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23.78KB ,
资源ID:4355101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3551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春望》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w****)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春望》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1、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主旨)这首诗通过眺望沦陷长安的破败景象,表现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的心情。3.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由于感伤时政,久别思家,反而使诗人见花流泪,闻鸟而惊心,以乐景写悲情,表达了诗人忧伤国事、恨别思家的深沉感情。4.赏析“溅”“惊”二字。“溅”“惊”二字,在句中是使动用法,意思是因感时伤怀,加之思念家人,看到落花反而使我的泪水飞溅,听到鸟鸣反而使我心惊。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此联历来有两种解释:(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流泪,闻鸟儿惊心;(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 鸟恨别而惊心.你赞成哪种解释,为什么

2、?我比较赞成第二种。第一个以诗人为主,注重描写个人情感和感受,但是不够表明此时的“悲凉和无奈”。第二个以花鸟的不常态表现,说明此时的悲怆和惊心。这是经典的拟人手法的应用,连花鸟这无意识之物都晓得此时的离别惆怅,诗人如何不动容。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三月”写出战祸之长,“抵万金”写出家书难得。这两句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以平常语写出苦境真情,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成为千古名句。7.“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表达的情感?反映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现状的忧愁,既思念亲人又叹息自己衰老的思想感情。8.春望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情感的?通过描写破败的春城,杂草丛生,

3、花也落泪,鸟亦惊心。借景抒发作者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9.本文最突出的写法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前四句写景,景中有情,后四句重在抒情,借事抒情,但情中也有景。春望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春望及五律诗的特点。过程与方法在自读自悟,合作探讨中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歌的特点。难点体会诗歌的情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感的

4、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二)学习第三首诗春望1听配乐朗诵。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3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4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译诗参考: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长的簪针。5学生齐读全诗。6品味全诗。本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

5、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叛军焚烧军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破山河在”,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城春草木深”。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烽火连三月”,烽火连天,杀伐不断,诗人远离家眷,由于战

6、事紧张,音信隔绝,更觉“家书抵万金”,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岁月,一封普通的家书是多么难得、多么珍贵啊!诗的尾联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诗人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本诗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来抒发的?全诗触景伤怀,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春望教学设计3一教材分析该单元是围绕着爱国情怀这一主题来安排教材内容的。本单元总共5篇课文,选择了古今中外的不同文章和体裁来阐释爱国情怀这一主题,而春望这篇是通过我国古代诗歌来展示我国古代伟大诗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春望写于安史之乱后,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经被

7、叛军安禄山占领,长安城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面对这样的情景,作者写下了这首诗歌。二教学目标既然是是通过诗歌这种体裁来表现爱国情怀这这一主题,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就应该抓住“诗歌”和“爱国”者两个重点来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体会古诗的韵律,领略古诗的音韵美,凝练美,意境美和含蓄美。2,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3,情感目标: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课时安排:1个课时三教法和学法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诗歌的学习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基础积淀,所

8、以在这堂课中我觉得应充分的贯彻老师作为辅导者,学生才是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在教法上,老师主要还是要通过讲授的方法来行课引导学生的学习,而学生在的学法上主要是通过诵读和讨论来学习这首诗歌,来体会诗歌中的爱国情感。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杜甫是学生已经接触过的诗人,所以我觉得在导入这个环节选择介绍作者来导进课文。一方面,先让学生说出现在他们对杜甫的一些了解,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和积累文学常识,而且还可以让老师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掌握情况,再者课堂一开始的师生互动,能够使得课堂能够融洽些,学生也能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在学生回答完后,老师再对学生的回答的内容作总结和补充,提出学生要掌

9、握的文学常识,并且抓住其中的一个要点来引入正课,而这个要点自然是要抓住爱国情感这个点来过渡到正课。2,诗歌讲解诗歌的讲解评析是课堂的主题部分,在这个部分我想不仅要讲解诗歌也要教会学生怎样的分析诗歌和记忆诗歌。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们要抓住个线索来分析这首诗歌,而在这里我想抓住情感这个线索来分析,在了解学习完字词后先让学生尝试朗诵一下这首诗歌,当然这时学生还没能很好的把握这首诗歌的情感,所以就需要进一步的分析这首诗歌了,由此正式进入诗歌。所在这一部分我想有以下的几个部分。(1)了解字词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等解决生字词:抵:值浑:简直胜:承受簪:zn (2)初读诗歌及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引出把握诗歌情感

