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57.45KB ,
资源ID:458406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5840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宋代耀州窑瓷香炉浅析陶瓷与工艺美术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宋代耀州窑瓷香炉浅析陶瓷与工艺美术论文.docx

1、宋代耀州窑瓷香炉浅析陶瓷与工艺美术论文摘要 关键词 1Content Abstract Key Words 2前言3第一章 宋代耀州窑香炉的器型第一节 五足炉4第二节 鼎式炉5第三节 镂孔复层熏炉 5第四节 花式熏炉6第五节 豆式熏炉6第二章 宋代耀州窑香炉的装饰第一节 香炉的装饰技法7第二节 香炉的纹样装饰9第三节 香炉的釉色装饰12第三章 宋代耀州窑香炉的艺术特色第一节 香炉的审美特点13第二节 香炉的艺术内涵16结语17参考文献19摘要宋代是我国瓷器承前启后,空前发展的一个时期,而宋代的瓷香炉不仅仅继承和发展了前几个朝代的香炉,更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香炉体系,这些瓷香炉的形制成为了之后元

2、、明、清制作香炉所参考的模版。在这个时期里更是出现了许多民窑精品,其中耀州窑则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其窑的炉形器从五代以来便发展出自己的特色。本文主要通过对耀州窑香炉的造型、装饰和艺术审美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分析了宋代耀州窑瓷香炉的美学内涵与文化价值。关键词宋代 香炉 耀州窑 艺术审美AbstractThe past and Chinas Song Dynasty porcelain is a period of unprecedented growth. Song dynasty porcelain not only incense burner inherit and develop the

3、 previous dynasty incense burner, but also formed a relatively complete system of incense. Porcelain incense burner in the shape of these became, after the Yuan, Ming and Qing incense burner made by reference to the template. In this period there were many kilns is quality, which is the northern cel

4、adon Yaozhou representative of the furnace shaped from the Five Dynasties and has since developed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mainly through Yaozhou porcelain incense burner shape, decoration and art to explore the aspects of aesthetic analysis of the Song Dynasty porcelain incense burne

5、r Yaozhou the aesthetic and cultural value, and the Song of the new concept of ceramic aesthetics.Key WordsSong dynasty ncense burner Yaozhou wares Artistic aesthetic 前言耀州窑创烧于唐代,鼎盛于北宋,衰败于明代中期,历时八百余年。德应侯碑曾记载:“黄堡镇居人以陶业为利,赖之谋生。巧如范金,精笔琢玉。如合土为坯,转轮就制,方圆大小皆中规矩击其声,锵锵如也;视其色,温温如也。”这说明了耀州窑器物十分精美,不论在造型还是在釉色上取得了

6、相当大的成就,在中国陶瓷艺术领域独树一帜。香炉,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官场活动要焚香;敬神祭祖要焚香;除臭去味更少不了它;还可提神醒脑。在宋代的尚古之风下,先秦时期的青铜器、玉器和陶器的大量出土,由此产生了一门学问金石学,即在对古玩把玩的基础上,对其做比较系统的归类,尤其是仿先秦的瓷香炉层出不穷,为香炉的基本造型奠定了基础。宋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最为精熟的时期,其奉行崇文抑武的方针,造就了一大批文人雅士,为后来宋代全新的陶瓷美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李泽厚先生在他的美的历程里写过:“与盛唐相比,(宋)时代精神已不在马上,而在闺房;不在世间,而在心境。心灵的安逸享受占据首位。不是对人世

7、的征服进取,而是从人世的逃遁退避;不是人物或人格,更不是人的活动,事业,而是人的心情意绪成了艺术和美学的主题”。这突出了他对艺术风格和韵味的追求。而宋代耀州窑香炉无论在釉色还是造型上,都极大的符合了当时文人对素雅、自然、理性的追求,使香炉从之前的敬神礼佛之器进而转变成更有意义的富含美学的文化道路。 第一章 宋代耀州窑香炉的器型图1 宋 耀州窑青釉刻花五足炉 ,高8.1 口沿8.27历代以来对于炉形器的称呼各种各样,依据其用途而定,分别作为取暖、煮茶、熏香等不同用具。耀州窑是宋代北方青瓷的代表,根据耀州窑的炉形器与其他窑口出土的炉形器造型略作比较,会发现从五代以来耀州窑已经发展出自己的特色,其五

