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34.40KB ,
资源ID:459290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59290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2狼牙山五壮士.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2狼牙山五壮士.docx

1、22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过程:课前交流:1、卢沟桥事变爆发,帝国主义大举进入中国,从而引发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八年来,日军在中国烧杀抢掠。仅南京,六个星期内,就残害了30万同胞;他们还在东北建立了“731”细菌部队,用中国人做实验,手段极其残忍!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起抗战。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抗战期间,无数次残酷的战斗让中华儿女铭记于心,其中有一场战斗,给当时的中国人和现在的中国人以深深的震撼。2、播放视频。3、这场战斗就发生河北省保定区的狼牙山,而参加战斗的仅有五个人,它们被称为“狼牙山五壮士”一、审题导入:1、板书课题,齐读。2、知道什么样的人称为“壮士”吗?出示课件

2、,壮士:勇敢而豪壮的人。3、“壮士”一词最早出现在“荆轲刺秦”的故事中。(出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两千年前的战国时代,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去刺杀秦王。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时,荆轲边走边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悲壮的歌声在狼牙山久久萦绕两千年过去了,这儿的一草一木都没有向敌人屈服过,这儿的每一块石头都曾染过英雄的鲜血!4、同学们,打开课本,用心朗读这个悲壮的故事吧!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注意读懂字音,读通句子,标上自然段的序号。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第一组词语:大举进犯、横七竖八、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叽里呱啦、纷纷滚落第二组词语:全神贯注、昂首挺胸、斩钉截铁、

3、热血沸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3、你发现两组词语在课文中分别写谁吗?是啊,词语也有感情色彩。这两组词语对比强烈,爱憎分明!男女生分组朗读,对比感受。把词语的温度带入课文中,你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有色彩!三、再读感悟1、五壮士的名字你一定知道吧!请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从什么地方称他们为“壮士”?画出那句话,指名读。2、前三段称他们为什么?何谓战士?出示课件,战士:军队最基层的成员。3、作为战士,他们做了那些事呢?a、学习第一段指名读第一段,想想这一段讲了什么?能不能说得再简单些?能用一个短语或词组概括一下吗?像这样把一段课文的内容用一个短语或词组概括起来的方法,就叫列小标题。出示课件,接受任务,齐

4、读。b、学习第二段指名读第二段,他们接受任务后是怎样痛击敌人的呢?画出有关句子。指名读有关句子,出示字幕。班长马宝玉表现怎样?指名读,闪动红字“沉着”,谁读读这个词?谁沉着的读读这句话?副班长呢?指名读,闪动红字“吼”“满腔怒火”,“吼”还是个生字呢,一起吼两遍!日本鬼子在我中华大地烧杀抢掠,杀害我们的亲人,残害我们的百姓,怎能不让我们满腔怒火,谁再来吼一吼这句话!我们一起吼一吼,吼出我们的仇恨!战士宋学义也抡起了胳臂扔手榴弹,这一个轮子多有劲啊!你能带着动作读一读吗?谁再来读一读。战士胡福林胡福才也毫不示弱,谁来读一读他们的表现?闪动红字“绷”,“全神贯注”请你再读一读,多威严多专注啊!同学

5、们,读了这段文字,五位战士的样子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你发现这些红色的字是写人物的什么吗?出示:神情、动作。对!作者抓住了五位战士的神情动作进行了细致地描写,使人物形像更加生动鲜活,再现了几十年前的激烈战况,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读到这儿,五位战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勇敢你能想概括第一自然段那样列个小标题吗?出示:痛击敌人c、学习第三段指名读第三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五位战士勇敢地阻击敌人后,面临那两条路?指名读,一条是追赶主力部队的生路,一条是把敌人引上顶峰棋盘陀的死路。生死抉择,此时班长马宝玉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出示句子,指名读,注意“走”字后面是什么号?那个词最能体现这个坐姿的坚

6、决果断?好一个斩钉截铁!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写下这个闪光的词。知道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吗?出示词语解释。齐读。谁能斩钉截铁地读一遍!请班长读一遍,好一个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班长,大家都是班长,齐读一遍。班长身先士卒,战士们一样义无反顾,出示句子,指名读。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战士们和班长一样坚决?闪动“紧跟,热血沸腾”,一个紧跟一个热血沸腾,表明了战士们的无怨无悔,让我们齐读这句话。同学们,他们本来可以选择追赶部队的生路,可他们却选择了死路绝路,这是为什么呢?出示句子,指名读。这就是马宝玉和他的战士们,这就是狼牙山五壮士!谁再来读读这句话!狼牙山五壮士为了群众和主力不对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把日本鬼