10、这个线索。(3)分析讲解诗歌A.学生先结合课下的注解以及小组的讨论尝试翻译下诗歌。B.请一为同学翻译下诗歌的首联和颔联C.讲解诗歌的首联和颔联,确定首联和颔联的联系,首联:一幅国破后的衰败凄凉的画面颔联:以“花”“鸟”作为主体的观画伤情。有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在分析诗歌的诗歌可将这一思想贯彻在分析中,首联是勾勒出了一幅衰败的景象,通过和学生一起的分析出这幅画面,而紧接的颔联我们可看到“花”“鸟”两个物象说到“花溅泪”“鸟惊心”那么就可由此提出问题:花为何溅泪,鸟又是为何惊心?这样两联的联系也就确立了。所以在这里主要的提问有:1,首联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2,花为何而溅泪,鸟又是为

11、何而惊心?D.分析完两联之后可让学生朗诵首联,朗诵时可在脑海中勾勒出刚才的分析出的画面,然后再由勾勒的画面尝试背诵这两联。E.请学生翻译诗歌的颈联和尾联F.讲解颈联和颔联,确定这两句的联系。颈联:国家战乱,思念家人尾联:一个频频搔头的白发老人的形象,颈联的结果。“白头搔更短”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战争的残酷的痛恨。所以以此作为连接点建立两联之间的联系。主要的提问设计:1,为什么会“家书抵万金”;体现了什么?2, 为什么会“白豆搔更短”?G.学生根据两联之间的联系朗诵颈联和尾联,脑海中浮现一个频频搔首的老人形象,然后再由这个老人形象老尝试背诵这两联。H.根据刚才的分析,尝试背诵

12、全诗。(4)探究感悟A,分析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讲解互文修辞手法。互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两个部分,看似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情。诗句理解:由于为国事担忧,为离别感到遗憾,花儿也不禁落泪,鸟儿也为此惊魂。B,分析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中的典型的爱国人物形象。艺术形象:这一细节含蓄而又深刻的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5)课堂总结1,这是一首抒发(爱国情感)的诗歌,他刻画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他充满了怎样的情感,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来诵读这首诗歌?2,本诗歌的名句是哪句,它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根据脑海中的画面有感情的背诵诗歌 (6)

13、课后练习:再搜索一首杜甫表现爱国情感的诗歌,并对其进行分析,体会是怎样表现爱国情感的。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求简介扼要,要能清晰明确的反映教学的重点,所以在板书设计的方面,我选择板书各联描述的主要内容,并使这些内容能够建立起联系,使得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够浑然一体,而且通过这个板书能够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画面,而由这幅画面能够背诵出这首诗歌,做到所谓“诗中有画,花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首联:一幅国破的衰败凄凉的图画画观画颔联:“鸟”为主体观画伤情颈联:国事战乱,思念亲人为什么“白头搔更短”尾联:一位频频搔首的老人春望教学设计4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能

14、力目标:反复朗读,背诵课文;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结合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方法:朗读感知法,情境品味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以中东地区许多国家内部动乱,频发战争,人民苦难相关内容导入。二、简介背景(安史之乱)、作者杜甫。三、朗读感知1、反复朗读。要求:读准正音、节奏、语气语调。2、检查朗读情况,引导学生正确译读。3、引导学生背诵。四、研读赏析。1、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再现形象,把握物境。诗歌的首联写了哪几个形象?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明确:写了国都、山诗、城、

15、草木四种形象。这是一幅论陷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论陷,城地残破,山诗依旧,乱草丛生,满目凄然。颔联写了几个形象,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写了花、鸟。春花盛开,鸟儿和鸣,但诗人在视听上并没有愉悦之情,因他与家人的别离感伤所致。让学生想象颈联、尾联的形象及画面。烽火连天,兵荒马乱,诗人盼望得到家书,可一直都大失所望,由此而焦虑忧愁,满头白头,头发稀疏得不能插簪。2、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把握情境。提问: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全诗抒发了诗人优国思亲的情感。提问:全诗抓住哪些词语和意象来表达心情?国“破”国家支离破碎草木“深”更令人满目凄凉、花溅泪,鸟惊心衬托诗人因国破家亡而产生强烈伤痛的感情。“抵万