8、足炉和花式熏炉深受金银器的影响,而镂孔复式熏炉与宽弧沿式炉则是耀州窑最典型的造型,有别于当时盛行于南方的影清和青白瓷一类的圆顶镂孔有圈足的炉形器。第一节 五足炉 五足炉是北宋耀州窑典型的炉形器之一。器型为五足(通常为兽面足),宽弧沿,筒腹,平底或圜底造型。图2 宋耀州窑青釉五足炉纵观宋代耀州窑出土的五足炉(图1、图2、图3)标本中,不难发现其口径与高度的比例之差一厘米左右,呈现出相对方正的造型。而它容纳香灰的口沿的直径,从8厘米到4.7厘米,从使用上来讲,属于中小型香炉,以焚烧香丸或香饼为主。图3中的五足炉宽弧沿,浅筒腹,腹下有外撇的五足,造型别致,属于北宋早期的耀州窑香炉代表。图3 宋代耀州

9、窑五足炉,高4 口径4.6厘米五足炉在唐代已经发展出多种样式,主要器型有盘身、五兽足、器座(承盘或圈足两种),或有熏盖。如宋代定窑的白釉圆托五兽足熏炉(图5)和四川邛窑的黄釉五足炉(图4)也都属于同一系统。 从耀州窑器型的发展观察,它所出土的这类宽弧沿造型的五足炉与唐代四川邛窑出土的黄釉五足炉十分相似,并且与中原一带的三彩五足炉(图6)系统接近。图4 四川邛窑的黄釉五足炉到了宋代,除了继续使用香薰炉外又设计并流行了一种新型五足香炉。这类香炉可以分为两种,大炉(图7)直口宽沿,斜弧筒腹,底为平底或圜底,腹部周围有五个制作精细的兽面足,炉腹和宽沿多装饰华丽;小炉(图1)与大炉造型相近,但是其宽沿较

10、斜且多为素面,兽面足也制作粗糙。第二节 鼎式炉图5 宋代定窑的白釉圆托五兽足熏炉 鼎式炉从器型上看,最显著的特点是圆腹,这类三足炉取青铜鼎式,在北宋晚期大为盛行,一小部分炉有冲耳。据资料报告:“唐代有生产,为直口圆唇浅直腹圜底三兽面足,五代造型演变成两种:直口翻唇筒腹下折平底三兽面立足,筒腹平底兽面外卷足。谓此三足炉取自青铜鼎式,是晚宋时崇尚夏商周三代,有复古意识的产物,主要流行于金代。”图6 三彩五足炉 由于这类香炉的口径主要以7.5至8.5厘米左右为主,当然也有近12厘米的,口宽,深腹,在使用上相当的便利,香丸和印模的香篆等皆可使用,使得成为了宋元以后炉形器造型中最为常见的样式。图8的造型

11、一眼便能看出取商周青铜鼎式造型,直口平折沿,束颈,鼓腹,下有三足,通体饰以四层纹饰,整个器型给人敦厚古朴的感觉。第三节 图7 北宋青釉刻花五足炉 镂孔复层熏炉图8 宋 青釉刻划花牡丹纹三足瓷炉 这类熏炉十分的别致,造型也变化多端,整体给人的感觉是相当的精巧华美。器型的底部有高圈足与五足,外层做镂孔状,套粘在内层得宽沿之下,内部有层盘,这种特殊的双层设计不仅美观,而且具有很好的隔热效果,让人便于握拿,十分便捷。此类香炉的口径与高度的一般比例约在1:2之间,它的腹部造型主要有如意形、橄榄形、菱形以及龙纹等镂孔设计。其中腹部典型的有龙纹装饰的香炉(图9),它由内腹体、镂孔套和喇叭形的高圈足三个部分组

12、成。内腹体宽且曲沿,直口,深腹,镂孔套为筒形,镂孔的形状为橄榄形,外壁还贴有做工精细的蛟龙。该炉的釉色呈青绿,玻璃质感强,炉腹体内露胎,其余的地方均施满釉。图9 宋青釉镂孔龙纹复层式熏炉镂孔复层设计是耀州窑独特的工艺技术之一,该窑烧制的香炉更是形态各异,巧夺天工,在其他窑口的炉形器上还尚未见到有类似的制作手法。第四节 花式熏炉图10 北宋 青釉莲花式熏炉 在耀州窑中这类的熏炉(图10、图11)出土数量极少,它们的造型大方美观,外壁均皆贴塑莲瓣,通体施釉,釉质温润。图11的腹部中间还贴塑了六只海兽,这样的造型在宋代熏炉类的器物中较为特殊,这也反映了当时工匠们的审美意识。这类花式熏炉的造型主要源于

