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4 ,大小:41.93KB ,
资源ID:471058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7105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大丰碧桂园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大丰碧桂园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ord下载.docx

1、十. 结论与建议 16(一)结论 16(二)建议 16(三)关于施工和监测的建议 17附图:1总图例 2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013工程地质剖面图 02-102-544静力触探试验曲线 03-103-655钻孔柱状图 04-104-186综合固结试验成果图 05-105-3附表:1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分层统计表 附表1-11-142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 附表2-12-413静力触探试验成果分层统计表 附表3-13-3附件:1水质分析检测报告2易溶盐检测报告3场地地基弹性波原位测试报告4勘探点坐标、高程及孔深一览表大丰碧桂园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一概述(一)工程概况拟建大丰碧桂园位于大丰市高丰路与健康

2、路交汇处西北隅。总建筑面积为139900平方米,该项目主要由5幢18F住宅楼(栋号为1#、2#、6#8#)、6幢30F住宅楼(栋号为35#、911#)、1栋2F综合楼及6幢1F商业楼组成。1830F高层住宅楼均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2F综合楼及1F商业楼均采用框架结构,为现浇钢筋砼梁、板、柱。整个场区除1#、2#、商业楼及综合楼外均下设一层满堂地下车库,地下室底板标高为0.40米,建筑物与地下室结构相连,不设永久沉降缝。场区整平标高约为5.10米,其中111#住宅楼0.00标高为5.40米,综合楼0.00标高为4.90米。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3.1条

3、岩土工程勘察分级规定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综合判定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3.0.1条,拟建35#、911#住宅楼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1#、2#、6#8#住宅楼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其它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划分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第3.1.3条,场地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4、-2008)表3.1.2条,拟建35#、911#高层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1#、2#、6#8#高层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乙级,其它建筑物桩基设计等级为丙级。我院受大丰碧桂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按甲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的要求对拟建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野外钻探施工于2013年12月14日,至12月22日结束,为了防止基坑开挖时下部承压水上涌,每个机钻孔结束后进行了封孔(粘土球)。于2013年12月29日提交大丰碧桂园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二)勘察依据(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高层建筑岩

5、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004);(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10)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11)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 87-2012);(12)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13)静力触探技术标准(CECS04:88

6、);(14)标准贯入试验规程(YS5213-2000);(1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6)业主提供的用地红线图、设计院提供的平面图及勘探技术要求等文件。(三)勘察目的、任务及技术要求根据上述规范和设计方、业主提出的工作技术要求,我院根据相邻场地的勘察资料,按照甲级岩土工程勘察的要求,明确本次勘察的目的与任务。1目的:通过钻探、原位测试、室内岩土试验等手段,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作出详细的分析与评价;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型式、地基处理等方案的选择以及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性岩土的防治等提出建议;提供设计、施工所需岩土工程资料和参数;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详细资料,

7、并为后续基础施工提供指导和建议。2任务:(1)查明拟建场地各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岩土层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2)查明拟建场地地下水化学类型、埋藏条件,对场地地下水和地下水位以上土层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作出评价;(3)查明场地有无液化土层,判定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对场地的地震效应作出评价,为抗震设计提供有关参数;(4)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如滑坡、土洞、熔岩、暗河、矿井等)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5)对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和设计参数,基坑开挖设计参数;(6)桩基础提供桩基设计参数,估

8、算单桩承载力,并对成桩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成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7)提出关于后续施工和监测的建议;(8)评价桩基施工对周边建(构)筑物、管线等影响,并建议采取的相应措施。3技术要求(1)使用仪器按规范要求准确放孔定位,测量孔口地面高程。(2)地质编录做到认真细致,严格按编录表格中规定的格式逐项详细记录,无差错。土层划分误差5厘米,编录时发现异常情况由项目负责人及时处理,并向总工办汇报。终孔前经项目负责人认可,终孔后校正孔深,及时提交编录资料。(3)原位测试中,遇粉土、砂性土时进行标准贯入试验,试验间距一般为1.502.00米,土层均匀时试验间距可适当放稀。标准贯入试验孔开孔后由上而下进行标

9、准贯入实验。标准贯入试验前做到孔底干净。静力触探试验采用双桥探头匀速钻进,每10cm自动读取一组数据。各仪器均进行校定,符合规范要求。波速测试时,要求测试钻孔垂直,孔壁光滑,激振板应紧贴地面,探测头贴壁良好,测绳深度标记准确,测试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测点的垂直间距采用1.0m,并自下而上逐点测试,测定岩土层的剪切波速。(4)室内岩土试验:各种试验样品按规范要求采集,及时包装封蜡,送交实验室。要求严格按照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操作,须有详细的开土记录,并及时反馈信息,按要求提交试验数据及图件等。二勘察方法与工作布置及完成情况(一)勘察方法与工作布置根据相邻勘察场地的岩

