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6 ,大小:141.50KB ,
资源ID:4532679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5326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九年级生命与健康常识教案.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九年级生命与健康常识教案.doc

1、九年级生命与健康常识教案第1课时教学内容 第一课 地质灾害中的“安全出口”教学目标 1、了解地质灾害的对人类产生的重大危害 2、知道在地质灾害中的防护知识 3、知道当灾害来临时,作为当代青年应该肩负的历史使命教学重点 掌握地质灾害来临时的防护知识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我国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甘肃玉树地震和日本福岛的海啸为例引入新课。 学习新课: 先由学生自主学习教材P2-7,了解常见的地质灾害及其应对方法,然后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回答。一、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1、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 2、给人们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 3、引发破坏力更大的海啸、山体滑坡和泥石流二、地震爆发前的特征: 1、地下

2、水异常 2、动物异常 3、有地光和地声出现 4、有的人有异常感觉三、地震发生时如何逃生: 1、在房中:躲藏到床、桌旁并用一些物品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快速离开住房,到安全地带 2、在楼房中:躲藏到墙角或最小的房间中 3、在上课时:不要乱跑和争抢外出,门边的可快速跑出门外,中间位置的可躲藏到课桌旁和墙角,用书包护住头部4、在街上的:不要进入房屋中,也不要在高楼和广告牌、胡同、桥头等地停留。四、当遇到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怎样逃生: 1、发现情况时,要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以向两侧跑为佳。 2、发现泥石流,要向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山坡上面跑,不要往下游跑教师小结:灾害面前,在保护自己的同时能给别

3、人帮助时,应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应伸出援助之手。做到用知识守护生命,在地质灾害中找到生命的“安全出口”。实践活动:紧急疏散演练。第2课时教学内容 第二课 灾害性天气的科学应对教学目标 1、了解灾害性天气的类型 2、灾害性天气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3、怎样预防和应对灾害性天气的发生 4、在灾害性天气发生时,要发扬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教学重点 怎样应对灾害性天气的发生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介绍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引入新课。二、新授(一)雷电 1、雷电给人类带来的危害,造成人体伤亡 我国每年由于雷电而造成伤亡的人数多达30004000人、2、雷电带来的破坏性:(1)雷电产生强大电流,会引起火

4、灾、触及人畜时造成人畜伤亡。(2)雷击爆炸作用和静电作用会引起树林,电线杆、房屋会被劈裂而倒塌。(3)雷电能产生万度高温,空气急剧膨胀扩散,产生冲击波,具有很大的破坏力。(4)各种电力线,电话线、广播线,由于雷击会产生高压,致使电器设备损坏。3、遇到雷雨天气怎么办?(1)立即寻找避雷场所,可选择装有避雷针、钢架或钢筋混凝士的建筑物。若找不到合适的,可以蹲下,两脚并拢,双手抱膝,尽量放低身体重心,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2)不要待在露天游泳池、开阔的水域或小船上;不要停留在树林边缘,不要待在电线杆、旗杆干草堆、帐蓬等没有防雷装置的物体附近,不要留在山顶、楼顶上。(3)不宜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球

5、拍、锄头等。(4)要避免开摩托车、骑自行车。(5)多人一起在外时,应相互拉开距离,不要挤在一起。在空旷处宜关闭手机。(6)对受到雷击的人,要及时抢救,根居不同受伤程度,采取相应的抢救方法。(二)龙卷风1、龙卷风发生的时间:夏季的雷雨天气,以下午或傍晚为多见。2、龙卷风的特点:袭击范围小,持继时间短,随机性大,破坏力极强。3、遇龙卷风时怎么办?(1)科学选择逃离路线,不要乱跑,跑时与龙卷风前进路线垂直的方向逃离,来不及时找个低洼地趴下。(2)远离大树、电线杆和简易房。(3)最佳地方是混泥土建筑的地下室,在房内要避开门、窗和房子的外墙,躲藏到与龙卷风来向相反的小房间内。(三)浓雾 遇到浓雾天气,不

