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4 ,大小:178KB ,
资源ID:471615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7161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产业经济学笔记--考研复试.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产业经济学笔记--考研复试.doc

1、-产 业 经 济 学- 第一篇 产业经济学导论1. 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对象,研究产业之间关系结构、产业内部企业组织的关系,以揭示产业发展规律的应用经济学科。2. 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一)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意义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统一的经济学体系的建立。表现为产业经济学通过研究各个层次产业本身的经济行为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规律,将微观经济个量与宏观经济总量通过产业的各个层次联系起来,则有望填补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逻辑空白,为建立完整的经济学体系奠定了基础。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沟通。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为了寻找管理产业发展的良好方

2、法,以便在更为直接的基础上,更有目的地促进经济的进步。3、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二)研究产业经济学的实践意义1、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2、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3、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 (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当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以及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过程中,我国也已明确提出了2010年的远景目标及到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经济发展战略,这一切无不对产业经济的研究提出了迫切的需要。 3. 产业:从产业组织的角度讲,产业是指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

3、务的企业集合;从产业结构的角度讲,产业是指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集合。简言之,产业从本质上无非是一些具有相同生产技术或产品特性的企业组合。4. 产业发展:是指某一单个产业从诞生到被淘汰或进一步更新的全过程以及其对其他产业演变的影响过程,包括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发展周期、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等。5. 产业结构: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是由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体现出来的。6. 产业关联:是指最终产品产业和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本身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

4、量结构联系,是产业结构最主要的表现特征之一。产业结构的关联是判断产业结构与宏观经济结构均衡与否的主要观察对象。7. 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构,该结构决定了该企业内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8. 产业政策:是指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的原理,以全产业为对象所实施的关于产业保护、扶植、调整和完善等方面的能够影响产业发展进程的一整套政策的总称。第二篇 产业发展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农(Raymond Vernon)的观点: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创新阶段、产品成熟阶段、产品标准化生产阶段。一般情况下,企业

5、都将生产向低收入、低成本国家和地区转移,产品返销到跨国公司母国或其他国外市场,发达国家逐渐放弃该产品而转向开发更新的产品,从而开始新一轮的产品生命周期循环。迈克尔波特指出,这三个阶段分别代表了国际产业竞争中创新驱动型、投资驱动型和要素驱动型三种基本形式。2. AU模型:阿伯纳西和厄特拜克提出了基于技术创新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即AU模型,根据产出增长率将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不稳定阶段、转换阶段和稳定阶段。3. GK模型:高特和克莱珀,按照产业中的厂商数目对产品生命周期进行划分:引入、大量进入、稳定、大量退出、成熟等五个阶段,从而建立起产业经济意义上的第一个产业生命周期模型,即G-K模型。4. 技术

6、效率存活的寡头进化理论:1999年克莱珀指出:创新主要产生成本降低和质量提高的效果,这更有利于大企业;另一方面,厂商进入前的相关经历也会对进入后的绩效产生重大影响。最早进入者具有最大的创新效率,成为最大的厂商,进行更大的创新,从而具有最强的竞争优势,甚至会扩张以排挤后进者,这样不但引起淘汰,而且导致寡头市场形态的出现。5. 产业生命周期:(1)所谓产业生命周期,是指某个产业在市场上从产生到衰退的时间周期。可以划分为:形成期(某个产业产生以后要素投入、产出规模和市场需求缓慢增长的时期); 成长期(某个产业的要素投入、产出规模和市场需求迅速增长的时期);成熟期(某个产业的市场饱和,要素投入和产出规

7、模进入缓慢增长的时期);衰退期(某个产业的要素开始趋于退出,产出规模和市场需求下降趋势日益增强的时期)。(2)产业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识别的主要指标:产业的产出增长率(可以用产值及其增长率、销售收入及其增长率、产量及其增长率等指标);产业的投入增长率(可以用投入规模及其增长率、固定资产规模及其增长率、就业规模及其增长率、开工率等指标来衡量);投入产出效果(可以用增加值率、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等指标衡量);需求收入弹性(指消费者收入变动率与它所引起的对该产业需求变动率之间的比率)。6. 产业形成(1)特点:人类物质文化需求是产业形成的最基础动力;人类需求的数量、质量、结构、

