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3 ,大小:358.02KB ,
资源ID:468994      下载积分:1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689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职语文第一册课程教案最新整理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为本站会员(聆听****声音)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职语文第一册课程教案最新整理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1、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课程考核1.考试()考查( ) 2.笔试( )口试( )其它方式( )我的空中楼阁 教学目标1.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体味课文流露出的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向往的思 想感情。2.掌握诵读的要领,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领会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3.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1.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学习诵读的技巧。2.学习本文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领会“空中楼阁”的优美意境,理解作者寄予小屋的生活理想。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谁都可能会有这样的时刻,当我们凝视着月光下的树影,谛听着山林间的鸟

2、鸣,我们的精神随之一振,抖掉了尘世的俗念,得到了心灵的升腾。那时,我们可能都会感到自己的富有。但是这道精神的门能为我们开启多久?如果我们心灵的河流里老是流淌着搀杂铜臭味的杂事与垃圾,我们又怎能守住这一份心灵的宁静?阿尔卑斯山下那句名言“慢慢走啊,欣赏”,告诫着我们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要静下心来,放慢脚步,与自然对话,与自然拥抱。你能够感受这样的快乐和幸福吗?让我们随着优美的朗读一起走进李乐薇的空中楼阁吧。二、感知课文创设美好情境,进行配乐朗读。适当进行诵读的技巧指导。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掌握诵读和速读的基本要领,学会在朗读中适当运用停顿、重音、语速、句调的技巧,准确地表现作品的内在含义和感情。

3、具体的指导可参考“教学资料”附录的“朗读的基本要求”一文。三、分析写小屋的观察角度,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文章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一)为了写小屋的美,作者选取了小屋周围的哪些景物呢?讨论明确:依次写了山、树、花园(含花)、云霞、空气、光线、山路、小屋的夜景。(二)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时,观察立足点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一、立足于屋外看小屋(第18自然段)。二、立足于屋内看世界(第918自然段)。(三)全文一共几个部分?两个部分:(1)立足于小屋之外,看小屋和周围环境的关系;(2)立足于小屋,看周围环境和小屋的关系。(四)试画出本文两个部分的结构图。提示:把不同立足点所写景物列出即可,对学生要求不宜

4、太高。(五)归纳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定景换点和定点换景(六)请学生运用这个方法口头练习:多角度描述校园。全文结构图参考下图四、结合“空中楼阁”的含义,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文章的主旨。(一)题中“我的空中楼阁”指什么?指山上的小屋(二)成语中“空中楼阁”什么意思?空中楼阁:多比喻幻想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三)那么美丽的空中楼阁是“现实的”还是“虚拟的”?1小屋及周围环境与尘世有什么不同?独立、宁静、优美,让人心情舒畅,感到自由、幸福。2写小屋在山上有什么意图?小屋脱离尘世,独立、自由,表现作者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对独立人格的向往。3作者与小屋外在环境之间关系怎样?作者为什么能把景物写得

5、那么美丽动人?作者与小屋外在环境之间是融为一体的,写外在景物,实际上写内心愿望。绿树、鲜花等都带上了作者情趣和志向的色彩。正因为作者对这些美景深爱情笃,才写得如此动人,具有极强的感染力。4文中对小屋作了怎样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怀?哪些地方暗示了作者对他所生活的环境的态度?文中流露出作者向往“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作者强调“小屋”的“独立”、“安静”,强调“这座空中楼阁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装饰”、不必养鸟、无须挂画等,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也暗示了他对自己所生活的社会里畸形发展的物质文明,及喧嚣浑浊的社会环境是有所不满的。5、学生在刚才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空中

