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96KB ,
资源ID:4715308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7153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师范生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教育类物理学.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师范生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教育类物理学.doc

1、XXXXXXXXXXXXX大 学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题目: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的衔接研究姓 名: XXXXXX 学 号: 201006010158 专 业: 物理学 年 级: 2010级 系 别: 物理系 完成日期: 2014年6月 指导教师: XXXXXX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中没有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和伪造数据等行为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期: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使用

2、授权声明海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毕业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毕业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海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印手段保存、汇编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期: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期: 目 录1 引言12 当前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学现状2 2.1 课程设置比较2 2.2 教师教学情况2 2.2.1小学科学中的某些辅助性“错误“概念2 2.2.2中小学教师之间的相对陌生缺乏默契33 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课程中相同相似知识点的对比联系及分析3 3.1 声现象3

3、 3.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3 3.1.2声音的特性5 3.1.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5 3.2 光现象 6 3.2.1光的直线传播7 3.2.2光的的反射、折射7 3.2.3光的色散8 3.3 物态变化9 3.3.1温度与温度计9 3.3.2三态变化104 结语11参考文献12致 谢13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的衔接研究作者:XXXXX 指导教师:XXXXX 副教授 (XXXXXX大学物理XXXXX学院,海口,571158)摘 要:小学科学是自然学科的启蒙教育阶段,如何从课程内容和难易程度上进行合理地安排,从而完成小学启蒙学习向初中物理系统教学的过渡问题,是物理教师们应当关注的焦点。因此重视对小学科学

4、与初中物理衔接的研究与利用十分必要。本文介绍了当前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衔接不足的情况,并通过对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两种教材的研读比较,深入分析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的教学衔接关系,提出相应的利用教学衔接的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小学科学;衔接;对比。The Research on The Connection of Primary Science and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Author:XXXX Tutor: Professor XXXX (College of XXXXXXX, XXXXXX universityCITY,

5、 571158) Abstract: Primary school science is the stage of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science, from the course content and the degree of difficulty of reasonable arrangement, thus completing primary school learning to enlightenment transition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system, is the focus of

6、 physical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o the study on primary school science and physics of junior high school and the necessary cohes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hysics of junior high school and primary school science linking problem situation in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s, and through

7、the primary school science and physics two materials studied more in-depth analysis of primary school science and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link, the link of teaching corresponding to achieve better teaching effect.Key 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Primary Science,Connec

8、tion,Contrast.1引言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是一脉相承的科学学科,小学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启蒙阶段,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设置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小学科学中涉及到的很多知识正是初中物理的基础内容。初中物理便是在小学科学的基础上,进而将知识系统化的学习过程,是从认识现象升华到探究本质的阶段。因此,对于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内容以及教学方面衔接的研究,已成为对物理学科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如果能够将两个阶段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提升教学质量。2当前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学现状2.1课程设置比较通过仔细阅读比较初中物理(人教版) 新教材和小学科学(人教

9、版)教材,我发现,初中物理课程和小学科学课程在基本内容上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小学科学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物理内容之全面,基本涵盖了初中物理中关于电、力、声、磁、热、光等各个部分,可以说为学生对初中的物理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不过小学科学跟初中物理相比,虽然知识模块差不多,但课程分配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在小学科学教材中,与初中物理有关的知识是分散其中的。因为小学的科学教材还涵盖初中阶段化学、地理、生物等其它学科的启蒙知识。而且小学科学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物理内容大都较为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而初中物理课程各类知识点相对统一集中,相关或相连知识点归为同一章或连续几章。从小学科学到初中物理,知识的呈现形

10、式由零散向系统逐渐过度。 2.2教师教学情况对于科学学科来说,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两者存在着前后延续、相互依靠的关系。但根据我大学期间对教育学相关知识的学习,做家教补课的切身感受以及大三、大四见习、实习的经历。发现教师教学中对于利用小学科学课程与初中物理课程之间知识的衔接方面存在的如下问题:2.2.1小学科学中的某些辅助性“错误“概念 从知识的本体来看,小学知识在严谨性方面需要跟初中接轨。于便于小学生接受并理解,小学科学教师难免会引用一些辅助性“错误”概念。但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不能在小学阶段给学生建构一些错误的科学概念。例如:初中物理知识中对于“重量”与“质量”的区分十分敏感,而许多学生就是带

