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44KB ,
资源ID:4620148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6201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厦门承接台湾汽车零部件业转移的对策建议Word格式.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厦门承接台湾汽车零部件业转移的对策建议Word格式.doc

1、厦门应抓住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分析台湾产业转移大陆的原因和趋势,创造条件,吸引台资汽车零部件企业落户厦门,迅速做大台商在厦门的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为厦门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构筑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做出历史性贡献。台湾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1、台湾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概况历经50多年的发展,台湾汽车产业已具有良好的基础,是亚洲汽车工业基础最雄厚的地区之一。目前台湾拥有裕隆、中华、国瑞、福特六和等汽车组装厂商11家,汽车零部件厂商2300多家,共同组成台湾多层次的汽车产业合作体系。近年来,台湾汽车销量每年维持在40多万辆,汽车市场已趋于成熟,其中台湾当地产车市场份额占90%

2、左右(见下表)。2004年台湾汽车生产量为43万辆,较2003年增长11.4,其中小客车占69.6;全年汽车销售量超过48万辆,汽车业产值规模突破新台币2000亿元。在整车生产的带动下,台湾汽车零部件企业形成少量多样、弹性制造的专业细化分工模式,零部件研发力量和品质已具国际竞争力。2002年开始台湾汽车零部件产值超出整车产值,2004年零部件业产值达新台币2400亿元,其中外销金额达新台币1273亿元。由于岛内汽车市场规模有限,台湾汽车零部件大多销往北美、欧洲及中国大陆等地,主要外销产品有钣金件、轮圈、车身、引擎与煞车零件以及碰撞零件(如保险杆、车灯等)等,并以供应汽车售后服务市场为主,目前占

3、据了全球85%90%的售后服务市场份额。 2004年台湾汽车市场主要分布情况表厂 商市场占有率(%)国 瑞30.49中 华21.81裕 隆16.31福特六和16.07太 子4.39集中度89.072、台湾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台湾汽车产能相比,台湾岛内汽车需求量已趋于饱和,远不能适应日益扩大的生产规模和产能要求,行业获利空间十分有限。在产业技术层面上,由传统机电技术向信息、通讯及网络等电子科技升级的需求也日益迫切。特别在加入WTO后,汽车关税逐年降低及自制率的取消,更使台湾汽车产业面临严峻的市场、成本及技术压力。在全球化影响下,中国大陆低成本的优势及巨大潜在市场促使台湾整车业与零部件业纷纷

4、布局中国大陆。根据台湾汽车同业公会统计,目前台湾汽车零部件业有超过200家厂商在大陆投资,主要分布在福建、两广和江苏等地,约占82%。台湾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东阳、大亿、江申、和大、源恒、堤维西、永彰、江兴、瑞利等都已在大陆投资设厂,并逐渐成为国内汽车零部件的主要生产商。因此,从台湾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在面临内需市场饱和与严峻的成本压力下,寻求外销及产业外移已成为企业的首选之路,特别是拓展大陆市场,利用大陆的市场规模、人力成本、原材料和基础研究等优势已成为台湾汽车零部件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此外,汽车电子产业在台湾正日益兴起。由于看好汽车电子业的前景,目前已有许多台湾IT业者陆续投入汽车电

5、子的研发,如鸿海、广达、华硕、仁宝和光宝等台湾重要信息电子厂商均已开始着眼于全球特别是大陆汽车市场,积极投入汽车电子行业。得益于台湾发达的电子信息产业,加上政府的大力扶持,汽车电子产业将成为未来台湾的重要支柱产业。厦门承接台湾汽车零部件产业转移的基础1、厦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厦门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但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已形成了以金龙客车为主线、具有一定整车制造和零部件配套能力的生产体系。2004年厦门拥有规模以上汽车工业企业40家,总资产36.36亿元,固定资产原值9.66亿元,从业人员1.1万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5.1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1.2亿元,创利税4.39亿元。2005年,在汽