6、楼阁”的含义。有关“空中楼阁”的含义是双重的:指山上的空中小屋;喻指作者美好生活理想的心灵追求:自由、安静、独立的生活。(四)借小屋写情怀,本文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托物言志的手法。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手法,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明月丽日、白云彩霞、瑞雪苍松等等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无限情思和理想,鉴赏时不能拘泥于景物本身,而要通过景物的特点,领悟作者寄托的深意,由表象到思想,由有限到无穷,由具体到空灵,由物态到人情,这样才能真正品散文之美。(五)小结在全文对小屋的描写中,字里行间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的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因为小屋处在大自然的美好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中,人是自由的、幸福的。热爱小屋,就是热爱

7、自由独立的、美好的生活。作者对这种远离喧嚣的、恬静安宁的生活的向往,实际上隐含了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是本文写作的根本意旨。但作者没有明写,而是贯穿于全文对小屋与环境的描写、赞美中。作者写外在景物,实际上是写自身精神,山、树、屋、花、山坡等景物无不带上了作者志向、情趣的主观色彩,虽不明言情志,却处处写情志。这就是本文“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六)师生共同回顾:运用托物言志手法所写的诗文还有哪些?(七)请学生自己选择某事物,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说一段话。五、精读课文,品味语言(一) 诗化的语言(学生找出并体会其表达的效果)1. 对称的句式,轻快的节奏本文在写景时多用对称句式

8、,读来节奏感很强,富有韵律美。如“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等等。2奇妙的修辞比喻新奇,有朝气与活力。如:a“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非常独特、自然,而且富有美的韵致,不仅点染了小屋的醒目、清新、玲珑,而且两处配合自然、融合,浑然天成,令人浮想联翩,美味无穷。b.“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新奇、传神,细腻地描绘了静态之物的动态感,从而产生极好的艺术效果。c.排比、比喻结合如“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9、以动写静,美景连动,令人浮想联翩,使景物有了活力,有了灵气。(二)画的笔法1工笔细描如关于小屋从傍晚到早晨光线的变化,像一幅幅美妙的图画,让人感受真切而留恋不已。2写意渲染如远观小屋,全是写意画法,求神似。(三)动静的糅合动静景物的组合艺术往往会产生奇妙的表现效果,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是糅合的艺术要求,文章正是把盎然生机糅进静态景物之中的。如“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这一节,动静糅合,产生了意料不到的美感。六、拓展讨论1作者所持的生活态度在竞争激烈的现

10、代社会适宜吗?2现代人,尤其是现代职业人该怎样在喧嚣浮躁的环境中寻求心灵的宁静平和?七、作业1运用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一段景物。2熟读全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离太阳最近的树1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着的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感情和对保护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2理解文章融平静的叙事、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4掌握速读的要领,能够在快速阅读中迅速找出关键词、中心句。1体会文章蕴涵的深刻主旨。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理解文章融平静的叙事、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

11、电教法、导读法、讨论法一、导入多媒体展示青藏高原(阿里)的风光,引出高原上唯一的绿树红柳“离太阳最近的树”。导语:这里是地球的第三极,是海拔最高的地方。这里是沙漠和戈壁的世界,这里高寒缺氧,“鸟兽绝迹、驼马遁形”。然而,即使是在这里,也曾有生命昂然不屈,那就是西藏阿里唯一的绿树红柳“离太阳最近的树”。二、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并回答问题1红柳是什么样的?结局如何?2请学生口述文中所讲的故事。三、跳读课文,感受红柳形象,体会作者感情1找出描写红柳形象的语句,并说说它们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1)“他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酷寒和缺氧

12、微笑。”简析:拟人手法。不仅写出了红柳生长环境的恶劣,衬托出红柳生长的不易,而且写活了红柳那种从容不迫、怡然自得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红柳顽强的生命力。(2)“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3)“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与沙砾粘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4)“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一颗傲然不屈的英魂。以上3句运用比喻,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活灵活现地展现了红柳顽强的生命力和伟大的力量,描绘了红柳傲然不屈的形象,字里行间熔铸着作者对生命的赞颂。2抓住关键词,归纳红柳形象特点,感悟红柳精神,体会作者珍爱生命的感情。关键词句表现手法形象特

