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402.60KB ,
资源ID:43600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360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复习必备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1《金刚石石墨C60》基础练习无答案新版新人教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复习必备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1《金刚石石墨C60》基础练习无答案新版新人教Word文件下载.docx

1、D、O2、Na质子数和电子数都不同 5、(2018玉林)C60的发现使人类了解到一个全新的碳世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足球由C60构成 B、C60这种物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 C、C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D、C60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 6、(2018威海)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 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 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 A、 B、 C、 D、

2、 7、(2018阜新)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C、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氧化性 D、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气管从澄精石灰水中撤出 8、浙江大学实验室里诞生了世界上最轻的材料碳海绵”“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下列关于“碳海绵”说法错误的是() A、具有吸附性,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 B、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C、在一定条件下可还原氧化铜 D、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 9、英国研究人员发明了世

3、界上最黑的物质Vantablack,又称“超级黑”,它看上去非常之黑,几乎能吸收所有的可见光而人类的肉眼根本无法看清楚深度,看到的就像一个“黑洞”,好像什么都没有“超级黑”是用比头发细一万倍的碳纳米管所制造,其传导热的效率为铜的7倍,坚固程度为钢的10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级黑”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在一定条件下,“超级黑”能够燃烧 C“超级黑”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D“超级黑”是一种新型的金属材料,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0、科学家对石墨进行处理使得石墨片的厚度逐渐变薄,最终获得目前已知的最薄的材料-石墨烯(如右图).石墨烯作为电导体,他和铜有着一样出色的导电性:作为热导体,它比目前任

4、何其他材料的导热效果都好.下列关于石墨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纳米化合物 B. 石墨烯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C. 石墨烯与有机物烯烃一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D. 石墨制取石墨烯的过程是化合反应 11、最近科学家发现,无定形碳在利用单脉冲激光冲激下生成Q碳,硬度比砖石还高。下列关于这种“Q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化学性质与普通碳单质相同 B.Q碳中原子间没有间隔 C.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于金刚石 D.Q碳中原子仍然在不断地运动 12、我国科学家将立方金刚石中的每个碳原子,用一个由四个碳原子组成的正四面体结构单元取代,形成了用途更为广泛的“T-碳”,(如图所示)。

5、下列关于“T-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与金刚石是同一种物质 B、其中的碳原子静止不动 C、它是一种新型的含碳化合物 D、它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 13、“江淮制造”正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产业,而单层石墨烯是电动车化学电池充电的最理想材料,根据如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能导电,它属于金属材料 B、常温下,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C、所有碳原子的中子数一定为6 D、碳元素的原子质量为12.011 14、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O2、CO都可以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B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作燃料 C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会造成

6、煤气中毒 D金刚石、石墨和C60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5、碳原子是神奇的,既可构成世界上最软的矿物质石墨,也能构成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金刚石。2017年合成出由碳原子构成的另外一种新物质T-碳。T-碳是一种蓬松的碳材料,内部有很大的可利用空间,密度非常小(约为石墨的2/3,金刚石的1/2),具有很高的硬度。下列关于T-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碳内部的可利用空间为其作为储能材料提供可能 B、相同体积的 T-碳、石墨、金刚石,质量最轻的是石墨 C、T-碳、石墨、金刚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均产生二氧化碳 D、T-碳、石墨、金刚石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碳原子排

7、列方式不同 16、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能燃烧,所以氧气具有可燃性B不锈钢虽然是金属材料,但它属于混合物而不是金属单质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所有原子核中都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17、据报道,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世界上最薄的材料碳膜片,其厚度只有一根头发的二十分之一。如图所示,这种碳膜片状如蜂巢,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六边形单元向外延展而成。下列有关碳膜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碳膜片属于单质B. 碳膜片与C60是同一种物质C. 碳膜片属于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D. 碳

8、膜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和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不同18、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结束时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后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 装置II中出现气泡,说明I中反应已开始B. 反应中,装置I减少的质量是氧元素的质量C. 冷却后,若装置I中有黑色固体,说明碳有剩余D. 冷却后,装置I减少的质量小于生成气体的质量19、如图所示,该装置是一个简易的净水器,从上缓缓地注入混有品红的水,净水器的下端流出的水为无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木炭能与品红反应,使之褪色B. 品红颗粒较大,不能通过木炭C. 木炭多孔,可吸附品红分子D. 该实验原理与过滤完全相同20、如

