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102.32KB ,
资源ID:468998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6899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神经内科复习笔记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神经内科复习笔记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 内毒素血症-发热、休克粘膜炎症及局部微循环痉挛 粘膜炎症及局部循环障碍而形成溃疡-腹痛、脓血便3、中毒性菌痢的发病机理:血管壁损伤 内毒素血症 特异性体质 儿茶酚胺等DIC 全身微血管痉挛 心肌损害 组织缺血、缺氧 血压下降 脑水肿4、病理改变(Pathologic changes)急性 部位:乙状结肠、直肠 病变:弥漫性炎症浅表溃疡慢性 部位:水肿增厚息肉样增生中毒型 肠道 :病变轻 全身:多器官血管痉挛 实质细胞水肿四、临床表现:潜伏期:14日(数小时1周)1、普通型(典型菌痢): 起病急,高烧可伴寒战; 全身中毒症状: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 肠道表现: 症状:腹痛、腹泻及里急后重。大

2、便每日十余次或数十次,量少,始为稀水便,后呈粘液脓血便。重者(老幼患者)可有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体征:左下腹压痛及肠鸣音亢进。 病程:12周。 演变:多可自行恢复,少数可转为慢性。2、轻型(非典型型): 全身中毒症状轻; 肠道症状轻,腹泻每日数次,大便有粘液而无脓血便,腹痛及里急后重轻。 病程数日周; 可转为慢性。 3、中毒型: 发生年龄:27岁体质较好的儿童 起病急骤; 严重中毒症状:高烧、抽风、昏迷、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 肠道症状:较轻甚至开始无肠道症状 休克型:最常见 主要表现:感染性休克。 早期:微循环痉挛为主。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及紫绀,血压正常或偏低,脉压变小。 晚期:微循环淤血和缺氧

3、,四肢发绀,皮肤花斑,血压下降或测不出,少尿、无尿,意识障碍。 脑型: 严重脑症状。 原因:脑血管痉挛引起脑缺血、缺氧、脑水肿及颅内压升高,严重者出现脑疝。 表现:烦躁不安,嗜睡、昏迷及抽搐,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衰竭。 混合型:具有以上两型表现;死亡率最高。4、慢性菌痢定义:急性菌痢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病程超过2月以上者为慢性菌痢。原因: 未及时诊断及彻底治疗 耐药菌株感染 全身疾病影响 肠道疾病影响分型: 慢性迁延性:长期反复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伴乏力,营养不良及贫血。 急性发作型:有急性菌痢史;有进食生冷食物。劳累或受凉诱因;腹痛,腹泻脓血便,毒血症状不明显。 慢性隐匿型: 一年内有急性菌

4、痢史;临床无明显症状;大便培养阳性;肠镜检查有变化。五、实验室检查:五、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急性:WBC(1020)109/L,中性粒细胞为主,慢性:贫血2、粪常规:粘液脓血便,有大量脓细胞,WBC、少量RBC、可见巨噬细胞有助于诊断。3、病原学检查:粪便培养六、并发症:六、并发症1、志贺氏菌败血症 特点:多发生于儿童; 主要为福氏志贺氏菌; 临床症状重;可有MOF; 死因:感染性休克,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确诊:血培养。2、关节炎 为变态反应所致。3、神经系统后遗症 耳聋、失语、肢体瘫痪七、诊断:七、诊断1、临床诊断: 流行病学史 各型菌痢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2、确诊:粪便培养出志贺菌。八、

5、鉴别诊断:(一)急性菌痢的鉴别诊断1、急性菌痢与阿米巴痢疾的鉴别点鉴别要点 阿米巴痢疾 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 散发 可散发,可流行潜伏期 数周至月 数小时至7天全身症状 轻 较重腹痛、腹泻 轻 每日10余次较重、频数 里急后重 轻 明显腹部压痛 右下腹为主 左下腹为主粪便肉眼观 粪质多、恶臭、暗红色果酱样 粪质少、粘液脓 血便、血色鲜红粪便镜检 红细胞粘集成串有脓球、滋养体。 成堆脓球红细胞、分散有巨噬细胞粪便培养 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 痢疾杆菌肠镜检查 散在深切溃疡,边缘隆起、充血、溃疡间粘膜正常 肠粘膜充血,水肿、浅表溃疡2、细菌性食物中毒特殊进食史:集体进食、集体发病;常见菌:沙门氏菌、变