13、金银器,亦可追溯到唐代法门寺地宫的银鎏金莲形香炉(图12、图13)。图11 北宋 青釉花式熏炉 以莲花为香炉的造型是宋代十分流行的样式,这类花式炉(图10、11)可以清楚的看到有子母口的设计,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宿松吴正臣夫妇墓出土的绿釉狮盖熏炉(图14)可以得到应正,理应配合熏盖使用。第五节 豆式熏炉 宋代用香文化盛行,而这类的香炉工艺技术与其他的香炉相比功能性更为明确。但由于历代以来香器较少有人重视,往往这类香炉被混淆成为瓷灯或瓷豆灯具。图12 唐 法门寺地宫银鎏金莲形香炉 郭学雷先生撰写的专文中描述:“从此类器物内腹不施釉工艺特点、出土墓葬资料中未发现油渍和火烧等作为灯具使用痕

14、迹以及宋代绘画与鹊尾炉来证明此类宽沿、筒腹、高圈足应作为香炉使用。”图13 唐 法门寺地宫银鎏金莲形图15是仿新石器时期的陶豆器,此类香炉在宋耀瓷中比较少见,炉身高15.5厘米,直径17厘米,该炉的口沿为较厚,整个胎体施釉均匀,整体给人的感觉落落大方。炉的上身有10片芭蕉叶刻花,炉的腰部略微有点紧束,但显得流畅自然,有感很强的立体感。炉身分为二层,错落有致,圈足呈喇叭状,上面有12片莲花刻花纹饰,这些刻花纹饰,打破了青釉单色瓷沉闷的感觉,将炉点缀得更为灵气。第二章 宋代耀州窑香炉的装饰 宋代耀州窑香炉的装饰手法非常丰富,技法新颖巧妙,主要以具有浮雕特征的刻花为主,同时与之相配合使用的手法还有划

15、花、贴花、镂孔、捏塑。第一节 图14 北宋 绿釉狮盖熏炉香炉的装饰技法一 刻花 图15宋 仿新石器时期的陶豆器在宋代耀州窑香炉的装饰技法中最为突出和独具特色的要属其刻花技法,以及与此具有相同风格的印花技法。刻花是用刀具在胎体上刻出纹样的轮廓线,纹样略微突出,轮廓线稍微内凹,亦称“偏刀”,在当时还被誉为“宋代青瓷刻花之冠”。这种刻花,严格讲是工匠在长期的实践中,将刻花与划花两种工艺融会贯通,重新创造了新的刻花技法。它在北宋中期与稍后一段时间达到了顶峰。在此之前,该窑的装饰手法以简便流畅的单线划花为主。图16 宋耀州窑青釉刻花五足炉 局部耀州窑青釉刻花五足炉(图16)更能体现这一技法所表达出的只可

16、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韵味。其宽沿面和外腹部都刻有折扇状的竖条纹,其变换的刀法,刚劲有力,使同一平面的纹样出现不同层次的效果,加上温文如玉的青釉,使得耀州青瓷有一种自然、含蓄、空灵的艺术美。二 印花图17 宋 耀州窑青釉剔花香炉 局部 印花是宋代耀州瓷的又一典范,它是采用刻有纹样的印花模具在半干的泥坯上印出花纹的装饰技法,使胎体表面有凹凸深浅变化的花纹,显出浅浮雕的装饰效果,如果用“动”来形容耀州瓷的刻花技法,那么“静”就非印花技法莫属。这类装饰技法的图案纹饰清晰,布局整密,讲求章法,常见于宋代耀瓷香炉的边饰纹样上。三 剔花 剔花是用刀具剔去除纹样以外的部分,其最大的特点是与其它窑口器物相比,它所

17、用的刻花工具不再是传统的竹片,而是在没有干透的胎上刻划,经铁刀刻。由宋青釉剔花香炉(图17)可以清晰的看出,刻刀处线条刚劲、犀利、锋锐,绝无拖泥带水之感,其剔花技法流畅,纹饰清晰,叶片的立体感强,具有浮雕般的艺术效果,开创了耀瓷装饰艺术的局面。其除此还出现了一种将划花和剔花融为一体的刻花刀法,也有叫其为“剔花”的。它出现于五代及宋代早期,宋代中期以后很少见。四 贴花贴花就是把已经制作完成的各种动物、人物、花朵的浮雕造型用泥浆贴在需要装饰的器物坯体上的装饰手法。一般装饰在瓶、壶、尊、灯、炉等器物上。在宋代耀州窑香炉上所见的纹样主要有莲瓣、海兽、蟠龙和行龙(图10),其工艺技巧炉火纯青,视觉观之栩

