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3.05KB ,
资源ID:472012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7201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曲笔01之欧阳美创编.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曲笔01之欧阳美创编.docx

1、曲笔01之欧阳美创编古代诗歌曲笔抒情的“对写法”时间:2021.01.01创作:欧阳美曲笔抒情是中国古典诗歌惯用的艺术手法,而“对写法”则是曲笔手法的一个典型,也是中学生诗歌鉴赏常考的手法之一,其恰到好处的运用使得诗歌更为婉转含蓄,意境深邃,真切动人。以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为例: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宦游异乡的诗人在冬至之夜“抱膝”而坐,形影相吊。孤灯,清冷,凄凉,寂寞,自然令诗人想起家庭的温暖,亲情的温馨。但诗人并未写自己如何想家,而是从对方入手,想像家人也会围坐在灯前直到深夜,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的生活状貌。其实,诗人想像家人思念自己,正曲笔表

2、现出自己对家人的深切思念。“对写法”使得诗作含蓄蕴藉,别具韵味,耐人咀嚼,但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阅读理解难度,这就有必要对“对写法”的运用特点加以研究和探讨。一、意旨的思怀性。思乡怀远,是中国古典诗歌最常见的表现主题。“对写法”的运用总是与表现这一特定主题交融在一起。古代社会交通不便,通讯落后,身居关山难越、锦书难寄之境地,诗人魂牵梦萦的思乡之情难以排遣,只得借助“对写法”,巧发怀想,将刻骨思念化作点点泪珠,沾湿衣襟,凝成诗句,并穿越时空,打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对写法”成就了无数诗人,成就了一首首愁肠千结、哀怨缠绵的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诗篇与一代代文人骚客达成心灵共鸣,为后人输送源源不断的

3、艺术营养,也让今天的青年学子享受着传统文化的赏赐与熏陶。二、主体的朦胧性。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不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乾。杜甫的月夜是“对写法”运用得最为经典的一首诗歌。身陷长安的诗人“举头望明月”,不由想起远在鄜州的妻儿。诗人不直接描写自己在城中如何望月思远,而是宕开一笔,从对方写起,详细描写闺中妻子望月的情景。由于诗歌既写到妻子望月之痴情,又写到小儿女尚未懂事,不解母亲望月情由,从而使得抒情主体飘游不定,思念对象不甚分明。这就给学生鉴赏设置了障碍,极易将抒情主体理解为闺中妻子。其实,抓住“鄜州”“ 遥”“ 长安”“ 双照”等关键词即可明晰,妻

4、子儿女只是作为抒情主体的诗人抒发相思之情的凭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诗句则更具迷惑性: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诗歌的相思主体是“扁舟子”, 诗人用想像之中少妇的思念来衬托“扁舟子”的思念之情,可由于描写“扁舟子”思乡之情的同时插入了大段闺中少妇的活动,从而使抒怀主体变得扑朔迷离。事实上,如果将该诗相思主体理解为闺中少妇,诗歌对“扁舟子”进行的反复渲染就会显得苍白乏味,诗歌回环曲折的意蕴和缠绵悱恻的情谊就会大打折扣。正确理解“对写法”的妙处,找准诗歌的抒怀主体是关键。三、效果的反衬性。“对写法

5、”诗歌曲折达意、委婉传情的效果都是借助反衬这一手段来达成的。具体生动的意象、典型细致的生活细节、虚实相应的意境如果不是与反衬手法结合在一起,便不能恰当而曲折地表现诗人真挚宛转的思念之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原野荒寂,四顾苍茫,天地悠悠,瞭望台高高耸立。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时间又逢黄昏,久戍不归的征人“独坐”孤楼,思情正随着青海湖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就在这寂寥的环境中,缕缕笛声呜呜咽咽地传来。这恰似一根导火线,本应使边塞征人积郁心中的思情大肆爆发,但诗人却耐人寻味地将读者视线引向一个出人意料的画面“金闺万里愁”。粗略一

6、看,这似乎冲淡了诗歌的表现力。其实,诗人所要表现的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正好通过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衬出来,天地之外的金闺“万里”情愁反衬出征人思念之深之远之痛之彻之浓之烈。这末尾别出心裁的一句反衬诗句如画龙点睛,立刻使全诗神韵飞腾,力量无比。如果直抒胸臆,则诗味与嚼蜡何异? 四、意境的虚幻性。“对写法”诗歌中经常出现月色如霜、夕阳西下、清猿哀鸣、闺房深深、寒风幽幽、愁梦长长的意象,这些意象别具匠心的组合形成悲凉哀怨、感人至深的意境。这种意境可以是诗人当前所处的情境,更多的则是诗人想像当中思念客体所处的情境,但也有可能是思念客体特定时空现实生活的反映,这就使得诗歌的意境充满了虚幻色彩。虚

