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9.84KB ,
资源ID:46284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628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检测试题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检测试题Word格式.docx

1、A. B. C. D.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田公墓志铭 王安石 公讳况,字元均。少卓荦有大志,好读书,书未尝去手,无所不读,盖亦无所不记。其为文章,得纸笔立就,而闳博绮丽称天下。初举进士,赐同学究出身,不就。后数年,遂中甲科,补江宁府观察推官,积迁太常丞,通判江宁府。方是时,赵元昊反,夏英公、范文正公经略陕西,言“臣等才力薄,使事恐不能独办,请得田某自佐”,以公为其判官,直集贤院、参都总管军事。自真宗弭兵,至是且四十年,诸老将尽死,为吏者不知兵法,师数陷败,士民震恐。二公随事镇抚,其为世所善,多公计策。大将有欲悉数路兵出击贼者,朝廷许之矣,公极言其不可,乃止。

2、又言所以治边者十四事,多听用。遂迁右谏议大夫,知成都府,充蜀、梓、利、夔路兵马铃辖。西南夷侵边,公严兵惮之而诱以恩信,即皆稽颡。蜀自王均、李顺再乱,遂号为易动,往者得便宜决事,而多擅杀以为威,至虽小罪,犹并妻子迁去蜀,流离颠顿,有以故死者。公拊循教诲,儿女子畜其人,至有甚恶,然后绳以法。蜀人爱公,以继张忠定,而谓公所继治为未尝有误。岁大凶,宽赋减徭,发廪以救之,而无饥者。事闻,赐书奖谕。居顷之,遂以为枢密副使,又以检校大傅充枢密使。 公行内修,为人宽厚长者,与人语,款款若恐不得当其意,至其有所守,人亦不能移也。自江宁归,宰相私使人招之,公谢不往。及为谏官,于小事近功,有所不言,独常从容为上言为

3、治大方而已。范文正公等皆士大夫所望以为公卿,而其位未副,公得间辄为上言之,故文正公等未几皆见用。当是时,上数以天下事询大臣,慨然欲有所为,盖其志多自公发。公所设施,事趣可,功期成,因能任善,不必己出,不为独行异言,以峙声名,故功利之在人者多,而事迹可记者止于如此。嘉祐八年二月乙酉薨于第,享年五十九。 (选自王安石文集,有删改)6.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书未尝去手 去:离开B.其为世所善,多公计策 多:大多C. 又以检校大傅充枢密使。充:冒充D.公所设施,事趣可 趣:通“趋”,趋向7.依据原文有关内容及相关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太学是古

4、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予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面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于监。B“迁”古代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积”是多次的意思。“积迁”就是多次升迁官职的意思。C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D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墓志铭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主要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诸老将尽死,为吏者不知兵法,师数陷败,士民震恐。(4分)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5、,而绝江河。(荀子劝学)(4分)9.根据文意,简要概括田况为政方面的特点。3、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薛秀才南游 许浑姑苏城外柳初凋,同上江楼更寂寥。绕壁旧诗尘漠漠,对窗寒竹雨潇潇。怜君别路随秋雁,尽我离觞任晚潮。从此草玄注应有处,白云青嶂一相招。 【注】草玄:淡于势利,潜心著述。10.请找出前三联中表明季节的词语。这些词语还有什么作用?(6分)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4、名句名篇默写(8分)1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 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分)(2) 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荀子劝学)(3) 诗云: “ ,半于九十 此言末路之难也。(战国策秦策)(4)孟子曰:“民为贵, ,君为轻。”(孟子)(5) 师者, 。(韩愈师说)(6)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7)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8)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五、现代文阅读(一) (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316 题。 槐树下的战争 老 舍一号搬来了两家日本人,一共有两个男人,两个青年妇人,一个老太婆,和两个八九岁的男孩子。自从他们一搬来,冠晓荷俨然自居为太上巡长,他命令白巡长打扫胡同,通知邻居们不要教小孩子们在槐树下拉屎撒尿。他嘱咐倒水

