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0 ,大小:56.18KB ,
资源ID:469254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6925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概论.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概论.docx

1、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一、 毛泽东思想的含义、意义、地位、产生(一)、科学含义: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二)、意义: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三)、地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大发展,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始和灵

2、魂所在。(四)、产生: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界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1941年3月,党的理论工作者张如心在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一提法,1943年,王稼祥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文中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 (在延安整风的过程中正式提出。)1945年9月,刘少奇在 “党的七大”上宣布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科学概念,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下来,写进了党章。 二、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一)、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的发展的客观需要;(二)、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

3、产生的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与传播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石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文化来源;(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五)、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这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国际背景。三、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19211927):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标志: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成为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志。(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19271935)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标志:具有中国革命特点的基本模式,

4、即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以及相关思想、政策的提出,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最主要最根本的标志。代表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怎样分析农村的阶级(三)、毛泽东思想的成熟(19351945)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标志: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四)、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19451976)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四、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一)、实事求

5、是 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出发点,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根本思想路线和最根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一切工作的准则,是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1930 年 5 月,毛泽东针对当时党和红军内部普遍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撰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第一次使用了党的“思想路线”。强调调查研究是一切工作的第一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1978 年关于实践是检验标准的大讨论成了全党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终在全党重新确立起来。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进行了解释。第一项基本内容,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

6、出发,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事实出发,而不是从“本本”或“原则”出发,它是实事求是的最主要的内容和最基本的要求,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项基本内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理论与实际的统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 第三项基本内容,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是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比较早地明确使用“群众路线”这个科学概念的是周恩来,1929 年由他主持、陈毅参加起草的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

7、“九月来信”),提出红军筹款等工作要注意“群众路线”这一方式的作用。1943 年,毛泽东在为中央起草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理论概括,把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有机地统一了起来。1945 年,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又从党的性质和宗旨出发,将“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作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三个显著标志之

8、一。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运用于党的全部活动中而形成的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党的一切组织和一切工作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根本路线;在贯彻群众路线的过程中,必须实行领导与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含义;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一切为了群众,就必须对人民负

9、责,善于为人民服务。一切依靠群众,先要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要尊重和支持人民群众的革命首创精神。一切依靠群众,就必须倾听群众呼声,善于从群众的议论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针和政策。一切依靠群众,既要反对命令主义,又要反对尾巴主义。(三)、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独立自主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根本方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必须坚持和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从中国实践出发,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 (1)独立自主方针和原则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思想。(2)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必须坚持

10、和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问题的基本方针。总之,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原则,充分信任和依靠人民群众,确信只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以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为前提的;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果。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贯通、有机统一、缺一不可的,共同构成了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成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特殊品质。、第二节

1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一)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会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 毛泽东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的最主要的矛盾。” (三)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求得民族独立和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这个命题。(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提出 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

12、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无产阶领导权 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核心,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领导实质上就是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和把握无产阶级领导权,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统一战线,这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关键;无产阶级政党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实行独立自主,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是保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基本策略;无产阶级政党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坚强支柱;加强

13、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是革命动力重要的一部分;农民中的贫农是农村中的半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最广大的动力,是无产阶级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者。 民族资产阶级是带两重性(妥协性和革命性)的阶级。 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都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大资产阶级的压迫,而他们本身都是劳动者,是革命的动力之一,是无产阶级的同盟者。 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就是帝国主

14、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本国地主阶级)以及官僚资本主义(因为官僚资产阶级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这个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个垄断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富农密切地结合着,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指出:“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我们称这种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是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苏联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15、 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是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根本上解决被束缚的生产力。最根本的目的是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七)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1、新的时代条件,即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不再属于旧的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范畴。2、新的领导阶级,即由无产阶级(通过它的政党)来领导,不再由资产阶级领导。3、新的革命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不再是资

16、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思想的指导。4、新的革命前途,即经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而达到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不再是建立资本主义社会。这就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其中最主要的和最根本的区别是“主要的革命者”(即领导阶级)的不同。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一)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1、国体新民主主义共和国。2、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1949年 6月 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这篇重要著作,完整地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1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基本胜利,也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已全面付诸实践。(二)经济纲领 1947年,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文中明确提出的。1、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革命的性质:一方面,它将摧毁与帝国主义勾结在一起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它剥夺大资产阶级的财产,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2、新民主主义国民经济建设的指导方

18、针 “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3、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是“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动、内外交流”“四面八方”政策。(三)文化纲领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这种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无产阶级领导”,是指新民主主义文化由无产阶级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领导的,也就是说,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是否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这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同旧民主主义文化相区别的标志。四、走武装斗争和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一)武装斗争武 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实际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二)农村

