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529.78KB ,
资源ID:4328158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3281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考物理图象题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考物理图象题解析.docx

1、中考物理图象题解析2008年中考物理图象题解析热学部分:1.(天津市)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得到许多信息,下列对相关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一定是晶体 B这种物质的熔点是80C这种物质的熔点是100 D这种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刚好完全熔化大约需要37min分析:从图象我们可以获得如下信息:物质的初温约是50,从开始加热到加热10 min物质的温度逐渐升高,加热10 min物质温度升高到80 ,从加热10 min到加热25min这段时间内物质的温度保持80 不变,加热25 min后物质的温度又继续升高。根据物质从加热10 min到加热25min这段时间内继续吸

2、热温度保持80 不变,说明这种物质有一定的熔点,一定是晶体,并且这种物质的熔点是80 ;由于物质从加热10 min到加热25min这段时间内继续吸热温度保持80 不变,说明晶体在这段时间内刚好完全熔化,熔化时间为25min 10 min =15 min。答案:A B2. (辽宁省十二市)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图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A、B装置)(1)甲组同学发现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他们选择的是_(填“A”或“B” )套装置(2)乙、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C所示:a、b两种

3、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_不同。(3)通过分析图象C,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是_,_。分析:(1)我们知道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升高,甲组同学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说明甲组同学选用的器材可以使水沸腾时的压强高于一个标准大气压。观察A、B两套装置,它们的区别在于B套装置烧杯上多一个盖子,加热后可以使烧杯中的气压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所以甲组同学选择的是B套装置。(2)从图象C可以观察到:a、b达到水沸腾(100)所需要的时间不同,b需要的时间t2比a需要的时间t1长些,说明达到沸点时b吸收的热量要多些,Q吸bQ吸a。我们分两种情况讨论,第一种情况:若水的初温相同,已知末温

4、(100)相同,Q吸bQ吸a,根据Q吸=cm(t末-t初),所以mbma;第二种情况:若水的质量相同,已知末温(100)相同,Q吸bQ吸a,根据Q吸=cm(t末-t初),所以t初bt乙)。说明升高相同的温度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多些,即Q甲吸Q乙吸,由于盛甲、乙液体的容器相同,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m甲=m乙, 根据公式Q吸=cm(t末-t初)得c甲c乙。思路二:从t温t时图象我们可以观察到:甲、乙两种液体的初温相同,都是0,即t甲初=t乙初=0,用同一热源加热相同时间(t甲=t乙),Q甲吸=Q乙吸,乙液体温度升高到的温度高些,即t乙末t甲末 ,由于盛甲、乙液体的容器相同,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相

5、同,即m甲=m乙,根据公式Q吸=cm(t末-t初),可得c乙c甲。答案:A光学部分6.(辽宁省十二市)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分析:从v-u图象我们可以观察到:在物距u=20cm时像距v=20cm,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u=2f(焦距)时v=u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可以判断此凸透镜的焦距

6、f=10 cm,所以A是错误的。当u=15cm时,即fuu。所以B是错误的。当u=25cm时,u2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倒立缩小的实像,v u,所以C是错误的。从图象可以观察到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 cm处移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距v逐渐变小,物距逐渐u增大,v/u的比值逐渐减小,说明像的放大倍数逐渐减小,像逐渐减小,所以D是正确的。答案:D7.(青岛市)小宇从物理手册中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中的一些数据。入射角i0303939304050折射角r051798290反射的能量4.7%6.8%36%47%100%100%(1)当入射角i_时,不发生折射现象。如图所示图象中的图线_反映了上述实验中

7、的两角关系。(2)判断:如果光从空气射向玻璃,则反射的能量可达到100%。( )分析:从表中数据可以观察到,光从玻璃射入空气中入射角i逐渐增大折射角r也逐渐增大,反射的能量逐渐增加;当入射角i增大到40时折射角r增大到90,此时反射的能量达到100%,发生全反射,所以图线a正确反映了实验中两角的关系。而图线b反映的是r与i始终相等,是错误的。光由空气射入玻璃中,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反射的能量也不可能达到100%。答案:40 a 电学部分8.(重庆市)如图是一个小灯泡的电流和电压变化规律图象,物理学中叫做伏安特性图象。由图象可知,当小灯泡在U=4V时,灯泡灯丝的电阻为_;当小灯泡中流过0.3A的