8、层次、变化趋势决定着产业的发生、数量、质量、结构、层次和变化趋势;产业形成的物质条件是生产要素的支持;产业的形成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前提;现代经济中,产业的形成主要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但政府的产业政策对产业的形成又具有重要的影响(2)方式:产业新生:指产业形成既不孕育于原有产业,也不依附于原有产业而存在,而是从萌芽到形成以相对独立的方式进行。产业分化:指处于萌芽中的新产业经过充分发育后从原有产业中分离出来,分解为一个独立的新产业的过程。产业派生:指由于一个产业的发展,带动另一个与之相关、相配套的新产业的产。产业融合:为了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界的收缩或消失。7. 产业成长:(1)概念:是指产

9、业形成以后,不断吸纳各种经济资源而不断扩大自身的过程;产业的成长过程也是产业的选择过程;产业成长的实质是产业的扩大再生产;产业成长过程一般要经历启动、加速和加强三个阶段。(2)特点:产出规模迅速上升,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提高;(形成了相当大的市场需求;具备了大批量的生产条件;形成了稳定的产业链和初步的产业群,构筑了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领域、经营方式和手段;生产要素向该产业集中。)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利润迅速增长。(3)产业成长规模的决定因素:产业关联强度;收入弹性;技术创新;市场潜力;要素供给与产业转移活动。8. 产业成熟(主要特点):产业生产能力扩张的速度减慢,要素投入的正长率下降,进入的企

10、业减少,产业重组的速度加快;产业的市场销售量虽然还会有所增加,但增长的速度趋于缓慢,市场需求量已趋向于饱和,社会普及率较高;竞争往往转向更注重成本和服务方面;利润下降。9. 产业衰退(1)原因:市场需求的衰减;技术进步造成产品结构的变化;国际比较优势发生了转移。(2)特征:能力过剩(表现为开工严重不足);过度竞争(指某一产业由于进入的企业 过多,使许多企业甚至行业处于低利润率甚至负利润率的状态,但生产要素和企业仍不 从这个行业退出,使全行业的低利润率或负利润率的状态持续下去);财务状况恶化;衰而不退。(3)退出障碍:资本专用性障碍;巨大的退出成本;关联性障碍;体制性障碍;政府及社会的障碍。10

11、. 决定产业生命周期的因素(1)社会分工:乔治施蒂格勒的观点如下:第一,社会分工是产业分化的根本原因;第二,市场需求、专业化分工和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第三,市场需求、专业化分工与产业衰退相互影响。(2)技术创新:一个产业的形成是从一个根本性的产品创新开始的。在根本性的产品创新出现后,还会有一系列后续的渐进性创新并形成创新群,从而引起新产业的成长,这一过程称为持续创新过程。产业的发展是一代接一代具有各自不同生命周期的产品演化过程的集合。(3)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影响产业生命周期长短和各个阶段长短的基本因素。人口规模及其增长速度影响了市场需求水平及其增长速度。居民收入水平及其增长速度直接决定了购买力

12、水平的高低及其增长速度的快慢。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对产业生命周期也有影响。消费成本也是影响产业生命周期的重要因素。净出口规模及其增长速度对产业生命周期的影响。(4)产业性质:根据产业生命周期与产业性质的关系,可以把产业分为如下几种类型:成长阶段漫长型的产业(如交通等基础产业);成长阶段短暂型的产业(时尚消费品等需求收入弹性较高的产业);成熟阶段漫长型的产业(生活必需品等需求收入弹性较小的产业)。11. 企业生命周期:马歇尔和潘罗斯借鉴进化论中“生命周期”的思想,强调企业也有发生,发展,灭亡的过程。制度学派代表人科斯提出企业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那么由于市场中交易费用的存在,企业具有不断扩大规模的倾向

13、,一直到组织费用等于交易费用为止。艾迪博士认为企业成长和衰退取决于两个重要的因素,即灵活性(flexibility)和可控性(control)。国内不少学者把企业生命周期分为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12. 产业重组:第一种含义是指对企业的经营范围,相关资产及控制方式进行调整,主要方式有并购,分立和资产剥离出售,或企业建立结盟合作关系;第二种含义是指股权重组及其带来治理结构的变化,如要约收购,股权回购,上市公司转为非上市公司及经理层收购,职工持股等;第三种含义是指对发生债务危机的企业进行资本结构调整,如将有关债务种类进行调整并重新确定偿债方式和融资方式等。13. 产业扩张(1)定义:指一

