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6 ,大小:108.53KB ,
资源ID:445967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4596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文档格式.docx

1、1、数的读、写,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2、数的大小比较3、关于负数4、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5、知道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互质数的含义6、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课堂中间,每个环节我更多的是采用“回忆-练习-总结整理”进行的,整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很多同学还作了笔记,但课后回想起来,还是有几点值得自己思考的地方。 1、在复习过程中,要做到兼顾整体,比较困难,有两个学生连读数、写数都很困难,在容量较大的课堂,作为老师,课堂上我该怎么做。2、对比记忆、对比练习很有必要,把总结整理的环节交给学生来做效果应该更好,能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各有所获。3、一节好的复习课除了要

2、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外,怎样在短短的40分钟内进行更开阔的数学课堂,是值得自己深入探索研究的。第二课时数的改写 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改写方法,能正确熟练地把一个较大的多位数改写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求近似数;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改写以及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进一步理解整数、小数、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过程:1讲述复习内容,提出目标要求2复习数的改写(1)读出下列各数:235800 345000 345000000当学生读出来以后,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两个数分别改写成以万、亿作单位的数?如何求一个整数近似数?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

3、或亿作单位的数与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人什么联系和区别? 235800=23.58万 345000000=3.45亿 23580024 3450000003亿应使学生明确,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亿或其它单位的数,得到的是准确值时,用等号联接两个数,而求近似数,得到的是近似值,用约等号联接两个数。(2)复习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并比较与求整数近似数人何相同点?让学生讲清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然后,找出二者相同点:一般都是用四舍五入法。“舍”或“入”都是由规定位数的下一位数值决定的。完成教材76页下的“做一做”复习分数之间的改写和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先让学生举例说说分数有哪几种,然后做练习,2)分

4、数小数百分数1/200.7545%举例说说怎样判断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复习数的大小比较练习教材77页的“做一做”巩固练习教材78页第2题中(2)题、79页3题、4题。教材79页5题、6题。已经进入了总复习,每天的复习课背负着让学生获得“第二次提高”的使命,因此我每节课都做了精心准备,但感觉在课堂上会的学生不想听,不会的也不认真听,也许因为都是学过的知识,学生对它不再有太大的兴趣,但是在做题的时候往往又不断暴露知识的缺漏。在复习小数、分数、百分数这个内容的时候,我想,这部分内容涉及知识比较多,如果采用一般问答的复习形式只能是走马观花的将知识在课堂上过一遍,复习的效果不会理想,如何提高复习

5、课的效率?通过实践我发现学案导学的形式特别适用于复习课,精心准备练习,让学生在回忆、整理与及时练习的过程中始终能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先在黑板出示一个分数,把这个分数作为复习开始的一个点,先把跟分数有关的知识进行疏理,比如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分类、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的练习。例如具体分数的意义填空、不改变分数的大小,把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进行填空的练习。然后在问学生这个分数还可以写成什么形式的,学生想到了很多种形式,有除法形式,百分数的形式,比的形式,小数的形式。我再重点指导学生对百分数、小数的知识细复习,并即时练习,一节课下来,我既帮助学生回顾了概念,又帮助学生复习了利用

6、概念指导的练习题,学生对这些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都掌握得很好。第三课时数的整除;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除、约数、倍数、公约数、公倍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质数、合数、互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等概念,并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理解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今天我们复习有关数的整除的知识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这部分知识的要领较多,它又是有关运算和解决这些概念,掌握有关概念的联系。复习数和整除由“整除”这个基本概念引出有关概念。举例说说什么叫整除,什么叫约数和倍数。如246=4 3612=324能被6整

7、除 36能被12整除思考:32=1.5 61.5=4这两个式是否表示整除关系?为什么?总结整除的概念:应注意两点:1)被除数和除数(不等于0)必须是整数: 2)商也是整数且没有余数。进一步理解质数、合数、互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把24、36分解质因数,通过分解来进一步理解上述概念)举例说说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以及偶数与奇数。 通过上述分析过程,逐步形成下列板书:教材81页上的“做一做”复习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并说出根据。1/2=()/4=6/()=()/20 6/18=()/6=3/()=1/()在()里填“”“”或“”12.05(

8、)12.050 1.402()1.420 0.03()0.0300 0.08()0.8举例说说小数点移动位置后,小数大小会发生什么变化?完成81页下的“做一做”完成教材练习十六中第1、2题。写出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小两位数。完成教材练十六中第3、4、5、6题。练习十六第712题。本节课重点是通过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小数、分数、百分数、比的意义。重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 在设计课时,我是这样做的: 1、注重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把平时相对独立学习的知识以分类、归纳、转化等方法串起来,使相关内容条理化、结构化,形成整体框架,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教材中安排了很多需要整理的内容,如学过的数的联