6、要在雾中锻炼身体,外出时戴上口罩,注意交通安全,不要争先恐后,不要拥挤。三、小结: 不管遇到什么气候条件,要根据所学方法去做,妥善处理。第3课时教学内容第三课 洪涝和高温的安全防护洪涝的安全防护教学目标 1、了解洪涝形成原因和季节 2、知道洪涝的危害 3、掌握洪涝的防护知识和自我防护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介绍近年来在湖南发生的洪涝灾害引入新课。(二)新授1、遭遇山洪灾害时怎样报警?山洪灾害往往是始发于某一地点或部位,迅速形成洪水、泥石流,袭击下游沿线。该地的监测责任人或最先发现灾害的村民,能否在山洪灾害初发时快速、准确地报警,至关重要。首先,在平时应做好宣传训练,使群众熟悉报警信号和应对办

7、法;一旦险情来临或山洪初发,监测责任人或第一个发现的村民,就要采取急剧鸣锣、放铳、打电话、拉报警器等预先设定的报警信号,迅速向下游村组、农户报警,同时向当地政府及防汛部门报告,以便政府和防汛部门立即向下游更大范围施放警报、广播通知或通讯报警,组织抢险救援。2、被洪水围困时怎样求救? 在山丘区环境下,无论是孤身一人还是聚集人群,突遭洪水围困于基础较牢固的高岗台地或砖混结构的住宅楼房时,只要有序固守等待救援或等待陡涨陡落的山洪消退后即可解围。如遭洪水围困于低洼处的溪岸、土坎或木结构的住房里,情况危急时,有通讯条件的,可利用通讯工具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洪水态势和受困情况,寻求救援;无通讯条件的,

8、可制造烟火或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或集体同声呼救,不断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争取尽早获救;同时要寻找体积较大的漂浮物等,主动采取自救措施。3、住宅被淹时如何避险? 这种情况一般是针对洪泛区低洼处来不及转移的居民,其住宅常易遭洪水淹没或围困。假如遇到这种情况,通常有效的办法是:一是安排家人向屋顶转移,并尽量稳定好他们的情绪;二是想方设法发出呼救信号,尽快与外界取得联系,以便得到及时救援;三是利用竹木等漂浮物将家人护送漂流至附近的高大建筑物上或较安全的地方。 4、在山洪易发区应注意什么事项?首先,在思想上时刻绷紧防御山洪这根弦,绝不能麻痹大意、放松警惕;在劳动和中途歇息过程中,随时注意场地周围的

9、异常变化和自己可以选择的退路、自救办法,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迅速脱离现场。当突然遭遇山洪袭击时,要沉着冷静,千万不要慌张,并以最快的速度安全脱险。脱离现场时,应该选择就便安全的路线沿山坡横向跑开,千万不要顺山坡或山谷出口往下游跑。5、滑坡体附近居民发现异常时如何处置? 因各方面条件有限,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户仍然居住在受山体滑坡隐患威胁的山脚低洼处,一时不可能全部异地搬迁。这些农户在平时一旦发现屋后山体有滑坡(通常发生最多的主要还是山坡前沿部位有崩塌)等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向家人和周围邻居发出口头警报;同时通过电话或派专人迅速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并确定好专人留守现场仔细观察险情变化,根据险情变化

10、情况、政府部门及专家提出的处理办法,随时做好各项避险准备。 6、如何躲避泥石流? 当得知某区域一段时间内将发生泥石流时,则应对该地区采取紧急疏散和保护措施,人员需强行迁至安全区。要建立临时躲避棚,躲避棚的位置要避开沟渠凹岸,以及面积小而低平的凸岸和陡峭的山坡下,应安置在距离村庄较近的低缓山坡或位置较高的阶台地上。泥石流发生时,不要顺泥石流沟向上或向下游跑,应向沟岸两侧山坡跑,且不要停留在凹坡处。(三)活动探究 识别暴雨预警蓝、黄、橙、红四色信号及其含义(四)小结:(略)第4课时教学内容第三课 洪涝和高温的安全防护高温的安全防护教学目标 1、了解高温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2、知道高温天气下的防护知识

11、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介绍近年来在湖南发生的高温天气造成的损失引入新课。(二)新授1、高温带来的危害 高温热浪一般来讲,高温是指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的天气现象,大于或等于38以上的天气称为酷暑天气,连续5天以上的高温称为持续高温或“热浪”天气。 高温会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尤其在人体健康、交通、用水用电、农作物生长等方面的影响更为严重。首先高温天气会使人的身体不适应,闷热难耐,工作效率降低,病人增加,死亡率升高;高温天气易引发交通事故,还会使用水用电急增,造成供水供电紧张;长时段高温天气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加剧干旱区旱情发生发展。2、防御措施:(1)尽量不要在烈日下活动。户外