11、着“重量”的概念进入初中阶段物理学习的。由于小学教师对于初中物理知识的严谨性没有充分的认识,不恰当地使用辅助性“错误”概念,使得学生对一些科学概念出现了理解性错误。2.2.2中小学教师之间的相对陌生缺乏默契很多人上小学的时候应该都听到过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到底为什么到了初中,你们就会学到了,现在给你们讲了你们也接受不了。”而上了初中又会听到老师这样说:“你们怎么会这样认为呀?你们以前老师是怎么教的?好吧,不要管你们以前学的那些了,我们初中物理从头学起,就当你们小学没学过。”由于大多数初中、小学都是分开办学,而且中小学相同学科老师缺乏相互之间的沟通,中小学科学教师之间相对陌生。导致中小学科学教

12、师变成为缺乏默契的两个陌生集体。3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课程中相同相似知识点的对比联系及分析针对之前提到的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与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仔细研读了人教版初中物理教科书和人教版小学科学教科书,并把小学科学课程与初中物理课程中的相关和相似知识点找出,对比其不同点、分析其中联系,并提出自己对初中物理教师在对这些知识进行教学讲解时的建议,希望藉此与广大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本文主要从小学科学课程中与初中物理课程中都十分常见和重要的声现象、光现象和物态变化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分类如下:3.1声现象对比章节:初中物理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小学科学人教版

13、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章各种各样的声音 3.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内容比较教学方法 两教材都以文字加图片形式引入。不过相对于小学科学教材的感情丰富,朗朗上口的大篇幅引入文字,初中物理教材只是以两行文字和一句“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简单带过。而插入图片也是如此。 这是由于小学生在认知方面还是以朗读文字和看图片为主,而对于初中生来说完全不必如此,过于繁杂的引入文字只会使学生反感甚至放松精神无法集中注意力,效果适得其反。初中物理教师在本科开篇引入时也应注意,简洁地一带而过,后面的演示实验和知识点总结才是重头戏。 在探究声音产生条件时两教材同样地采用了实验的方法,其中拨动绑在纸盒上的橡皮筋

14、的小实验两本教材都有,这个实验材料简单、操作容易。 初中物理教学时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做,而如果学生在小学也做过相同的实验的话,则会大大地调动起学生的能动性,由于学生小时候做过,这样也会是实验更加顺利地进行。 在声音的传播方面两教材也不约而同地用到了真空罩中的闹钟的实验。不过就我见习、实习所见,由于条件不足,很多时候此实验并无法完成。而是由教师讲解图片。在传声介质的讲解上小学科学采用图片,拍桌子和在水槽中拍手。而初中物理采用敲桌子实验以及文字讲解钓鱼时鱼被吓跑来说明固体和液体可以传声。但小学科学教材中并未系统提出介质、声波、声速等概念。 初中物理教学在对这些相对专业的概念讲解时应注意。因为这些概

15、念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其原理却是学生接触过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将学生在小学科学中学到的知识加以补充,并使其系统化、规范化、严谨化。如果学生在小学接受这方面知识的时候被很好地调动起来,对这方面知识印象深刻。那么在初中学到相同知识点时将会相当轻松。 小学科学在讲解完本节知识后加入了一个很经典的小游戏 土电话。这个简单有趣的小游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声音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感受来达到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初中物理教学进行到本章节时教师完全可以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再重温一下这个儿时的小游戏,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声音与振动的关系,以加

16、深印象。 知识拓展阅读方面两教材都介绍了人耳是怎么听到声音的。不过小学科学是安排了单独作为一节而初中物理放在了课后的“科学世界”。内容上小学科学主要是介绍人耳结构、各部分的作用以及怎样保护耳朵。 初中物理由于有小学科学作为铺垫,在以上几方面只是一带而过,着重介绍了骨传导的概念,初中教师在对此处的讲授时应注意分清主次。在很多练习册和试题中关于骨传导方面的选择题也是屡见不鲜的。3.1.2声音的特性 教学内容:初中物理中声音的特性相关知识在小学科学中介绍得很浅,众多例如音调、频率、响度、振幅、音色、超声波次声波等概念并未明确提出。仅仅是利用让学生观察对比几组图片:轻轻敲门和用力敲门,小声耳语和大声吵

17、闹以及观察几种乐器的图片,最终得出声音有高低强弱的不同的结论。对再进一步的音调、频率等众多初中物理中的重点概念并未提及。我认为这是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尚未成熟,对于严谨性强的科学概念接受起来还很吃力。而声音的特性这节在初中物理中又恰恰很重要,由于本节涉及多个重要知识点,而个别知识点之间又很容易混淆。比如频率与振幅,音调与响度。我在教育实习期间就遇到上述情况,部分学生无法彻底区分音调、频率、响度、振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做相关习题的时候经常犯概念性错误。 教学方法:虽然小学科学并未使学生接触这些概念,但其中的原理和因果关系却在一定程度上带给了学生。初中物理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科学带给学生的对这