14、个特定的产业形成以后,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而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或提高产业素质的过程。(2)方式:产业的扩张包括内涵式扩张和外延式扩张两种。内涵式产业扩张:主要是通过技术进步和生产要素利用效率的提高实现的。(如,管理水平的提高,技术的发展,工艺水平的进步,产品的升级换代,产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等);外延式产业扩张:通过增加生产要素投入来实现的。(如,产业内的企业数量增加,资产规模的扩大,劳动就业的增长,产业分布在区域上的扩大等)14. 影响产业扩张的因素(1)技术创新与产业扩张技术创新是一个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国际竞争优势为目标,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研究与开发、工程化、商业化生产,至市

15、场推广应用整个过程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技术创新可以分为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两类;在产业扩张过程中,工艺创新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能耗、减低成本、提高利润率;另一方面,激发新的市场需求,提高产品销售率。(2)市场扩张与产业扩张市场扩张包含国民收入的总水平及其分配,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的扩张,中间需求与最终需求的扩张,进出口规模和结构等方面。(3)要素供给与产业扩张自然资源状况直接影响资源型产业的扩张。(4)投资机制与产业扩张产业扩张最终要通过资本运行机制来实现。资本运行过程包括两个环节,货币储藏和货币向生产要素转化。前者为储蓄过程,后者为投资过程。15. 产业扩张策略(1)基

16、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扩张:一国的产业扩张首先要立足于比较优势,这是产业扩张的基本战略。并通过制度创新、技术革新与扩散,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主导产业扩张。产业扩张还要立足于竞争优势。因为当代国际产业竞争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人力资源素质越来越重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在产业和企业发展中具有主导性、战略性作用,而传统生产要素的地位下降;企业计划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提高了。因此,只有培育产业竞争优势,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持续地获得国际分工的利益,比较优势才能够通过产业竞争优势得以实现。产业比较优势转化竞争优势的过程需要:现代化的基础设施、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科技创新能力、相关的支持性产业、有效竞争的市场结

17、构、增长的国内需求等。(如何认识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关系?)(2)基于产业集群的产业扩张:有利于区域内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有利于集群内部企业之间形成分工协作关系;有利于形成区域创新环境,加快创新的速度(3)基于产业链的产业扩张:产业扩张是最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扩张;产业扩张要求产业链的动态调整;产业扩张是产业链协调发展基础上的扩张;16. 产业竞争优势的钻石体系(波特):(1)生产要素: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投入,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以及基础设施。可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2)需求条件:国内市场对某类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国内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动力,会刺激本国企业对产

18、品或服务的改进和创新。(3)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与某个产业相关联的上游产业和互补性产业。(4)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企业在特定的国家环境中如何创立、组织、管理公司,以及竞争对手如何。产业竞争优势是各种差异条件的最佳组合,激烈的国内竞争是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最有力的刺激因素。17. 如何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第一要致力于提升生产要素的结构和水平;第二要致力于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第三要致力于扩大国内市场需求;第四要致力于制度创新。18. 产业集群:指“通过协同定位赢得竞争优势的地理集中的产业”。19. 产业链:(广义)就是指由构成一个产业相互关联的所有环节形成的、带有该产业普遍特征的多层次结构。

19、(狭义)是以生产某一种最终用途的产品和服务为导向,由所有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彼此之间具有供求关系的生产和服务环节构成。20. 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开始,并依次进行。其结果不仅可以使国内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促进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且还有利于东道国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对双方都有利。21. 产业转移(1)定义:是指某些产业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过程。(2)类型:国际产业转移、区域产业转移和城乡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是指产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区域产业转移,是指在一个国家内某些产业有一个地区转