7、子赶出中国,他们斩钉截铁地选择了绝路,选择了死亡,选择了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一般的战士能做到的吗?他们身上闪烁着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读第三段,想一想,议一议。同学们感受深刻,说得好!作者和同学们一样被他们这种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深深打动了,不由肃然起敬,在第四自然段改称他们“壮士!”他们的英雄壮举仅用勇敢形容是不够的,你能再送他们几个赞颂的词吗?随机板书:豪壮再次出示壮士的解释,齐读,配乐读。概括小标题,出示:选择绝路4、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领悟了“壮士”的深刻内涵,还学习了用小标题的方法理清了写作顺序,出示齐读。五壮士再继续阻击敌人的过程中,浴血奋战,其中的悲壮感

8、天动地,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四、读写结合1、指板书,班长马宝玉一个斩钉截铁的抉择,谱就了五壮士英雄的篇章。这个词多用在英雄人物上,形容态度坚决果断。2、比如这句,出示例句。3、用好这个词,要交代清楚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内容,说过后的行动。4、学生练写,展示。5、同学们学得好,用的更好,这就是学以致用。五、总结全文1、指板书总结,一个斩钉截铁造就了勇敢而豪壮的五壮士,让我们永远铭记英雄的名字吧!2、出示五壮士姓名,齐读。六、板书设计勇敢22 狼牙山五壮士斩钉截铁豪壮虞大明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课堂实录执教 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 虞大明课前准备:板书: 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 顶峰歼敌 选择绝路诱敌上山接

9、受任务课前谈话:师:从你们脸上,我看到了幸福,那首先听一段音乐,因为这节课我们将走入战火纷飞的年代。(音乐起)一、深情诵读,重点回顾: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将课文分为了五部分,分别是生齐说(见板书:接受任务、诱敌上山、选择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师:我们还学习了课文的1、2、3自然段,有2幅画面一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通过这两幅画面,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他们的英雄本色和壮士豪情。我们来深情地读一下课文的1、2、3自然段。(配乐)二、明确任务,激发情感:师:这就英雄本色和壮士豪情。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五两段,继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本色和壮士情怀还体现在哪里?(打开课文)三

10、、学第四段,以悟促读师:用心默读4、5自然段,思考:在顶峰歼敌的战斗中,写得最详细的,五壮士最令你感动的举动是什么?生:用石头砸。师:(课件出示“五壮士用石头砸”的画面)这就是五壮士用石头砸敌人的画面。师:用括号把这幅画面括出来。读一读:(课件出示: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得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师:找得很准,念得也很准,多音字 磨盘的磨读第四声(齐读)。师:自由大声地读一读这一段,课文是怎样把用石头砸写详细的,哪些词句最让你感动?生:我认为从动作上。师:

11、我们一起圈一圈。(拧,抢,夺,插,举,砸)师:除了抓动作,还抓住了什么?“同志们!用石头砸!”这是五壮士的语言,谁来读一读?生:读。师:读得坚决吗?有力吗?他一定抓住了感叹号在读!谁再来试一试。(生读)师范读,生跟读。师:这段文字就是抓住了五壮士的动作和语言,把五壮士砸敌人写具体的。哪些词句令你感动?生: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师:为什么?生:动作很快。生2:五壮士决心很坚定,力度大,有两个带着。师:非常好,你关注了两个“带着”。同学们,这儿有两个句子:(课件出示比较句子:1、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

12、去!2、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师:哪一句使你更感动,为什么?生1:第一句。生2:带着仇恨。师:你读出了憎恨。师引导:第一句里面还有一个比喻。生:石头像雹子一样,很多,快。师:读出了速度。还读出了什么?(引导学生读出石头既多又密,还很有力。)师小结:此时他们的决心是什么?生:保全主力。生:胜利完成任务。师:那中国人民的仇恨又是什么?生:仇恨日本鬼子。生:仇恨日本鬼子的无法无边。师:是啊,仇恨的就是日寇犯下的滔天罪行。请看文字。(课件出示资料:日本侵略者为了扑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对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扫荡。1943年9月,日军对晋察冀边区北县区进行了三个月的“秋季大扫荡”,制造了“