6、形杆菌、大肠杆菌、金葡菌。急性胃肠炎表现,呕吐重,腹痛,无里急后重。大便检出同一细菌。3、急性坏死性出血性肠炎多见于儿童,夏秋季。发烧、毒血症较重。以便血为主,早期为鲜红色,以后为暗红色。(二)慢性菌痢的鉴别诊断1、结肠或直肠肿瘤2、溃疡性结肠炎3、慢性血吸虫病(三) 中毒型菌痢的鉴别诊断1、休克型应与其它感染性休克鉴别2、脑型应与乙型脑炎区别九、治疗:(一)九、治疗急性菌痢 1、一般治疗:包括隔离,饮食及水电解质平衡。 2、病原治疗:喹诺酮类 孕妇儿童应用头孢曲松、匹美西林等 磺胺类 其它 3、对症治疗:对高热腹痛及严重毒血症做相应处理。慢性痢疾1、 全身治疗:2、 病原治疗: 通过药敏实验

7、选择有效抗生素 联合两种以上抗生素 保留灌肠 3、对症治疗(三)中毒型痢疾1、一般治疗: 除按急性菌痢处理外,加强护理,密切观察BP、R、P意识及瞳孔变化。2、病原治疗: 选择有效抗生素静脉用药。3、对症治疗: (1)降温镇静 (2)抗休克 扩充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 低分子右旋糖酐 500ml、(10-15ml/kg ) 平衡盐液500ml、(10-15ml/kg) 5%碳酸氢纳 250ml、(3-5ml/kg ) 血管活性药物:药物 山莨菪碱 剂量 成人1060mg/次 儿童12mg/kg/次 用法 反复(1015分)静脉注射;指征 面色红润,四肢变暖;心率加快,血压回升;瞳孔扩大。 升压药只

8、有在上述方法无效时使用。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皮质激素的应用(3)脑水肿及呼吸衰竭的防治:脑水肿的处理血管活性药物及皮质激素的应用呼吸衰竭的处理十、预防:采用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措施。霍 乱(Cholera)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烈性传染病,在我国被列为甲类传染病,四季散发,夏秋季流行,主要表现为剧烈的吐、泻,导致大量水、电解质丢失,酸碱失衡、肌肉痉挛,严重者出现循环衰竭及肾功能衰竭。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霍乱弧菌的特点: 1、一般特征: G,逗点状,极端鞭毛使其运动活跃,暗视野下呈穿梭状运动,涂片为鱼群状排 2、分类 “H” 抗原相同 O”抗原不同 O1群霍乱弧菌:古典生

9、物型和埃尔托型 不典型O1:不产生肠毒素故不致病 非O1群弧菌 O2O200 (其中O139“O”抗原与以上均不同,但可产生与O1群相同的肠毒素) 3、培养:兼性厌氧,普通培养基生长良好,碱性蛋白胨水培养基更好。4、抗原结构和毒素:O1群和不典型O1有共同的“O”抗原和“H”抗原。O1群和非O1群有相同的“H”抗原但“O”抗原不同。古典生物型,埃尔托型,和O139型均能产生肠毒素,神经氨酸酶、血凝素及内毒素。其中霍乱肠毒素(Cholera toxin CTX、CT)是霍乱病人吐泻的主要原因,该毒素不耐热5630分钟。霍乱弧菌有毒素协同鞭毛5、抵抗力:对热、干燥、消毒剂均敏感,对胃酸敏感,但在江

10、、河水及水生物中存在时间长。 (1)正常胃酸 4分钟 (2)江河海水中13周 (3)鱼、虾等水生生物内12周 (4)O139在水中生存更长 1、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水和食物(水生生物)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多,病后可产生数月免疫力. 4、流行特征:夏秋季多见 5、O139的流行特征:无家庭聚集性,发病以成人为主。主经水和食物传播,为新流行病株普遍易感。三、发病原理:1、细菌入侵及粘附:人体的防卫功能 (1) 胃酸:胃酸分泌减少,胃切除术后,抗酸药物,暴饮暴食可减弱其作用。(2) 肠蠕动及肠液的清除作用。病原体的致病力 (1) 病原体的感染量,古典型1081

11、09,埃尔托103个。(2) 鞭毛、粘液酶,菌毛、外膜蛋白,溶血素,脂多糖,肠毒素。 2、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理:环磷酸腺苷(cAMP)的作用:促进隐窝细胞分泌水、氯化物、碳酸氢盐。抑制绒毛细胞吸收Na+、Cl-。水钠积累,引起严重水样腹泻霍乱肠毒素促进肠黏膜杯状细胞分泌粘液增多,使腹泻水样便含大量黏液,此外腹泻导致的失水导致胆汁分泌减少,因而可成米泔水样四、临床表现:13天典型霍乱的临床表现:1、泻吐期:先腹泻,后呕吐,无腹痛,无发烧,无里急后重,大便由水样含粪质转为米泔水样,呕吐物由胃内容物转为米泔样,多喷射性,可伴有。2、脱水期:脱水表现:“霍乱面容”,循环衰竭。肌肉痉挛 吐泻导致低钠,引