8、电流时,它消耗的功率是_W。分析:由U-I图象可知,小灯泡两端电压U=4V时流过小灯泡的电流I=0.4A,根据欧姆定律I=U/R可得R=U/I=4V/0.4A=10。由图象可知当流过小灯泡的电流I=0.3A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U=2V,根据电功率计算公式P=UI可以计算出此时小灯泡消耗的功率是0.6W。答案:10 0.69.(安徽省)小灯泡L的额定电压为6V,小明通过实验测得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小灯泡L正常发光时,通过其灯丝的电流是_A;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3V,则此时小灯泡L消耗的实际功率为_W。 分析:小灯泡正常发光说明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流过

9、小灯泡的电流为额定电流,小灯泡实际消耗的功率为额定功率。由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6V,从图象可以观察到对应电压6V的电流值为0.6A,所以此时流过小灯泡的电流为0.6A,或者说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6A。从图象可以观察到小灯泡两端电压U=3V时,流过小灯泡的电流I= 0.5A,根据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UI可以计算出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1.5W。答案:0.6 1.510.(广东省)在某一温度下,两个电路元件甲和乙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元件甲的电阻是_,将元件甲、乙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V的电源两端,则流过元件甲的电流是_A,流过元件乙的电流是_A。 分析:观察图象可以看到元件甲的I-U

10、图线是直线,说明元件甲的电阻是定值。元件乙的I-U图线是曲线,说明元件乙的电阻是变化的。对于元件甲在图线上任取一组数据,如I=0.2A时对应的U=1V,根据欧姆定律I=U/R,R=U/I=1V/0.2A=5。甲、乙两元件并联在电压为2V的电源两端,说明甲、乙两元件两端的电压均为2V,从图象可以观察到,图线甲对应U甲=2V时的I甲=0.4A,图线乙对应U乙=2V时的I乙=0.2A。所以将甲、乙两元件并联在电压为2V的电源两端,流过元件甲、乙的电流分别是0.4A、0.2A。答案:5 0.4 0.211.(辽宁省十二市)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为4.5V且保持不变,小灯泡上标有“2.5V”的字样,图乙是

11、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关系的图象。求:(1)当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V时,灯丝的电阻。(2)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路消耗的总电功率。分析:(1)观察图象可知,由于小灯泡的I-U图象是一条曲线,说明小灯泡的电阻是变化的,观察图象,当小灯泡两端的电压U=2V时,流过小灯泡的电流I=0.28A,根据欧姆定律公式I=U/R得此时小灯泡的电阻R=U/I=2V/0.28A=7.1。(2)由于小灯泡上标有“2.5V”的字样,说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2.5V。观察图象当小灯泡两端电压U=2.5V时,对应流过小灯泡的电流I=0.3A,由于小灯泡与R串联,所以I总=I=0.3A,电源电压U总

12、=4.5V保持不变,可以计算出电路消耗的总功率P总=U总I总 = 4.5V0.3A =1.35W。答案:解(1)7.1 (2)1.35W12.(南京市)小明用图甲所示的电路,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恒为6V。实验过程中,他做了六次实验,每次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后,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始终保持R两端的电压不变,记下相应的电流值。根据记录的六组数据,他在方格纸上描出了电流I与电阻箱阻值R的关系图线,如图乙。(1)记录第一组数据时,电阻箱R的阻值为4,此时电流表示数是多少?(2)小明在实验过程中,控制电阻箱R两端的电压是多少?(3)记录第二组数据时,小明记下电流表的示数为0.4A,此

13、时电阻箱消耗的功率是多少?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是多大?(4)记录第四组数据时,电阻箱和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之比是多少?分析:(1)从图线可知,当R1=4时,对应的I1=0.5A,即电流表示数为0.5A(2)在图线上任取一组电流和电阻数据,根据公式U=IR可得R两端的电压为2V如:U=I1R1=0.5A4=2V(3)当电流表示数为I2=0.4A时,从图线可知,R2=5电阻箱消耗的功率P= UI2=2V0.4A=0.8W 或P=I22R2=(0.4A)25=0.8W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 R滑=U滑/I2=(6V-2V)/0.4A = 10(4) 根据题意记录每组数据时U=2V U滑

