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63.50KB ,
资源ID:4708871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7088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校史校情.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校史校情.doc

1、Lorraine重点信息:河海大学,原华东水利学院,是一所拥有95年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理、工、经、管、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2009年河海大学继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之后成为第四所教育部、江苏省共建高校。中文名:河海大学外文名:Hohai University简称:HHU校训: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创办时间:1915年类别:全国重点大学现任校长:徐辉知名校友:汪胡桢,须恺,张闻天所属地区:江苏南京学校简介河海大学是一所拥有95年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理、工、经、管、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1958 年至

2、2000年间隶属水利部管理,是实施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以及56所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近年来,以科技部批准成立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先后批准正式成立研究生院,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院校和教育部、江苏省共建河海大学 协议为标志,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河海大学校本部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清凉山北麓,并在常州市、南京市江宁区设有校区,总占地面积2301.96亩。1986年在江苏省常州市设立分校,后改为校区;2001年9月正式启用新建的河海大学江宁校区,校园建设及教学、生活设 施更趋现代化。本科学生主

3、要集中在位于江宁的新校区。河海大学下设水文水资源学院、水利水电学院、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环境学院、能源与电气学院、计算机及信息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力学与材料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商学院、企业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系等专业院系。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水利工程),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10个国家级以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级以及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9个博士后流动站;38个博士点,124个硕士点,18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及工商管理硕士 (MBA)专业学位授权

4、点,24个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专业,48个本科专业。其中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两学科综合实力处于全国领先位置,尤其是水利工程学科总体实力最强,支撑及相关学科门类较多,水利及支撑学科人才梯队的综合实力处于国内一流地位。目前,各类学历教育在校学生38702名,其中研 究生10704名,本科生18455名。河海大学现有教职工3245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千人计划特聘教授1名,长江学者4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938名;博士生导师274名, 有12名院士受聘担任学校的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学校承接的科研经费达3.74亿元。“十五”以来,学校承接的科研项目质量不断提高,承担了一批国家层面

5、重点、重大研究计划和重点、重 大工程科研项目。其中一批科研成果取得重大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3项,部省级科技成果奖194项。 河海大学有着优良的育人传统。近十年来,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2005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研究生教育规模快 速发展,研究生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已建成具有水利特色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基地。 河海大学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是国家首批授权可授予外国留学生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学校,已为4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近千名博士、硕士与学士, 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1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协作关系。河海大学的发展得到了党

6、和国家的重视和关怀。1985年70周年校庆,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1995年80周年校庆,江泽民同志为学校题词: “面向未来,开拓进取,进一步发展水利教育事业”,李鹏、李岚清、钱正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为学校题词;2005年90周年校庆,温家宝总理视察学校并作重要讲话,以“献身、求实、负责”的水利精神对学校寄予了殷切期望。河海大学现任校长为徐辉教授,党委书记为朱拓教授。河海大学下设水文水资源学院、水利水电学院、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环境学院、能源与电气学院、计算机及信息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力学与材料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商学院、企业管理学院、公共管

7、理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系等专业院系。河海大学没有附属高中,初中及小学,但有河海大学幼儿园,在西康路河海大厦对面。学校共18个院(系),50个本科专业,38个博士点,124个硕士点,18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及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权点,15个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专业;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水利工程),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流动站。其中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两学科综合实力处于全国领先位置,尤其是水利工程学科的综合实力处于国内一流地位。在世界水利水电工程方面仅次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

8、级工程研究中心;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0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还拥有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育基地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河海大学现有教职工3250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4名,国家学科评议组成员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名,国家教学名师3名,国家级教学团队2 个;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923名;博士生导师239名,有12名院士受聘担任学校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研究机构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州校区河海大学是一所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理、工、经、管、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务院首批

9、授权可以授予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和自行审定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教育部首批实行“长江学者资助计划”可以设立特聘教授的高校之一。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于1986年建立,地处江苏省苏锡常经济高速发展地区,位于国家级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占地436亩。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企业管理学院和人文社科部、数理教学部、外语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四个公共课教学部,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等14个本科专业,具有机械工程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覆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具有“材料加工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

10、置”等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培养机械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物流工程、工业工程等5个领域的工程硕士。现有教职工54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110多人。在校学生8000多人,其中本科生5500多人,研究生330多人。常州校区根据河海大学的整体目标要求进行学科建设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按照河海大学的办学规格和要求办学,以发展机械类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为重点,并与校本部一起加快发展信息类学科专业,择优加强管理类学科专业。同时,坚持“立足苏南,面向长三角”的办学定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注重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不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常州校区始终坚持本科教育教学的中心地位,以

