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 ,大小:29.50KB ,
资源ID:4622022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6220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参考样式Word下载.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参考样式Word下载.doc

1、学生姓名学号01000647专业 法学 文献综述完成时间:年月文献综述题目:关于毕业论文浅议死刑的存与废参考文献的综述引用文献情况:中文15篇,英文0篇,其它语种0篇,其中期刊6种,专著9本。文献时间跨度:19 200 年一、文献资料目录1游伟主编:刑法改革与刑事司法新课题,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2蒲坚主编:中国法制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3陈兴良:从“枪下留人”到“法下留人”,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版。4陈兴良:本体刑法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5陈兴良: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6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版。7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

2、研究所编译:法学流派与法学家,知识出版社1981年版。8中国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法律出版社1983年版。9中国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10唐祥珍:死刑罚的历史演变,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年第期。11高铭暄、王俊平: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刑法立法,法学论坛2002年第1期。12田宏杰:本土化还是国际化:中国刑法现代化的道路选择,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2年第2期。13毛磊:2002年,中国刑事犯罪黑洞“探照”,人与法2002年第1期。14高铭暄、赵秉志、许成磊:2001刑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法学家2002年第1期。15任喜荣著伦理刑法传统与刑法民族性,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1期。二

3、、文献综述死刑制度自古以来一直是刑法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死刑本身的独特性,在刑法学研究领域也是相当活跃的一个部分。死刑的存废已经成为理论上和立法上的热点。我国现行的死刑制度是有其历史渊源和现实依据的。作为一种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也有一些部分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发展进行调整的必要性。毕业论文确定浅议死刑的存与废这一选题,是希望通过学习、比较和分析,对我国死刑制度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并选择出一个角度对我国现行的死刑制度进行一些有益的思考。论文写作之初关于文献的收集与学习主要是二个途径,一是利用自己过去学习过的课本、专著,二是上网查找有关书刊资料。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学习,我发现绝大多数对

4、死刑持有的观点是:1、死刑作为一种刑罚制度,其前景必然是废止。2、我国现阶段还没有达到废除死刑的物质和精神条件,必须保留死刑。3、在保留死刑的前题下,可以对现行的刑罚制度做必要的改革,为逐步废除死刑创造条件。(一)废除死刑论者的主要观点:1、人道主义者认为,天赋人权,人的生命只能自然结束不可以剥夺。处以死刑与杀人同样残忍,必须禁止。2、相对社会契约论者认为,订立契约的人们各自交出微小的权利(不包括人的生命权)组成了国家最高权利。由于人们的生命没有交给国家,因而国家无权剥夺其社会成员的生命。3、终身奴役刑在预防犯罪方面优于死刑。况且死刑对诸如激情杀人、政治犯罪、欲杀人后自杀者等无法形成其内心恐惧

5、。因而死刑并不具有足够的预防刑罚教育的威慑力。4、死刑错用,无法挽回。5、教育刑论者认为,刑罚教育的目的在于阻止有罪者再度危害社会并制止他人实施同样的行为,从而改造罪犯防卫社会。适用死刑与刑罚教育目的相悖。6、各国宪法中均规定保护人的生命权利、却又在子法中规定可以剥夺人的生命,违背宪法精神,应予废止。7、死刑能对公众产生恶的导向作用,助长其残酷心理,从而引发新的犯罪。死刑由来已久,犯罪未见减少便是证明。8、死刑无轻重差别,难以做到罪刑相适应。9、对罪犯适用死刑既不利于解决犯罪造成的损害赔偿,也无助于解决被害人及罪犯家属的生活困难。(二)保留死刑论的主要观点保留死刑论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死刑存在

6、的合理性:1、“杀人者偿命”是人类社会长期以来承袭的法律观念,至今仍为广大民众所认同,因此保留死刑符合公民的法律观念。2、“趋利避害”是人们衡量利弊得失时的本能反映和选择,因此,死刑对可能犯罪之人具有巨大的威慑作用。3、“绝对社会契约论者”认为,犯罪行为是犯罪者对其所参与订立的社会契约的公然违反,犯重罪而受到死刑处罚是其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因而死刑是符合社会契约本意的。4、由于社会状况复杂,难免在一定时期出现穷凶极恶的犯罪,而死刑是对付特定恶性犯罪的必要手段。5、由于终身监禁或终身奴役刑存在浪费资财和罪犯脱逃再度危害社会两个弊端,因此不能以此代替死刑。6、在国民性情躁动的国家,尤其是文化落后尚未开化的国家,死刑对遏制犯罪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7、现代司法制度日臻完备,误用死刑可以避免。8、死刑条文大多同时规定选择性法定刑,法律尚有减轻处罚的规定,因而死刑适用是有伸缩性的。9、刑罚的教育作用只对那些虽犯有罪行却仍存挽救可能性者才有意义、有必要,对敢于面对死刑以身试法的凶恶之徒适用死刑,不违背刑罚的教育功能。10、“罪刑均衡”原理要求对罪犯所施刑罚必须足以平息被害人及其家属的仇恨,如果没有死刑,可能导致“私人司法”的出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