16、金”表达诗人对妻子儿女及家中亲人的思念。“搔”不胜簪:头发稀疏不能插针簪,衰老得快,忧国、伤时、思家所致。五、课堂小结,并美读课文。六、作业默写课文板书设计肖联写景心生伤痛颔联抒情离愁别恨借景抒情春望颈联叙事眷家思亲寓情于物尾联描写忧国伤时 课后心得体会 本教学的朗读贯穿整个教学环节,根据达成目标和内容的呈现分层次有序地采取不同的朗读方式,以读促思,以读促说,以读悟意;在朗读感知读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意象的研读和赏析,结合背景去理解诗歌的深刻意蕴。整个教节环节紧凑有序,教法指导得当,知识内容正确,容量适量,难易适度,板块清晰,能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上进行正确引

17、导,逐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整个课堂教学时效高,教风民主,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春望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1.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的可贵精神。(难点)2.指导学生用品味词语、借景抒情、再造想象的方法来欣赏诗歌。(重点)3.深入理解本诗,扩展了解杜甫其他相关诗歌,初步了解杜甫的经历和思想。【教学方法】朗读法批注法赏读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诗人杜甫。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唐王朝受到巨大震动。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

18、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第二年(757年)三月诗人在都城长安写下了一首不朽的五律春望。这首诗是我们儿时就已经能琅琅背诵的,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它,用更细腻的视角,更深厚的感情来触摸诗歌所表达的精神世界。首先,请同学们一齐朗诵本诗。二、赏析首联1.本诗的题目是“春望”,那么在首联中作者都望到了什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2你认为在这四个描写对象中作者着力要体现哪一个事物的特点?为什么?(借景抒情赏析法落实点)国之破。“国”是指都城,即长安。开篇即是春望所见,先用“国”点明了此城即国都长安,以“破”交代了历史背景,以“春”标明了节令。两句合

19、而观之,便是说望见春天被攻破了的长安城,山河之上草木丛生,榛莽遍地。这一联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出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仍在,但是国已政权陷落。草木春深,但是城已残破不堪。3宋代魏庆之编的诗人玉屑中说:“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近世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在这两句诗中,哪个字用的最好?(品析词语赏析法落实点,自选式)破:着一破字一字统全貌,未言一处破败之象,但是满目疮痍之态已赫然纸上,实是触目惊心。在:青山不言,流水永恒,更衬李唐之倾颓惨境。(略)春:春回大地,应生机勃勃,草长莺飞。(略)深:乱草遍地,林木苍苍。4.背景对比:昔日长安城: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

20、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杜甫丽人行) 今日长安城:破4此联对仗工巧,”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对照强烈,出人意料。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为全诗渲染了悲怆的气氛。三、赏析颔联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历来有两种翻译的版本。第一种:人溅泪惊心。第二种:花鸟溅泪惊心。2:那么你认为哪一种好呢?第一种,花鸟本为娱人之物,诗人们往往用春天的繁花似锦,百鸟齐鸣来衬托心情的愉悦和欢

21、畅,可是在这里,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见之而泣,闻之而恐,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乐。第二种,以花鸟拟人,花好似在落泪,鸟仿佛受惊骇。感时恨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倍增其哀乐。两说虽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前者触景生情,后者移情于物,都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沉郁之情。3:这一联中的“溅”和“惊”两个字用得甚好,请用简洁的语言批注这两个字的妙处,写在老师发的纸上,写好之后撕去背胶粘到前面的纸上。溅:含悲带愤,感情浓烈。惊:敏感惊恐,心灵柔软。小结: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到此所望结束了,诗人后两联由悲痛国事转

