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97.50KB ,
资源ID:4718547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7185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电大《心理学》(本科必修)概念复习题.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电大《心理学》(本科必修)概念复习题.doc

1、注:本课程教材为心理学,郭德俊主编,刘惠军副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电大心理学(本科必修)概念复习题1、认知: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心理的最基本的过程。它包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惟和言语等。2、情绪: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喜爱、厌恶、满意、不满意等主观体验。3、个性心理特征或个性:人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特征,使人们之间形成差别。这些心理特征有的是暂时的、偶然的,有的是经常的、稳定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称之为个性心理特征或个性。4、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

2、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性的方法。5、心理测量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6、实验法:有控制的观察。它是在控制条件下,操作某种变量的变化,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它变量所产生的影响。7、个案法:以个人或一个团体为研究对象,在广泛搜集研究对象的家庭、社会环境、个人经历、健康状况等多方面资料的基础上,考察其心理活动规律的过程。8、无意识:是相对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9、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两个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10、不随意注意:又叫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3、注意的一种初级表现形式。11、随意注意:又叫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12、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13、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这是注意的时间特征,也称为注意的持久性。14、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它反映的是注意品质的空间特征。15、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和活动。16、注意的转移: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17、睡眠:是与清醒相对的意识状态。18、催眠:由催眠师诱

4、导而出现的一种介于清醒与睡眠之间的、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19、感觉: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这就是感觉。20、感觉的绝对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感觉的绝对阈限。21、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能够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22、差别阈限: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也叫最小可觉差。23、韦伯定律:德国生理学家韦伯曾系统研究了人类的差别阈限,并提出了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自然定律”韦伯定律,该定律的的核心观点是:引起最小可觉差的刺激变化量和原刺激强度的比值是一

5、个常数。这一关系可以用公式来表示:24、三色论:有三类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和蓝这三种不同波长的光敏感。当它们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红、绿、蓝是基本的颜色感觉,其他的颜色感觉都是由这三种颜色组成的,黑和白的感觉是由视杆细胞产生的。25、对立过程理论:颜色视觉产生于三个基本的系统,每个系统包含两种对立的成分,分别是:红-绿,蓝-黄和黑-白。所谓对立,就是指当一对系统中的一种颜色成分(如红色)被激活时,对另外一种成分的感受就会被抑制。26、频率理论:耳蜗中的基底膜和镫骨是按相同的频率运动的,振动频率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27、位置理论:不同音高的声音会激活耳蜗中

6、的不同区域,高音区位于耳蜗底部,接近卵圆窗,低音区则位于耳蜗顶部。28、知觉:人们通过感官获得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29、知觉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稳定的特点。30、大小恒常性: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因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大小改变而改变。31、形状恒常性:人对客观事物形状的知觉不因它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变化而变化。32、颜色恒常性:人不因照度导致的物体颜色变化而保持对其颜色知觉恒定。33、知觉适应:当刺激输入发生变化时,我们就需要改变自己的知觉习惯来适应这种变化,这就是知觉适应过程。34、知觉定势:主

7、体对一定活动的预先的特殊准备状态。35、空间知觉: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识。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等。36、肌肉线索:主要是指来自于眼部肌肉的深度线索,这类线索包括调节和辐合。37、单眼线索: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的深度线索。由于二维图形的深度知觉靠一只眼睛就能感受到,所以单眼线索也被称为图形深度线索。38、时间知觉:时间是物质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表现,时间知觉正是对这一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39、运动知觉: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对于运动的知觉既包括来自视网膜的视觉信息,也包括来自眼睛追随某个物体运动时的肌肉变化信息。40、真实运动: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物理位置变

8、化。41、似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位置变化。42、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43、自主运动:如果让你站在只有一个静止光点的黑暗房间里,盯着那个光点看几分钟后,你就会感觉那个光点在移动,这是一种自主运动现象。44、错觉: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45、记忆: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46、感觉记忆:也叫瞬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信息输入感觉器官后,感觉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感觉痕迹的形式在人脑中被