9、图所示,先给a、c两支相同的大试管中充满红棕色的NO2气体,然后分别向a、c两支试管中加入质量相等的足量的石墨和活性炭,塞紧胶塞,经过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所观察到的现象是()A.c试管中的颜色消失,水往c试管流,a试管无明显变化a试管中的颜色消失,水往a试管流,c试管无明显变化C.a、c两支试管中的颜色都消失,水同时流入两支试管a、c两支试管都无明显变化21、浙江大学课题组近日制备出了一种超轻气凝胶,比空气还轻,压在狗尾草上也不会压弯狗尾草的毛尖(如图)气凝胶用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共同支撑,内部有无数个孔隙,充斥空气,故而得名它也是迄今已报道的吸油力最高的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气凝胶常

10、温下化学性质很稳定B、气凝胶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C、气凝胶是一种化合物D、气凝胶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22、高铁动车与电路连接的石墨电刷没有用到石墨的性质是()A、可燃性 B、导电性C、滑腻感 D、稳定性23、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实行网上阅卷,考生答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2B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A、石墨 B、木炭 C、焦炭 D、铅 24、标号为“2B”的铅笔芯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A、金刚石 B、石墨C、金属铅 D、氧化铜二、填空题:1、(2018郴州)已知金属铅密度很大,活泼性与金属铁相似,试回答: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 (填“金属铅”或“石墨”),请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铅

11、笔芯的主要成分(其它成分不干扰实验) 2、实验时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请结合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1)实验一中在实验前细铁丝必须打磨,是为了 (2)实验二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可以用 检验处理后的水是否国软水。(3)实验三证明碳单质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3、下列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或操作,回答下列问题:(1)A实验中读出液体的体积是mL。(2) B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3)C实验中看到的实验现象:(4)D实验中把铁丝盘成螺旋状的目的是,集气瓶中放点水的目的是 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1)要保证该实验,有以下两个环节:较高的温度。据此,教材中对酒精灯进行改进的

12、措施是_。两种物质反应的质量比。若碳过多,除了生成CO2外,还有可能生成CO。(2)若两种固体反应物比例合适,实验中试管A里观察到的现象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试管A的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3)实验结束时要先_,再停止加热,待试管冷却。(4)同学们发现将冷却后试管中固体倒到纸上,发现固体仍是黑色,并未出现期待中的颜色。他们仔细分析原因,并进行了改进,最终获得圆满成功。他们改进的方法是_。(5)同学们发现实验过程很难避免产生一氧化碳,为了防止产生的一氧化碳对环境造成污染,于是又对实验加以改进,他们的改进措施是_。5、在实验室中,老师用下面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固定试管的仪器已略去),

13、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并冷却到室温(1)为了保证实验成功,采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目的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石灰水变浑浊, (填“能”或“不能”)证明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已经发生,原因是 ;(3)装置B的作用是 ,尾管处系一个气球,说明该反应还有可能生成 气体;(4)加热一段时间后即可看到固体粉末底部变红热,停止加热后,还能看到红热现象自下而上蔓延,这个现象说明该反应是 (填“吸”或“放”)热反应6、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中要实验,请回答:(1)A实验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2)B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是_.(3)C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4)D实验反应后天平不

14、平衡,该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_(填“是”或“否”)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7、碳与碳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1)图1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属于_(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元素。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周期。(2)图2、3、4对应三种碳单质,图2单质的名称是_.(3)C为+4价,Cl为1价,由C和Cl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4)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虽年久仍不变色,原因是墨中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具有_性。如图5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大试管中的反应体现了碳的还原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碳的还原性可以用于冶铁工业。(5)研

15、究发现: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如:一氧化碳也能还原氧化铜,也有还原性。从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特点分析,一氧化碳和碳都具有还原性的原因是_;而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的原因是_.8、如图是我们学过的几个重要实验,分析四个实验,回答问题:(1)A实验中铁架台夹持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B实验有时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其原因可能是(只答一条)_;(3)C实验的两个集气瓶中都存有少量水,任选一个写出水所起的作用_;铁丝燃烧的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_。(4)D实验中试管“1连接的是电源的_(填“正”负“)极,电解水的反应方程式为_。9、木炭作为还原剂用于金属冶炼已有几千年历史。教材用图I实验介绍这一知识。(1)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木炭呈块状,实验时要先将木炭研细,再与CuO粉末混合均匀后使用。这样处理的目的是_;(3)酒精灯火焰处加有铁丝网罩,其作用是_;(4)为了提高成功率,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方案进行实验。【装置改进】稳定的高温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验装置也会影响加热的效率。图装置将卧式装置改为直立式装置。实验时,将反应混合物夯实于试管底部,调节酒精灯使外焰完全包围试管底部。你认为该设计是否更好?_(填“是”或“否”);理由是_.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