12、起腓肠肌和腹直肌痉挛电解质紊乱:低钾尿毒症、代谢性酸中毒循环衰竭3、恢复期反应期:脱水纠正后症状逐渐消失,t、p、bp恢复正常(少数由于毒素吸收可出现发热)干性霍乱(爆发型或中毒型霍乱)起病急,法政迅速,尚未吐泻症状即进入中毒休克而死亡 各型霍乱患者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轻型 中型 重型脱水(体重%) 5%以下 510% 10%以上精神状态 尚好 呆滞或不安 烦躁或静卧不动皮肤 稍干、弹性略差 干燥乏弹性 易抓 弹性消失 抓起后久不恢复眼窝囱门凹陷 稍陷 明显下陷 深陷 目闭不紧,眼窝发青指纹皱缩 不皱 皱瘪 干瘪腓肠肌痉挛 无 痉挛 明显痉挛脉搏 正常 细速 弱速或无脉血压(收缩压) 正常 7

13、090 70mmHg以下或测不到尿量 稍减少 很少500ml/d 极少或无尿 临床分型1、 轻型:起病缓慢,腹泻105以上才引起发病,107或更多将引起典型疾病经过)伤寒细胞(吞噬细胞吞噬伤寒杆菌、红细胞、淋巴细胞及细胞碎片称之),聚集成团,形成小节,称之伤寒小结伤寒杆菌 胃 细菌被清除(胃酸分泌正常,细菌数量少) 回肠下段 侵入集合淋巴结繁殖,形成初发病灶 (侵入肠系膜淋巴结经胸导管) 血循环(第一次菌血症) 单核-巨噬系统吞噬繁殖 血循环(第二次菌血症)进入肝胆脾等器官 排入肠道,再次侵入淋巴结致更严重的炎症反应(溃疡、穿孔)四、 临床表现:潜伏期长短与数量和机体免疫力有关,波动3-60天

14、,通常为7-14天(一)典型伤寒 病程4-5周 1、初期(第1周) 发热,3-7天后达高峰,伴有乏力、纳差、恶心等。 2、极期(第2-3周)(1)持续发热 稽留热(2)神经系统中毒症状: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耳鸣耳聋,重者嗜睡谵妄,颈项强直,昏迷。(3)相对缓脉(4)玫瑰疹 主分布在胸、腹及背部(5)消化系统症状:腹胀,便秘多见,仅10%患者有腹泻,多为水样便。右下腹有深压痛。(6)肝脾肿大,出血,肠穿孔常在本期出现。3、缓解期(第4周) 体温逐步下降,症状减轻,小肠仍处于溃疡期,还可能出现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4、恢复期(第5周)体温正常,症状消失,肝脾恢复正常(二)其他类型 1、轻型 多见于

15、儿童,病程短,症状轻。 2、暴发型 起病急,毒血症最严重,高热或体温不升,常并发中毒性脑病、心肌炎、肠麻痹、中毒性肝炎或休克 3、迁延型 原有消化系统基础疾病,发热持久,弛张热、间歇热。肝脾肿大明显 4、逍遥型 (三)特殊临床情况 1、小儿伤寒 2、老年伤寒 3、再燃(见总论) 4、复发(见总论)10%-20%氯霉素治疗患者退热后1-3周症状再现五、实验室检查:1、常规检查(1)血象 WBC,在3-5109/L,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对诊断与病情评估有重要参考意义。(2)尿粪常规2、细菌学检查 血培养 1-2周最高,以后下降骨髓培养 骨髓中单核吞噬细胞吞噬伤寒杆菌较多,阳性率

16、较血培养高;粪便培养 3-4周阳性率最高75%尿培养 初期阴性,3-4周仅25%等3、血清学检查(1)肥达反应 2周出现阳性,3周50%,4-5周80%,痊愈后阳性可持续数月o抗体效价在1:80以上、h抗体在1:160以上或0效价有4倍以上,才有辅助诊断的意义(2)抗伤寒杆菌抗IgM、IgG体检测六、并发症:1、肠出血 最常见2、肠穿孔 最严重,多在回肠末段 3、中毒性肝炎 4、中毒性心肌炎 5、支气管炎及肺炎 6、溶血性尿毒综合症 7、其他七、诊断:1、流行病学资料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 血和骨髓培养有确诊意义八、治疗:消毒和隔离(症状消失后,每个5-7天粪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才可接触隔