18、些原理的似曾相识的感觉,在讲解原理的时候可以模仿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因为虽然小学科学在这里介绍得很浅,但知识引入的过程还是大同小异的。而在桌边拨尺子和音叉弹起小球的实验是两教材都有的,演示的时候学生会更加认同。而在之后的总结原理提出概念时教师应注意耐心,速度可以适当放慢,务必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以及其中的关系。 关于初中物理中声的利用的有关知识,小学科学教材中并未系统提及,在此不赘述。 3.1.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内容:对于初中物理声现象一章的最后一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小学科学同样将其相关知识放在了整个声现象的最后。在初中物理里,相对于前几节重点要学生掌握原理和概念,本节更着重于培养学生利用已

19、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小学科学教材对于噪声方面知识的讲解较简洁,仅占用一页篇幅而已。但初中物理教材中噪声一节所需要用到的简单原理已基本介绍到。对于乐音和噪音的介绍,小学科学教材用“使人心情愉快”和“使人心情烦躁”来说明区分。这与初中物理教材中的说法基本一致。但小学科学教材并未像初中物理教材那样将噪声的定义分为物理学角度和环境保护角度来讲解。而是用了一张图片:一位同学深夜在自己房间里陶醉地弹钢琴,而隔壁的邻居难以入睡。也形象地指出了怎样区分乐音和噪声。而在之后的控制噪声部分两教材又不约而同地引用了摩托车消音器和“隔音蛟龙”两图片。不同的是小学科学是让学生观察图片并提出控制噪声的方法,到

20、此为止。而初中物理在图片后总结了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使学生牢记。教学方法:此节中对于噪声和乐音的理解和区分并不困难,初中老师讲课时只要稍加注意即可。初中物理教材在此之后介绍了分贝的概念,小学科学在此没有提及。因此初中教师在此处应加以强调,使学生顺利接受完全陌生的知识。由于初中物理更多地要学生掌握知识后运用到练习以及考试中,所以初中物理在控制噪声途径的图片后总结了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使学生牢记。在最后还有一小段噪声的危害以及禁止鸣笛的标志,这在做练习以及测试中都是有可能用得到的。3.2光现象 初中物理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章各种各样的声音小学科学

21、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章奇妙的光对比章节:3.2.1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内容:在光的直线传播相关知识方面,小学科学,初中物理两教材同样采用了开篇引用图片加文字说明的方式。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光,什么是光现象,引起学生对光学世界的兴趣;另一方面引出光源的定义。再通过图片说明光源的分类: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以及它们的区别。而在对本节重点:光的直线传播的讲解上,两教材体现出了一定区别:初中物理出了必要的文字讲解以外,只用到了一个演示实验:在装了水的水槽滴加几滴牛奶,再用激光笔射一束激光到水中,让学生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最终得出严谨的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提到介质的概

22、念。最后再举出一个利用光直线传播的例子:利用激光引导挖掘机开凿隧道。而小学科学在这方面却是这样讲解的,先是提出一个问题:夜晚,我们打开电灯,房间立刻变得亮堂堂的。光是怎样照亮整个房间的?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并把自己对光的猜想画出来。之后进行试验:1.在桌面上竖立三个带小孔的纸板并调节是三个小孔处于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照射一边纸板上的小孔。观察光是否能顺利通过三个小孔。2.取一张铝箔纸并在上面扎几个小孔,把带小孔的铝箔纸包裹在一个电灯泡上,通电使电灯泡发光并在暗室中观察现象。最终通过以上各项得出结论:光沿直线传播。个人感觉第二个实验很好,既简单又直接。稍有不足就是对实验环境有些要求,初中物理教师

23、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为学生演示此实验。而在课后的“拓展活动”或是初中物理的“想想做做”中,两教材都提到了光现象方面的经典小实验 小孔成像。 教学方法:总体来看,两教材在本节的内容上有较多重合,对相同知识点的讲解也基本一致。小学科学对初中物理的铺垫作用得以体现。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还没有系统地介绍速度与运动方面的知识,初中物理中很重要的光速方面的知识小学科学教材并未提及。初中物理教师应着重注意。3.2.2光的的反射、折射 教学内容:初中物理中光的反射与光的折射是分为两节来介绍的,光的折射,反射中包含的知识点较多,内容较为复杂。其中包括光的折射、反射定义,折射、反射定律,光路图的画法,解释

24、生活中的现象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等等。而小学科学教材将初中物理中的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相关知识放在了一起,组成一节: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光的反射内容上,初中物理教材通过实验,观察,对比等方法详细地介绍了光的反射现象,反射定律,光路可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等知识点及其原理。而之后的平面镜成像一节又进一步对生活中最常见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现象及其原理、规律进行了系统介绍。在让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同时,又加深了对前面光的反射知识的认识。而反观小学科学教材,对光的反射的介绍只占用了两页篇幅,而且只用到了一个近似于小游戏的实验:让学生相互配合使用小镜子改变窗外射进教室的阳光的方向,让其照到教室的其他位置。让学生自己