9、保留下来的过程。47、短时记忆: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一般是指保存时间少于1分钟的记忆。48、长时记忆: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的保留下来。49、陈述性记忆:主要是指对事件、情景或知识的记忆。50、程序性记忆:主要是指对技能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51、情境记忆:也被称为自传体记忆。指对那些发生于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52、语义记忆:个体关于世界的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53、内隐记忆:在个体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影响。54、外显记忆: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55、编码:人们获

10、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56、存储:将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和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57、提取:从记忆中查找已有的信息的过程,58、感觉记忆:也叫感觉登记。指在物理刺激不再呈现时,信息以一种相对原始的、未被加工的形式在较短的时间内保持的过程。59、图像记忆:视觉器官能识别刺激的形象特征,能保持一个生动的视觉图像,是感觉记忆的一种主要编码形式。60、声音的感觉记忆:被称作声像记忆,是指当听觉刺激停止后,回声仍在听觉系统中短暂持续的现象。61、组块: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编码过程。6

11、2、回忆:人们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或概念进行直接提取的过程。63、再认: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64、遗忘: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有困难。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遗忘就是信息提取不出来或提取出现错误。65、倒摄干扰:新学的信息干扰了已有的信息的记忆。66、前摄干扰: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来的学习材料的干扰。67、精细加工: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应用己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合理化。68、自我参照性加工:以自我相联系的方式对词汇进行编码。69、思维: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70、动作思维:

12、又称实践思维,是以实际动作为支撑的思维过程。71、形象思维:以直观形象和表象为基础的思维活动。72、逻辑思维:也叫抽象思维。是指人们面对理论性的任务,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的思维。73、聚合思维: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熟悉的逻辑规则去寻求问题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74、发散思维:人们沿着不同方向思考,通过重新组织当前具有的和记忆系统中已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75、常规思维: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76、创造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77、思维的过程:人们在头脑中,运用已有的知识

13、和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过程。78、比较: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共同点、不同点及关系。79、分类:在头脑中根据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80、抽象: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并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81、概括: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使之普遍化的思维过程。82、表象:事物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大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形象的认知过程。83、想象: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84、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的产生

14、的想象。85、幻觉:一种在异常精神状态下产生的无意想象,86、有意想象:按照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87、再造想象:根据现成的描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88、创造想象: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89、幻想:指向未来的、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90、问题解决:最为普遍的一种思维形式。当人们想要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但又不能立即找到实现该目标的合适路径时,其所从事的活动,都可以称作问题解决。91、算法:解题的一套规则,它精确的指出解题的步骤。92、启发式策略:凭借经验的解题方法,也可称为经验规则。93、手段-目的分析: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

15、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94、思维定势: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95、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定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如果先前曾采取某种方法解决某类问题并多次获得成功,以后再次遇到同类问题时还会重复采用同样的方法。96、功能固着: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只看到事物的某种典型功能,而看不到该事物其他方面作用的现象。97、创造性思维: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98、顿悟:问题解决者似乎一下子找到了问题解决的灵感,就像在头脑中有个灯泡突然亮起来一样。99、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在漫长的社会生产和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

16、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元素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100、语言的结构性:每一种语言都是受规则支配的,说同一种语言的人都是以相同的语言规则而不是随机的方式来说话的。101、音位: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一个音位表示了语言中被知觉为相同的一类声音。102、语素:语言中最小的语义构成单位,是词的构成要素,因此也称词素。103、词: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104、词汇的理解:也称为词汇识别,是指人们通过听觉或视觉,接受输入的词形或语音信息,并在头脑中揭示词义的过程。105、词频:某个单词在书面语言中的使用次数。106、词长效应:对于拼音文字的