13、阜平平阳惨案”、“易县寨头惨案”、“平山岗南惨案”、“进陉黑水坪惨案”)师: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生:可恶!生:太放肆了。师:所以五壮士决定用石头跟敌人奋战到底,决定用石头砸敌人。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五壮士的英勇豪放。(自由练读,反复读。)交流:朗读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个别读)指导:师:在“砸”前停顿,吸足力量,才能将敌人砸得稀八烂。师范读。学生跟读。师:这才是英雄本色,这才是壮士本色,英勇顽强、血战到底,这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四、学第五段,以练激情:师:最壮烈的一幕出现了。(师配乐范读“英勇跳崖”。课件出示6、7自然段。

14、)师:带着崇敬的心情,读一读,想一想五壮士是带着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跳崖的?(课件出示: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带着,昂首挺胸,相继跳崖)生:填带着“胜利的喜悦”师:从哪看出来的?读一读。(第六自然段第一句话)师:读时,要读出五壮士地深深眷恋。齐读。师:五壮士明明要牺牲了,为什么还要带着“胜利的喜悦”?生:掩护了群众。师:完成了任务。这就是英雄本色,这就是壮士情怀!(板书:胜利的喜悦。)师:你还体会到了什么?生:对敌人的憎恨。生2:把敌人的枪砸烂了。师:这枪是从日寇手里夺来的!如果这枪是我们自己的,你认为枪砸还是不砸?生:砸。不能把枪留给日寇。师:听明白了吗!因为不能把枪留给日寇。不能让日寇拿

15、着这些枪再来伤害我们。所以这枪不管是谁的,都要砸。这就是英雄本色,壮士情怀。还从哪体会到了?哪句话?生:还回头望望。师:望望日寇上当了。生2:从两句口号看出来。尤其是第一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师:可以看出对日寇憎恨。(板书:对日寇憎恨。)师:另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对中国未来充满了期望。师:这是对党的热爱。(板书:对党的热爱)师:所以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胜利的喜悦),带着(对日寇的憎恨),带着(对党的热爱)(生说),昂首挺胸,相继跳崖。五壮士用他们的壮举,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中国人民是不可侵犯的。所以文章结尾用了这样的语句,深情地读: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

16、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重复最后一句)师:让我们一起来瞻仰五壮士的壮举吧。(播放五壮士“英勇跳崖”的电影片段)再次激发情感。师:想说什么?生:坚强不屈是中国人的本色。师:相信大家一定被五壮士跳崖的情怀所感动。小结:师:五壮士跳崖时,带着(胜利的喜悦),带着(对日寇的憎恨),带着(对党的热爱)。那就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诵读,来表达对他们的崇敬。(诵读第6自然段,达成情感共鸣)五、补充阅读,激情励志:师:在欢庆祖国60岁生日的时候,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怀念这些英雄。最后让我们一起用心铭记这些英雄的名字。(课件呈现:五壮士的后续信息。)再次激发学生对五壮士的崇敬和怀念。激发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课

17、件定格:铭记英雄,缅怀英雄,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板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 顶峰歼敌 胜利的喜悦 选择绝路 对日寇的憎恨 诱敌上山 对党的热爱接受任务一、词语复习,切入新课师:同学们,课文都预习了吧!(板书“日寇”)这个词怎么读?生: rku 。师: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知道“寇”这个字以前是怎么写的吗?(老师板书篆书:寇)“寇”字由三部分构成:“宀”是房屋;“元”是人的头部;“攴”是手持棍子。手持棍子到人家屋里打人家的头。这样的带有侵略性质的人就是生:寇。师: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近3000多人,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实行了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

18、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的5位战士。这五位战士就是后来被人们称颂的生:狼牙山五壮士。师:(板书:狼牙山五壮士)。1941年秋,2011年秋,70年的时间里,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广为传颂,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一位诗人在游览狼牙山时怀着无限的崇敬,写下了这样一首诗,齐读。出示:舍生取义惊天地,杀身成仁泣鬼神。狼牙山上歼日寇,英雄血铸民族魂。致五壮士师:故事感天动地,诗歌慷慨激昂!同学们,想到这五壮士光辉的身影,你的头脑中会浮现出哪些词语?生:惊心动魄,顶天立地,气壮山河师:本课中多处运用了一些四字的词语,有描写五位壮士的,也有描写敌