25、发现:平面镜可以反射阳光。从而总结出光的反射定义: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从而返回的现象。至于光的反射定律就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讨论,并未准确提出。光的折射方面两教材的对比情况与光的反射方面基本一样。初中物理着重从实验推出结论,重点在光的折射定律以及应用。而小学科学通过放大镜汇聚阳光以及铅笔在水杯中“折断”的例子向学生提出光的折射定义:光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到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折射定律,光路图,应用等同样没有提及。从对于两教材这部分的对比可以看出,小学科学只介绍到了现象,而初中物理的重点在于对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或者规律的学习。也可以说,小学科学是初中物理知识的前提。教学方

26、法:由于光的折射、反射定律、法线、入射角、折射角、反射角等初中物理中十分重要的科学概念在小学科学教材中并没有明确提出。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本章的教学时应注意学生对新的概念、知识的掌握情况,在之后的练习课上对大多数学生掌握不理想的知识点及时地进行巩固也是十分必要的。而针对小学科学偏向于观察现象初中物理偏向于探究本质这一特点,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提醒学生不要过分的沉迷于有趣的科学现象,对于本质规律的掌握更为重要。3.2.3光的色散 教学内容:以前上初中的时候,光的色散是我最喜欢的一节物理课。因为光的色散的实验都非常有趣,色散形成的七色光也十分吸引我。相信大部分学生也是这样,光的色散算得上是光

27、现象一章里最有趣的一课了。提到色散,就不能不提彩虹和三棱镜。而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两本教材在光的色散这节也同样理所应当地使用这两个例子引入新课的。小学科学教材中的例子是利用喷壶人造彩虹,而另一个小实验也是与初中物理教材不谋而合:将平面镜斜放在盛水的水槽边,通过反射阳光来制造彩虹。两教材在光的色散现象及定义上的讲解十分一致。而在之后对色光的混合的介绍上,两教材略有不同:初中物理是直接通过色光三原色的图片和电视剧屏幕的例子来讲解的。而小学科学则是用了一个很有趣的小实验:制作一个跟彩虹一样的七色陀螺,将它转起来。观察色光混合的情况。我认为如果初中物理教师能在此借鉴这个实验为同学演示或者教同学课后做做看

28、,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最后的看不见的光的知识,小学科学不同于初中物理那样直接讲解,而是以“小小阅览室”的阅读材料形式来展现的。不过两者在内容的讲解和举例上都十分相似。教学方法:可以看出,光的色散这节。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两教材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高度一致。学生如果在小学对本节知识掌握良好的话,在初中物理对于光的色散的学习将会相当容易。教师在学生顺利接受知识的同时,更应注意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态度。3.3物态变化对比章节:初中物理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小学科学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章物质的变化六年级上册第三章自然界里的水循环3.3.1温度与温度计 教学内容比较

29、:初中物理在介绍温度概念时开篇就直接提出温度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而在介绍温度计时一开始用到了一个小实验:先将左右手两根手指分别插入冷水和热水中,之后再同时插入一杯温水中。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学生:有的时候我们的感觉是不准确的。由此引出温度计的作用:准确测量温度的工具。接着就是介绍三种常见的温度计及其构造,讲述其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之后就是介绍摄氏温度的定义及表示法。而操作性强的温度计的使用则放在了最后着重讲解。可以看出,初中物理教材在对各知识点的主次位置及先后顺序上十分严谨、合理。知识结构环环相扣。有利于学生接受掌握。而小学科学在对温度和温度计方面知识点的介绍则较为分散,小学科学教材最

30、早介绍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使用是在一年级第一册科技与生活的第三章天气与生活,是通过天气变化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来介绍的。接着在测量气温的时候介绍了温度计及其使用方法和怎样度数。介绍得十分简单,主要还是为了测量气温,来帮助完成对天气和气温的学习的,因为小学科学并不完全是物理学,还包含了初中阶段的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基础准备知识。小学科学再次介绍温度计是在五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 热胀冷缩,将温度计和对热胀冷缩的讲解放在了一起。热胀冷缩在小学科学中是很重要的一课,可以解释很多生活中的现象。而初中物理在介绍温度计原理时仅仅用了一句液体的热胀冷缩就是基于学生在小学对此的学习。除此之外,两教材在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的讲解也基本一致,只不过初中物理是放在一处系统讲解,而小学科学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时讲解,比如测量气温、水温等。除此之外,两教材还都提到了自制温度计这个动手作业,而且形式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