6、业制造行业一片低迷的情况下,金龙汽车大型客车全国市场占有率达33%,中型客车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24%,销售收入创下28亿元的新高,稳居全国大中型客车市场的龙头地位,产品也成功打入了欧洲、中东、东南亚、俄罗斯等海外市场,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同时,厦门汽车工业城已在兴建中,根据规划,厦门汽车工业城分两期建设,一期规划占地面积约171万平方米,由整车制造区、零部件制造区、物流区和研发行政中心等4个功能区组成;二期规划占地面积约230万平方米,初步规划由大型装载机、公交车整车、重卡整车及其延伸产品、零部件产品、汽车相关产业等项目组成。建成后的厦门汽车工业城将以金龙汽车旗下的大金龙为龙头,引进客车配件

7、生产企业,带动厦门汽车工业产业链的形成,从而形成国内乃至全球最大的客车生产基地。2、厦门承接台湾汽车零部件业转移的条件厦门对台独特优势明显,是台商投资大陆最早、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已具有良好的对台经济交流与合作基础。厦门投资环境良好,各种配套服务日臻完善。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厦门将继续发挥扩大对台工作前沿作用,促进两岸经济密切融合。从产业角度而言,厦门与台湾汽车产业有较强的互补性。目前厦门客车产品中有近80%属于转移价值,是通过外购零部件组装而成,且其产业链、采购体系大多在省外或国外,导致企业成本增加。通过吸引台湾优秀的零部件企业到厦门投资建厂,为厦门汽车产业提供上游配套,将有利于降低企业

8、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发展壮大厦门汽车工业。此外,根据厦门市“十一五”规划,未来5年厦门将以金龙客车为龙头,依托汽车工业城建设,引进汽车电子、模具制造等汽车配套项目,加快客车制造产业集群的形成。而且厦门已向国家商务部提出申请,将有望成为“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可以预见,厦门汽车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正是由于看好厦门汽车产业发展前景,目前台湾一些汽配厂商如台湾江申工业等已纷纷入驻厦门汽车工业城。3、厦门承接台湾汽车零部件业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厦门承接台湾汽车零部件业转移已具备较好的基础和条件,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与困难,主要表现在:(1)客车产业规模效应较小。尽管目前厦门客车在同行

9、业中已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但在整个汽车行业中,客车相对来讲整体规模不大,规模效应不明显,对汽车零部件业的带动效应有限。(2)缺乏汽车产业公共平台。我国客车行业分属交通、公交、机械等不同行业,对产品的开发和引进存在较大差异,零部件之间缺乏协调、配套和通用性。因此一个为企业提供公共信息,基础技术研究和市场推广等服务的汽车公共研发和服务平台显得更为重要,但目前厦门尚缺少此类公共平台。(3)专业技术人才不足。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有大量的汽车专业技术人才。从目前情况看,厦门相较于国内其他城市,汽车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相关职业培训教育缺乏。基于上述分析,根椐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结

10、合台湾产业转移趋势及厦门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厦门市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承接台湾汽车零部件业转移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发展总目标,继续坚持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将利用台资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改组改造紧密结合;注重研究台资变化的新动态,抓住机遇,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台湾产业的战略转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贯彻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以零部件为发展重点,引导台资、外资进入厦门,在支撑厦门客车整车发展的同时,尽快在国内形成零部件的产业集群优势;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推进以台商投资区为重点的引资载体建设,拓宽投资领域,提高利用台资的规模、质量和水平,促进全市国

11、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提出以下的对策建议:1、加强领导充分发挥已成立的厦门市汽车工业领导小组的作用,及时跟踪分析了解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最新发展动态,研究制定汽车配件产业发展的规划,组织和实施支持汽车配件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和措施,统筹协调建设发展过程中各方面的关系,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积极引进台湾一批大的汽车配件产业项目入住汽车工业城园区,为厦门汽车(客车)产业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支撑。2、抓住台岛产业转移机遇,扩大利用台资规模一是完善政策环境,拓宽引资领域,优化台资结构。要研究台资投向的新变化、新趋势,认真落实各项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台资的投向,优化投资

