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152.23KB ,
资源ID:449378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4937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综合训练3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综合训练3Word文档格式.docx

1、3(2015湖南省百所示范性中学高三联考)已知:Fe2O3(s)C(s)= CO2(g)2Fe(s)H234.1 kJ/mol;C(s)O2(g)=CO2(g)H393.5 kJ/mol,则2Fe(s)O2(g)=Fe2O3(s)的H是()A824.4 kJ/mol B627.6 kJ/molC744.7 kJ/mol D169.4 kJ/mol本题考查盖斯定律。由盖斯定律知,已知方程式,可得目标方程,A正确。A4(2015绵阳二诊)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X、Y、Z、W四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物质XYZW初始浓度/molL10.5平衡浓度/mol0.10.

2、4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为10%B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16C保持温度不变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若X、Y的初始浓度均为0.8 molL1,则相同条件下达到平衡,W的浓度为0. 64 mol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判断能力和计算能力。根据表中所给数据,可得反应方程式为X(g)Y(g) Z(g)W(g),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为100%10%,A选项正确;K16,B选项正确;这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平等衡不移动,C选项错误;设达平衡时W的浓度为c molL1(0cv(1213)v(23)本题主要考查

3、化学平衡图象分析、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等,意在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由图象可知A项正确;第48 min内,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T(2)v(1213)v(23),D项正确。7(2015西安八校联考)利用醋酸二氨合铜Cu(NH3)2Ac溶液吸收CO,能达到保护环境和能源再利用的目的,反应方程式为Cu(NH3)2AcCONH3 Cu(NH3)3AcCO。已知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表所示:温度/1550100化学平衡常数510421.91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15时,反应Cu(NH

4、3)3AcCO Cu(NH3)2AcCONH3的平衡常数为2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减小压强,CO的转化率升高D醋酸二氨合铜溶液的浓度大小对CO的吸收没有影响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意在考查考生对化学平衡常数的理解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能力。根据提供数据,温度降低,平衡常数增大,说明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项错误;Cu(NH3)3AcCO Cu(NH3)2AcCONH3为Cu(NH3)2AcCONH3 Cu( NH3)3AcCO的逆反应,平衡常数互为倒数,则15时Cu( NH3)3AcCO Cu( NH3)2Ac CO NH3的平衡常数K2105,B

5、项正确;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CO的转化率降低,C项错误;增大醋酸二氨合铜溶液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CO的吸收,D项错误。8(2015宜昌调研)已知4NH3(g)5O2(g) 4NO(g)6H2O(g)H905.9 kJmol1。一定条件下,向1 L密闭容器中投入0.8 mol的NH3和1.6 mol的O2,发生上述反应,第2 min和第4 min时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6 mol和0.3 mol。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的逆反应的活化能不小于905.9 kJB反应在第2 min到第4 min时,O2的平均速率为0.15 molC反应在第2 min时改变了某一条

6、件,该条件可能是使用催化剂或升高温度D平衡后降低压强,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减小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即正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而同一可逆反应中正反应和逆反应的活跃状态是相同的,活化能是指从反应物到活跃状态所需的能量,所以该反应的逆反应的活化能减去正反应的活化能等于905.9 kJmol1,则逆反应的活化能不小于905.9 kJmol1,A项正确;c(O2)v(NH3)0.187 5 molmin1 ,B项错误;反应从第2 min到4 min,使用催化剂或升高温度均能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减少

7、,C项正确;平衡后降低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总物质的量增大,则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减小,D项正确。9(2015湖北联考)T1时,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g),发生反应:CO(g)H2O(g) CO2(g)H2(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2t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反应时间/minn(CO)/moln(H2O)/mol2.003.00t10.80t21.80A用H2表示反应在t1 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mol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3.00 mol CO和2.00 mol H2O(g),达到平衡时,n

8、(CO2)1.20 mol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在t2 min时向容器中再通入1.00 mol CO,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CO转化率将增大D温度升至T2,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为0.70,则正反应的Ht1和表中数据可知,在t1 min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都是1,则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3.00 mol CO和2.00 mol H2O(g)与充入2.00 mol CO和3.00 mol H2O(g)达平衡时效果相同,故达到平衡时,n(CO2)1.20 mol,B选项正确;增大CO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CO的转化率减小,H2O的转化率增大,C选项错误;T1时K1,T