20、移到另一个地区,从而使产业表现在空间上移动的现象。城乡产业转移,是指某些产业有城市中心向周围农村地区转移。水平转移和垂直转移水平转移是指某些产业在发展水平接近的地区之间的转移;垂直转移则是指某些产业在发展水平相差较大的地区之间的转移。局部转移和整体转移所谓局部转移,是指一个产业的部分产业链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所谓整体转移,是指一个产业的全部产业链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产业的局部转移是企业内贸易和产业内贸易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产业整体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要素导向型转移、市场导向型转移和战略导向型转移要素导向型转移,是指产业转移是根据要素禀赋原则,以寻求廉价的生产要素、降低成本为目

21、的而进行的产业转移。市场导向型转移,是指企业为了克服某些区域市场准入壁垒,扩大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规模而进行的产业转移。战略导向型转移,是指企业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目标,着眼于全球范围或全国范围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在全球范围或全国范围内对产业进行合理布局。(3)方式:投资新建式转移,是指通过直接投资,新建一个工厂或新建一个企业,建立新的生产体系,以实现生产能力扩张,又称为异地投资。并购式转移,其中兼并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通过法定方式重组,重组后一个企业继续保留其合法地位;合并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通过法定方式重组,重组后原有的企业法人资格都不再保留,而是组成一个新的公司;收购指对企业的资产和股

22、份进行收购,以获得对该企业控制权的行为,其特点在于目标公司经营控制权的转移,但目标公司的法人地位并不消失。非股权方式转移,是指转出地企业不以直接投资获取股权的方式,而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方式的总称。包括:许可证交易;特许授权经营;合同生产;分包或转包合同等。22.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包括(1)企业组织:企业从小到大,由区域性小公司到全国性公司,多国公司,全球性公司,其发展区域和跨国发展进程随时间不断向广度延伸。在这种扩张过程中企业重心有可能随同生产区域向其他区域或跨国转移;(2)产品生命周期,见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3)要素禀赋,见小岛清边际扩张理论,即解释国际产业转移

23、的动因;(4)外部环境,如政府行为和政策环境,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30. 如何用韦伯工业集聚指向理论分析城乡产业转移?根据韦伯(Alfred Weber)的工业聚集指向理论,工业区位的变化存在着集聚因子和分散因子两个因素。集聚因子就是一定量的生产集中在特定场所带来的生产或销售成本的降低。分散因子是集聚的反作用力,是随着消除这种集中而带来的成本降低。由于存在集聚因子和分散因子两个因素的作用,由分散走向集聚,再由集聚趋于分散已成为工业区位空间运动的规律。在城乡布局上也存在这种规律,工业先是向城镇集聚,获得集聚效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和产业集聚数量和密度的增加,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上涨,城市拥挤

24、和环境问题就日益突出。这样工业会随着城市的扩张而逐步向城市周边农村转移。31. 虚拟制造:即制造业公司只控制产品设计,关键技术或品牌营销系统,而将产品的实际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32. 极化效应和涓流效应:根据赫希曼经济不平衡发展理论,审慎的使经济不平衡发展是实现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好途径。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率先在某个地区发生,那么它会对其他区域产生作用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极化效应,随着发达地区的发展,不发达地区的要素(劳动力,资本)向发达地区流动。二是涓流效应,发到地区吸收不发达地区劳动力,缓解了不发达地区的就业压力;另外,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购买商品和进行投资,会刺激当地的经济增

25、长,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先进技术,管理方式,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进步因素向不发达地区涓流,将对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多方面的推动作用。33. 梯度推移理论:所谓区域经济发展梯度,就是指不同区域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梯度推移说的基本观点是,无论是在世界范围,还是一国范围内,经济技术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客观上已经形成了一种经济技术梯度,有梯度,就存在着经济技术推移的动力,就会形成产业的空间推移;应该根据区域之间的经济梯度来决定经济布局,先重点发展高梯度区域,然后再向地梯度的区域转移,带动低梯度区域的经济发展。34. 产业布局: 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的产业生产力在一定范围内

26、的空间分布和组合,产业布局是产业的空间结构,其合理与否将影响到该国家或地区经济优势的发挥及经济的发展速度。35. 产业布局影响因素:(1)原材料,市场和运输;(2)劳动力,包括劳动力成本和劳动力质量; (3)外部规模经济性,或称集聚效应,是多个厂商在长期作出决策共同作用的结果; (4)资本,表现为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两方面; (5)政府第三篇 产业结构1. 产业群:指一些有各种关联关系的产业群体,与产业集群不是同一概念。2. 马克思两大部类分类法:以产品的最终用途不同作为分类标准,在实物形态上将社会总产品分为两大类,即将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划归为第一类,将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划归为第二类。3. 农轻