17、一些研究发现,在词的使用频率相同的条件下,一个词所包含的字母越多,识别时间就越长,这就是所谓的词长效应。107、语境:任何一种语言交际活动都是具体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或者说,都离不开什么人说、对谁说、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场合说等,这些语言使用时的环境,就是通常所说的语境。108、图式: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它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也有人把图式看做是有组织的知识单元。109、语言产生:也叫语言的表达,是指人们通过语言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过程。语言的生成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种形式。110、情绪: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

18、111、主观体验:个体对不同情绪状态的自我感受。112、表情:情绪的外部表现,它是在情绪状态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113、生理唤醒:情绪产生在一定的生理激活水平上,也就是要激活神经系统的一定部位,为情绪的发生和活动提供能量。114、基本情绪: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模式,它们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115、复合情绪:由两种以上的基本情绪组合而形成的情绪复合体。116、积极情绪: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如快乐、兴趣、满足和爱等。117、消极情绪:生活事件对人们心理上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如痛苦

19、、悲伤、愤怒、恐惧等。118、心境: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持续性的、比较平稳的情绪状态。119、激情:一种与心境相反的情绪,它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120、应激: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121、面部表情: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122、情绪调节:个体对情绪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情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123、原因调节:针对引起情绪的原因进行调整,包括对情境的选择、修改,注意调整以及认知策略的改变等。124、回避和接近策略:也叫情境选择策略,它是通过选择有利情境、回避不利情境来实现

20、的。这是情绪调节的一种常用策略,125、控制和修正情绪事件:是一种更为积极的策略,它是通过改变情境中各种不利的情绪事件来实现的,情绪调节者试图通过控制情境来控制情绪的过程或结果。126、认知重评:即认知改变,通过改变对情绪事件的理解和评价,而进行情绪调节。127、表达抑制:是反应调整的一种,是指抑制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情绪表达行为,调动自我控制能力,启动自我控制过程以抑制自己的情绪行为。128、合理表达:采用恰当的表情,它不造成人际和社会适应上的障碍,有利于个体幸福和团体密切,这是情绪调节的最为关键的策略。129、动机: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130、需要

21、: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这种不平衡状态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不平衡。131、自然需要:也称生物学需要,它包括饮食、运动、休息、睡眠、排泄、配偶、嗣后等需要。132、社会需要:人类特有的需要,如劳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社会赞许的需要。133、耶克斯-道德森定律: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134、生理性动机:也可称为基本动机,它是为了维持生命的需

22、要所必需满足的动机,以有机体、自身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135、社会性动机: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人有权力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成就的需要、认识的需要等,因而产生了相应的权力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认识性动机和学习动机等。136、兴趣: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137、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表现为对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138、成就动机: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优异结果

23、和成绩,并能超过他人的动机。139、权力动机: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驱力。140、交往动机: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141、驱力理论:20世纪20年代武德沃斯提出了行为因果机制的驱力概念。所谓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减少驱力,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142、诱因: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143、归因:从人们行为的结果寻求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144、内在动机:在没有外在奖赏和压力的情况下,个体的目的指向活动本身,可以激发行为,使人们得到情绪上的满足,

24、从而产生成功感。内部动机包含着自我决定、胜任力和兴趣等成分。145、外在动机:由外部力量和外部环境(即诱因)激发而来的动机。146、社交动机: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也都有与他人保持往来、建立联系、获得伴侣和友谊的需要,都有与他人和睦相处和归属群体的愿望。在这些需要和愿望基础上产生的动机称为社交动机。147、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148、一般能力:人们所共同具有的最基本的能力,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一般能力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智力。149、特殊能力:人们从事特殊职业或专业所需要的能力。150、模仿能力: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来学习各种

25、知识技能,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151、认知能力:个体接受信息、加工信息、储存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152、操作能力:个体指挥自己的肢体以完成各项活动的能力。153、社交能力: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在社交能力中包含有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154、人格: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155、气质: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它表现为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特点和差异的组合。156、性格: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157、性格的态