11、“致高、致用、致远”的教育理念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三元结合”的培养模式为指导,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以优化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主线,注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其中实施“3+1”学制,探索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改项目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实践创新能力方面硕果累累,在国内外各类竞赛中屡创佳绩,其中“e龙队”多次代表中国出征机器人足球世界杯并取得骄人成绩,学生在2006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江苏高校唯一的一等奖。校区积极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各项工作,教学质量稳

12、步提高,育人环境不断改善,为河海大学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大学英语实行分级教学,成效明显,学生在各级各类英语竞赛中成绩突出,学生考研升学率持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且就业质量高,毕业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常州校区从学风、教风、机关作风建设入手,积极推动党建、“三个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构建人文河海,建设和谐校园。以“好班子”建设、学习型支部创建、学生党员先进性进社区等为代表的党建工作特色鲜明,亮点突出,校区领导班子被评为常州市“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校园环境优美,人文氛围浓厚,获“江苏普通高校

13、校风建设优秀单位”、“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全国水利职工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以2006年常州校区办学20周年庆典为新的起点,常州校区迎来了新世纪发展历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展望未来,常州校区将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服务地方为切入点,以建设机械学科为重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和学科地位,为实现学校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宏伟蓝图而努力奋斗。传统与文化校训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校歌:水之子学校历史* 1915年 河海工程专门学校* 1924年 与国立东南大学的工科合并为河海工科大学* 1927年 并入第四中山大学* 1928年

14、国立中央大学水利系* 1949年 国立南京大学水利系* 1952年 南京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的水利系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华东水利学院* 1985年 恢复传统校名河海大学1915年,在救国思潮的影响下,张謇和一批水利专家创立了专门治水的高等学校-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成为 第一所专门培养水利科技人才的高等学府,也是河海大学的前身。由黄炎培任河海专门学校筹备主任,许肇南任第一任校长,由被中国水利界公认是理论和实践上贡献最大的近代水利专家李仪祉任学校教务主任。 1924年,东南大学工科与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合并,成立河海工科大学,茅以升任首届校长。1927年6月并入第四中山大学。1928

15、年2月成为江苏大学工学院土木系。1928年5月成为中央大学土木系水利组。1937年6月成为中央大学水利系。1949年5月成为南京大学水利系。 1952年由南京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以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的水利系科 合并成立“华东水利学院”。1953年吸收厦门大学土木系水利技术建筑专修科,山东农学院农田 水利系和淮河水利学校水利工程转科班。1955年吸收武汉大学水利学院水道海港系。1985年恢复传统校名“河海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1995年河海大学80周年 校庆时,江泽民、李鹏、李岚清、钱正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为学校题词,对学校 的事业发展予以肯定、寄予厚望。1996年河

16、海大学进入“211”,2009年进入“小985”,常州校区2002年成立研究生院。2005年10月23日,学校90周年大庆,温家宝总理视察河海大学发表重要讲话并提出“献身,求实,负责”六字要求。2009年11月24日,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河海大学协议签字仪式在河海大学隆重举 行。“教育部 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河海大学协议”达成了五点意见。一是共建旨在促进河海大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加快改革、建设与发展 的步伐,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在水利学科领域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更好地为国家和江苏省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二是通 过共建,促使

17、河海大学发挥长期形成的学科综合优势,在服务全国的同时,重点参与和服务江苏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并为提高江苏省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办 学效益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三是教育部在保证河海大学事业经费拨款正常增长的基础上,给予河海大学“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专项经费和政策支 持,并积极倡导和支持学校发挥学科优势,加大为江苏省提供优质人才和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力度。四是江苏省将河海大学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对列入国 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项目,省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的配套支持,具体数额视项目情况研究确定。同时,鼓励学校面向江苏发展需求,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争取省科 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和省产学研联

18、合创新资金的支持。五是建立共建的协商议事机制。为确保本协议的实施,由教育部和江苏省有关部门适时就有关问题进行研讨协 商,检查督促共建事项的落实。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朱拓 校长 徐 辉 党委副书记 郑大俊 副校长 鞠平 党委副书记 陈德奎 副校长 吴远 副校长 朱跃龙 党委副书记 王济干 副校长 唐洪武 副校长 李乃富 副校长 徐卫亚 (江宁校区)江宁校区管委会主任兼党工委书记任旭华江宁校区管委会副主任 隋寿义 江宁校区管委会副主任兼党工委副书记、党 政办主任丁寿祥江宁校区管委会保卫办公室主任(兼)彭隆江宁校区管委会后勤办公室主任(兼)吴青山江宁校区管委会信息办公室主任 (兼)梁正和江宁校区管委

