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7.38KB ,
资源ID:45334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533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一地理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一地理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文档格式.docx

1、有些学生对于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和谋求人口合理容量不很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对于我国和世界的人口分布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五、教学方法讨论法: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初步了解人口分布规律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准备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示意图、有关我国人口与环境的文字资料。教学的设计和布置:六人

2、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总结。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教师导入新课: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1935年提出:“今试自黑龙江的爱珲,向西南作一直线,至云南腾冲为止,分全国为东南与西北两部:则此东南部的面积计四百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6%;西北部之面积,计七百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4%。惟人口之分布,则东南计四亿四千万,约占总人口的96%;西北部之人口,仅一千八百万,约占总人口的4%。其多、寡之悬殊,有如此者。”此线形象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

3、界称为胡焕庸线。这是中国的情况,那么世界人口分布是个什么样子呢?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教师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个问题,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联系与区别有哪些?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设计意图:用课本16页图片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联系与区别有哪些?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好,看得出课前同学们认真预习了。那么我们今天主要来解决这些问题,多媒体展示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联系与区别有哪些?

4、:s5u教师点拨: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我们要研究人口大部分集中在什么区域,一般要看这个地区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而疏密程度一般用每平方千米土地上的人口数来表示。我们把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叫做人口密度。用公式表示就是: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一般地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平方千米的人口数,反映了其人口分布的平均状况。如我国平均人口密度是134人平方千米,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是39人平方千米,中国人口密度是世界的3倍多。人口密度不能反映人口分布格局思考:两个人口密度相同的地区,人口分布格局是否相同?解惑:如图131所示,图中两个地区的面积相同,都是1平方千米,总人口数都是5,根据公式

5、:人口密度=总人口数总面积,可以求出两地的人口密度都是5人平方千米。但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出,左图的人口分布不均匀,有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少区;右图人口分布均匀。由此可见两地的人口分布格局不同。学生明白联系与区别后教师布置学生进行实例练习,六人一组,分工合作。并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思考讨论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对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有一定的了解。探究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有哪些?让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该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得结论。然后给出探究二的思考题:为什么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有哪些?中国的人口分布状况是否合理?从中国的人口分布推断

6、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师生总结。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明白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及世界人口分布格局,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探究三:哪些因素影响了环境人口容量?教师简单介绍世界人口分布格局,然后提出问题:教师明确:主要制约因素资源:如土地、淡水、能源等。重要制约因素科技发展水平重要制约因素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确定是温饱型、小康型还是富裕型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提示:估计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不确定性:现有资源的不确定性、科技发展水平、地区与外界交流程度以及人口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相对确定性:在一定历史阶段,由于技术水平、

7、资源基础相对稳定,生活消费水平变化不大。本部分知识很简单,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来掌握。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发导学案、布置预习。我们已经学习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那么,这些情况如何进行统计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学用地理统计图。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学习如何统计。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九、板书设计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一、世界人口分布衡量标准:一

8、般以人口密度作为衡量指标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中低纬指向、近海岸指向、平原指向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社会经济因素政治文化因素三、我国的人口分布现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特点: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环境人口容量:最大值,警戒值人口合理容量:理想值地球环境人口容量:悲观派、乐观派、中间派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16亿十、教学反思要充分的相信学生,有目的地和学生交流,对探究方向偏离过远的学生加以引导新课程倡导案例教学,新颖、详实而富有时代感的案例进入课堂,改变了课堂的教学结构,学生借助于老师提供的材料,解读材料、生疑质疑、组织答案、踊跃发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找

9、到了乐趣,挖掘了潜能,发现了自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愉快的氛围,使学生的不同观点相互补充、完善,加深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新课程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应该善于捕捉适合学生发挥的内容、引发讨论。适时点拨,最大限度在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如引导学生针对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展开辩论。十一、学案设计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了解世界人口分布和大势;理解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认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因素、特点及实现人地协调的途径;通过对世界人口分布图的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二、预习内容知识点一、

