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109.09KB ,
资源ID:43729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372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湖北省武汉市华师一附中光谷分校届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湖北省武汉市华师一附中光谷分校届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1、西瓜汁苹果汁pH10.28.55.82.4A牙膏显酸性B西瓜汁的酸性比苹果汁的酸性强C肥皂水使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D蚊虫叮咬可涂抹牙膏或肥皂水4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B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氧元素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发生改变,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发生改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D金属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5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各项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A化学与健康B化学与环境缺铁会引起贫血症缺维生素C易患夜盲症塑料的大量使用会造成“

2、白色污染”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C化学与安全D化学与材料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浇灭尼龙绳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AA BB CC DD6在密闭容器中,分别用压强和温度传感器测定铝与稀盐酸反应过程的图像如下。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B0-50s时,变化不明显,是因为铝表面有一层致密氧化铝薄膜C60-100s气体压强升高,是因为温度升高的原因D100s后温度降低是因为反应停止的原因7小明为探究金属与盐的反应,将一定质量的金属粉末M投入到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无色,溶液底部有少量固体粉末;过滤后在

3、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滤渣中有无色气体产生,滤液中无沉淀产生。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明得出的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 B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银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 D加入的金属M可能是单质铁8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2、CO、HCl中的一种或几种,把该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灼热的氧化铜、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前面的一瓶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灼热的氧化铜变红色,无水硫酸铜变蓝(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后面的一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关于该气体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H2 B一定含有COC可能含有HCl D可能含有CO2

4、二、填空题9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1)构成氯化钠的基本微粒是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2)根据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填空:甲图和乙图中两种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丙图是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A 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 B 化合物中铝元素通常显+3价C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 铝可作导线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10t1时,向盛有10mL水的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可溶性固体,充分溶解后,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请回答:(1)t1时,_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2)图2中表示乙物质溶解度曲线

5、的是_。(3)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提纯甲物质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_。(4)关于两支试管中的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At1时,试管A上层清液溶质质量分数试管B中溶质质量分数B保持温度不变,向试管A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C若温度升高到t2,两支试管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不考虑水分蒸发)D蒸发一定质量的水,两支试管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三、流程题11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铜、氯化镁、氯化钡、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探究白色粉末的成分(1)操作a的名称:_,白色沉淀A的化学式为_.(2)由步骤1的现象判断,原白色粉末一定不含_.(3)

6、无色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_.(4)由以上实验可知,原白色粉末一定含有_.(5)设计实验,验证白色粉末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请完成下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c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_。_。可能含有的溶质存在四、科学探究题12甜叶菊苷具有高甜度低热能的特点,是一种新型甜味剂,我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生产国,实验小组欲探究甜叶菊苷的元素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提出猜想 甜叶菊苷由什么元素组成?进行实验小晴取适量的甜叶菊苷按图进行操作,并分别将干冷的烧杯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置与火焰上方。讨论交流其他同学认为小晴的实验设计不严谨,原因是_。经改进试验后,检验到甜叶菊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只有二

7、氧化碳和水,由此确定甜叶菊苷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继续探究为了进步确定其元素组成。利用下图进行实验。(已知:装置中C中的氧化铜能确保甜叶菊苷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1)实验前要通一会儿氮气,目的是_。(2)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数据记录4.02g甜叶菊苷在C装置中充分燃烧后,D装置增重2.7g, E装置增重8.36g。(产物被完全吸收)分析与结论数据分析: 4.02g 甜叶菊苷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g,由此可以确定甜叶菊苷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反思评价若没有F装置,对氧元素质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五、计算题13将含有可溶性杂质的某氯化钠

8、样品3g溶于足量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再向所得溶液中小心滴入200g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AgNO3溶液(杂质不与AgNO3溶液反应)。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AgN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质量为 _ g;(2)原硝酸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_ 。(结果精确到0.1%)参考答案1D【详解】A、用煤作燃料,是因为煤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B、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某种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C、焦炭用于冶炼金属,是因为焦炭具有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

9、来,是化学性质;D、铝合金用于制门窗框架,是因为铝合金密度小、具有延展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故选D。2A【分析】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

10、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3DA、牙膏pH8.57显碱性,故错误;B、西瓜汁的pH5.8,显酸性,苹果汁的pH2.4,显酸性,但pH越小,酸性越强,因此西瓜汁的酸性比苹果汁弱,故错误;C、肥皂水的pH10.2,呈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故错

11、误;D、牙膏或肥皂水显碱性,蚊虫叮咬会释放酸性物质,可涂抹牙膏或肥皂水,故正确;4BA、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但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可能是混合物,如过氧化氢与水的混合物,故选项推理错误;B、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则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氧元素,故选项推理正确;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发生改变,但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发生改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推理错误;D、金属能导电,但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也可能是石墨、氯化钠溶液等,故选项推理错误。故选B。5DA缺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缺乏维生素A

