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0 ,大小:550KB ,
资源ID:458351      下载积分:1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583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护理药理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为本站会员(聆听****声音)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护理药理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

1、1、药物:药物是指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用法、用量的物质。1、 药物学:药物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 2、 药物效力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4、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及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规律的科学。(三)填空题1、药物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具体研究内容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2、药物治疗中,护士既是药物治疗的直接实施者,又是用药前后的监护者。3、药物治疗中,护士在观察药物疗

2、效的同时,应密切注意药物不良反应。4、根据对药物管理的不同,可将药物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四)问答题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应意些什么?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应意执行医嘱前,应了解病人的病情及诊断、既往史,明确用药的目的、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用注意事项。事项执行医嘱时务必做到七核对,即核对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床号、药物、用量、用法,尤其要关注药物应用注意事项。执行医嘱后应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及用药后各种反应,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第二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1药物作用是指( D ) A药物产生的新的生理作用 B药物的治疗作用 C药物的选择作用 D药物与组织细胞靶位的始初反应 E药物引起机体机

3、能活动的变化2下列药物作用中属于局部作用的是( B ) A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作用 B口服氢氧化铝中和胃酸作用 C口服地西泮的镇静催眠作用 D肌注阿托品松驰胃肠平滑肌作用 E皮下注射吗啡的镇痛作用 3.药物的基本作用可分为( A ) A. 兴奋作用和抑制作用 B.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C.预防作用和治疗作用 D. 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 E.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4.根据药物对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影响的不同,药物作用可分为( B )A. 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 B. 兴奋作用和抑制作用 C. 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D. 预防作用和治疗作用 E. 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5.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是指( C )A.治疗作用与预

4、防作用 B. 原发作用与继发反应 C. 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D.对症治疗与对因治疗 E.治疗作用与毒性反应6.药物的副作用是( E ) A.药物剂量过大引起的不良反应 B.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不良反应 C.与药物作用无关的不良反应 D.与遗传因素有关的不良反应 E.治疗量时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7.治疗量时产生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称为( A )A.副作用 B.毒性反应 C.变态反应 D.继发反应 E.后遗效应8.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基础是( B ) A.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高 B.药物作用选择性低 C.药物的毒性大D.药物脂溶性高 E.药物在体内消除慢9.药物副作用发生于( C ) A. 极量 B.

5、大于治疗量 C. 治疗量 D.中毒量 E.半数致死量10.药物副作用的特点是( D ) A.与药物剂量过大有关 B.与用药时间过长有关 C.由抗原抗体结合后引起 D.可与治疗作用相互转化 E.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11.阿托品治疗胃肠绞痛时出现口干、皮肤干燥、瞳孔散大、视力模糊等,属于( A ) A.副作用 B.毒性反应 C.继发反应 D.变态反应 E.后遗效应12.注射庆大霉素后出现永久性耳聋,属于( C ) A. 特异质反应 B.变态反应 C.毒性反应 D. 副作用 E.后遗效应13.广谱抗菌药物控制病情后又引起肠道感染,属于( D ) A.副作用 B.后遗效应 C. 特异质反应 D.

6、 继发反应 E.变态反应14.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后停药时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属于( B ) A.毒性反应 B.后遗效应 C.变态反应 D.继发反应 E.副作用15.红细胞内缺乏G-6-PD者,使用伯氨喹后出现溶血性贫血,属于( E ) A. 继发反应 B. 变态反应 C. 毒性反应 D. 后遗效应 E. 特异质反应 16.对药物敏感性高,最易造成胎儿畸形的时期是( A ) A.妊娠早期3个月内 B.妊娠中期3个月内 C.妊娠晚期3个月内 D.妊娠中、晚期 E.分娩期17.后遗效应发生于( E ) A.治疗量 B.极量 C.最低有效浓度以上 D.最小中毒浓度以下 E.阈浓度以下18.药物变态