19、人的,我们自由读一读。出示:昂首挺胸横七竖八叽里呱啦坚强不屈斩钉截铁壮烈豪迈粉身碎骨滚落山谷坠入山涧气壮山河师:能不能分成两组?并说一说理由。生:“昂首挺胸、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气壮山河、斩钉截铁”为一组。这一组是描写五壮士的,读起来有气势。师:像这样带有赞颂性质的词语,我们称之为褒义词。生:其余的为一组,是描写日寇的。描写敌人的惨状,狼狈的样子,是贬义词。随后出示:昂首挺胸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气壮山河斩钉截铁横七竖八粉身碎骨叽里呱啦滚落山谷坠入山涧师:同学们,比较着读一读这两组词语,你们看,作者在写作上有讲究的,你们有什么发现?生:褒义词是描写我们的,描写敌人的用的是贬义词。一褒一贬,爱憎分明啊

20、!【词语复习用意有三:1.基础的巩固。高年级学生字词回生现象越来越重,与教学中教师只在课文内容上花费时间是有关的。2.兴趣的引领。中国的汉字多是会意的。“寇”字的构成的解释,让学生对汉字的学习有了想象,有了兴趣,同时增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3.词语情感色彩的辨析。这是小学课标中高段的要求,也是本文“情”与“理”相互依存的文本特色。】二、逐层深入,言意共生师:读着这样两组词语,我们仿佛看到了五壮士与敌人交战的场面,这样的场面课文中有几处?生:两处。第一处第2节;第二处4、5节。师:仔细地读一读这两处描写,有什么不同呢?看谁最会发现!生:第2节中,我发现每个人都写到了,他们都对敌人充满了仇恨。

21、师:这一段我们知道了五位壮士他们的身份或者年龄,作者在这里把五位壮士一一为我们做了介绍。生:第二处交战的场面主要写了马宝玉如何与日寇战斗的,我觉得更写出了战士们的顽强。师:第一处场面是从“面”上来介绍,第二处只抓住了一个人具体来写,或者说聚焦在一个人物的身上具体的描写就叫“点”。一篇文章,两处场面,有点有面。还有什么发现?【两处场面支撑了文章的内容,表现形式各有侧重。这里的文本特色应该引起注意。教学中,老师让学生比较,他们在自觉地发现中破解了文本的这一密码。】生:前面的段落中说是五位“战士”,从第4节后就是五位“壮士”了。师:了不起的发现!“战士”与“壮士”有区别吗?生:战士,就是普通的战士。

22、壮士,好像比战士更加勇猛。师:你感觉到英勇的程度不同,很准确的判断!我们看看词典上“壮士”的含义:出示:壮士,词典中的解释有: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体健力大者。指武士装束的人。生:“壮士”在这里是“意气豪迈而勇敢的人。”师:为什么“选择道路”后,作者的笔下就是“壮士”了呢?读一读第三段。生:两条路,一个是生路,一条几乎是死路。而马宝玉一个“走”字,毅然选择了牺牲,展现出了英雄气概。师:两条路,作者写的明明白白。读一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其中的标点。出示: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师:两条路

23、,该怎么做,战士们心里明白吗?生:明白!从“斩钉截铁”“热血沸腾”“紧跟”,他们没有一点犹豫,心中牢记着自己的任务,我感受到了战士们的豪迈。师:读书,就是要从关键的词句,读出人物的内心。两条路,作者写的明明白白,战士们的内心也是明明白白!面临生与死的决择,常理说是极其复杂的。为什么不把这种复杂的心理感受写出来,而只用了简单的一个“走”字?生:时间紧!师:有道理。我认为不仅仅是时间的关系。生:“斩钉截铁”“走”感叹号!看似简单,却写出了他们的决心,写出了他们的态度,我觉得这正是他们“壮士”的表现!师:读懂了战士,读懂了作者!战士们没有犹豫,作者没有繁琐。【学生感受豪迈之“情”容易,剖析作者写作之