14、=4V I=I滑 所以 P/P滑 =UI/U滑I滑=U/U滑=1/2 即记录第四组数据时电阻箱与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之比为1:2答案:(1)0.5A (2)2V (3)0.8W 10 (4)1:213.(福州市)如图是某同学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电路图。开关S闭合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移至b端,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得:通过R0的电流与R0两端的电压成_,定值电阻R0的阻值是_。实验时,电源电压3V保持不变,当滑片P位于a端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是_W。分析:由图甲可知,电压表测量的是电阻R0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的是电阻R0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的电路中的电流,

15、由于电阻R0的I-U图象是一条直线,且I随U的增大而增大,说明通过R0的电流与R0两端的电压是正比关系。取图线上的任意一点如I=0.6A对应的U=3V,根据欧姆定律公式I=U/R R=U/I可以计算出R0的阻值为5。由图象可以观察到滑动变阻器滑片P由a端滑动到b端的过程,电阻R0两端的电压由0.5V增加到3V,流过电阻R0的电流由0.1A增加到0.6A,即滑片P位于a端时,UR0=0.5V IR0=0.1A;滑片P位于b端时,UR0=3V IR0=0.6A。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于a端时,由于滑动变阻器与电阻R0串联,流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与流过电阻R0的电流相等,I滑=IR0=0.1A,滑动变

16、阻器两端的电压U滑=U-UR0=3V-0.5V=2.5V,所以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P=U滑I 滑=2.5V0.1A= 0.25W答案:正比 5 0.2514.(昆明市)如图甲所示电路中,R是一个定值电阻,Rt是一个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当开关闭合且电阻Rt所处的环境温度升高时,电流表示数_,电压表示数_(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分析:由Rt-t图象可以观察到,热敏电阻Rt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开关闭合且Rt所处的环境温度升高时,Rt的电阻减小,由于电阻Rt与电阻R串联,Rt阻值减小说明电路的总电阻减小,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根据欧姆定律I=

17、U/R电路中的电流增大,由于电流表测量的是R与Rt串联电路的电流,所以电流表的示数增大。由于流过电阻R的电流I增大,电阻R的阻值不变,根据欧姆定律I=U/R U=IR,所以电阻R两端的电压增大,由于电压表测量的是电阻R两端的电压,所以电压表的示数增大。答案:增大 增大力学部分15.(上海市)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m的两点,甲、乙两小车从P点出发向Q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 B经过6s,乙车离P点10mC甲车比乙车早3s通过Q点 D经过3s,甲 、乙两车相距6m分析:从图象可以观察到,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并且都作匀速直线运动,取s-t图象

18、上任一时间值,如取时间t=2s时则图象中对应甲车的路程s甲=8 m,对应乙车的路程s乙=4 m,根据速度公式v=s/t可以计算出甲车的速度是v甲=4m/s,乙车的速度v乙=2m/s,v甲v乙,可以判断A是错误的。从图象可以观察到经过6s乙车距出发点P的距离为12 m,可以判断B是错误的。从图象可以观察到,甲车到达Q点(路程为10m)所用的时间是2.5 s,乙车到达Q点(路程为10m)所用的时间为5 s,可以计算出甲车比乙车早2.5 s通过Q点,可以判断C错误的。从图象可以观察到经过3s,甲车离出发点P的距离是12 m,乙车离出发点P的距离是6 m,甲、乙两车相距为6 m,可以判断D是正确的。答

19、案:D16.(山东省)小华同学在探究两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时,做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质量有关 B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体积无关C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相同 D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分析:从m-V图象可以观察到,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定值,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没有关系,可以判断A是错误的,B是正确的。对于同一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变,可以判断C是正确的。从图象可以看出对于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乙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大于甲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可以判断D是正确的。答案:A材料F/NS凹/mm2H/