12、活动安排在早、晚为宜。(2)外出活动时,尽量戴上帽子,穿浅色衣服,并且身边应备有饮用水和防暑药品。不要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如感到头晕不舒服,应立即停止活动,到阴凉处休息。(3)不宜在树下或露天睡觉,适当晚睡早起,中午宜增加午睡。(4)浑身大汗时,不宜立即用冷水洗澡,应先擦干汗水,稍事休息后再用温水洗澡。(5)要留神蚊、虫咬伤,避免器械碰割伤及开水、滚油烫伤等,预防因气温高、细菌繁殖加剧而造成的感染。 (6)不吃苍蝇叮过的食品,少喝生水,注意饮食卫生。3、中暑怎么办?(1)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扣,平躺休息。(2)用冷毛巾敷头部,并擦身降温。(3)喝一些淡盐水或清凉饮料,清醒者可服用

13、人丹、绿豆汤等。(4)对昏迷者可用手指掐人中穴、内关穴及合谷穴等,同时立即送医院救治。4、高温是不是一种自然灾害? 高温究竟是不是一种自然灾害呢?与干旱、冰冻灾害以及洪涝灾害不同,高温似乎对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直接危害不算大。但广西气象防灾减灾所的有关专家向记者介绍,高温热害是气象灾害的一种类型,在部分国家,每年都有不少人被热死。如果高温天气发生在水稻的灌浆时期,还会影响水稻的产量。5、政府防御措施如何实施? 面对高温,政府部门如何能有更多作为?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采取防暑降温应急措施;除特殊行业外,停止户外露天作业;对老、弱、病、幼人群采取保护措施;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特别注意防火。为保护劳动者

14、,政府还可以根据相应的情况下令,除了特殊行业外,要停止户外露天作业。遗憾的是,目前广西的户外工作者连高温津贴都无法获得。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高温津贴的具体标准的制定和执行都一直还没有开展。所以,关于劳动者的高温补贴方面,在目前阶段尚没有具体部门和法规的支持和保障。(三)活动探究 识别高温预警橙色、红色信号及其含义(四)小结:(略)第5课时教学内容 第四课 艾滋病在蔓延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艾滋病 2、了解全球艾滋病的蔓延形势 3、知道艾滋病对社会、家庭、个人的危害教学过程: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组

15、织作为攻击目标,大量破坏T4淋巴组织,产生高致命性的内衰竭。这种病毒在地域内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平衡,使人体成为各种疾病的载体。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抵抗能力过低,丧失复制免疫细胞的机会,并感染其它的疾病导致各种复合感染而死亡。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9年至10年,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病人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 二、艾滋病在蔓延艾滋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越来越迅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第四大杀手。 联

16、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6年5月30日宣布自1981年6月首次确认艾滋病以来,25年间全球累计有650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其中250万人死亡。到2005年底,全球共有386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当年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10万人,另有280万人死于艾滋病。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8艾滋病流行状况报告指出,2007年,全球防治艾滋病的努力取得了显著进展,艾滋病流行首次呈现缓和局势,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数量以及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都出现下降。2007年全球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270万,比2001年下降了30万;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为200万,比2001年下降20万。三、我国艾滋病的形势 截至2010年

17、10月底,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7万余例,其中死亡6.8万余例。但是根据早前卫生部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结果表明:截至2009年底,我国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4万人,其中病人约10.5万人; 2009年新发感染者约4.8万人,因艾滋病相关死亡约2.6万人。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疫情严重,云南、广西、河南、四川、新疆和广东6省区累计报告感染者和病人数占全国77.1%。我国艾滋病患者在范围上逐步扩大,其中男同性恋人群是易感人群,得病率高,大学生人群也在逐渐增多。我国在医疗实践中各个检测窗口所显示的数据表明我国艾滋病的感染率在万分之五到千分之一之间,高危人群(性工