7、的“三哥”,无论天怎么旱,井里怎么没水,也得供给够了一号用的“日本人是要天天洗澡的,用的水多!别家的水可以不倒,可不能缺了一号的!”一号的两个男人都是三十多岁的小商人。他们每天一清早必定带着两个孩子都只穿着一件极小的裤衩儿在槐树下练早操。早操的号令是广播出来的,大概全城的日本人都要在这时候操练身体。七点钟左右,那两个孩子,背着书包,像箭头似的往街上跑去,由人们的腿中拚命往电车上挤。他们不像是上车,而像两个木橛硬往车里钉。下学以后,他们赛跑,他们爬树,他们在地上滚,他们相打打得有时候头破血出。他们想怎么玩耍便怎么玩耍,好象他们生下来就是这一块槐荫的主人。他们愿意爬哪一家的墙,或是用小刀宰哪一家的

8、狗,他们便马上去作,一点也不迟疑。他们家中的妇人永远向他们微笑,仿佛他们两个是一对小的上帝。就是在他们俩打得头破血出的时候,她们也只极客气的出来给他们抚摸伤痛,而不敢斥责他们。他们俩是日本的男孩子,而日本的男孩子必是将来的杀人不眨眼的“英雄”。全胡同中,只有冠晓荷和一号来往。晓荷三天两头的要拿着几个香瓜,或一束鲜花,或二斤黄花鱼,去到一号“拜访”。他们可是没有给他送过礼。晓荷唯一的报酬是当由他们的门中出来的时候,他们必全家都送出他来,给他鞠极深的躬。他的躬鞠得比他们的更深。他的鞠躬差不多是一种享受。鞠躬已毕,他要极慢的往家中走,为是教邻居们看看他是刚由一号出来的,尽管是由一号出来,他还能沉得住

9、气!即使不到一号去送礼,他也要约摸着在他们快要回来的时候,在槐树下徘徊,好等着给他们鞠躬。邻居们讨厌那两个日本孩子,因为那两个孩子喜欢用头猛撞冠先生,也同样的撞别人。他们最得意的是撞四大妈和小孩子们。他们把四大妈撞倒已不止一次,而且把胡同中所有的孩子都作过他们的头力试验器。他们把小顺儿撞倒,而后骑在他的身上,抓住他的头发当作缰绳。小顺儿,一个孩子,遇到危险只会喊妈!小顺儿的妈跑了出去。她的眼,一看到小顺儿变成了马,登时冒了火。在平日,她不是护犊子的妇人;当小顺儿与别家孩子开火的时候,她多半是把顺儿扯回家来,绝不把错过安在别人家孩子的头上。现在,她却想到了另一条路儿上去,她以为日本人灭了北平,所

10、以日本孩子才敢这么欺侮人。她不甘心老老实实的把小孩儿扯回来。她跑了过去,伸手把“骑士”的脖领抓住,一抡,抡出去;骑士跌在了地上。又一伸手,她把小顺儿抓起来。拉着小顺儿的手,她等着,看两个小仇敌敢再反攻不敢。两个日本孩子看了看她,一声没出的开始往家中走。她以为他们必是去告诉大人,出来讲理。她等着他们。他们并没出来。她松了点劲儿,开始骂小顺儿:“你没长着手吗?不会打他们吗?你个脓包!”小顺儿又哭了,哭得很伤心。“哭!哭!你就会哭!”她气哼哼的把他扯进家来。祁老人不甚满意韵梅惹日本人,但见孙媳妇真动了气,没敢再说什么,而把小顺儿拉到自己屋中,告诉他:“在院里玩还不行吗?干吗出去惹事呢?他们厉害呀,你

11、别吃眼前亏呀,我的乖乖!晚间,瑞宣刚一进门,祁老人便轻声的告诉他:“小顺儿的妈惹了祸喽!”瑞宣吓了一跳。他晓得韵梅不是随便惹祸的人,而不肯惹事的人若一旦惹出事来,才不好办。“怎么啦?”他急切的问。老人把槐树下的一场战争详细的说了一遍。?瑞宣笑了笑:“放心吧,爷爷,没事,没事!教小顺儿练练打架也好!韵梅也报告了一遍,她的话与神气都比祖父的更有声有色。她的怒气还没完全消散,她的眼很亮,颧骨上红着两小块。瑞宣听罢,也笑一笑。他不愿把这件小事放在心里。可是,他不能不觉到一点高兴。他没想到韵梅会那么激愤,那么勇敢。他不止满意她的举动,而且觉得应当佩服她。由她这个小小的表现,他看出来:无论怎么老实的人,被