7、反应的发生与( D )A.药物剂量大小有关 B.药物毒性大小有关 C. 病人年龄大小有关 D.病人体质有关 E. 遗传因素有关19.药物变态反应的特点是( B )A.与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关 B.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 C. 可以预知D.首次用药不发生变态反应 E.药物固有作用的表现 20.对某药有过敏史者( C )A.再次用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 B.再次用药时应减少剂量 C.禁止使用该药D.再次用药时需进行过敏试验 E.过敏反应发生已久,可不必考虑 21.反复多次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称为( A ) A. 耐受性 B. 耐药性 C.精神依赖性 D.身体依赖性 E.个体差异性22.产生耐受性

8、后,意昧着( E ) A.药物易引起变态反应 B.药物易引起副作用 C.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增高 D.机体对大剂量药物失去反应的能力 E.必须增大剂量以维持应有疗效23.反复多次用药后,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称为( B )24.反复多次用药后,停止给药时可产生戒断症状,称为( C ) A.耐药性 B. 个体差异性 C. 身体依赖性 D. 精神依赖性 E. 耐受性 25.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能产生( B )A.麻醉作用的药物 B.身体依赖性的药物 C.精神依赖性的药物D.耐受性的药物 E.耐药性的药物26.精神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能引起( D )A. 耐受性的药物 B.身体依赖性的药物

9、 C.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D. 精神依赖性的药物 E.耐药性的药物27.药物的常用量是指( C ) A.最小有效量与极量之间的剂量 B.最小有效量与最小中毒量之间的剂量 C.大于最小有效量但小于极量之间的剂量 D.最小有效量与最小致死量之间的剂量 E.半数有效量与半数致死量之间的剂量28.药物的极量是指( E ) A.每次服用量 B.每天服用量 C.整个疗程服用量 D.单位时间内的服用量 E.药典规定的最大治疗量29.ED50是指( D ) A.极量的1/2 B.最小致死量的1/2 C.最小中毒量的1/2 D.引起50%动物出现效应的剂量 E.引起50%动物死亡的剂量30.LD50是指( C )

10、 A.引起一半寄生虫死亡的剂量 B.引起一半细菌死亡的剂量 C.引起一半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D.引起一半病人死亡的剂量 E.致死量的一半31.药物的LD50越大,说明( E ) A. 药物作用强度越低 B.药物的安全性越高 C.药物治疗指数越高 D. 药物疗效越高 E. 药物毒性越小32.衡量甲药毒性比乙药大的依据是( C )A.甲药的ED50比乙药大 B.甲药的LD50比乙药大 C.甲药的LD50比乙药小 D.甲药的ED50比乙药小 E.甲药的LD50/ED50比乙药大33.A药的LD50比B药大,说明( E ) A.A药的效能比B药大 B.A药的效价强度比B药大 C.A药的治疗指数比B药高

11、D.A药的安全性比B药高 E.A药的毒性比B药小34.药物的治疗指数是指( A ) A. 半数致死量/半数有效量 B. 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 C.95%有效量/5%致死量 D.治疗剂量/致死剂量 E.治愈率/死亡率35.可靠安全系数是指( C ) A.LD10/ED90 B.ED95/LD5 C.LD1/ED99 D.LD99/ED99 E.ED90/LD1036.可衡量用药安全性的指标是( D ) A.极量 B.半数有效量 C.半数致死量 D.治疗指数 E.最小中毒量37.判断A药比B药安全的依据是( C ) A.A药的LD50比B药大 B.B药的LD50比A药大 C.A药的LD50/ED

12、50比B药大 D.B药的LD50/ED50比A药大 E.A药的治疗量/中毒量比B药大38.药物的效价强度是指( A ) A.产生一定强度的效应时所需的剂量 B.引起毒性反应时所需的剂量 C.产生治疗作用和毒性反应的剂量之比 D.产生最大效应所需的剂量 E.产生最大效应与毒性反应的剂量之比39.药物的效能是指( E ) A.产生最大效应与毒性反应的剂量之比 B.产生治疗作用与毒性反应的剂量之比 C.引起毒性反应时所需的剂量 D.产生最大效应时所需的剂量 E.最大效应,再增加剂量疗效不再提高40.10mg吗啡的镇痛效果与100mg哌替啶相同,说明( C ) A.吗啡的效能比哌替啶强10倍 B.哌替