18、作者,吸毒人群和MSM人群)较高,尤其是MSM人群的感染率普遍在10%以上。四、艾滋病的危害1、对个人的危害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心理、社会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很难得到亲友的关心和照顾。 2、对家庭的危害社会上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的种种歧视态度会殃及其家庭,他们的家庭成员和他们一样,也要背负其沉重的心理负担。由此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因为多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处于养家糊口的年龄,往往是家庭经济的主

19、要来源。当他们本身不能再工作,又需要支付高额的医药费时,其家庭经济状况就会很快恶化。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3、对社会的危害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20-45岁的成年人,而这些成年人是社会的生产者、家庭的抚养者、国家的保卫者。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4、对儿童的影响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

20、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第6课时教学内容 第五课 筑牢爱滋“防火墙”教学目标 1、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及对人体健康和人类生存的危害性。 2、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哪些方式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知道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和措施,拒绝不安全行为。教材分析 第一目“艾滋病传播途径”,首先通过一个小故事介绍了艾滋病传播的三个途径,然后再指出哪些接触活动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 第二目“艾滋病的预防”,首先告诉学生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艾滋病的根本措施。然后针对在第一目中涉及的艾滋病传播的三个途径,详细叙述了入户进行预防,以保护自身安全。教学过程:一、艾滋病传播途径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虽然外表和正常人一样

21、,但他们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皮肤粘膜破损或炎症溃疡的渗出液里都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乳汁也含病毒,有传染性。唾液、泪水、汗液和尿液中也能发现病毒,但含病毒很少,传染性不大。1、艾滋病传染途径 已经证实的艾滋病传染途径主要有三条,其核心是通过性传播和血传播,一般的接触并不能传染艾滋病,所以艾滋病患者在生活当中不应受到歧视,如共同进餐、握手等都不会传染艾滋病。(1)性传播:包括同性及异性之间的性接触。肛交、口交有着更大的传染危险。无论是同性、异性、还是两性之间的性接触都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艾滋病感染者的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有大量的病毒,在性活动(包括阴道性交、肛交和口交)时,由

22、于性交部位的摩擦,很容易造成生殖器黏膜的细微破损,这时,病毒就会趁虚而入,进入未感染者的血液中.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直肠的肠壁较阴道壁更容易破损,所以肛门性交的危险性比阴道性交的危险性更大。(2)血液传播:包括:输入污染了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静脉药瘾者共用受HIV污染的、未消毒的针头及注射器;共用其他医疗器械或生活用具(如与感染者共用牙刷、剃刀)也可能经破损处传染,但罕见。注射器和针头消毒不彻底或不消毒,特别是儿童预防注射未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危险更大;口腔科器械、接生器械、外科手术器械、针刺治疗用针消毒不严密或不消毒;理发、美容(如纹眉、穿耳)、纹身等的刀具、针具、浴室的修脚刀不消毒;和他人共

23、用刮脸刀、剃须刀、或共用牙刷;输用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的供血者的血或血液制品,以及类似情况下的输骨髓和器官移值;救护流血的伤员时,救护者本身破损的皮肤接触伤员的血液。(3)母婴传播:也称围产期传播,即感染了HIV的母亲在产前、分娩过程中及产后不久将HIV传染给了胎儿或婴儿。可通过胎盘,或分娩时通过产道,也可通过哺乳传染。2、不会传播爱滋病的情况:(1)共同进餐(2)公共场所的一般日常接触(3)礼节性亲吻(4)礼节性拥抱(5)双方手部皮肤完好时的握手(6)共用马桶、浴缸(7)蚊叮虫咬(8)使用爱滋病人接触过的纸币、硬币、票证。二、艾滋病的预防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

24、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建设精神文明、提倡遵纪守法,树立健康积极的恋爱、婚姻、家庭及性观念,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传播的治本之路。性自由的生活方式、婚前和婚外性行为是艾滋病、性病得以迅速传播的温床。卖淫、嫖娼等活动是艾滋病、性病传播的重要危险行为。有多个性接触者的人应停止高危行为,以免感染艾滋病或性病而葬送自己的健康和生命。青年人要学会克制性冲动,过早的性关系不仅会损害友情,也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夫妻之间彼此忠诚,可以保护双方免于感染艾滋病和性病。2、安全用血,防范血液接触感染血液是爱滋病毒生存的大本营。