10、土层分布特征,并遵循本次勘察的目的和任务要求,本次详勘主要采用钻探,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及室内岩土试验等方法。1勘探孔布置的原则与深度勘察孔数量、类型、位置、孔深由我院按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确定。勘探点主要沿拟建物周边线、角点及柱列线走向布置,地下室主要沿周边线、中心部位进行布置。场区内共布置勘察钻孔171个,其中控制性取土钻孔(JK)59个,标准贯入试验钻孔(JN)75个,静力触探孔(C)37个,30F高层住宅楼部位:控制性取土钻孔(JK)孔深要求65米左右,标准贯入试验钻孔(JN),静力触探孔(C)孔深要求60米左右;18F高层住宅楼部位:控制性取土钻孔(JK)孔深要求60

11、米左右,标准贯入试验钻孔(JN),静力触探孔(C)孔深要求55米左右;综合楼、商业楼及地下室部位孔深要求2040米左右。勘察孔位置和编号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2钻探与取样本次勘察使用GXY-1型百米油压钻机及静力触探仪共同施工。机械钻孔采用口径127毫米开孔器钻进,穿过填土层后设置井管护壁,并换用口径110毫米钻具钻至终孔,回次进尺一般为1.502.00米,全孔泥浆护壁。本次勘察采集试验样品有土常规、固结快剪、渗透试验、颗粒分析。一般粘性土、粉土采用口径91mm厚壁取样器锤击法采取,软土采用薄壁取土器静压法采取,砂土采用取砂器锤击法采取,部分样品采取扰动样。取样间距一般为2.003.00米(土

12、层厚度较大时,适当放稀)。本工程采取的原状土样质量等级为级,试验内容主要为土类定名,含水量、密度、剪切试验、压缩试验。扰动土样质量等级为级,试验内容主要为土类定名,含水量。各类样品的采集质量和试验数量均符合规范要求。3原位测试遇粉土、砂性土进行标准贯入试验,试验间距一般1.502.00米,试验前清孔干净,试验间距1.502.00米,标准贯入器具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表10.5.2要求执行,试验方法按该规范10.5节要求执行。波速测试采用WZG-6A波速测试仪和井中三分量检测器,以单孔检层法进行剪切波速测试,目的是对拟建场地类别进行评判。以上各种原位测试仪

13、器均经过校准并且在校准期内,试验方法、试验过程符合规范要求。4土工试验严格按照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和送样单上的测试项目要求对各类岩土试样进行试验,具体试验方法如下:含水率:烘干法密度:环刀法比重:塑性指数的经验取值法液塑限:联合测定法固结试验(标准固结法):采用KTG自动采集系统。每级压力下达到稳定时读数,稳定标准为每小时变形量不大于0.005mm。直剪试验:快剪剪切速率1.2mm/min,固快在预压仪上固结后移入直剪仪中,剪切速率1.2mm/min。渗透试验:粉土、粘性土采用变水头法;砂土采用常水头法。颗粒分析:先采用筛析法测定0.075mm粒径,然后用密度计法测

14、定0.075mm粒径。 5测量本次勘察的测量工作是放孔定位以及孔口地面高程测量。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建筑规划总平面图(电子版),并在此图上布置勘探点。测量采用南方灵锐S86仪器,利用JSCORS系统,采用网络RTK技术进行,根据甲方提供的两个控制点分别为:D056点(x=544788.173,y=3673070.052,H=2.676m)位于大中镇泰丰村三组、D057点(x=548415.994,y=3675237.306,H=3.767m)位于裕华镇裕村。放孔完毕后,测量孔口高程,高程为黄海高程系,以D056点(x=544788.173,y=3673070.052,H=2.676m)引测,两个控

15、制点均已出图幅。勘探点位置及编号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各孔坐标详见附表。(二)勘察工作完成情况通过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等工作,完成了工作计划,达到了设计要求。完成勘察工作量统计详见表1。完成工作量统计表 表1项 目单 位工作量备 注野外作业机械钻孔(JK、JN)米/孔5648.50/134钻孔均采用泥浆护壁,静力触探试验采用双桥静探。静力触探孔(C)1341.30/37取样取土试样品筒299水质分析样品组3土易溶盐分析样品土工试验土常规226固结快剪45颗粒分析232渗透试验24水质分析土易溶盐分析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次728波速测试220/11放孔及高程测量孔171三区域地质及区