20、(N/mm2)a10000100100b1000020050c20000100200a15000150100d750025 17.(青岛市)硬度是衡量材料软硬程度的物理量。硬度的大小可以用如图(1)的方法进行测试。选择规定的淬火钢球,给它加载压力F,将它压到被测试的材料表面,保持规定的时间后卸载压力,就会在材料表面留下凹形压痕。如果用S凹表示凹形压痕的面积,用H表示材料的硬度,某次实验中对一些材料的测试数据如下表(1)硬度定义为:在凹形压痕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_。可以用公式_来表示。(2)请将表格数据填写完整。a、b、c、d四种材料的F-S凹图象如图(2)所示,其中表示材料d硬度的图线是_。分析

21、:(1)从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材料a,压力F为10000N(15000N),压痕的面积S凹为100 mm2(150 mm2),硬度H为100 N/mm2,硬度H=F/S凹。对于材料b压力F为10000N,压痕的面积S凹为200 mm2,硬度H为50 N/mm2,硬度H=F/S凹。对于材料c压力F为20000N,压痕的面积S凹为100 mm2,硬度H为200 N/mm2,硬度H=F/S凹。我们可以归纳出硬度定义为:在凹形压痕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压力,可以用公式H=F/S凹 来表示。(2)对于材料d压力F为7500N时,压痕的面积S凹为25 mm2,根据归纳出的硬度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材料d的

22、硬度为H= F/S凹=7500N/25mm2=300 N/mm2。从F-S凹图象可以观察到四种材料硬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H甲H乙H丙H丁。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HdHcHaHb,可以判断图象中的甲表示材料d的硬度,乙甲表示材料c的硬度,丙表示材料a的硬度,丁表示材料b的硬度。答案:(1)压力 H=F/S凹 (2)300 甲18.(广州市)距离传感器发出的超生波遇到物体后反射回传感器,传感器收到信号后自动计算出物体与传感器的距离,并显示物体的距离(s)- 时间(t)图象。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1)若传感器在发出信号后0.01s收到从物体反射回来的信号,物体距传感器多远?(2)若显示物体

23、的s-t图象如图甲,物体在0至15s的运动情况如何。(3)如图乙所示,一物体在F=1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传感器显示物体的s-t图象如图丙。求:在0至15s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多大?拉力的功率多大?分析:(1)根据公式v= s/t 得s=vt=340m/s(0.01s/2)=1.7m(2)从图象甲我们可以看到,在0至15s这段时间内物体的s-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物体与传感器的距离始终保持20 m不变,说明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于距离传感器20m的位置。(3)从图丙的s-t图象可知,物体在015s这段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处于二力平衡状态,所以f=F=10N。

24、从图丙的s-t图象可知,物体在015s这段时间内,运动的距离是30m,拉力的功率P=W/t=Fs/t=(10N30m)/15s=20W答案:(1)1.7m (2)物体静止于距离传感器20m的位置。(3) 10N 20W19(大庆市)A、B两车的质量相等,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向东行驶,若两车行驶过程中的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在此过程中 ( )A两车都受平衡力的作用 B两车的动能相等 C若以B车为参照物,A车向西行驶D若两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相等,则A、B两车的功率之比为4:9分析:从s-t图象可知,A、B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两车都处于平衡状态,所以两车都受平衡力的作用,可以判断A是正确的

25、。根据图象我们可以计算出两车的速度分别是vA=90km/h和vB=40km/h,由于物体的动能与质量成正比,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E=mv2/2),mA=mB ,可以计算出两车的动能之比为EA/EB =81/16,所以B是错误的。由于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向东行驶,并且vA=90km/hVB=40km/h,所以相对于B车A车向东行驶,相对于A车B车向西行驶,可以判断C是错误的。若两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相等,由于两车在水平方向上都处于二力平衡状态,所以它们所受的拉力也相等,根据公式P=W/t=Fs/t=Fv可以计算出A、B两车的功率之比为PA:PB=9:4,所以D是错误的。答案:A20.(大庆市)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和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当t=1s时,物体处于_(填“静止”、“匀速运动”或“变速运动” )状态;当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N。分析:从图丙的v-t图象可以看出,在0-2s 这段时间物体的速度由0增加到4m/s,所以当t=1s时物体处于速度逐渐增加的变速运动状态。在t=2s到t=4s这段时间物体的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