27、重产业分类法:是以物质生产的不同特点为标准,将经济活动中的物质生产部门分为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三大产业。4. 三次产业分类法: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认为与人类经济活动发展阶段相对应可以将人类经济活动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农业和畜牧业;第二阶段:以机械大工业迅速发展为标志;第三阶段:20世纪初,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进入非物质生产部门。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热水、煤气)和建筑业。第三产业:除了上述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在此,费歇尔将处于第一发展阶段的产业称为第一产业,处于第二阶段的产业称为第二产业,处于第三阶段的产业称为

28、第三次产业。5. 霍夫曼产业分类法: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根据霍夫曼比例,把工业化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消费品工业占主导地位,霍夫曼比例为(51); 第二阶段:资本品工业快于消费品工业的增长,消费品工业降到工业总产值的50%左右或以下,霍夫曼比例为(2.50.5)第三阶段:资本品工业继续快速增长,并已达到和消费品工业相平衡的状态,霍夫曼比例为(10.5)第四阶段:资本品工业占主导地位。这一阶段被认为实现了工业化,霍夫曼比例为1以下。在实际应用中,霍夫曼比例往往用轻工业品净产值与重工业品净产值的比例来表示。霍夫曼的工业化阶段理论阐述的主要是工业化过程中重工业化阶段的结构演变情形。6. 生产要

29、素集约分类法:按照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划分的分类法。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1)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在其生产过程中资本、知识的有机构成水平较低,活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所占的比重较大的产业。(2)资本密集型产业:是指在其生产过程中劳动、知识的有机构成水平较低,资本的有机构成水平较高,产品物化所占比重较大的产业。(4)知识密集型产业:是指在其生产过程中对知识的依赖程度大,即知识含量高、脑力劳动所占比重比较大的产业。7. 标准产业分类法:是指一国(一地)政府为了统一该国(该地)的产业经济研究的统计和分析口径,

30、以便更加科学地制定产业政策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并根据该国(该地)的实际而编制和颁布的划分产业的一种国家标准。8. 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按照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按照这种分类法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夕阳产业、衰退产业、淘汰产业等等。 (1)幼小产业:是指在开发初期因生产规模过小、成本过高、技术不成熟而不能享受规模经济的好处并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产业。(2)新兴产业:是指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已经度过了幼年生命危险期的新的细分产业,这些新的细分产业的产品在技术工艺、用途、生产方式、用料或其他方面与原有产业的产品有较大的不同。(3)

31、朝阳产业:是指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其进入技术不断成熟、平均成本不断下降、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时期,处在这一发展时期的产业称为朝阳产业。(4)衰退产业:是指由于技术逐渐老化、需求逐渐萎缩、平均成本不断上升引起规模收益逐渐下降、产业规模逐渐缩小的产业。(5)夕阳产业:是指衰退产业继续衰退下去,得不到政府的有关扶持,也没用某项技术的重大突破来改变原有的技术条件而即将退出市场的产业或产业群。(6)淘汰产业:是指产业发展到一定时候,由于技术老化、需求萎缩、成本上升、长期亏损而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而退出市场的产业。9. 钱纳里泰勒分类法:(1)初期产业:用于满足基本需求、技术工业简单的产业

32、,如食品纺织等;(2)中期产业:主要包括中间品,如木材、橡胶等;(3)后期产业:主要是金属和机械制品)10. 关联方式分类法:是将具有某种相同或相似关联方式企业经济活动组成一个集合的分类方法。包括:(1)技术关联分类法(是按照一些比较密切的技术关联关系,划分企业的经济活动。)(2)原料关联分类法(是按照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原材料,性能相似的投入物或活动对象相似为依据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归类的一种划分方法。(3)用途关联分类法(是将具有相同或相似商品用途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一个集合的分类方法。)(4)战略关联分类法(是指按照在一国产业政策中的不同战略地位划分产业的一种分类方法。包括:主导产业,是指能够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能够通过快于其他产品的“不合比例增长”的作用,有效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先导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