13、点作者情感环境酷寒 缺氧珍贵、固住流沙、有顽强的生命力和伟大的力量赞颂红柳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表达作者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感情枝叶花微笑拟人根像巨大的章鱼脚爪如同冰山如盘卷的金属好像傲然不屈的英魂比喻3红柳的结局如何?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并体会语句中蕴涵的思想感情。(1)红柳就枝桠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2)整个红柳丛就訇然倒下了。(3)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4)红柳林早已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文章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红柳被砍伐后触目惊心的形象,蕴涵着作者对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强烈的忧患意识。4作

14、者着力描绘红柳形象,突出红柳在雪域高原的珍贵,突出其顽强的生命力和伟大的力量,仅仅是为了歌颂红柳吗?不仅仅是为了歌颂红柳,更是为了增添文章的悲剧色彩,加强悲剧震撼人心的力量。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红柳越美越有价值,摧毁红柳的行为就越可悲。四、跳读课文,了解挖红柳事件,体会蕴涵在文章平静的叙述下的深刻意义1找出文中记叙挖红柳事件的语句。(1)“挖红柳的队伍,带着铁锨、镐头和斧,浩浩荡荡地出发了。(2)“把红柳根从沙丘中掘出,蕴含着很可怕的工作量。(3)“人们要先费几天的时间,将大半个沙山掏净。(4)“掏挖沙山的工期越来越长,最健硕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断红柳苍老的手臂

15、了。于是人们想出了高技术的法子用炸药!2抓住关键词分析,理解作者用大量笔墨渲染挖红柳场面的用意。工作量越大,工期越长,劳动力越健硕,越衬出红柳的顽强;队伍越浩大,工具越先进,越显示人类破坏自然的可怕与可悲。关键词(特点)作用队伍浩浩荡荡衬托红柳顽强的生命力工具铁锨、镐头、斧、高技术的炸药工作量可怕工期几天时间、漫长突出人类破坏自然的可怕、可悲劳动力最有力气的男子汉,最健硕有力的小伙子3人们为什么要挖红柳?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司务长回答,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烧熟要用柴火,对不对?柴火就是红柳,对不对?我说,红柳不是柴火。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做饭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为什么要用高

16、原上唯一的绿色!司务长说,拉一车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两车汽油。焦炭运上来,一斤的价钱等于六斤白面。红柳是不要钱的,你算算这个账吧!4你怎样看待司务长算的这笔“帐”?司务长只是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去算这笔帐,却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对生态的破坏。没有认识到和谐的环境才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前提。那些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急功近利行为,最终都会得到大自然最残酷的报复。5文章详细记叙“我”和司务长的对话有何作用?司务长那副义正辞严、理直气壮的情态,反衬了人类挖掘红柳的可悲。人们不仅亲手毁灭了这高原上唯一的绿树,破坏了生态平衡,还理直气壮,振振有词,认识不到自己行为的可悲。美被毁灭,可悲!毁

17、灭美而不自知,尤其可悲!6小结:本文融平静的叙事、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借着平静的叙事、细致的描写和大胆的比喻,作者为我们唱响了一曲悲歌为红柳傲然不屈的英魂而悲,更为人类的残酷和无知而悲。五、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这一曲悲歌也向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不由得产生思考:是什么导致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人与自然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关系?1比一比,想一想:30年前的阿里,人们为了生活需要而伐尽了高原唯一的绿树;60年前的苏联列宁格勒,被德国法西斯军队围困了整整872天,后来城中弹尽粮绝,每天有数以千计的人饿死。然而,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列宁格勒人没有为了生计而

18、砍伐一棵树。2列举过去我们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的观念:荀子:人定胜天毛泽东:战天斗地其乐无穷矛盾: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3学生自由讨论:以“人类是主宰”这样的观念来指导人们对自然的行动,是否恰当?它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人类的需求和环境之间的矛盾?(配合多媒体展示由于人类无节制开发等行为导致的生态破坏、环境恶化、灾难频至的画面)4教师总结:人与自然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反思人类过去在环境问题上那种“人定胜天”、人类是主宰的错误观念,我们应该树立一种新的生态伦理观所有物种生而平等,地球不仅属于人类,也属于全体生物。即使现在地球已没有任何一种生物能从整体上与人类抗衡,人类也没有权力自

