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4.17KB ,
资源ID:456754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5675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社区化存在问题和对策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社区化存在问题和对策Word文件下载.docx

1、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社会化 问题 对策引 言 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一方面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需求不断增加。于是,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形成民工潮。但是受到现有地域、户籍等因素影响,很多家有子女的农民工无法把他们的未成年子女带进城市,只能把这些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生活和学习,由此形成当下数量庞大的一个群体,通称之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在转型期大规模流动人口背景下的必然产物。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

2、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留守儿童在父母监护缺失的情况下,其家庭及学校等社会化因素出现弱势状态,同辈群体与大众传播媒介补位过度,出现强势与弱势的错位,严重影响了正常社会化。一、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概述(一)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产生的背

3、景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然而,由于受到城市分割的二元化社会结构体制和自身条件的限制,这些农民在自己进城落脚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将要面对的诸多现实问题,如:恶劣的住房条件、高昂的借读费用、交通安全的无保障,等等。于是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了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此诞生了。农民工流动行为的背后,暗含了农村留守儿童赖以生存、生活和成长之环境的剧烈变动。这种变动给农村留守儿童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农村留守儿童要么仅由在家的单亲(一般为母亲)

4、看护要么被留给了祖父母、兄弟姐妹、亲戚、邻居等父母之外的其他人代为照料。他们无法享受到家庭正常的抚养、教育、关爱,儿童权誉受到了严重的侵害。不仅如此,由于家庭教育很大缺陷的存在,有的农村留守儿童从小就染上了诸多不良的社会风气,有的则因心理长期压抑儿导致了行为的偏差或性格的扭曲,部分还甚至于成为了一系列让人难以置信的“恶性事件”的主谋人或被害人。这也就是近年来才被提到人们关注点上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二)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基本含义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为社会人,并逐渐地适应社会生

5、活的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社会化是任何社会的双向互动。这里的社会化定义是具有广泛性的,而我们在谈及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的问题时,是从狭义的方面来说的,主要讲他们由一个生物人变成社会人(从婴儿到社会的青少年)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三)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基本特征1、普遍性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农村人口主要是以务农养家糊口,从农村外出做事的人比例较小。然而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的不断发展,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物价各方面增长幅度越来越大,为了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许多农村人不得不涌入城市开始寻求工作,而由于诸多因素致使小孩不能与外出打工的父母

6、生活在一块,越来越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出现,越来越多的农村出现了这个特殊群体。直至今天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普遍存在于中国的各个乡村中。2、地域性从经济发展程度来看,经济较为发达的乡村地区留守儿童相对较少,而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叫较为明显了。从所处地理位置来看,东南沿海地区靠近经济发达地域的乡镇留守儿童比例较小。由于这些地方靠近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经济的发展带动了这一带乡镇的发展,乡镇发展必然需要劳动力。而此时,这一带的农民就成了廉价的劳动力,无须流入城市。中西部地区城市发展也相对落后于沿海城市,乡镇发展必然不如沿海乡镇,所需劳动力比例较减弱,农村居民不得不流入沿海城镇谋生,然而种种因素小孩

7、不能进城就读,不能与父母同住。由此,农村留守儿童便产生了。从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来看,东部城乡差异较为明显,农村留守儿童比例也较大。究其原因,东部城市发展的节奏迅速,而乡镇经济发展的脚步较慢。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经济的突飞猛涨,进一步加剧的城乡间的差异。经济发展必然引起物价上涨,农民的收入日益的不能满足日常所需,不得已外出打工。相反的,西部地区经济本身就比较落后,西部地区主要是以畜牧业为主,一家人放牛放羊便能满足日常所需,很少存在留守儿童这种现象。不过,近年来也陆续有人从西部下到东南打工。因此,不同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有所不同,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社会化中的存在着地域性。3、趋势性据国家统计局农调

8、队对全国31个省(市、区)6.8万个农村住户和7100多个行政村的抽样调查,2008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1823万人,比上年增长了433万,增长3.8%。其中农村常住户中外出打工的劳动力9353万人,增加了393万人,增长4.4%;举家外出打工务工的劳动力2570万,增加40万人,增长1.6%。2008年农民外出务工的特点为:a、从流出地来看,中部地区外出务工劳动力增加最多。东部地区外出务工劳动力3188万人,增加153万人,增长5%;中部地区外出务工劳动力3681万人,增加了180万人,增长5.2%;西部地区外出务工劳动力2484万人,增加60万人,增长2.5%。b、流入地仍以东部地区和大