24、“理”就需要教师的点拨。此处,作者运用冒号和分号的分句组段格式,将两条路写的明明白白,战士们的选择将意味着什么,他们的心里也是明明白白!人物形象与文本的语言特色匹配,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读懂战士,读懂作者,正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师:接下来,让我们静下心,拿起笔,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的4、5自然段,哪些地方突出了“壮士”的勇猛豪迈呢?画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在关键的词句旁写一写你的理解和感受。学生静心阅读,思考,批注。生:“他(马宝玉)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战士们没有了枪弹就用石头砸,把石头作为武器!石头像雹子一样,这句话写的好!壮士们非常英勇,非常顽强,与敌人拼到底!师:石

25、头大,冰雹小,这个比喻合适吗?生:石头像冰雹一样,说明了数量多,速度快呀!这更写出了战士们的英勇啊!写出了他们对敌人的仇恨。生:我从敌人“叽里呱啦的叫声”“纷纷滚落深谷”想象出五壮士的勇猛顽强。师:你的发现有意思!是从敌人的惨状来发现的。这种写法叫什么?生:(齐)侧面描写!生:“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劲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我很佩服马宝玉,他作为班长在关键的时候很机智!师:数一数,这两段文字中几次写到了手榴弹?生:5处。师:细细地再读课文,从这最后的一颗手榴弹,你们读出了什么?生:子弹打完了,只剩最后一颗。班长把他用在了最后

26、,这颗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我读出了班长的机智!师:同学们,真正的壮士有勇也有智啊!5个人,前后打退了这么多敌人20多次的进攻啊!读书想象画面,用心地读一读,感受壮士的豪迈。想一想,这段情节发生的快还是慢?为什么?生:我觉得发生的很快。从“刚要拧开”“抢前一步”“夺过”“猛地举起”,还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这些词能看出来!师:会发现。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快的瞬间,数一数作者运用了多少动词?生:10多个!师:除了动作描写,还有什么?生:侧面描写!生:比喻句!师:同学们,像这样细腻地、多角度地描写就是细节描写。正是这样的细节描写让我们更感受到了五壮士的“壮举”啊!【细节描写中的关键词句写出了壮士们

27、对敌人的仇恨,突出了他们的壮言和壮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层层深入地探究中,引导学生感悟细节描写的方法,有语言简短有力;有动作,而且是一系列的动词;有修辞比喻,写出了战士们的勇猛顽强,血战到底的形象。有侧写,写敌人的惨状对比出壮士们的豪迈。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深入到了文本的语言,由表层的感知,到入理的品味,学会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读书品味方法。】师:课文中五壮士跳崖的壮举更是感天动地,(播放视频:电影中最后的跳崖片段)同学们,此时一个个画面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同位之间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师:再读一读课文的最后四个自然段,品一品作者描写的哪些语句更让你震撼?生:“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

28、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哪怕自己死了,也不留给敌人一点东西!生:面对牺牲,“昂首挺胸”相继跳崖,非常豪迈!生:最后时刻,战士们屹立山头,形象高大!他们没有因为自己即将牺牲难过,而是露出胜利的喜悦。三、文化浸染,积累延展师:五位壮士,又一次面临选择,是苟且投降活命,还是有尊严气节地死去?他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无数英雄儿女,在民族尊严与气节上,同样表达了这样的心声。读一读下面的诗句:出示: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

29、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师:巍巍燕山高,潇潇易水寒。英雄五壮士,威震狼牙山。故事发生在1941年秋天,本文写于1941年11月。狼牙山五壮士都牺牲了吗?你还想了解哪些更多的内容呢?请同学们,课后在XX上搜索“狼牙山五壮士”几个字,你会读到更为丰富的内容。【面对豪迈的壮举,学生在画面与文字中双重感受,是任何空洞的语言都无法替代的。同时,围绕主题,丰富语言,扎扎实实地落实语言积累,更是本色语文课堂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学反思】面对一片战争题材的老课文,今天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我在思考。由以“知识中心”为主的教课文向以“素养中心”的教语文转移,已经形成共识。然而如何让这样的课文兼顾民族精神的感染,同时又充分展现语文学习的本色规律呢?笔者是应着这样的思考进行文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