9、系、数之间的相互转化的总结。 2、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教材既关注数学内容的整理及其内容之间的联系,也关注在学习过程中渗透整理和反思的方法。3、注重整理与应用相结合。从而让知识内化、构建知识网络,形成一定的数感,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充分体现了以下特点:1)、注重复习课中学生的自我整理与归纳。在本堂课中,我先让学生对各个单一的知识点进行自我整理和复习,学生整理复习方法有很多种,如:列举法、表格法、框架图等。但知识点单一化,没有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知识点繁而多不易记忆。而在本堂课中没有展示单一的归纳,而是通过分数入手,先挖掘分数的意义、特征,充分认识分数;再次通过学生讨论从

10、而得出与除法、比、小数、百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用一个“相当于”就把分数,除法、比的性质等找到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由一个知识点可以内推到另外知识点,用一个“互化”把分数、小数、百分数相连接。从而让知识环环相扣,使学生体会知识的相互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有效达到整理与复习。这几个知识点有共性但是有不同之处,本节课想充分找了知识点的联系,而对几个知识加以区分比如:分数、小数不仅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两种量的关系,而百分数、比只能表示两种量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2)、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发挥和自我展示,并注意用团结协作教育 在本课中,讨论分数与别的知识的内在联系时,我并没有要求学生

11、对所学知识一起讨论,而是让学生讨论一点或几点知识这样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让学生更有时间去挖掘知识内在联系,在交流中全班为一个载体,组与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当然在这节课中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在后面的复习课中进一步改进。第四课时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通过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运算的法则,进一步理解它们的联系,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四则计算。本节课我们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四则计算。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我们在小学阶段学过了哪几种运算?举例说说它们的意义各是什么?进一步理解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12、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复习四则运算法则先计算下列各题,再思考回答问题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有什么共同点?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与整数乘法和除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有什么不同?说一说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完成教材85页中的计算题。(要结合运算法则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出应注意什么)指导口算,说出口算过程。完成教材85页下边的题目。完成练习86中第1、2、题。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中的特殊情况。完成教材86页上边的练习。(应使学生明确a代表一个数,当学生做完后,能用语言叙述式子。如a+0=a,一个数加上零还等于这个数)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关系完成教材87页中间的等式。并说说怎样运用这

13、些关系对加、减、乘、除法的计算题进行验算。完成教材87页中的“做一做”完成练习十七36题。第五课时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四则混合运算。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学阶段所学习的运算定律,能应用其进行合理灵活的计算。进一步理解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复习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小学阶段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请同学们把教材87页上边的表填完整。学习例1观察例1这个算式的各个数什么特点,能用什么运算定律进行简算。学生独立解答例1,并说明如何运用计算定律的。小结: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应注意的问题。试做87页的“做一做”。复习四则混合运算说明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的概念

14、。请同学们说说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请学生独立完成例2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式题中,应做到:一看,算式中含有哪些运算?有哪些数?二想,这些运算和数字有何特点,是否可以简算?三算,动笔计算。四检验,检查各计算是否正确。完成教材90页第7题。学生做完后,可以互相交流一下简算的方法。选择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4/7+44/7+4计算结果是() A 1 B 11 4/7 C 128( 6+ 1/4)=86+81/4=48+2=50的计算依据是()A 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分配律完成教材90页第8题。练习中,先让学生判断正确还是错误的,然后分析错误的原固,最后再改正过来。完成教材90页第9、10题。1

15、、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己整理,回忆运算律的知识,使新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延伸。 2、教学中,围绕提出的两个问题,鼓励学生用字母表示,并激励他们用多种方式来验证这些运算律,这能够让学生能主动地整理和复习所学过的运算律。接着,再次引导学生认识到整数运算律在小数、分数运算中仍然成立,配合扩充的“数学万花筒”使学生初步感受在数系的扩充中,人们这总是希望在新的数系中运算律能尽量地成立。3、教学中也要多地让学生交流讨论,让学生在一个互补互助的环境中得到充分锻炼。巩固练习部分的练习,给予一定的引导,使学生通过大量练习来获得熟练度,教师及时总结。最后把一些需要运算技巧的题放入拓展延伸部分,开放讨论,让学生在

16、活跃的气氛中提高理解水平,拓展数学视野。 4、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运算律使计算简便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第六课时四则运处的意义和法则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定律、法则。能正确地、合理灵活地进行四则计算和四则混合计算,练习选择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在括号里。计算(5 8/15+7.8-3.57/15)5/7时()比较简便。把分数化成小数把小数化成分数.学生在完成选择题后,分别总结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在分数、小数混合运算中把分化成小数还是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简便,总结其规律。试做教材91中第11题、第12题。口算练习,提高学生口算能力。1/2+1/3 1.5+1/2 3/43/4 8 4/7

17、0 25.41 2+3 3/4脱式计算。完成教材91页第13题。学生计算后,要说说估算的方法,通过估算和计算,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分析、解答91页第14题、15题和思考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展示自己思维过程)全课小结代数初步知识用字母表示数与简易方程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熟练掌握用字母表示公式、计算法则和常见的数量关系等。进一步认识理解并区别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熟练正确地用方程解答有关的文字题,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我们已经学过代数的初步知识,这节课我们来进行复习,首先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基本复习用字母表示数自学教材92页第一自然段,说说用