9、中城市为主。2008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劳动力6511万人,增加448万人,增长7.4%,占外出务工劳动力的比重为70%;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劳动力1343万人,增加13万人,增加0.9%;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劳动力1472万人,减少72万人,减少4.7%。c、从年龄结构上来看,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的平均年龄29岁,在广大农村地区,29岁大多已经结婚生子了,而此时小孩最小可能 只有1、2岁,最大也不过10岁。从以上的数据可以了解到,农村中外出务工的人员越来越多。而城市人普遍存在着歧视农民工及其子女的现象。因此,农民工子女不能随同他们一起进城只能留在家中,外出务工人员越多,留守在家中的儿童也就随之增多。这种

10、现象趋势进一步加强。 二、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一)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因素1、家庭功能的弱化社会学理论认为,家庭作为一个最基本的初级群体,是儿童成长的主要环境,也是儿童社会化的开端。在家庭里。家庭成员组成一个完整的复杂系统,以一种全方位的、综合的方式影响着儿童的社区化。根据科尔曼和布彻卡森的报告有5种家庭最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即不充裕家庭、动荡家庭、反社会家庭、虐待家庭和不完整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家是不充裕家庭,也是典型的不完整家庭。这一状况影响到其他社会化因素正常功能的发挥,从而严重制约留守儿童的社会化。2、学校教育补位功能的缺失学校是家庭以外对的最重要的社会化主体。在农村留守儿

11、童社会化的过程中,学校的重要性更为凸显。由于父母缺位、其他亲戚监护不力,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消极影响,留守儿童的正常社会化就只能寄托学校,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承担着较之以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来填补家庭教育的缺位。然而,学校的补位功能是缺失的。3、不良的农村社会因素目前,农村村民居住分散,社区组织疏散、功能不全,对农村了留守儿童无法充分发挥组织、管理、控制和教育等功能。农村留守儿童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防范意识淡薄,儿童防护能力薄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份子侵害的对象,很容易产生自身安全方面的为题。由于父母监护缺失,电视和网络在留守儿童社会化方面补位过度,对没有监管

12、、过分自由却没有行为能力或控制能力的留守儿童群体产生了错误的导向。(二)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1、安全问题。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了。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知道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往往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 2、心理人格问题。据大部分有关留守儿童的

13、调查显示: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3、道德品行问题。留守儿童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如果是有祖父母来隔代抚养教育,往往意味着由文盲来抚养孩子;而托付亲戚照管的,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毕竟不是自己的

14、孩子;而农村教师由于受到教育条件的限制,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也十分有限。所以留守孩子由于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中,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品德方面。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远离,无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示范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如纵容溺爱,重物质满足轻道德教育,又因农村环境的特殊性,留守儿童在道德评价、行为习惯上极易发生消极变化。 4、学习问题。有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大多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当然一部分留守孩子学习认真,但外出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学习

15、压力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一部分儿童由于自控力差,无人督促学习,再加上受外界的影响,认为学习与否都一样,对学习毫无兴趣。留守儿童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理应在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接受完整的教育,在学业上不断取得进步,但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留守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的差距表明,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正处于独立人格逐渐形成阶段、社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学习的自觉性还没有稳定地形成。因此,父母的关爱、监管以及必要条件的提供是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重要前提。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的对策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存在亲情关怀缺失、心理

16、问题骤增、学习兴趣减低、道德意识淡漠、安全问题频出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于社会、家庭及学校多种因素造成的。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既需要政策、法律和法规的支持和保障,也需要每一个人的关爱,是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内的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留守儿童社会化进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但外界因素的影响更大一点。但留守儿童自身的因素仍是最关键的。所以不能忽视留守儿童自身在其社会化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1、父母强化责任心,加强与子女的亲情交流父母在工作之余,应尽可能的多的和孩子联系,比如每周联系一次。让孩子能时时感觉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在交流内容上,尽可能全面,尤其不能忽视心理方面,不能只顾询问

17、学习成绩。除了督促孩子学习外,要对孩子的生活、身体、心理等各方面加以了解,尽可能的多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孩子遇到问题敢于、乐于向父母倾诉,准确把握孩子心理状况,及时给予正确引导。另外,父母要加强与学校老师、委托监护人的沟通交流,更全面准确地把握孩子的情况。学会了解孩子,不仅要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掌握每一时期孩子不同的心理、智力和情感的变化,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2、监护人要转变观念监护人与留守儿童朝夕相处,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加强宣传,促使委托监护人转变传统抚养观念。在关心留守儿童衣食住

18、行外,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应该及时向留守儿童家长、老师反映孩子的信息,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代养人既然接受了委托,就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贡任和义务,努力为其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娇宠溺爱,做到严与爱的结合。(二)加强学校的管理和教育1、学校老师要转变传统教育方法及观念,重构教育理念,对留守儿童更多关注学校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要调整课程设置,增设心理课程,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老师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更多的帮助,坚决制止“管优不管差”的现象;要丰富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而且通过活动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