19、封为地球的主人而对其他生物生杀予夺。人类的伟大应该表现为顺应自然,谨慎地改造、利用自然,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其他生物共享地球,共同发展。六、拓展延伸找找身边的环境问题,想一想我们能为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做些什么?就此问题写一篇倡议书(或环境调查报告)。像山那样思考1.通过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培养学生认读、理解课文的能力。2.通过体味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思考,引导学生树立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3.通过讨论理解含义丰富的语句的过程,教会学生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的方法。4.通过学习作者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培养学生构思、立意的写作能力。1. 教会学生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的方法

20、。2. 通过学习作者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培养学生构思、立意的写作能力。(1)从狼的角度来导入。(出示狼的图片)你能说出有关这个动物的成语吗?比有比,看谁说得多。豺狼成性 豺狼当道 豺狼虎豹 狼子野心 声名狼藉 鬼哭狼嚎 虎狼之势 虎穴狼巢 引狼入室 狼吞虎咽狼狈不堪 如狼似虎 狼狈为奸 狼心狗肺 狼烟四起 问:这些词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感情色彩上)贬义。即使我们提到的“与狼共舞”这个源自美国经典电影的讲述人与狼和谐关系的词语,传到中国便成了“与邪恶的人或事物接触”的意思。狼,成了“邪恶的化身”,但鲜为人知的是,我们如果再不留意,就将与狼诀别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

21、散文像山那样思考。(2)由人对自然的破坏而受到自然惩罚的事实引入,提出问题“人与自然应该怎样和谐相处?比如由“怒江建坝”、“三峡大坝”等人类对自然的干扰破坏现象入题。理解成语“休戚相关”、“唇亡齿寒”的涵义,领悟人与自然“不可或缺”、“息息相通”的关系。二、阅读文章,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旨。1初读:快速阅读,清除生词障碍,并标注好相关字词。2再读: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并思考:作者对狼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第4-6自然段)自然界如果失去了狼会怎样?(第7-9自然段)为什么说狼的嗥叫只有大山明白?(第1-3自然段)狼的嗥叫有什么特点? 不同的角度写狼的叫声,其表层意思是什么?深层含义

22、又是什么?为什么说狼的嗥叫只有大山明白?(4) “像山那样思考”是指谁要像山那样思考?思考什么?怎样思考?“像山那样思考”,究竟是怎样的思考?结合一些环保的漫画以及当今环境恶化的现实,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学生谈)三、教师根据详实的资料和有关生态方面的理论,并针对刚才学生发表的看法来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四、教师总结,布置作业,结束课文。借用纪伯伦的话“我不比侏儒高大,也不比巨人矮小”,对人类来说,我们只是平凡的。品味寂寞,品位自然,咀嚼生命的意义,需要人类自身先付出努力。人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伦理的角度来看,我们不比一座山更高明。我们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

23、系并无二致。五、布置作业从课文走向生活,结合单元目标布置实践活动主题:“走进大自然”、“我和自然”。口语交际(二)听话与说话1训练听话的技巧,能抓住话语中的关键信息并结合说话人的肢体语言来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观点和真实意图,做到听明白、听深入。2训练说话的技巧,能根据不同对象和场合,选择得体的语言、语调、语气以及说话的切入点,做到说得好、说得巧。 教法以学生活动为主,可采用竞赛、表演、问答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1从正反两方面列举生动形象、有趣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听话和说话是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也是一门艺术;同时也从丰富的案例中感悟到听话和说话的技巧和要领。【案例一】五