12、逼得无可奈何的时候,也会反抗。在黑暗中,才更切迫的需要光明。正因为被侵略了,人才会睁开眼,点起自己心上的灯! (选自四世同堂,有删改)13.第段中冠晓荷鞠躬的细节表现出他怎样的心理?14.请简要概括小说中小顺儿妈韵梅的形象特征。 15.请分析小说结尾处画线句的含意。16.文中用大量笔墨叙写两个日本小孩,请探究这样写的意图。六、现代文阅读(二)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谈美英毛姆我发现美是个终点。我仔细考虑美的东西,觉得我所能做的惟有凝视和赞赏。它们对我引起的情绪是高雅优美的,可是我既不能保持这情绪,又不能重复感受它;世上最美的东西最终也使我厌腻。我注意到,从未臻完善的

13、作品中,我倒能获得更持久的满足。正因为它们还没有达到十全十美,所以它们使我的想象力得以有更大的活动范围。最伟大的艺术品已经是尽善尽美,我无以复加,我不安宁的心灵只能疲于消极的沉思默想。我觉得美好高山的顶峰,你攀上了那里,就只有重新回下来。完美无缺是我们都追求的,却又最好不要真正达到这境界。我曾试图从美学家那里寻找出人性中有什么因素使我们可能产生美的情感。我们惯常认为美源于人要求表现的本能,而我得说这是一种身心的状态。或许在身心的结构中存在着一种生理功能,使某些声音、某些节奏、某些色彩特别令人心旷神怡。然而也因为我们爱某些东西、某些人、某些地方,或者时光的流逝增添了感情价值,所以我们觉得美。还没

14、有人研究过时间对于美的作品的影响。不仅仅是我们越熟悉它们,越看到它们的美,而且历代的赞赏不知不觉地增加它们的美。济慈的颂歌现在比他刚写下它们的时候更美,所有从这些优美的诗歌中得到安慰和力量的人们积聚的感情使它们诗意更加丰富了。审美情绪决不是一桩简单明确的玩意儿,它是非常复杂的,是由各种不同、而且往往相互矛盾的因素综合形成的。美学家们教你不要因为一幅画或一曲交响乐激起了你的本能冲动,或者因为它们挑动了你忘怀已久的往事,或者因为通过它们引起的联想,使你进入了神秘的狂欢状态,就为这些图画或音乐所感动。这样的劝诫没有用,事实上你还是被感动。一个人对于一件伟人的艺术作品的反应究竟是怎样的呢?比如说,他在

15、罗浮宫观看提香的埋葬,或者在听着歌唱大师中的五重唱的时候,他所感觉到的是什么?我知道我所感觉到的是什么。那是一种刺激,使我感到既是心灵上、却又是肉体上的高度兴奋,使我感到幸福,似乎觉察到自己的力量,摆脱了人生的羁绊;同时又感到自己产生一种充满仁爱的温厚心情。我觉得安定舒泰,而精神上又似超脱人世。但是我问自己,这种情绪有什么用处呢?当然,它令人愉快,而欢乐本身是美好的。艺术的价值,在于它的效果。倘若它只能给予快乐,无论是怎样的精神上的快乐,它也没有多大意思,或者至少不比一打牡蛎和一盅葡萄美酒有更多的意思。倘若它是一种安慰,那是够好的;这个世界上充满了邪恶,人们能够常有个隐逸的去处,确是好的,但并

16、不是逃避邪恶,而是积聚力量去迎战邪恶。艺术若要作为人生的一大价值,它必须培育人们谦逊、宽容、智慧和高尚的品德。事实很奇怪,艺术家只有在无意之中才能收到这个效果,正如蜜蜂是为了自己需要而制造蜂蜡,全然不知人类会拿去派各种各样的用处。 (选自毛姆随想录,有删改) 17作者为什么说美是个终点?请结合第段简要分析。18从全文来看,影响人们产生美感的因素有哪些方面?19根据 两段内容简要概括作者的艺术价值观。(6分) 七、作文(70分)20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立于山顶,凌驾万物而得游目骋怀之乐,蔽于云雾浓厚;安于山谷,居住木屋而知芳草花林之色