13、啶的效能比吗啡强10倍 C.吗啡的效价强度比哌替啶强10倍 D.哌替啶的效价强度比吗啡强10倍 E.吗啡的安全性比哌替啶强10倍 41.以下关于受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D ) A.受体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 B.受体在细胞内有特定的分布部位 C.受体能特异性识别并结合配体 D.受体的数目是恒定不变的 E.药物通过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作用决定于内在活性42.受体阻断药的特点是( A ) A.与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 B.与受体无亲和力,但有内在活性 C.与受体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 D.与受体既无亲和力,又无内在活性 E.与受体有亲和力,但内在活性较弱43.受体兴奋药的特点是( C )44

14、.部分激动药的特点是(E )45.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兴奋作用还是抑制作用,取决于( B ) A.药物是否具有亲和力 B.药物是否具有内在活性 C.药物的脂溶性 D.药物剂量的大小 E.药物的作用强度46.竞争性拮抗药与激动药合用时,随着拮抗药浓度的增大,激动药的量效关系曲线( C ) A.向右移动,最大效应增高 B.向右移动,最大效应降低C.向右移动,最大效应不变 D.向左移动,最大效应降低 E.向左移动,最大效应不变 47.非竞争性拮抗药与激动药合用时,随着拮抗药浓度的增大,激动药的量效关系曲线( B )E.向左移动,最大效应不变48.部分激动药与激动药合用时,可产生( C )A.兴奋作用

15、 B.兴奋作用增强 C.阻断作用 D.阻断作用增强E.作用无明显变49.可使激动药的量-效关系曲线右移,并使最大效应降低的药物是( E ) A.激动药 B.拮抗药 C.部分激动药 D.竞争性拮抗药 E.非竞争性拮抗药50.可使激动药的量-效关系曲线右移,但最大效应不变的药物是( D ) A. 拮抗药 B. 激动药 C.部分激动药 D.竞争性拮抗药 E.非竞争性拮抗药51.口服阿托品缓解胃肠绞痛是属于( BE )A.局部作用 B.吸收作用 C.对因治疗 D.兴奋作用 E.对症治疗52.药物作用选择性的重要意义在于( ACD)A.临床选用药物的依据 B. 选择性高的药物作用强 C. 药物分类的基础

16、D. 选择性高的药物副作用少 E. 选择性高的药物效价强度高53.与药物剂量或药物作用无关的不良反应是( BD ) A.副作用 B.特异质反应 C.继发反应 D.过敏反应 E.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54.与药物剂量有关的不良反应有( ABC ) A. 副作用 B.毒性反应 C. 后遗效应 D. 变态反应 E. 特异质反应 55.药物变态反应的特点是( ABDE ) A.发生于过敏性体质病人 B.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 C.反应与药物的作用相同 D.多发生于开始用药710天后 E.同类药物间可有交叉过敏反应56.药物副作用的特点有( BCE) A. 发生在特异质病人 B. 治疗剂量下产生,与防治作用

17、同时发生 C.可以预知 D.选择性高的药物副作用多 E.大多是可逆的功能性变化,危害性小57.药物副作用的特点是( AE )A.药物固有作用的表现 B.可造成机体严重损害 C.剂量过大时出现 D.不可预知 E.随用药目的不同可与防治作用相互转化 58.药物副作用的特点是( BCD )A.药物剂量过大引起的不良反应 B.由于药物作用选择性低引起 C.治疗量下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D. 不严重,但难以避免E. 与病人的体质有关 59.发生毒性反应的常见原因有( ABCDE )A.药物剂量过大 B.用药时间过长 C.药物浓度过高 D.注射速度过快E.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60.临床用药的剂量( A

18、CD )A.一般情况下不超过极量 B.绝对不能超过极量 C.必要时可以超过极量D.一般用最小有效量与极量之间的剂量 E.不必考虑极量 61.受体激动药的特点是( CDE )A.与相应受体亲和力强但内在活性低 B.与相应受体无亲和力但内在活性高 C.与受体的结合是可逆的 D.与受体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 E.可激活相应的受体62.部分激动药的特点是( ABDE )A.与受体有一定的亲和力 B.内在活性较弱 C.无内在活性D.单独应用可产生较弱的激动作用 E.与激动药合用时可产生拮抗作用63.竞争性拮抗药的特点有( ABE )A.能与激动药竞争同一受体 B.使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C.使激动药的量