16、域地震概况(一)区域地质概况场地位于华北地台和下扬子准地台的过渡地带的苏北坳陷区内,上部被巨厚的第四系所履盖,基底地质构造比较复杂。苏北坳陷区北以淮阴响水断裂、西以郊庐断裂带、南以宁通构造带为界,面积约34000m2,是发生在印支一燕山期褶皱基础上发展而成的陆相沉积盆地,在晚白至世就开始普遍接受沉积,第三纪是盆地的主要沉积时期,最大厚度超过6000m。盆地的基底结构虽比较复杂,基底褶皱方向主要是北东向和近东西向。坳陷区内的晚白里世至现代华夏式构造是在燕山期东西向构造的背景上发展起来的,早第三纪各期的沉积盆地的轴向又皆为东北向,受其控制,在坳陷中又有一系列凸起、凹陷相间,多数呈经北东方向排列的构

17、造格局。场地附近主要构造主要为苏北坳陷区次一次的凸、凹陷及华夏式断裂。(二)区域地震概况场地所在区域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地壳缓慢的垂直沉降运动及地震活动。场地附近断裂从燕山期末至喜马拉雅早期均有活动。该区域近代地震活动较为频繁,根据史料记载统计,公元600年以来该区域陆上、近海海域曾发生多次中强以上(ML4.5以上)地震,领近区域发生了一些强震也对本区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近几年来,发生在场地邻近及黄海的地震震级较低,例如,2000年4月10日响水3. 5级、7月26日大丰3. 3级、12月26日响水3.0级,2008年9月14日,在黄海海域发生ML3.2级地震,震中为北纬33度20分、东经121

18、度。综合分析认为,本区属区域较稳定区。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大丰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三)气象水文大丰地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主要特点是: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夏季多为海洋性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冬季偏长。宝应年平均气温在1316之间,与同纬地区相比,冬冷夏热较为突出,7月份最热,1月份最冷。无霜期平均222天,平均日照2176.6小时。宝应年平均降雨量8001200mm。多数年份从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为梅雨期,

19、即雨季。四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大丰市高丰路与健康路交汇处西北隅,拟建场地原为农田,现为建设预留用地,场地局部分布有沟渠。场地地形总体较平坦,勘探孔的孔口高程在2.103.44m之间,拟建场地属黄海冲积平原地貌单元。(二)土层分布及其特征本次勘察揭示,拟建场地表层为填土(主要为耕土),原沟渠部位底部分布少量淤泥质填土,往下(Q4)为新近沉积的粉土夹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夹粉土,中下部为一般沉积的粉土夹粉砂、粉砂夹粉土、粉质粘土、粉土夹粉质粘土。在勘察深度内,拟建场地土层可分为六大工程地质层,十四个亚层,现分述如下:素填土(Q4ml):灰色、黄灰色,稍湿湿,主要由粉质粘土组

20、成,呈松散状或软塑状,主要由耕植土组成,表层夹植物根茎;局部夹含少量砖石等建筑垃圾。场地均有分布。层厚0.201.20米。1淤泥质填土(Q4ml):灰黑色,软流塑。夹少量的腐植物。顶板埋深0.801.10米,层顶标高1.771.90米,层厚0.501.80米。1粉土夹粉质粘土(Q4al):灰黄,饱和,稍密,局部中密,中压缩性。刀切面无光泽,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土质不均匀,局部夹薄层软可塑状粉质粘土,分布较普遍。顶板埋深0.201.30米,层顶标高1.363.14米,层厚1.002.60米。2粉质粘土夹粉土(Q4al):灰色,饱和,软流塑,中偏高压缩性。刀切面稍具光泽反应,干强度与韧

21、性中等偏低。土质不均匀,局部粉土较富集。分布较普遍。顶板埋深2.003.10米,层顶标高-0.161.24米,层厚1.303.20米。1粉土夹粉砂(Q4al):灰色,饱和,中密实,中偏低压缩性。刀切面无光泽,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土质不均匀,局部夹薄层稍中密状粉砂,分布较普遍。顶板埋深4.005.40米,层顶标高-3.10-0.76米,层厚8.4011.20米。2粉砂夹粉土(Q4al):灰色,饱和,中密,中偏低压缩性。矿物成份以石英、长石、云母碎屑组成,颗粒级配不良。局部具水平沉积层理,夹中密状薄层粉土,单层厚15mm,分布不均,局部富集。分布普遍。顶板埋深13.4015.80米,层