17、,困于井口狭小。2019届高三10月份学情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181014注意:答案:1(3分)D(纯粹,不掺杂别的成分;单纯,简单纯一,不复杂。轻盈,轻松;轻快,轻松愉快。心甘情愿,心里愿意,一点儿也不勉强;坚定不移,稳定坚强,不动摇。) 答案:2. (3分)B(借代,其他三项都是比喻)3(3分)B(分别是:元宵、寒食、中秋、重阳)【答案】4.D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常见谦辞、敬辞的使用掌握程度【解答】A“劳步”敬辞,用于谢人来访,不能用于自己;B“玉成”敬辞,促成,不能用于自己;C父执:父亲的朋友,是书面语,这里是口语,不恰当;D“寄奉”,敬辞谓通过邮递奉呈,符合语境5.C

18、(根据前文的四个词语,紧承的应是句,四句依次对应,与后文对应,所以选C)答案解析:6.C充任 7.C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8.(1)(4分)各位老将都去世了,担任军官的人不懂用兵作战的策略和方法,军队多次遭到失败,军民都很惊恐。(每句1分)(2)(4分)凭借船桨的人,不是善于(会)游泳,而能够横渡长江黄河。(“假”“水”“绝”各1分,句意通顺1分)9.(4分)治理有方;勤政爱民;善于举荐。(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附参考译文:田况,字元均。年轻的时候就有伟大的志向,喜欢读书,书本不曾离手,没有他不读的书,也没有他不去记的东西。他写文章,拿到纸笔就立即写成,他的文章宏伟博大文辞华美

19、绮丽被天下人称颂。初次考试就考中进士,被赐于同学究出身,他没有接受。以后过了几年,考中了甲科,补充担任江宁府观察推官,后来升迁为太常丞,在江宁府担任通判。正当这个时候,赵元昊造反,夏竦、范仲淹两位先生担任陕西经略,说“我们才力浅薄,朝廷派遣的任务恐怕不能独力完成,请求让田况来辅佐我们”,(皇上)就让田公担任他们的判官,在集贤院值班,参于全面管理军事事务。自从真宗皇帝平息战争,到现在将近四十年了,各位老将都去世了,担任军官的人不懂用兵作战的策略和方法,军队多次遭到失败,军民都很惊恐。夏竦、范仲淹两位先生每次失败后都进行安抚,那些被世人称道的做法,大多是田先生的计策。有一位想要全部出动几路军队攻打

20、敌人的大将,朝廷也答应他了,田先生极力说这样做不行,才停止了。又上书用来治理边关的十四条建议,大多被采纳实行了。升迁为右谏议大夫,担任成都知府,充任四川、梓州、利州、夔州四路的兵马铃辖。西南的蛮夷侵入边关,田况部署军队威慑他们并且以恩德信义来引诱他们,随即都下跪臣服。四川自从王均、李顺造反了两次,就被号称为容易变乱之地,以往做官的人得到朝廷的同意可以根据情况自行决断处理事情,而大多都是擅自诛杀来立威,甚至即使是很小的罪行,也一并把妻子儿女迁离四川,流转离散颠沛困顿,有因为这样而死去的人。田先生抚慰教导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养育那里的百姓,到了有非常严重的罪行的时候,才用法律来惩办他们。四川

21、人敬爱田况,认为他是张忠定的延续者,都说田先生的延续治理是没有什么失误的地方。年成歉收大饥荒,田况就宽免赋税,减轻徭役,打开粮仓救济百姓,因而没有受饿的人。事情被朝廷知道,赐书信褒奖。过了不久,就任命他做枢密副使,又凭检校大傅的身价充任枢密使。田况注重内在修养,为人宽厚如同长者,跟人谈话,柔和亲切恐怕不能够让别人满意,到了他有所坚持的时候,别人也不能够改变他的心志。从江宁府回来,宰相私下里派人招揽他,他推辞不去。等到他担任谏官时,对于一些近于事功的小事,就不上报,只是常常悠闲舒缓地对皇上说一些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罢了。范文正先生等人都是当时的士大夫期望朝廷任命为公卿的人,然而他们的职位和他们的才