19、定期与留守儿童外出打工的父母联系沟通,指导他们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构建学校监护网。2、重视留守儿童同辈间互助作用留守儿童因为各方面相同性极易走到一块,形成小群体,一块学习,一块玩耍。对这些留守儿童同辈群体,只要注意引导得当,它们会成为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因为对留守儿童而言,这是他最易于相处的一个圈子,它们愿意和圈子里的伙伴们分享自己的事情,也愿意听从大家的意见。老师要以真诚的关心赢得这些群体的信赖,从而能更好地了解留守儿童情况并能对群体施加影响,促进他们互帮互助,自己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另外一个同辈互助的方式就是“手拉手”活动。这一活动是少先队组织的经典项目。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同样

20、可以借用这个平台。一是在农村学校内部组织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手拉手”活动,促使留守儿童更好的融入到集体生活中。二是组织城市中小学生和农村留守儿童“手拉手”活动。组织留守儿童到城市旅游、参观、学习,组织城市中小学生到农村体验农村生活的艰辛,培养孩子们的相互理解,团结互助意识。(三)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1、政府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和教育投资国家应适当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促进农村本土特色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民向本地城镇转移。同时进一步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为他们提供创业优惠政策。以此减少留守儿童数量。与此同时,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在农村兴建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并通过开展“爱心妈妈”等活动来关爱农

21、村留守儿童。农村建立社区教育体系,可以考虑由基层学区和共青团牵头,联合妇联、工会、村委会、学校,共同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体系。这些社区机构可由离退休教师、青年志愿者等人员构成。也可建立青少年或儿童活动中心,把这些孩子组织在一起活动,让他们相互帮助,找到一定的心理支持。这些是家庭、学校之外的另一种与孩子们互动的关系,同时也起到了一种沟通家庭、学校与孩子们之间关系的桥梁作用。2、发展农村经济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源仍是经济问题。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拓展农村就业渠道,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逐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缺失问题。改变农业生产的粗放型经营,逐步实施集约化、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

22、开发农产品深加工,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另外,要继续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在大城市接纳农民工壁垒存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小城镇及其附带的第三产业,可有效缓解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同时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3、健全法制,为留守儿童问题解决提供法律保障我国制定实施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等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但是这些法律存在道德宣言色彩过重、约束力弱、操作性不强,以及制度设计性缺陷等问题。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进行修订完善并加大宣传力度,保障农村教育投资,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其他与农民工相关的法律如劳动法、合同法等的具体实施也需要强化。另外,为应对解决具体性特

23、殊情况,各级政府还应该审时度势,制定临时性规章,规范保障农民工就业,留守儿童就业等等问题。这也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和学校都要积极探索对留守儿童管理措施的新途径和新办法。严格责任追究,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切实履行好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责任。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对留守儿童采取寄宿制管理,确因特殊情况不能寄宿的,学校实行跟踪管理。加强留守儿童在双休和寒暑假期间的安全教育,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从而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同时,学校针对留守儿童有组织开展夏令营、社会调查和勤工俭学等活动,充分

24、挖掘他们的潜力,弥补缺乏父母关爱的不足。结束语农村留守儿童是改革的产物,其社会化结果直接影响改革成果的稳定,亦必随着改革的深化与完善而得以解决。农村环境的改善,也赖于改革。重视留守儿童自身的因素,同时不断改善其生存环境,则留守儿童社会化进程当会更顺更快。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并付诸实践,肃清留守儿童社会化的障碍,促进其社会化进程顺利进行。参考文献:1谢妮、申健强、陈华聪,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2赵俊超,中国留守儿童调查,人民出版社,20123杨元松,中国留守儿童日记,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4卢昌文、石春红,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社

25、会化问题及对策,衡水学院学报,2012(10)5张志国.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社会学分析. 沧桑,2009. 36梁岭.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构筑和谐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科教论坛7赵春鹏. 亲子教育缺失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探讨. 河北农业科学, 2008. 12致 谢 非常感谢解立明老师在我毕业设计阶段给自己的指导,从最初的定题,到资料收集,到写作、修改,到论文定稿,她们给了我耐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为了指导我们的毕业论文,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他的这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在此我向他表示我诚挚的谢意。同时,感谢所有任课老师和所有同学来给自己的指导和帮助,是他们教会了我专业知识,教会了我如何学习,教会了我如何做人。正是由于他们,我才能在各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在此向他们表示我由衷的谢意,并祝所有的老师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