18、栩如生。如北宋青釉花式熏炉(图11)中的莲瓣,花瓣圆肥丰厚,每层有六瓣,上下错缝排列,瓣头出肩,使整个炉体犹如盛开的莲花花蕊,构思巧妙,匠心独具。图18 宋 青釉镂孔复层式熏炉五 镂孔在宋代耀瓷香炉中,也多见镂孔复层香炉(图18、图19),它是用刀具将器物胎体刻透,使单个和多个镂孔图形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艺术形体,达到装饰的效果。图19 宋 青釉镂孔复层式五足炉六 捏塑 捏塑是采用手捏和雕塑的制作手法巧妙的创作出入一些小件人物、动物、各类器物的葵式、海棠式、荷叶翻卷式的器口等的装饰技法。青釉花式熏炉(图11)的腹部中间贴塑的六只海兽和北宋绿釉狮盖熏炉(图14)盖顶上的狮子(图20)便是采用了

19、捏塑的手法。特别是后者的狮子,形象生动,活灵活现,有了它们的装饰使得整个器物顿时有了生气,不再沉闷。第二节 图20 北宋 绿釉狮盖熏炉 局部香炉的纹样装饰 宋耀州窑刻花和印花青瓷之所以能享有盛誉,不仅因为其装饰手法独特,也因它具有丰富多彩的纹样图案。耀瓷纹样图案不仅画面华美而富有变化,而且往往寓意吉祥。到目前为止,该窑的纹样图案大概有二百多种。一 纹样题材 植物纹样 工匠们在生活中不断挖掘,从自然界寻觅艺术创造的素材,来美化日益精细的耀州青瓷,而香炉的植物花卉纹样以牡丹、菊花、莲花、卷草居多,其中以象征“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的莲花最为常见,耀瓷的莲花纹样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朴实之感

20、。莲花作为一种有自然生命力的花卉,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吉祥寓意,而且还是宋代文人更甚至是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价值尺度、道德标准的象征。在植物花卉类中,还常见象征仙逸洁身、傲霜怒放的菊花,在器物中常以缠枝菊出现。以及象征着吉祥富贵、繁荣昌盛的牡丹花纹样,其形态丰富多彩,有缠枝牡丹、折枝牡丹、交枝牡丹、对枝牡丹种种形式进行表现,如宋代青釉刻划花牡丹纹三足瓷炉(图 8),其腹部的牡丹纹线条生动流利,有生机盎然,叶茂花繁之感,。 香炉装饰上的花瓣形式多样,有塔形楼台式、单层多瓣式、双层多瓣式等花形。 动物纹样在动物类瑞兽纹样中,主要有翻腾在滚滚波涛中威武雄猛象征“真龙天子”的蛟龙,它在宋代耀瓷香炉中采用刻

21、花、印花、模制与捏塑等多种手法在器物上进行装饰;以及和龙纹极为相似的凤凰纹,其形象集中了自然界中各种飞禽的美丽,但在香炉中以夔凤纹的形式较为多见;还有较为罕见出现在香炉上,被称之为“百兽之王”的猛狮(图20),一般采用捏塑的手法来装饰香炉,其造型皆生动富有韵味。 其它纹样 主要包括几何纹和自然纹样。回纹、雷纹、钱纹、曲带纹等属于几何纹,而水纹、云纹等则属于自然纹样。在宋代,这两大类的纹样主要用作边饰,对主题纹样起到重要的陪衬作用,当然,在香炉边饰纹样中不得不提到的还有缠枝忍冬纹、莲瓣纹和蕉叶莲瓣纹。而后在宋金之交,出现了新的多层次的装饰纹样的布局,各种边饰纹样从之前陪衬、辅助的地位变成了互相结