22、能并不相称,田况得到机会就对皇上说这件事,所以文正先生等人不多久就被朝廷重用了。正当这个时候,皇上多次用天下大事来询问大臣,慷慨地想有所作为,大概他的志向都是由田况激发的。田况有所筹划,事情趋向于办好,功业期望于成功,根据才能任命优秀的人,不一定要自己定主意,不做故为标新立异的行为,不说不同寻常的话,不以这些行为来积累名声,所以功名利益在别人身上的多,而他自己可以记的事也就以上这些罢了。嘉祐八年二月乙酉在家中去世,享年五十九岁。 三、古诗词鉴赏(11分)参考答案:10.(6分)柳初凋、寒竹、秋雁;(3分)渲染分别时的凄清氛围;烘托分别时的悲凉心境;表达惜别情感;烘托友人别后的孤单。(3分,答出

23、3点即可) 评分建议:“表明季节的词语”如果答成“柳、竹、雁”,不给分;“作用”中如果结合“柳”“留”谐音答出“表现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借“秋雁”的南归答出“表达了对友人分别后的牵挂”,也算对。11.(5分)寓情于景,(1分)运用拟人手法,(1分)想象薛秀才南游后可以淡泊势利,潜心著述,(1分)与白云青山为伴,(1分)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之情。(1分)答成“联想想象”或“借景抒情”也算对;“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之情”答为“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之情”也算对。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答案】(1)泣涕涟涟(2)金就砺则利(3)行百里者 (4)社稷次之 (5)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剑阁峥

24、嵘而崔嵬(7)不知天上宫阙 (8)箫鼓追随春社近13.巴结日本人自觉主动(2分);享受做奴隶的感觉(1分);总想炫耀与日本人的关系(1分)。【解析】小说中冠晓荷是一个奴性到骨子里的汉奸形象,他的鞠躬前后细节需要前后连贯起来,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的能力,同时透过细节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只需抓关键词甘心、享受、炫耀即可。14.老实本分,与人为善;憎恨侵略者,有反抗精神。(每点2分)【解析】概括人物形象,要抓其主线,本题可以考查学生梳理情节提炼出与人物相关的情节点的能力;整合概括内容,形成要点的能力。主人公顺子妈主要两个方面,一是柔顺,二是反抗,看似相反,集中在一个人身上。15.人的内心具有反抗精神与

25、不屈的斗志;民族危亡促使人民激发出这样的精神;作者从正在觉醒的人民身上看到民族希望。【解析】理解关键语句含义,这句话在文段末尾,具有主旨的作用。考生要注意关键词,如灯指反抗精神,点燃心中的灯说明反抗精神一直存在于人心中。被侵略是睁开眼的原因,这样可以归纳出三点:人内心具有反抗精神,这种精神因侵略被激发,作者的态度。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语句的关键点以及其中的深意进行分析的能力。16.突显了日本孩子刻苦坚韧、野蛮好斗的性格;侧面展现了北平沦陷后的社会环境;揭露日本军国主义对其国民的毒害;日本孩子的野蛮行径导致冲突产生,推动情节发展;与孩子的懦弱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作者对民族灾难的深层思考。【解析】探究选

26、材情节安排,体现以小见大的考虑,从孩子的表现看到整个国家的状况,切入口很巧妙。探究点兼顾情节、环境、人物形象和主旨,十分全面。【总体分析】从选材看,本次考试考查长篇小说节选。选材有一定的经典性,同时又不远离当代中学生的认知实际。本文是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中的经典一节,本书体现了人外柔内刚的传统文化人格,所选一节是日本占领北平后与国人之间的冲突。从选题看,四题分别针对细节描写、人物心理、人物形象、情节探究。总之围绕人物形象设题,符合近几年高考命题特点(20162018年均考小说)。17(1)美的东西让人只有凝视和赞赏;(2)人们常常追求完美无缺(十全十美)这个终极目标,达到这个目标后就没有持久的美感了(完美无缺常常使人厌腻);(3)美带给人消极的感受。(6分。每点2分)18(1)艺术品(审美对象)的完美程度;(2)审美者的身心状态、审美情趣、审美能力;(3)时间。19(1)艺术要使人愉快;(2)要能给人安慰,教人积聚力量迎战邪恶;(3)培育人高尚的品德。【立意点提示】(1)无论眼界高低,无论处境好坏,所闻所感都有其美好与局限性;(2)不必艳羡他人通晓古今中外,纷繁之中有杂乱;(3)不必自卑于所见甚浅,踏实平淡也有韵味;(4)热爱并理性客观地对待自己所处的世界;(5)正确对待顺境与逆境;(6)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