12、结构,注重利用台资的质量和效益;二是改进招商引资方式,加强针对性,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果。要时刻关注国际市场的变化,着重研究国际产业分工和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和投资特点,跟踪台湾产业转移的动向,从完善机制、创新举措、服务重点等多方面入手,突出地理优势,吸引闽台汽车及跨国公司进入,并有重点地吸引台湾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来厦门投资,同时积极建立完善招商信息网络,改进招商方式,切实提高引进项目的质量和招商引资的实际效果;三是以汽车工业城为载体,做强做大汽车零部件产业。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厦门设立对台的国家级汽车及配件出口基地,吸引台湾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东阳、大亿、江申、和大、源恒、堤维西、永彰、江

13、兴、瑞利等来厦门投资,利用台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研发力量和品质,发展钣金件、轮圈、车身、引擎与煞车零件以及碰撞零件(如保险杆、车灯等)等产品,形成自有零部件体系与汽车配套市场;在车载局域网络(LANS)、发动机控制、ABS和行驶控制、电子控制传动系统、行车导航系统和撞击传感技术等方面,重点引进台湾有实力的大企业,如裕隆、鸿海、广达、华硕和仁宝等来厦门创办汽车电子零件厂,最终形成以汽车工业城为主要载体的厦门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3、研究制定若干区域性加快汽车及零部件发展的优惠政策为了成为国际上一流的客车制造基地,厦门市要从财政、税收、金融、政府采购、出口信贷和出口信用保险等方面(如设立支持客车

14、及零部件出口的专项资金),吸引更多的投资,扶持厦门汽车工业研发能力的提高,扩大产品出口,从而增强客车及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4、大力推进环境创新,努力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以建设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一流投资环境为目标,市政府积极营造易于汽车配件产业集群产生的软、硬环境,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为本地企业家的创业和台湾企业家的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一是要规划好厦门汽车工业城。一方面要为工业城内提供全方位的准确信息,有效地排除创新障碍和实现创新资源的分配;另一方面要积极向城区内导入服务机构如金融、市场咨询和学校科研机构,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有力措施,解决集群中诸厂商共同面对的难题,为新生企业提供风险融资,制定

15、人才引进措施。同时努力促进汽车配件产业集群网络创新系统的形成,培育区域强势品牌,提升区域产业的竞争力;二是要大力推进汽车工业城环境创新工作。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一批城市市政设施,提高绿化美化水平;依法行政,加大对企业的引导、规范、监督、服务;坚持企业优先、效益优先、市场优先、基层优先的原则,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深入基层、服务上门,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努力营造执法严明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周到优良的服务环境和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5、扎实推进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促进汽车配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着力引导和支持汽车配件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建立完善的产品开发

16、中心,建立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机制,推动汽车配件企业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提高汽车配件产品新技术含量。在利用整车企业“订单式”采购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对发动机、底盘等核心部件的研发,从而提高核心部件的生产能力和竞争力。6、鼓励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顺应国际产业转移,着力扩张厦门汽车配件业规模通过与研究机构合作、中外合资合作等多种模式引进台湾的车用半导体产业链,促进汽车电子产业集群的形成。同时,支持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组织开展跨行业的研究开发,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技术,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厦门汽车电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7、重视人才尤其是高级技术工人

17、的引进和培养一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人才流动机制。在人才引进上,要突破户籍和部门的束缚,树立“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新观念,积极研究建立与人才“柔性”流动相适应的各种福利、保障等制度,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服务措施;二是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努力创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用人机制,对特殊人才实行特殊的政策,开辟“人才快车道”,为他们展示才华提供良好的环境;三是积极落实和完善分配、奖励等措施,对取得显著成绩的科技人员、营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高级技工给予政府奖励。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四是重视生产一线技工的培训工作,努力培养一批具有实际工作经验,能适应汽车现代化生产需要的技术工人队伍。 (作者单位:厦门市经济研究所) 6- 6 -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