19、会宣传办公室主任(兼)王如高江宁校区管委会财务办公室主任(兼)周语明(常州校区)吴继敏 校区党委书记周建方 校区管委会主任彭 雷 校区管委会副主任潘洪林 校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丹平 校区管委会副主任一、党委书记吴继敏同志:主持常州校区党委全面工作;负责干部、人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工作。分管组织人事部。联系物联网工程学院二、管委会主任周建方同志:主持常州校区行政全面工作;负责科技、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国际合作、发展规划、财务、资产管理方面工作。分管科技与国际合作部、财务部、资产管理部。联系机电工程学院。三、管委会副主任彭雷同志:负责后勤、保卫、体育方面工作。分管党办、管委会办、保卫办、后勤

20、管理部、后勤集团。四、党委副书记潘洪林同志:负责宣传、统战、纪律检查、监察、审计、学生、群团方面工作。分管宣传部(含党校)、统战部、纪检审办公室、学生工作部、团委、工会(含离退休办公室)。联系企业管理学院。五、管委会副主任刘丹平同志:负责本科教育、成人教育、实验室建设、信息化、图书馆方面工作。分管教务部、成人教育部、信息中心、图书馆。联系公共课党总支。吴继敏任常州校区党委委员、书记;周建方任常州校区管委会主任;彭 雷任常州校区管委会副主任兼党委办公室、管委会办公室、保卫办公室主任;潘洪林任常州校区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刘丹平任常州校区党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炎灿任常州校区党委委员、组织人事部

21、部长兼校人事处副处长;康宏强任常州校区党委宣传部、统战部部长兼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江 冰任常州校区教务部部长兼校教务处副处长;蔡 新任常州校区科技与国际合作部部长兼校科技处副处长;宋利民任常州校区学生工作部部长兼校学生工作处副处长;秦进东任常州校区资产管理部部长兼校国有资产处副处长;李德生任常州校区财务部部长兼校财务处副处长;胡 钢任常州校区图书馆馆长、信息中心主任兼校图书馆副馆长;吴震岱任常州校区工会主席兼机关党委书记;朱天宇任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杨春伟任机电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范新南任物联网工程学院院长;陈学忠任物联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吴凤平任企业管理学院院长;田晶华任企业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蒋

22、建平任常州校区公共课教学部党总支书记。任旭华任江宁校区管委会主任兼党工委书记。以上同志均为正处职;其中提拔的同志试用期一年,其他同志任期三年,原任职务自然免除。吴 凯、曹 翀任常州校区党委办公室、管委会办公室、保卫办公室副主任;吕红征任常州校区组织人事部副部长;蒋建宏任常州校区纪委副书记兼纪委办公室主任;梁缙英任常州校区纪检员、机关党委副书记;王 萍任常州校区教务部副部长;沈金荣任常州校区科技与国际合作部副部长;朱倬然任常州校区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高洪娟任常州校区团委书记兼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孟 颂任常州校区资产管理部副部长;陆劲松任常州校区后勤管理部部长;汤黎光任常州校区图书馆副馆长、信息中心副

23、主任;李德明任常州校区成人教育部(自学考试办公室)主任;李 云任常州校区后勤直属党支部书记;孙彦歆任常州校区后勤服务集团总经理;赵占西、卞新高任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倪福生任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兼职);乔 熙任机电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朱昌平、李庆武任物联网工程学院副院长;董涌波任物联网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梁 伟、王普查任企业管理学院副院长;胡井军任企业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纪玲妹任常州校区人文社科部主任;何春元任常州校区数理教学部主任;周自强任常州校区外语教学部主任(正处级);沈丽英任常州校区体育教学部主任。隋寿义任江宁校区管委会副主任;丁寿祥任江宁校区管委会副主任兼党工委副书记、党政办公室主任;周语明任江宁校区财务办公室主任(兼);王如高任江宁校区宣传办公室主任(兼);梁正和任江宁校区信息办公室主任(兼);彭 隆任江宁校区保卫办公室主任(兼);吴青山任江宁校区后勤办公室主任(兼)。以上同志均为副处职;其中提拔的同志试用期一年,其他同志聘期三年,原任职务自然免除;兼职的同志不列入中层干部管理。 9 / 9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