12、易患夜盲症,此选项不完全正确;B塑料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白色污染”;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会加剧“酸雨”的发生,此选项不完全正确;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以隔绝氧气;电器着火不能用水灭火,以免发生触电,应先关闭电源再用水灭火,此选项不完全正确;D尼龙绳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此选项完全正确。6CA、由于温度升高,说明了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故A正确;B、050 s时,变化不明显,是因为铝表面有一层致密氧化铝薄膜,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铝和水,故B正确;C、60100 s气体压强升高,是因为反应生成了气体的原因,故C错误;D、100 s后温度降

13、低是因为反应停止的原因,故D正确。故选C。7D通过分析题意可知,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说明加入的M金属活动性顺序比铜、银强,反应时M会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与硝酸铜发生反应,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金属中含有M,因为铜、银排在顺序表中氢之后,与盐酸不反应,说明加入的M过量,铁与AgNO3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显浅绿色。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AgNO3与盐酸可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滤液中无沉淀产生,说明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故A正确;B、铜、银排在顺序表中氢之

14、后,与盐酸不反应,过滤后在滤渣加入适量稀盐酸,滤渣中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一定含有M,M会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银,故B正确;C、通过上述分析可知:M过量,则Cu(NO3)2完全反应,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故C正确;D、铁与AgNO3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显浅绿色,而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所以M不可能是铁,故D错误。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铁在置换反应中生成亚铁盐,溶液显浅绿色。8B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和氯化氢气体发生反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一氧化碳、氢气能和灼热

15、的氧化铜反应,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来分析判断。将某气体依此通过各种试剂之后,观察到前面一瓶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说明该气体中不含有二氧化碳或者氢氧化钙与氯化氢气体反应,没有与二氧化碳反应;再将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吸收氯化氢气体,因为碳酸氢钠能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观察到氧化铜变红色,说明有还原性的气体与之发生了反应,还原性的气体可能是氢气、一氧化碳,氢气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水和铜,一氧化碳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有水,则可以说明气体中含有氢气;后面的一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6、说明有二氧化碳,但是无法确定二氧化碳是氯化氢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的还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和检验方法。9离子 4Al+3O2=2Al2O3 C 【解析】(1)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2)根据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可知甲图中代表的元素符号是Al,乙图中所示元素是氧元素;甲、乙两种元素的单质分别为铝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可知:铝的核内质子数为13,不符合题意;B、根据原子的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规律特点可知:铝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且在化学反应中易失掉3个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化合物中铝元素通常显+3

17、价,不符合题意;C、依据地壳中元素的含有情况可知,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符合题意;D、根据金属铝的性质可知:铝具有较好的导电性,所以可以用铝制作导线,不符合题意;10A b 降温结晶 BD (1)t1时,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甲溶液饱和溶液,因为A试管中有固体;(2)图2中表示乙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b,因为在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3)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提纯甲物质可采取的方法是降温结晶,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4)A、t1时,因为A试管中有固体,所以试管A上层清液溶质质量分数试管B中溶质质量分数,故说法正确;B、保持温度不变,向试管A中加入

18、一定质量的水,剩余的固体一定继续溶解,但水量不知道,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大,故说法错误;C、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因为在该温度下它们的溶解度相等,故说法正确;D、试管B中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不一定有固体析出,故说法错误。故选BD。11过滤 BaSO4 硫酸铜 氯化钠、硝酸钡、硝酸钠 氯化钡、硫酸钠 氢氧化钠溶液 白色沉淀 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白色粉末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得到白色沉淀A,无色溶液a,所以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硫酸铜,一定

19、含有氯化钡、硫酸钠,a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钡生成白色沉淀A和无色溶液b,所以A是硫酸钡,b中含有反应剩余的硝酸钡,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的硝酸钠,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1)操作a是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的方法,是过滤操作,白色沉淀A的化学式BaSO4;(2)由步骤1的现象判断,原白色粉末一定不含硫酸铜;(3)无色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氯化钠、硝酸钡、硝酸钠;(4)由以上实验可知,原白色粉末一定含有氯化钡、硫酸钠,可能含有氯化镁;(5)检验氯化镁是否存在,即检验镁离子是否存在即可,检验时,取少量c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存在

20、氯化镁,因为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钠。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12酒精燃烧也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2H2O2 2H2O+O2 1.44g 偏小 讨论交流将甜叶菊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并进行验证,由于酒精燃烧也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无法检验甜叶菊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继续探究(1)由于空气中也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实验前要通一会儿氮气,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造成干扰;(2)A装置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

21、2分析与结论 D装置增重2.7g,说明生成2.7g水,其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7g 100%=0.3g,E装置增重8.36g,说明生成8.36g二氧化碳,其中碳元素的质量为8.36g100%=2.28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4.02g甜叶菊苷中氧元素的质量为4.02g-0.3g-2.28g=1.44g;反思评价若没有F装置,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能被E装置吸收,造成计算碳元素质量变大,使氧元素质量测定结果偏小。13(1)5.74克(2)3.4%试题分析:由图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质量为5.74g设硝酸银溶液中硝酸银的质量为XNaCl + AgNO3 = AgCl + NaNO3170 143.5X 5.74g 列比例式得:170:143.5= X:5.74g 解得:X =6.8 g硝酸银溶液中硝酸银的质量分数为6.8g/200g100% =3.4%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