24、岁的布鲁诺第一次跟妈妈进幼儿园,看见墙上贴着许多儿童画,大声问道:“是谁画的?这么难看!妈妈感到难堪,对儿子说:“这些画画得多好呀!你偏说难看,这不对。老师却听懂了布鲁诺的意思,她微笑着说:“在这儿不一定要画多么好的画。你可以随便画你喜欢画的东西。于是,一个真正的微笑出现在布鲁诺的小脸上,因为老师解决了他的问题,他知道即使画了难看的画,老师也不会生气,可以安心呆在这儿了。评析:这个例子出自美国心理学家金诺特所著的父母子女之间一书中。对于儿子的问话,妈妈仅是听懂了其表层意思,所说的话没有把握儿子的真正意图。老师则听懂了布鲁诺问话的深层含义,她根据儿童初次入学时的心理而答,说话有的放矢,再辅以“微

25、笑”的体态语言,消除了小布鲁诺的后顾之忧。【案例二】一顾客到饭馆吃饭,饭中沙子很多,顾客把沙子吐出来,放在桌上。服务员见此情景很是不安,抱歉地说:“净是沙子吧?”顾客摇头微笑地说:“不,也有米饭。听话顾客的抱怨;说话服务员换位思考的说话,达到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效果。【案例三】周恩来是我国著名的外交家。他曾经在北京的记者招待会上,介绍了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以及我国的外交政策。之后,他谦和地请记者们提问题。一位西方记者急不可待地站了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请问总理先生,中国可有妓女?”总理听出了这一问话的目的,坦然自若,双眼盯住这位记者,思索了一下,正色回答:“有。”这一问一答,引起了全场的骚动。紧接

26、着总理说:“在中国的台湾省。”话音刚落,全场响起了一阵掌声,记者们十分佩服总理的聪明才智。听话周总理有一双会听话的耳朵,听出了弦外之音;说话周总理答非所问,巧妙应对。【案例四】史密斯太太是个说话毫无条理的人。她有一次这样叙述一件事情:“约翰!我记得那是上星期二的11点,因为就在你打电话来之前,琼斯太太过来向我借过一些面粉,对此我记得特别清楚,她当时穿了一件粉红色镶金的新衣裳”她说这段话的目的是什么?不过一个目的:回忆一件往事发生的时间。其实只用一句话“事情就发生在上星期二的11点”,就已经很明确了。但史密斯太太不但提出了对方打电话的时间,还提到琼斯太太借面粉等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案例五】据说

27、古希腊时期有一个年轻人,去向哲人苏格拉底请教演讲术。为炫耀自己,年轻人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话。结果,苏格拉底叫他交纳双倍的学费。理由是:“因为我应该教会你两门功课,一门是怎样闭嘴,另一门才是怎样演讲。不善聆听的人,要讲好话是不可能的。【案例六】一个人口普查员问一位乡村老太太:“有配偶吗?”老人怔了半天,然后反问:“什么配偶?”普查员只得换一种说法:“是老伴呗。”老太太笑了:“你说老伴不就得了,俺们哪懂你们文化人说的什么配偶呢!说话不看对象,当然会闹出这样的笑话。【案例七】英国首相邱吉尔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现在的水平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高,我们现在吃得很多。”讲到这里,他故意停了下来,看着听众好一

28、会儿,然后,盯着自己的大肚皮说:“这是最有力的实证。邱吉尔的体态语言“盯着自己的大肚皮”起到了有声语言所起不到的直观作用。【案例八】在日本吉原市大野町的东海道线上,有位少年卧轨自杀。经警署调查,死者是富士宫北高中二年级一位16岁的学生,死因是一句气话而引起的。当夜死者因看电视而没有做功课,父亲知道后骂了他一句:“真是人头猪脑,还不如去死。”不料,这句气话却导致了这场悲剧。即使作为父亲,也要尊重自己的儿子;儿子应正确理解父亲的话。2在基本理论知识引领下,学生进行训练活动。听话训练听话的基本要求是要耐心专注地倾听,能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观点和意图,听完整、听明白、听深入。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