22、为想望亲人。四、赏析颈联和尾联1.介绍背景:杜甫是前年八月为叛军所俘的,被困于长安一冬春,一直思念寄居在州的妻子儿女,因此说“家书抵万金”。引诗拓展:杜甫在写春望的前一年(至德元年)秋,在长安就写有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表现了诗人对家人的眷眷之怀。“家书抵万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忧虑,焦急。) 3:对比诗人的望岳和本诗的尾联,想象一下两首诗中的诗人形象有何不同?望岳中的诗人:年富力强,意气风发。春望中的诗人:垂垂老矣,沉郁悲痛。4诗人写这首诗年仅45岁,却已“白发”,而且稀到“不胜簪”的地步,这可能吗?是

23、什么使诗人如此?是“感时”,“恨别”所致。是“国与家”共同的打击所致。是因为“艰难苦恨繁霜鬓”。5相比望岳,诗人的气度是不是变小了?例如诗中先忧国,再思亲,最后写到自己的衰老。从背景上看: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从年龄上看:从裘马轻狂、意气风发的少年到历尽沧桑、日渐衰颓的“老年”;从情感上看:由壮志凌云的豪情到对国家命运前途忧虑的悲情,从胸怀上看:都是广大的胸怀,望岳更凌厉自信,春望更深沉蕴藉。6.小结:家与国紧密相连,个人和民族血脉相融。以爱家之心爱国,以忧国之心忧家,心系国家,胸怀天下。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爱国方式,这一直是圣哲先贤思考问题的方式。“家国天下”的背后,有高尚的情感,更有精神的智

24、慧。杜甫在诗中把家愁同国忧交织起来,深刻地表现了正直知识分子的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意义,正是“沉郁顿挫”的精神实质,也是杜甫伟大之所在。五、总结杜甫就是这样,忧国忧民的思想已经溶入了他的血液他总是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总是能由自己的遭遇想到广大黎民的苦痛,他总是坎坷不幸的,但他也总是令人敬仰的他的生活总在苦难的谷底,但他的思想永在巍峨的巅峰让我们带着对古往今来所有忧国忧民之士的景仰,来一起朗读。六、板书春望沉郁的家国凝望己家国老离破七、作业布置:1.背诵本诗2.阅读杜甫其他作品。春望教学设计6一、教材分析这首诗是诗人于至德二年三月所作。当

25、时正直安史之乱,首都长安被叛军占领。诗人于至德元年八月被叛军捉住,押送到长安。在长安城里,诗人目睹了叛军的种种倒行逆施。第二年三月,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但这只能增加忧国忧民的诗人的痛苦和感伤。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深入理解诗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能力目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和创新精神。、情感目标: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课时:1课时。、朗读法:俗话说,书读百遍

26、,其义自见,特别是古诗词。诗的节奏、韵律,所蕴含的感情内涵都要靠读来感受体会,因此,朗读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法: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相互讨论,主动质疑,以学定教。五、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更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优秀的传统。那么,大家知道哪些爱国的名人名言或爱国故事呢?(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一副图片并配以文字说明,让学生说出这副图片中的人物是谁?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兴趣,加深对杜甫的认识,烘托课堂气氛。(二)品读

27、感悟1、多媒体显示诗歌朗诵,让学生初步体会诗的节奏和感情。2、正音正字,划分朗读节奏。强调两个字的读音“搔”和“簪”。3、学生放声自由朗读,感知诗的内容。4、学生配乐朗诵春望。(三)、画面欣赏多媒体出示一组长安城繁华时与衰败时的图片,让学生在图片的欣赏中说出自己所观察到的一切。由此引入背景介绍。(四)、整体感知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全诗,如果学生有不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研讨。(五)、品读探究首联:1、诗人向我们描绘了他所望到的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有什么特点呢?2、面对人烟稀少的、杂草丛生的长安城,作者的心情如何呢?哪句最能表达诗人此时的心情呢?多媒体显示图片:让同学们欣赏一组百花盛开、鸟鸣时的图片,说出欣赏图片时的感受。颔联:1、鸟语花香是最美好的事物,能够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心情,但是给作者带来的是怎样的感受呢?2、作者为何对花落泪、闻鸟惊心?此时此刻作者为时局感伤得落泪,此刻的分别不是一般的分别,可能是永别,生离死别,所以作者的心情格外低落。颈联:1、对于作者来说家书是十分宝贵的,由哪里可以看出?2、一封薄薄的家书怎么能低得上万两黄金呢?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