10、世界人口分布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人口分布一般以为衡量指标,但事实上,两个人口密度相同的地区,格局却不尽相同。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人口分布的状况,而且要分析研究人口格局。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主要分布在:半球的2060;一半以上的人口分布在距海岸千米范围内;近80的人口分布在海拔低于米的范围内。各大洲中,洲人口最多,洲至今没有常住人口。人口分布密集区:东亚、和国东北部。人口分布稀少区:高山和寒冷地带、地带和地带。知识点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

11、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平原人口,高山、高原地区人口较。北半球温带地区,气温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人口稠密。降水少的地方人口稀少,降水较多的地方人口较密集。水资源和土壤:干旱地区,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呈、和片状分布。不同的土壤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影响到人口分布。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分布也影响人口分布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文化教育状况等。其中,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政治文化因素包括:、科技发展水平、的人口与发展政策、战争和历史因素等。政治因素有时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知识点三、我国的人口分布我国人口的总特征:数量

12、最大,密度高,分布。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东西差异:多少;自然差异: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少;经济差异: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少;民族差异:多少知识点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与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而失去平衡,并最终失去原有的。环境人口容量: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能源及其他、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_丰富程度,水平,发达程度,程度,人口水平及_水平。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具有性和性。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的生活方式,保证的生活水平,同时又

13、不妨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和地区最的人口数量。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人口合理容量约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的基本国策,以谋求。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各方面因素。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学会分析其影响因素。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对中国东西部差异的认识。认识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属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学习重难点: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特点二、学习过程问题探究两个人口密度相同的地

14、区,人口分布格局是否相同?一个地区人口密度大好,还是人口密度小好?读表131、132、133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及原因。读图132世界人口密度图,找出人口最稠密的4个地区及人口最稀少地区,试解释的原因。平原地区人口密集,高原地区人口稀少。这样说是否正确?可举例说明。为什么说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举例说明政治文化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我国北部、西部的内蒙古、x疆、青海、x藏四省区面积约占全国的一半,人口仅占全国的4%,其中x藏的人口密度不到2人;其余省区面积占全国的一半,人口却占全国的96%,其中台湾人口密度高达500人以上。分析这种人口分布格局

15、的成因。从自然和社会角度,说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我国可以说“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但被巨大的人口分母一平均,却是“地少物缺”,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十分突出。最令人担心的是,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值还会下降,那么人口与环境的矛盾将更加尖锐因此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缓解矛盾,请举例说明。有一片草原,放养了一定数量的牛羊,若干家人在此幸福的生活。几年后迁来一定数量的人家,当地的生活水平开始下降,但也可以勉强维持生活。又过了几年,又迁入了几家人口,结果生活难以维持,被迫大批人家外迁。你能够用环境人口容量理论解释吗?三、反思总结四、当堂检测分析表格中有关资料,回答题。计算巴

16、基斯坦人口密度,填入表中空格。国家日本巴基斯坦蒙古澳大利亚面积37.879.6156.6768人口12500140002361766人口密度3311.52.3分析各国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数量越少,经济越发达B.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落后c.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D.人口数量和密度不能决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衡量一个国家人口密度是否适当,应该看_两种资源是否得到最佳结合。所谓最佳,一是_;二是_。关于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稠密地区,必是环境好的地区B人口稠密地区,必是生态好的地区c资源丰富地区,必是人口稠密地区D经济发达地区,必是人口稠密地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环境是影响人口分布

17、的决定性因素B生产力水平越高,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不明显c世界人口稠密地区都是经济发达的地区D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较小对人口分布影响最大的社会经济因素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B社会生活方式c交通运输条件D文化教育状况有关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B.南方地区人口多,北方地区人口少c.高原地区人口多,平原地区人口少D.内陆地区人口密集,沿海地区人口稀少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是Ax藏B内蒙古c青海Dx疆我国下列省中,人口密度差异很大,东部人口稠密,西部稀疏的是A四川B山东cx疆D台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B无论在什么条件