17、离)休息,护理,饮食2、对症治疗: 降温不宜使发汗的药物,生理盐水300-400ml低压灌肠治便秘,腹胀者少食易产气的食物,腹泻者低糖低脂肪饮食,重者在有效足量的抗生素配合下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3、病因治疗: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首选,儿童和孕妇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概述 :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脑膜炎双球菌)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主要表现为突然高热、剧烈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及脑膜刺激症状,部分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本病冬春季多发,儿童多见。一、 病原学: 脑膜炎球菌或称奈瑟氏菌,G阴性,肾

18、形或豆形,多呈凹面相对成双排列;人体是唯一天然宿主;专性需氧,营养要求高,分A.B.C等13群及若干亚群,以A.B.C多见。外界不易生存,产生自溶酶。内毒素、菌毛及外膜蛋白是其致病的重要因素。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病人,潜伏末期及病后10日。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流行期间可达50%,以A群为主,非流行期间以B群多见。呼吸道直接传播。6月5岁儿童易发病。6月以内有来自母体的抗体,故很少发病。成年人经反复隐性感染可产生保护性抗体,感染者较少。本病隐性感染率高。季节性,冬春多发;周期性,35年小流行,710年大流行。1、脑膜炎双球菌上呼吸道(鼻咽部) 病原体被清除。上呼吸道 菌毛参与下病原携带或

19、上呼吸道感染。 (6070%)血 液 外膜蛋白、脂蛋白-聚糖参与菌血症。 ( 30% )败血症(无特异性免疫、荚膜多糖对抗巨噬细胞) ( 1 % )化脓性脑膜炎、关节炎、心内膜炎等。2、病原体(败血症)坏死、出血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 细胞浸润 皮肤瘀点 栓塞形成释放大量内毒素、机体释放大量细胞因子 全身中毒、高热 微循环痉挛、感染性休克、酸中毒 血管内皮损伤导致淤点 内皮细胞破坏,激活内、外源性凝血 DIC败血症水肿、坏死 病原体在脑、脊膜血管内皮细胞内 充血、出血 化脓性脑膜炎及脑水肿 细胞浸润内毒素使脑血管微循环障碍:出血、水肿四、病理:1、败血症:主要为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壁炎症、坏死,血

20、管内血栓形成,血管周围出血导致皮肤及内脏出血。2、脑膜炎:主要病变部位在软脑膜和蛛网膜。表现为脑膜血管充血、出血、渗出,大量纤维蛋白及血浆外渗、中性粒细胞浸润,导致脑脊液化脓性改变,脑脊液浑浊。五、临床表现:平均23天,最短1天,最长7天。根据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不同分为:普通型、暴发型和轻型。(一)普通型:1、前驱期:低热、咽痛、咳嗽等上感表现。2、败血症期:(1) 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2) 皮肤粘膜瘀点瘀斑 7090% 四肢、软腭、眼结膜及臀部。(3)脾大。 3、脑膜炎期:此期多与败血症期同时存在 (1)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加重。 (2)皮肤粘膜瘀点及瘀斑。 (3)颅压升高表现。 (4)脑膜

21、刺激症状。 (5)意识障碍及抽风等表现。4、恢复期 10%可有口唇疱疹(二)暴发型: 1、休克型: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 (1)高热及全身中毒症状严重。 (2)皮肤瘀点及瘀斑迅速扩大。 (3)感染性休克表现。 (4)DIC表现。 2、脑膜脑炎型: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损害表现 (1)高热及中毒表现严重。 (2)皮肤瘀点 (3)意识障碍 (4)抽风 (5)呼吸衰竭 (6)脑疝表现 3、混合型:休克型和脑膜脑炎型表现同时或先后出现,病情最重,死亡率高。(三)轻型:多见于流行后期,病变轻。表现为低热、头痛、呼吸道症状。出血点及脑膜刺激征轻。脑脊液多正常。(四)慢性型: 1、婴幼儿流脑(1)表现不典型 (2)呼吸道症状及消化道症状明显(3)神经系统表现为烦躁、惊厥、尖叫 (4)囟门隆起,脑膜刺激征不明显 2、老年流脑(1)暴发型发生率高 (2)呼吸道症状、意识障碍重,皮肤瘀点多(3)病程长,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4)白细胞可不高。六、实验室检查:1、血象: WBC升高,20X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DIC者血小板减少。2、脑脊液检查:为重要的确诊方法压力升高;外观混浊;白细胞升高明显,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含量升高,糖及氯化物明显减低。3、细菌学检查:重要的确诊手段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