25、我们一定要避免血液接触感染。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为阴性的血液和血液制品。依法无偿献血,杜绝贩血卖血,加强血液检测,是保证用血安全的重要措施。严格执行各项有关消毒的规章制度,是防止艾滋病经血液传播的重要环节。儿童预防注射要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如没有条件,则必须作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医务人员和特种行业(酒店、旅馆、澡堂、理发店、美容院、洗脚房等)服务人员所用的刀、针和其他易刺破或擦伤皮肤的器具,必须经过严格消毒。3、不以任何方式吸毒,对毒品说“不”吸毒是爱滋病的温床。特别是那些静脉注射毒品的人,在毒瘾发作时会不顾一切,甚至一群吸毒者共用一支针管轮流注射,爱滋病毒、肝

26、炎病毒等很容易在这些吸毒者中间传播。我国现阶段的爱滋病毒感染者,多半是静脉吸毒者。吸毒是一种违法行为,不仅严重危害吸毒者自己的健康和生命,也危害家庭和社会。远离毒品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吸毒感染艾滋病。青少年要把住拒绝毒品这道防线,切记毒品不可尝试,坚决不吸食第一口毒品。4、阻断母婴传播途径自从艾滋病流行以来,已有600万孕妇和超过500万的15岁以下儿童感染了HIV,其中有400万已经死于艾滋病,90%以上发生在亚洲和非洲。如果不采取干预措施,全世界每天将有1600名婴儿成为感染者。母婴传播是婴儿和儿童感染HIV的主要途径,新生儿艾滋病病毒感染约有90%是通过母婴传播而获得的,可通过胎盘、分娩

27、和母乳喂养三条途径,其中分娩时感染约占70%。主要的干预措施包括抗病毒药物的应用、选择性剖腹产和人工喂养活动天地 收集资料,了解目前世界上预防、治疗艾滋病的主要方法和措施。第7课时教学内容 第六课 相互关爱 共享生命教学目标: 1、怎样面对艾滋病及患者 2、在了解艾滋病的有关知识后,知道怎样关心爱护艾滋病患者 3、反对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教学过程:一、关爱的力量: 面对汹涌而来的艾滋病疫情,我们不但自身要对自己负责,而且要尽力去关爱艾滋病人和艾滋病毒感染者,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现实,增强与疾病怎斗争的信心。关爱,不但会减轻艾滋病患者的心灵伤疼,同时也有利于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

28、。二、反对歧视和偏见: 我国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享有的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有关组织和个人依照本条例规定以及国家艾滋病防治规划和艾滋病防治行动计划的要求,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对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捐赠,对有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的人群进行行为干预,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关怀和救助。 医疗机构应当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提供艾滋病防治咨询、诊断和治疗服务。医疗机构不得因就诊的病人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

29、滋病病人,推诿或者拒绝对其其他疾病进行治疗三、飘动的红丝带:1、红丝带的由来:20世纪80年代末,人们视艾滋病为一种可怕的疾病。美国的艺术家们就用红丝带来默默悼念身边死于艾滋病的同伴。在一次世界艾滋病大会上,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齐声呼吁人们的理解。此时,一条长长的红丝带被抛在会场的上空。支持者将红丝带剪成小段,并用别针将折叠好的红丝带标志别在胸前。2、红丝带的含义:红丝带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她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平等的渴望;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3、如何对待爱滋病患者或爱滋病人:其实日常的交往并不会传染的。

30、对艾滋病人来说最大的关爱就是不歧视他们,然后从生活上去关心他们,多多了解他们的难处,以实际行动让他们知道这世界并没有抛去他们。练习题(1)艾滋病的三个传播途径是_ _、_ _、_ _。(2)艾滋病是由下列哪种病毒引起的( ) A、AIDS B、HIV C、SARS D、VIH(3)艾滋病可以通过下列那项途径进行传播( )A、通过握手、礼节性的拥抱 B、与人共同工作、学习C、与人共用牙刷、剃须刀 D、与人同乘交通工具拓展应用: 出一期以“关爱艾滋病患者”为主题的黑板报。第8课时教学内容 第七课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教学目标 了解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体,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教学重点: 了解多彩的生命世界,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影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