18、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c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D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人左右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资源总数不断扩大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口消费水平不断增长人口增加对环境影响程度不确定ABcD0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合理容量能进行定量计算,存在具体的数量B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往往低于其人口合理容c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对制定该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D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地区的极限人口数量课后练习与提高读某地区人口分布与海拔关系图,回答14题:该地区海拔400米以下地区的人口密度低的原因是A.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B.地势低

19、平,洪涝灾害频繁c.峡谷地带,交通不便D.气候干燥,水源缺乏下列地区与图中体现的情形最为吻合的是A.德干高原B.长江流域c.非洲东部D.西欧平原影响图示人口与海拔关系的最重要的因素是A.河流B.气候c.交通D.矿产在热带干旱地区人口的分布常与图示地区相似,是因为地势较高的高原、山区气候凉爽资源丰富降水较多排水流畅A.B.c.D.下列地区中属人口稠密区的是A.澳大利亚B.东亚c.北非D.东欧有关世界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人口密集地区都在发展中国家B.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是非洲c.世界上的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地区D.亚州人口最多,占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A.

20、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_工业社会B.农业社会原始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c.工业社会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D.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右图为世界总人口推算图,读图完成810题:按图推算,预计2050年的世界人口数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分别将达到A100亿、99亿B100亿、90亿c110亿、99亿D110亿、90亿若本世纪末中国的人口数量、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Aa492924213:s5u181020图1、图2和表1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和。由表1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解释图2人口集中分布在0200米地区的原因是上述自然因素往往通过对人口的影

21、响,从而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又通过人口分布而影响的形成和发展。除上述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人文因素有A、经济状况B、交通条件c、历史文化D、政策法规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1:我国东、中、西部第四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人口密度统计图材料3:八五”末期,我国云南、贵州四川3省贫困人口最多,总计XX万左右,至1999年在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仍接近600万,与之相邻的x藏贫困人口不足100万。材料l反映出1990年一XX年间我国人口分布发展的趋向是什么。根据材料2可得出我国人口的垂直分布规律是_试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简析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从环境人口容量

22、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x藏进行大量的人口迁移?并说明理由。明问题。例如,有些地区人口过密,劳动力过剩,就业发生问题;有些地区人口过稀,劳动力不足,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影响经济发展。这些问题就涉及人口分布的问题。因此,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人口密度是否适当,应该看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的结合和利用程度。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近海平原地带。原因是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气候适宜,平原面积广大,人类活动的历史悠久;而沿海地区降水较多,一般来讲,降水少的地方人口稀少,降水较多的地方人口较密集;平原地区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有利于农耕,人口稠密。世界

23、人口最密集地区:东亚、南亚、美国东北部、西欧。东亚和南亚有世界古老的文化中心,人类在此聚居的历史悠久,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西欧是世界上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和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的重要工业地带;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及五大湖区,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世界人口最稀少地区:北美洲和亚洲的高山、撒哈拉、中亚和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南极洲、北冰洋沿岸。不正确,说的太绝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水源充沛、农业发达、人口密集,而处于同一纬度的青藏高原由于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多冻土、人口稀少。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是这样,如热带多雨地区人口稠密的地方通常不在平原地区,而在高原和山区,如

24、南美洲的玻利维亚高原、巴西高原,非洲的东非高原等。这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因素。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的生存空间和生产、生活资料,对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产生重要影响。通常,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明显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土壤、矿产资源等。政治文化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政治文化因素影响举例政治因素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政治地图发生明显变化,人口也随之大规模移动宗教信仰犹太人移居以色列文化风俗纽约城内的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科技发展水平筑波科技城的形成政府的人口与发展政策x疆、黑龙江农垦区的形成历史因素一些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稠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