26、度特征:人对现实的态度体系是性格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性格最直接的表现。它与人的社会属性相关。157、性格的意志特征:个体在调节自己行为方式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特点。158、性格的情绪特征:一个人在情绪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以及主导心境方面的特征。159、性格的理智特征:人们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160、自我调控系统: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或自我调节)三个子系统所构成,因此也叫自我意识,161、自我认知:个体对自己的认识。162、自我体验:个体在对自己进行自我认知时产生的情绪体验。163、自我监控:个

27、体对自己的行为、活动和态度的调控。164、自陈式量表:一种问卷式的人格测验,通常由一系列的问题组成,要求被试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形来回答。165、投射测验:利用某些材料(一般是意义模糊的刺激),要求被试对刺激材料进行解释,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和情感泄露出来,从而确定其人格特征。166、情境测验:主试在某种情境下观察被试的行为反应,进而了解其人格特征。167、自我实现:个体生而具有的内在潜力经由成长过程得以充分展现。167、自我:人格结构的核心,自我概念在意识层面运作,是个人所察觉到的。168、自我概念: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行为特点、人格特征、社会角色、社会关系和思想观念等

28、诸多方面的看法和观念的总和。169、物质自我:个体所拥有的真实的物质,其中还可细分为身体自我(如自己的相貌、身高等)和身外的物质自我(我的财产、我的作品等,我的衣服、我的包)。170、社会自我:个人认为自己在别人看来所具有的属性和行为特点,它包含了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171、精神自我:个体内在的非物质的属性。如能力、态度、性格、兴趣、动机、品德、理想、信念、政治观点等。172、社会刻板印象:人们对某一类人产生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173、社会偏见:人们不以客观事实为根据所建立的对人、对事的态度。174、社会态度:人们对社会现象(社会事件、人物、社会规范等)所持有的喜欢或不喜欢的评价

29、性反应,它表现在人们的信念、情感和有目的的行为中。175、亲社会行为: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176、旁观者效应:旁观者的存在降低了助人行为的动因,其他人越多,发生助人行为的可能性越小。177、攻击:又称作侵犯。实际上是人们根据行为者和行为本身的特性而对某些伤害性行为做出的一种判断。 178、从众: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变化。也就是说个人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观点,转变为采纳大多人的看法。179、人际吸引:个体与他人之间在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180、友谊:一种自愿的、个人的关系,通常能够提供亲

30、密和帮助,在友谊关系中,双方互相喜爱并寻求彼此相伴。181、爱情:一般专指男女之间的亲呢关系,其中包含着审美、激情等心理因素及生理唤起和共同生活愿望在内的一种强烈的情感状态。182、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2005)将心理健康定义为“一种良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应对正常的生活压力,有能力从事富有成效的工作,并且能够为自己所处的社区做贡献”183、积极情感:凡是与人的某些社会需要满足相联系的情感状态。184、沉浸:由心理学家奇克森特米哈伊提出的用来描述人的高度投入状态的概念,比如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一气呵成”、“才思如泉涌”的状态都可称为沉浸体验,它是个体幸福的

31、一个重要来源。185、心境障碍:以明显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常见的心境障碍包括躁狂发作、抑郁发作等。186、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所处环境不相称。情绪表现可以从高兴愉快到欣喜若狂,某些特例则以易怒为主。其症状标准以情感高涨为主,并伴有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187、抑郁发作:抑郁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所处情境不相称。情绪表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性症状。还常常会表现为精力减退,睡眠有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严重者还会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自杀、自伤行为。188、应激性相关障碍: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心理障碍,也称为反应性精神障碍。189、急性应激障碍:个体在受到突如其来的、严重的精神打击后立即(1小时之内)出现的伴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者精神运动性抑制。190、创伤后应激障碍: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如重大自然灾害、亲人亡故或重大疾病)导致的个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