22、合的主题装饰,金代耀州窑刻花三足炉(图21)很明确的体现了这一点,该香炉颈部印了一周仰莲纹,莲纹下面装饰弦纹,肩部印一周回纹,腹部刻缠枝牡丹纹,其下方又饰有弦纹和仰莲纹,各类边饰纹交相呼应组成了一个新的主题装饰。宋代耀州窑的工匠用他们的智慧使丰富多彩的纹样完美的结合,和谐统一在一起,从而使耀州窑的文化价值又提升到一个新阶段。图21北宋金 耀州窑刻花三足炉二 纹样布局耀州窑器物的布局饱满大气,变化多端,主要表现在同一器型由于题材不同而产生的变化和同一题材因器型不同而产生的变化,充分体现了当时耀州窑工匠们精湛的工艺技巧和潜在的创造力,以及对形式美的娴熟运用。耀州窑的器物从造型观之,可以分成立式体和

23、平式体两大类,装饰布局随着造型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立式体器物的布局可分为带式装和满地装,平式体主要是指敞开式的器型,布局主要分为点式布局、满地布局和带式布局三大类。恰恰文中所提香炉属于立式体,但其布局多用带式布局。带式布局通常是以二方连续的纹样来配合组成带式花样,对器物的局部进行环绕加以装饰,有单层和多层之分。 单层带式布局 单层带式装一般可以在青瓷五足炉、渣斗、灯得宽沿面上见到。如宋代耀州窑青釉刻花五足炉(图1)的纹样布局为单层带式,炉沿上刻花叶纹。 多层带式布局图22 金 耀州窑青釉夔龙纹兽足香炉 多用于鼎式炉,纹样在其颈、肩、腹的这种装饰布局属于多层带式布局。如宋代青釉刻划花牡丹纹三足瓷炉

24、(图8)颈部刻牡丹花瓣,腹部刻缠枝牡丹叶,一共有两条装饰带。但是这类布局最典型的香炉是宋金之交时出现的耀州窑青釉夔龙纹兽足香炉(图22),炉外壁饰有四条装饰带,其中颈部饰三叶草纹、雷纹两条装饰带,肩部饰回云纹,腹部饰有夔龙纹,且夔纹中间还饰以竹节扉。这些纹样组合在一起,显得器型上下沉稳谐调,富有美感。第三节 香炉的釉色装饰图23 北宋 青釉莲花式熏炉 局部工匠们利用浮雕般的胎体表面,施以单纯的釉色,使之呈现深浅不同的层次变化,起到装饰的效果,这就是釉色装饰。图24 宋耀州窑青釉刻花五足炉 局部施釉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很多迥然不同的釉色装饰,比如龙泉青瓷淡雅含蓄,钧瓷华丽绚烂。而中国自古以来崇尚玉

25、器,常以玉来象征君子美德,这种以玉喻人的审美观念对中国的陶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正是因为这种尚玉的衡量标准,使得耀州瓷也深受其影响,在宋代发展出素雅的橄榄青釉。南宋大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指出:“耀州青瓷器谓之越器mNEZIHTbt_WL”JL, cangdianj 藏 j 点 j 收藏 j 门户 j耀州青瓷自身的釉色主要是青中泛黄,其香炉的釉色有的稍绿一点(图23),有的稍黄一些(图24),但均为青中闪黄色,其年代越晚,闪黄的程度也就越大。耀州瓷的釉色装饰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也是耀瓷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刻好的泥坯上通体施青釉,让釉色顺着高低起伏的坯胎而厚薄不同,将刻、划、印出的各种纹样显现出

26、来,低凹处釉色较深厚,而凸出处釉色则浅淡,由深入浅晕染开来,形成釉色的深浅层次变化,起到装饰的作用。第三章 宋代耀州窑香炉的艺术特色宋代耀州窑之所以走向顶峰,并不单是凭借该窑烧制的单一釉色或造型等某一个方面,而是源于它独有的变化多样的艺术特色。该窑香炉有精巧秀美之气,造型“巧如范金”;釉色润泽透明,具有“温温如也”的玉质感;装饰技法更是巧夺天工;纹样装饰丰富生动。耀州窑香炉的釉色、装饰纹样还深受当时宋代宗教文化和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使得耀州窑器物的审美上了一个新的层面。第一节 香炉的审美特点宋代耀州窑以其丰富多样的器物类型、高超的刻印花装饰工艺、以及明净青绿的釉色在浩瀚的中国陶瓷史上划下了美丽