19、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农村包围城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三)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 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 3.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所谓“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紧密结合的红色政权建设的总观念。(四)中国革命能够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

20、权的道路。1、中国是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这是基本国情,也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最根本原因。2、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3、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5、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正确。(五)中国革命必须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不能走议会道路,也不能像俄国的十月革命一样走先占领城市、后进攻农村的革命道路。2、中国人口中80是农民,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3、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由此决定的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有密切关系。(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1、的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保存了革命的力量,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3、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其他国家提供了重要经验。4、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重要标志。五、人民军队建设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一)人民军队的性质与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在中共七大会上,毛泽东概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军队区别于中国旧军队的根本标志之一。(二)人民军队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 “党指挥枪”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的原则。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三

22、湾改编,提出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首创了把“支部建在连上”的重要原则。1929年12月古田会议确立了共产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这个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区别于一切旧式军队的最根本的标志,也是革命军队能成为新型人民军队的决定性因素。 (三)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1、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政治建军是无产阶级治军的根本,是区别于一切旧式军队的主要标志。 2、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个基本原则:官兵一致的原则、军民一致的原则、瓦解敌人和宽待俘虏的原则。 (四)人民战争的思想 1、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依靠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建立和发展

23、农村根据地,进行人民战争的思想。2、 实行正规军、地方军与民兵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 3、在发展现代化武器装备问题上,提出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常规武器和尖端武器并举。(五)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人民战争。 1、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的核心。 2、“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重要原则,也是人民军队战役战斗的作战思想和传统的作战方法。 在解放战争中总结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1)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2)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3)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

24、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4) 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5)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6)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期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7)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注重阵地攻击战术,夺取敌人的据点和城市。(8)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一切敌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环境又许可加以夺取的据点和城市,相机夺取之。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9)以俘获敌人

25、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10)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休整的时间,一般地不要过长,尽可能不使敌人获得喘息的时间。3、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三种作战形式紧密结合。歼灭战是我军作战的基本方针。(六)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打仗、做群众工作、生产(筹款)六、关于政策和策略理论(一)、毛泽东精辟地论证了政策和策略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二)、毛泽东还在对敌斗争和统一战线等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和策略思想,主要有:战略上要藐视

26、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要掌握斗争的主要方向,不要四面出击;对敌人要区别对待、分化瓦解,实行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的策略。(三)、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自己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二是对被领导者给予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予政治教育,等等。七、关于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他根据这个基本观点,在这方面提出了许多具有 长远意义的重要思想。例如:关于思想政治

27、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 的生命线,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又红又专的方针; 关于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关于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知识分子要同工农相结合,通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社会和工作实践,树立无产 阶级世界观的思想等等。他指出;为什么入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强调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革命工作要极端负责,要艰苦奋斗和不怕牺牲。1939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五四运动2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了青年运动的方向,为我国青年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强调把是否愿意并实行和工农群众相结合作为判断

28、一个青年是否革命的唯一标准。1939年大量吸收知识分子提出了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明确了发挥知识分子作用的正确方向。、 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标志着新文学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的文艺新时期的开始。1945年在中央警备团张思德的追悼会上毛泽东发表为人民服务的演讲,第一次从理论上深刻阐明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致闭幕词愚公移山,向人们讲述了团结抗日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深刻道理。八、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共产党人提出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一)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和原则 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是统一战线的最根本的问题。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的革命统一战线必须在统

29、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毛泽东认为,由于中国资产阶级是具有两面性的阶级必须实行革命的两面政策,即对其反帝反封建的方面进行联合,对其妥协性和反人民倾向进行斗争,这就是“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要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革命统一战线中必须壮大自己的力量,必须“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策略。 (二)建立和发展革命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 主要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牢牢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制定正确的统一战线策略原则和方针政策;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建立自己的人民军队,以武装斗争为支柱。 (三)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1、

30、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时间: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1927年。参加人员: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它是四个革命阶级的政治联盟。主要目标:推翻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建立民主主义共和国。主要阶段:国民革命时期。2、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时间:1927年1937年。参加人员: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主要目标: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主要阶段: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间:1937年1945年。参加人员: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主要目标: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主要阶段:抗日战争时期。4、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时间:1945年

31、1949年。参加人员: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其他爱国人士、少数民族和海外侨胞在内。主要目标:推翻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主要阶段:解放战争时期。第三节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一、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1949新中国成立,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带有过渡性质的社会)。(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一个方面是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壮大国家经济实力,为向社会主义转变提供物质基础,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解决了土地问题之后,国内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三)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52年12月,毛泽东:“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