22、顶标高-12.83-10.31米,层厚14.0026.20米。3粉质粘土夹粉土(Q4al):灰色,饱和,软塑,局部可塑,中偏高压缩性。摇振反应缓慢,干强度和韧性中等偏低。不均匀夹薄层稍中密状粉土,分布不普遍,局部缺失。顶板埋深28.0031.50米,层顶标高-28.72-25.16米,层厚1.305.20米。4粉土夹粉质粘土(Q4al):灰色,饱和,稍中密,中压缩性。土质不均匀,局部夹薄层软流塑状粉质粘土,分布不普遍,局部缺失。顶板埋深30.2036.00米,层顶标高-32.91-27.36米,层厚2.405.00米。1粉质粘土夹粘土(Q4al):灰褐色,饱和,硬塑,局部可塑,中压缩性。刀切面

23、稍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偏高,分布较普遍。顶板埋深35.0040.00米,层顶标高-37.18-32.11米,层厚1.606.70米。2粉土夹粉质粘土(Q4al):灰黄色,饱和,密实,中压缩性。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土质不均匀,夹含薄层软可塑状粉质粘土,就局部富集,分布普遍。顶板埋深38.9042.50米,层顶标高-39.60-36.35米,层厚2.005.50米。1粘土夹粉质粘土(Q4al):灰黄色,饱和,硬塑,局部可塑,中偏低压缩性。顶板埋深44.0046.50米,层顶标高-43.61-40.82米,层厚1.806.10米。2粉土夹粉质粘土(Q4al):灰色,饱和,

24、中密实,中压缩性。土质不均匀,夹含薄层软可塑状粉质粘土,局部富集,分布普遍。顶板埋深46.0051.30米,层顶标高-48.47-43.38米,层厚5.9011.10米。1粉质粘土夹粘土(Q4al):灰色,饱和,可硬塑,中压缩性。顶板埋深56.8058.40米,层顶标高-55.60-53.93米,层厚3.206.10米。2粉质粘土夹粉土(Q4al):灰色,饱和,软塑,中偏高压缩性。土质不均匀,夹含中密状薄层粉土,局部粉土较富集。顶板埋深61.5063.40米,层顶标高-60.61-58.65米,揭示层厚2.204.10米。五拟建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一)地下水埋藏条件场地地下水为孔隙潜水及弱承压水

25、。其中孔隙潜水赋存于场地内素填土、1粉土夹粉质粘土、2粉质粘土夹粉土中,为统一潜水含水层,该含水层素填土透水性一般,1粉土夹粉质粘土,透水性较强,富水性较好,水量较丰富,2粉质粘土夹粉土透水性较弱,富水性较差,水量一般。水位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侧向迳流补给影响。勘察期间初见水位0.300.50米,实测稳定地下水潜水水位埋深0.600.80米,水位呈季节性变化,年变化幅度约0.50米。弱承压含水层主要有四层,第一层弱承压含水层由1粉土夹粉砂、2粉砂夹粉土组成,第二层弱承压含水层为4粉土夹粉质粘土层,第三层弱承压含水层为2粉土夹粉质粘土层,第四层弱承压含水层为2粉土夹粉质粘土层,其中第一弱

26、承压含水层赋水性较好,水量较丰富,透水性较强,主要由地表水和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其它弱承压含水层赋水性一般,透水性和水量一般。主要由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勘察期间采用隔水方法测得的第一层弱承压含水层水位埋深在1.00米左右,相当于标高1.80米左右,其余岩土层透水性弱较弱,可视为相对隔水层。(二)土层渗透性根据室内渗透试验成果统计,拟建场地浅部地基各土层渗透性见表2。表2层号土层名称渗透系数K20平均值(10-6cm/sec)水平垂直素填土(200)(150)1粉土夹粉质粘土84.3858.002粉质粘土夹粉土37.3926.001粉土夹粉砂193.37169.25注:( )内数据为经验值。(三

27、)水土腐蚀性评价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附录G表G.0.1分类规定,拟建场地环境类型属于类。(1)水的腐蚀性评价根据该场地JK7、JK39、JK70三孔地下水样品水质分析结果见详见表3。表3孔号项目JK7JK39JK70水化学类型HCO3Na(K)C aHCO3 ClNa(K)C aPH值7.17.2总矿化度(mg/L)605.05823.90859.63侵蚀性CO2 (mg/L)4.64.24.5Mg2+26.7430.3952.27SO42- (mg/L)67.2448.0396.06Cl-(mg/L)56.72202.07198.52HCO3-(mg/L)500.36506.47494.26NH4+(mg/L)1OH-(mg/L)0.00CO3-(mg/L)经判别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弱腐蚀性(详见水质分析检测报告)。(2)场地土腐蚀性评价根据场地JK7、JK39、JK70的三组地下水位以上土的腐蚀性分析结果,详见表4。表4水浸提取液PH值7.207.10Mg2+ (mg/Kg土)109.40114.60SO42- (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