27、的篇章。宋代耀州瓷的特点首要反应在其使用相当广泛,器物种类也非常齐全多样。有餐具类、茶具类、日用盛具类、化妆具类、酒具类、供器类、卫生和洁具类等等凡是宋代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器物种类,在该窑的器物中应有尽有。如此众多的器物种类能在同一个时期同一个窑口产生,在宋代的其他瓷窑中实属罕见。其次,耀州窑香炉的审美特点表现在其造型和装饰上。耀瓷香炉在造型上,器型的线条敦实,浑厚而不乏灵性,与其他同时代窑口的相比,多为方肩,形体丰满而雄浑端庄,挺秀峭拔,显得格外精神。整个造型圆中有方,方里有圆,还大胆采用形体差距悬殊的对比,敢于出奇。如图12的刻花香炉,不论从口沿还是腹部都可以明确的看到鼓鼓的圆形,但是整体

28、一看,由于直径和高度的比值几乎接近为1,所以显得又特别方正,恰好验证了上面所提的圆中有方,方里是圆的概念。且香炉硕大的身躯和精致小巧的足又形成一个形体上的鲜明对比,使香炉的灵秀之韵从敦厚稳重之感中彻底渗透出来,有大器晚成的感觉。虽然耀州窑属于民窑,其香炉渗入到生活中,但却也总能读到它“正确的比例、恰当的对比和灵巧的变化”的陶瓷造型语言,同时也折射出宋代民窑的性质和丰富多彩的文明。图26 南宋哥窑鱼耳炉图25 宋 汝窑戟耳香炉在釉色装饰上的主要特点是耀州青瓷的釉色青中泛黄,呈现一种朴拙厚重的黄绿色且晶莹透明,成为了为后人所知的一大特色。耀州窑青瓷虽受越窑青瓷影响,却也发展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被

29、称为橄榄青的釉色典雅深沉,且釉面纯正温润。图27 宋 钧瓷香炉耀州窑青瓷香炉的釉色有的稍绿一点,有的稍黄一些,但均为青中闪黄色,其年代越晚,闪黄的程度也就越大,且釉质细温润,施釉亦较薄,反应在器物表面釉色深浅多变。它虽不比汝窑(图25)的釉色天青,没有其釉面独有的“蟹爪纹”,也不似哥窑(图26)的“金丝铁线”开片釉纹,更加没有钧窑(图27)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效果和其华丽的色调,但是耀瓷这种豪放中不乏精致,质朴中又带有睿智的刻印花青瓷香炉则更具一番情趣和韵味,突破了雅和俗的界线,不仅在民间,宫廷皇室也颇为钟爱耀州瓷器。耀州窑的香炉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装饰性,还结合其特有的釉色,这种表现力

30、使观赏者达到视觉的满足。宋代耀州窑香炉最大的特色,是器物身上的刻花和印花技法,它使用的刻花工具主要是直刃刀或斜刃刀两种。刻花分两步进行,最后呈现浮雕的效果,耀瓷的刀法变化很多,同一件器物上的装饰手法也很丰富,可以让人感受到每一刀都充满了激情和力量,表达出了率性豁达、真挚爽朗的性格,与西北汉子粗犷的性格相当吻合。 具玻璃质感的橄榄釉色与耀瓷特有的刻花技法相得益彰,虽然橄榄色较深,但釉面玉润,透明度极好,加上闪黄,就象中国画里“以淡破浓”的手法一样,浓淡相宜,灵气骤然生成,能微妙地映衬其刻花装饰,并以稳重硬朗的气色与刀锋犀利的纹样相配合,给人以纹样自然,布局严谨,刻划流畅, 造型纯朴,格调独特的感

31、觉,为中国陶瓷史增添了一笔不朽的光彩。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宋代耀州窑比较有特色的是他的纹样种类。当时宋代的官窑瓷器多追求器型的古朴典雅,不追求较多的器上装饰,而作为民窑的耀州窑香炉,除讲究适用外,则更多的是在其装饰上下功夫,以符合民间的审美需求。与同时代其他瓷窑相比,宋代耀州窑的刻花和印花纹样最为丰富和多样化,常见的装饰纹样有莲花、菊花、牡丹、仙鹤、水鸭、游鱼、婴戏等,都是工匠们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之物,形象清新活泼,鲜活生动,极具生活趣味,充分显示了耀州瓷淳朴的民窑特征。文中所提香炉的装饰布局,如单层和多层带式装布局,结构严谨整齐、恰当切合的将各种纹样巧妙结合,重新变成一种奇异而又和谐的整体组成,更是自然与艺术的水乳交融;这些变化万千、集中概括的装饰技法,是耀州窑的工匠们在艺术创作中超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