18、字母表示数有什么意义或者优点。用字母表示下面的公式。路程(S) 时间(t) 速度(v) S=( )正方形面积(S) 边长(a)规范书写问题: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时,怎样正确规范地书写呢?(教师读,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a乘以4.5写作( );S乘以h写作(反馈:“a乘以4.5”可写成:a4.5、a.4.5或4.5a,但不能写成 “a4.5”。(然后再让学生把书中相应的空填上。提示学生最简便的表示法,如:“4.5a”)。法则回顾:谁能说说同分母分数相加的计算法则?如果用a、b、c表示三个自然数,那么此法则可写成:a/c+b/c=()+()/()(让学生填空)完成教材9

19、2页的“做一做”简易方程有关概念的复习什么叫方程?(举例说)“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有什么区别?(让学生的实际例子中进一步理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如:方程4x=36解得x=9。X=9说是方程4x=36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值。而解方程是指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它是一个演算过程)应用加、减、乘、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解方程。口述解方程的依据?例:9+x=12(根据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去另一个加数,得: x=12+9,所以x=3)(以下略)x-18=38 2.5x=10 46x=2 x15=4完成教材93页的“做一做”教材例题(先让学生试做并口头检验,然后完成书中“想一想”的内容)

20、(根据本班级学生学,列出方程后,在解法上注意与前面的简单方程作比较;设所求数为x,让x当成已知数参加运算,是便于思考的原因。)完成教材93页“做一做”练习巩固用线把两个相关的式子或语言连起来。判断题a+a=a2 () a3=a+a+a a+a=a2完成教材十八页第12题。全课总结(略)作业练习十八第34题。1、上课开始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理解方程和解方程的意义,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沉淀有助于面向全体,查缺补漏。 2、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关键在于让学生能正确寻找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掌握了数量关系式,问题便可迎刃而解。问题是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缺乏这样的训练,对如何分析数量关系没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

21、,这给教学此内容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此,教师在学生的数量关系的分析上还要多花时间,多帮助学生,“磨刀不误砍柴功”,为了能让学生顺利掌握新知,我始终把数量关系的训练作为教学的主线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对问题展开思考和研究,并要求学生把方程解法和算术方法进行比较,寻找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重点要求学生不能列出诸如“X=0.06+1.39(例7)”这样的方程,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明白为什么不能这样列。像学生在解答中出现“36-X=2.5(练一练1)、144X=1.5(练习二7)这样的方程,教者应给予肯定,但也要向学生讲清这类方程用我们现在所学的等式性质解决有一定困难,只

22、有以后进一步学习新的本领才能很容易解决这类,在这里既有对学生获得知识的肯定,也有善意的提醒和无声的激励,为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留下思考的空间和探究的天地。 4、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解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独立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和比例使学生进上步理解和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区别有关易混概念,进上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讲述本课复习课题并板书基本概念的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什么叫比?什么叫比例?(就学生所举的例子再让学生说说比和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是0?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说说比的基本性质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比的

23、基本性质与比例的基本性质各有什么用处?看教材95页的归纳整理,并把基本性质栏中的空填上,说说根据什么填写的?完成教材95的“做一做”。结合第3题让学生说说什么叫做解比例?根据是什么?示比值和化简比。独立完成教材96页上的题目。说说求比值与化简比的区别?(求比值是根据比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得到 结果是一个数;化简比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得到的结果是一个最简整数比)。看书中的表,总结方法。完成教材96页的“做一做”比例尺1)什么叫做比例尺?说说“图距”、“实距”、“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2)一幢教学大楼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100,这比例尺

24、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比例尺除写成数字化形式处,还可怎样表示?完成教材97页上的“做一做”。(理解比例尺实质上是一个比,此比的前项与后项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完成教材十九页第14题。我执教的比和比例属于概念课,为了让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又能把握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达成触类旁通,一举多得,我将比和比例的知识对比复习,深化基本概念。当问学生“关于比和比例我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时,同学们讲了很多,同时也深深感到这些知识点如果这样处理的话会显得零乱、无序、缺乏系统化,这一环节的处理旨在激发学生“自主萌生出整理知识,梳理结构”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学生在明确了学习要求之后

25、学习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学生学习方向明确,学习要求具体,认知冲突相对集中,这样学生的兴趣浓厚了,每一位学生有了具体的任务,避免了小组学习只搞形式学生无事可干的尴尬局面。正比例和反比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正、反比例中每个概念的含义;更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比例的量。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本课复习题什么叫两种相关联的量?下面两种相关联的量哪些量成比例?成比例的是成正比例还需成反比例?什么样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什么样的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成正比例关系的量与成反比例关系的量有什么异同点?应用练习完成教材97页的“做一做”。第3题在完成时可先把题中的等式变一变形,像y=8x变成y/x=8;把y=8/y变成xy=8,这样判断起来就方便了。完成教材99页第67题。在对正比例和反比例这部分内容进行复习时,我先在全班作了一次小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对正反比例关系的说明语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