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2、加强民生领域科技创新。围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改善生态环境,在环境、人口与健康、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科技惠民工程。重点围

24、绕社区居民在社区安全、健康干预、节能环保等方面的科技需求,集中推进建筑节能、治安监控、数字医疗、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等适用技术的应用示范。围绕感知健康、绿色建筑、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组织实施民生科技促进行动。围绕低碳生活、生命健康、应急处置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民生科普进社区活动,组织实施大型科普活动,提高公众科学素养,让科技创新成果惠及百姓生活。四、保障措施(一)进一步优化政策,营造科技创新的有利环境1、强化政策落实。各部门积极配合,用足用好国家、省和市制定的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列支抵扣、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等政策

25、的宣传和培训,把激励措施落实到位,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引导企业走技术创新的发展道路。2、加大科技投入。构建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益的科技投入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支出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不少于3%,并做到逐年稳步递增;各镇(乡)、园区应设立一定比例的专项匹配资金。努力争取更多的国家和省科技资金投向我市。加大财政对风险投资的引导力度,建立科技风险投资机制,支持企业自主创新;鼓励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来我市开展风险投资业务,拓展科技发展基金来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和完善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的信用担保体系。鼓励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加强对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服务支

26、持。通过各级各类科技计划的集成实施,加大统筹组织力度。在科技计划与资金使用上要进一步体现发展导向,提高重大创新项目的组织程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二)全面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施1、完善合作的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具有我市特色的政产学研合作模式,健全以政府为指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技术和资本为纽带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合作的推进力度。2、丰富合作的组织形式。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技术、成果展示会,精心组织举办好每年的科技节,搭建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技术交流平台,积极组织举办全市性的重大产学研活动,为科技

27、成果在我市企业实现产业化创造机会和条件,带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加速产业升级。3、提升合作的服务水平。做到企业项目需求和技术难题早调研、早掌握、早筛选,高校和科研机构最新科技成果早收集、早发布,校企衔接早落实,提高产学研合作成功率;同时,进一步抓好专家库建设,将专家库容量扩大到2000人以上,为企业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持。4、深化合作的实施方式。建立健全共同投入、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抓好校企研发中心、工程硕士点、博士(后)工作站、企业院士工作站、高校启东专家工作站建设,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教学科研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产学研合作基地。5、提高合作的层次水平。在

28、现有合作基础上,同更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新的合作关系,加强同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北大、清华等国内一流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人才和技术相对富余的有利机遇,加强国际科技合作,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技术合作与交流活动,实现技术优势互补,缩短与国外同行业先进技术的差距,提高企业的科研水平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三)重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1、切实做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培训,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2、加大专利专项资金的投入,进一步激发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热情,保持、发展我市专利申请、拥有量的领先优势,提高我市企业的市场竞争力。3

29、、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律环境和社会氛围,促进科技招商、引进高层次人才等各项引资引智工作的开展。(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智力支撑1、解放思想,全面营造人才发展良好氛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和科技人才的典型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2、培育载体,加大人才智力引进力度。大力培育人才吸纳载体。通过培育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五大科技含量高的支柱产业,广泛吸纳人才。围绕科技创业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科技

30、创新体系建设,吸纳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3、积极实施人才柔性流动战略。把引才和引智结合起来,对拥有科技成果、发明专利或掌握高新技术及紧缺专业知识的各类高层次人才,通过项目合作、提供科技咨询服务、兼职、短期聘用等方式引进国内外智力。4、整合资源,增强人才培育能力。构建启东特色的终身教育培训体系。建立与高校联合培养模式,鼓励在职人员通过脱产、函授、自修等形式接受学历教育。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企业岗位培训、个人自学提高等方式,全面开展技能培训。5、深化改革,创新人才选用机制。引导企业建立人才使用新机制,树立人才忧患意识,健全企业薪酬、奖惩和工资分配标准。进一步完善人才奖励制度,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

31、合,完善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五)增强全市上下的科普意识,倡导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全社会营造浓烈的科技进步氛围。1、提高科普工作水平。各级党政领导尤其是一把手要充分认识加快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把推动科技进步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本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从“未成年人、农民、城镇职工和社区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四大人群延伸到社会各个层面,切实提高科普工作水平。2、发挥科普工作效能。深入实施“双千工程”,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服务。发挥青少年科技馆主阵地的作用,做亮青少年科技创新品牌。当好科技工作者之家,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服务。广泛开展“讲理想、比贡献” 活动,提高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3、增强全民科普意识。大力开展科技进乡村、科技进企业、科技进社区、科技进学校、科技进家庭、科技进军营活动,着重抓好全国科普示范市创建和每年的科普日、科技节、科普宣传周活动,把科技“三下乡”办成科技“常下乡”。大力倡导低碳生活理念、低碳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形成和强化低碳消费意识和低碳生活文化。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