19、效曲线平行左移 D.降低激动药的最大效能E.缺乏内在活性64.量反应的特点是( CD )A.药理效应表现为全或无 B.药理效应只能用阳性或阴性表示C.药理效应可用具体数量表示 D.药理效应的强弱是连续增减的量变E.必须用多个动物,以阳性率表示65.判断药物的安全性可根据( ACD )A.LD50/ED50 B.PA2/PD2 C.LD1/ED99 D.LD5与ED95之间的距离E.ED5与LD95之间的距离1兴奋作用:凡使机体生理功能和(或)生化代谢增强的作用称兴奋作用。2抑制作用:凡使机体生理功能和(或)生化代谢减弱的作用称抑制作用。 3药物作用的选择性:适当剂量的药物仅对某组织器官产生明显

20、作用,而其他组织器官无作用或无明显作用的现象称药物作用的选择性。4局部作用: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之前,在用药部位产生的作用称局部作用。5吸收作用: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后,随血流分布到各组织器官产生的作用称为吸收作用。 6直接作用:药物与组织器官直接接触后所产生的作用称直接作用。7间接作用:药物作用于某部位,通过神经反射或体液的调节引起其他部位产生作用,称间接作用。8治疗作用:符合用药目的,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9不符合用药目的,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严重危害的作用称不良反应。10不良反应: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称副作用。11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注射速度过快,用

21、药时间过长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时产生严重危害机体的作用称毒性反应。12后遗反应:当血药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物效应称为后遗效应。13继发反应:由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称继发反应。14变态反应: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引起机体的病理免疫反应称变态反应。15特异质反应:少数特异体质者对某些药物特异的反应称特异质反应。16耐受性:连续使用后机体对某药的敏感性降低,药物作用减弱的现象称耐受性。 17耐药性:连续使用后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某药的敏感性降低,药物作用减弱甚至失效的现象称耐药性。18药物依赖性:连续使用某些药物后造成特殊的精神或身体状态,主观上产生继续用药的欲望,这种现象称药物依赖性。1

22、9精神依赖性:连续使用精神药品后产生特殊的精神状态,促使用药者有周期性定期用药的强烈欲望,停止给药可造成极大的精神负担称为精神依赖性。20身体依赖性:反复使用麻醉药品后不仅产生精神依赖性,突然停药可导致生理功能紊乱,出现戒断症状,这种现象称身体依赖性。21极量:药典规定的允许使用的最大剂量称极量,是安全用药的极限。22效能:即最大效应,增大剂量效应不能再提高称为效能。23效价强度:产生一定强度的效应时所需的药物剂量称效价强度。24量反应:药物效应能用数或量来表示的反应称量反应。25质反应:药物效应只能用阳性或阴性表示的反应称质反应。26半数有效量:引起半数实验动物出现效应时的剂量称半数有效量。

23、27半数致死量:引起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称半数致死量。28治疗指数:治疗指数是衡量用药安全性的指标,用LD50/ED50表示。治疗指数越大,表明用药越安全。29可靠安全系数:可靠安全系数是衡量用药安全性的指标,用LD1/ED99或用LD5与ED95之间的距离表示,比治疗指数更可靠。30受体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称亲和力。31内在活性:药物与受体结合后诱发效应的能力称内在活性。32激动药: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又有较强内在活性的药物称受体激动药。33部分激动药: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内在活性较弱的药物称部分激动药。34拮抗药: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但无内活性的药物称受体拮抗药。35药源性疾病:由药物不良反应引起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称药源性疾病。36向上调节:当受体激动药浓度低于正常或长期应用受体拮抗药后,受体数目增多,亲和力和效应力增强的现象称受体向上调节。37向下调节:当受体激动药浓度过高作用过强或长期激动受体时受体数目减少,亲和力及效应力减弱的现象称受体向下调节。1根据药物对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