9、2时K0.70,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又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的H0,D选项正确。10(2015廊坊统考)某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3X(g)Y(g) 2Z(g),若要使平衡时反应物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总物质的量相等,且用X、Y作反应物,则X、Y的初始物质的量之比的范围应满足 ()A13 B23C15 D1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意在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本题利用极端假设法分析。设X、Y的初始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y mol,若Y全部转化,则X转化了3y mol,平衡时X为(x3y)mol,生成的Z为2y mol,故x3y2y,得5;若X全部转化,则转

10、化的Y为mol,平衡时Y为(y)mol,生成的Z为x mol,故yx,得1。而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可能为100%,故X、Y的初始物质的量之比的范围为:1HClOH2CO3(一级电离平衡常数)DpH2的HF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以体积比11混合,则有c(Na)c(F)c(H)c(OH)本题考查了溶液中的平衡问题,意在考查考生对溶液中的几个守恒原理的应用以及对溶液中存在的平衡的分析能力。根据“越弱越水解”可知对应的酸的酸性HFHCO,酸性越强,酸的电离常数越大,故电离常数大小关系为HFH2CO3(二级电离平衡常数),C项错误,弱酸根离子的水解为吸热反应,加热促进水解,故加热0.1 mo

11、lL1的NaClO溶液时,其pH9.7,A项错误;根据质子守恒知,B项正确;氢氟酸为弱酸,pH2的HF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时,氢氟酸过量,溶液呈酸性,D项错误。12(2015昆明二检)苯甲酸(C6H5COOH)是一种酸性比醋酸强的弱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水溶液中,C6H5COOH的电离方程式为:C6H5COOH C6H5COOHL1 C6H5COONa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Na)c(C6H5COO)c(OH) c(H)CC6H5COONa和C6H5COOH的混合溶液呈中性,且c(Na)0.1 molL1,则:c(Na)c(C6H5COO)c(OH)c(H)D

12、等浓度的C6H5COONa和CH3COONa两溶液中,前者离子总浓度小于后者本题考查电解质溶液,意在考查考生对电解质电离、水解理论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及灵活应用电荷守恒的能力。苯甲酸是弱酸,其电离可逆,A项正确;C6H5COO在溶液中会发生水解,且水解后溶液显碱性,故c(Na)c(OH)c(H),B项正确;C6H5COONa和C6H5COOH混合溶液中电荷守恒式为c(Na)c(H)c(C6H5COO)c(OH),因混合溶液呈中性,即c(OH)c(H),故c(Na)c(C6H5COO)0.1 mol因溶液呈电中性,故c(苯甲酸钠溶液中总离子)2c(Na)c(H),c(醋酸钠溶液中总离子)2c(Na)

13、c(H),由于CH3COO水解程度比C6H5COO大,故醋酸钠溶液中c(OH)大,由水的离子积可推知醋酸钠溶液中c(H)小,而两溶液中c(Na)相等,故等浓度的苯甲酸钠溶液与醋酸钠溶液中,前者离子总浓度比后者大,D项错误。13(2015郑州二检)25时,将某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测得反应后溶液的pH如下表,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实验编号起始浓度/mol反应后溶液的pHc(HA)c(NaOH)0.1097AXB将实验所得溶液加水稀释后,c(OH)/c(A)变大C实验所得溶液:c(A)c(HA) 0.10 molD实验所得溶液:c(Na)c(OH)c(A)c(H)

14、本题考查水溶液中离子浓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分析,HA为弱酸,表中实验反应后溶液的pH小于实验的pH,酸性增强,则X0.05,A项正确;实验所得溶液为NaA溶液,加水稀释后,A的水解平衡AH2O HAOH向右移动,则c(OH)/c(A)变大,B项正确;HA和NaOH溶液等体积等浓度混合,根据物料守恒得c(A)c(HA)0.05 molL1,C项错误;由电荷守恒得c(Na)c(H)c(OH)c(A),而pH7时,c(H)c(OH),故c(Na)c(OH)c(A)c(H),D项正确。14(2015南昌零模)化工生产中常用MnS作沉淀剂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2:

15、Cu2(aq)MnS(s) CuS(s)Mn2(aq)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MnS的Ksp大于CuS的Ksp达到平衡时c(Mn2)c(Cu2)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体后,溶液中c(Cu2)、c(Mn2)保持不变该反应平衡常数KA B C D本题考查沉淀的溶解平衡及其转化,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化学式相似的物质,溶度积大的物质容易转化为溶度积小的物质,所以MnS的Ksp比CuS的Ksp大,故正确;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故错误;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体后,溶液中c(S2)增大,由于温度不变,溶度积不变,故c(Cu2)、c(Mn2)均减小,错误;反应的平

16、衡常数K,故正确。本题选A。15(2015株洲一模)常温下,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 CH3COOH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点所示溶液中:c(CH3COO)c(CH3COOH)2c(Na)B点所示溶液中:c(Na)c(CH3COO)C点所示溶液中:c(Na) c(CH3COOH)c(CH3COO)D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c(CH3COOH)c(H)c(CH3COO)c(OH)本题考查了电解质溶液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图象分析能力以及推理判断能力。点所示溶液的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CH3COONa和CH3COOH,

17、所以c(CH3COO)c(CH3COOH)2c(Na),A选项正确;点所示溶液的pH7,说明c(H)c(OH),由电荷守恒可得:c(Na)c(H)c(OH)c(CH3COO),则c(CH3COO)c(Na),B选项正确;点所示溶液表示氢氧化钠与醋酸恰好完全反应,溶质只有CH3COONa,根据物料守恒得:c(CH3COO)c(CH3COOH)c(Na),C选项正确;滴定过程中始终存在电荷守恒:c(Na)c(H)c(OH)c(CH3COO),D项中c(CH3COOH)c(OH)表明c(H)c(Na)c(CH3COO)c(OH),不符合电荷守恒,D选项错误。16(2015大庆二模)光电池是发展性能源

18、。一种光化学电池的结构如图,当光照在表面涂有氯化银的银片上时,AgCl(s) Ag(s)Cl(AgCl)Cl(AgCl)表示生成的氯原子吸附在氯化银表面,接着Cl(AgCl)e=Cl(aq),若将光源移除,电池会立即恢复至初始状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光照时,电流由X流向YB光照时,Pt电极发生的反应为:2Cl2e=Cl2C光照时,Cl向Pt电极移动D光照时,电池总反应为:AgCl(s)Cu(aq) Ag(s)Cu2(aq)Cl(aq)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意在考查考生对原电池中正负极的判断、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以及离子移动方向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光照时,氯化银在Ag电极得到电子生成Ag,故

19、Ag电极是正极,Pt电极是负极,电流由X流向Y,A项正确;光照时,Pt电极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反应:Cue=Cu2,B项错误;光照时,Cl向负极(Pt电极)移动,C项正确;光照时,电池总反应为:Ag(s)Cu2(aq)Cl(aq),D项正确。17(2015开封二模)人工肾脏可用间接电化学方法除去代谢产物中的尿素,原理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为电源的负极B电解结束后,阴极室溶液的pH与电解前相比将升高C阳极室中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e=H2D若两极共收集到气体13.44 L(标准状况),则除去的尿素为7.2 g(忽略气体的溶解)本题考查电化学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20、。由图可知,左室电解产物为CO2和N2,发生氧化反应,故a为电源的正极,右室电解产物为H2,发生还原反应,故b为电源的负极,A项错误;由图可知,左侧阳极室Cl首先放电,生成氯气,氯气再氧化尿素生成氮气、二氧化碳,阳极室中发生的反应依次为:2Cl2e=Cl2,CO(NH2)23Cl2H2O=N2CO26HCl,阴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或6H6e=3H2),根据上述反应式可以看出阴极室产生的OH与阳极室产生的H的数目相等,阳极室中反应产生的H通过质子交换膜进入阴极室与OH恰好反应生成水,所以阴极室中电解前后溶液的pH不变,故B、C项错误;两极收集到的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0.6 mol,由上述分析可知N2CO23H2CO(NH2)2,n(N2)n(CO2)nCO(NH2)20.6 mol0.12 mol,mCO(NH2)20.12 mol60 gmol17.2 g,故D项正确。18(2015昆明二模)利用碳纳米管能够吸附氢气,设计一种新型二次电池,其装置如图所示。关于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电池放电时K移向正极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H22e2OH=2H2OC电池充电时镍电极上NiOOH转化为Ni(OH)2D电池充电时碳纳米管电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本题考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