7、实相间的思怀情境给读者留下无穷无尽的想像余地。诗人通过虚实结合的情境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愁思,使诗歌显得韵味无穷,婉约动人。李商隐的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女主人公早晨“对镜贴花黄”、“照花前后镜”之时,正感叹青丝已改,青春飞逝。夜晚,女主人公在月光下吟哦留连,浑然忘却月光之清寒。“应”字表明上述情境并非诗人亲眼所见,而是一种推测。一切都在想像中,一切又都切合生活实际,虚幻的情境充满了曲折含蓄之美。再如东坡居士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全诗看似梦境记实,实际是恩爱夫妻平日生活的生动写照。“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三句作为感情发展的高潮,诗

8、人设想对方为怀念自己而柔肠寸断,正表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无限思念。“料得”虽为推测之词,语气却又十分肯定。以虚映实,虚中见实,这使得虚幻缥缈的幻梦之中人的思情更加真挚、深沉。正是借助于梦境的虚幻与缥缈,诗人的怀思才显得格外凄婉哀伤,情真意切。五、意象的情境性。运用“对写法”抒发情感的诗歌,抒情主体其心理活动和情感世界不是抽象的,而是寄托在一个由家乡人情、细腻的动作、逼真的体态或自然风物等等所组成的情境中。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诗人贬谪龙标,在橘柚飘香、细雨微凉的时节送别朋友魏二,朋友乘船而去。三四两句诗人宕开一笔,不写自己的思念,转而由“忆君

9、”引起,描写友人离别之后的种种愁绪,一个想像中的情境展现在读者面前:朋友远在异乡,夜泊潇湘,清凉的月色下,梦里充斥着凄冷的猿猴哀鸣。虚设中友人所处的凄凉清冷的情境将诗人的相思愁苦表现得委婉深沉。与此类似,月夜中“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两句则创设出这样一个情境:妻子长久地痴痴地望着天上的明月,夜雾打湿了她的头发,清凉的月光让她的双臂变得冰凉。从妻子思念自己的具体情境来写,让思念从彼岸飞来,愈见得诗人思念之深切。遥隔千里,松冈之下,亡妻长眠地下,冷月清光遍洒大地,这是东坡居士江城子的一个情境,此等境地是何等孤寂凄哀!典型情境的创设使情感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强化。 六、语言的质朴性。“对写法”诗歌往往

10、从小处着眼,以生活画面入诗,多用设问,猜测语气较为突出,言词口语化,生活气息浓郁。诗歌语言表面看来恰似一杯淡水,其实总能于平淡之处蕴含浓郁的诗情,表现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强烈眷恋。质朴自然的诗句,饱含诗人的一片深情,具有感人的艺术力量。周邦彦苏幕遮中“五月渔郎相忆否”一句即为范例。诗人低声询问家乡渔郎是否思念自己,以此反衬自己对家乡朋友的浓烈思念。“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等诗句也无不体现出上述特点。这些诗句“无矫饰之情,无故作之态,不以使事用典取胜,亦不以锻炼词句生色,纯以平常语出之”,却形象而精练地写出了羁旅远方

11、的心灵飞归故乡之急,思念亲人之切,诗人自作多情之态、思情成痴之状跃然纸上,引起无数读者的心灵共鸣,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接抒写其事其情的笔法,叫做曲笔。曲笔,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用曲笔来抒写感情,可以使诗歌的抒情更为婉转、含蓄、意境深邃,倍增哀乐。从形式上来看,落笔对方、移情别恋、琵琶反弹是古典诗词中的曲笔运用的最主要的三种类型。 一、落笔对方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联想和想象,借对方来写自己,表面上看是写对方,而实际是写自己,是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这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写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这是诗词

12、中曲笔艺术手法的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采用这种手法的诗词的数量也最多。例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哭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是杜甫安史之乱中,身陷长安时,于城中“举头望明月”,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远在鄜州的妻儿。但是诗人不直接描写自己在长安城中如何望月思远,而是从自己的家人写起,这就是所谓的曲笔。诗人想像,在这个时候,自己的妻子定当和自己一样也在“举头望明月”,也是“对影成三人”。接下来进一步想像妻子望月时的情景,小儿女尚未懂事,不明白母亲为何如此痴痴地望着天上的明月,明月中有什么如此吸引母亲。妻子痴痴地望着天上的明月,想必夜雾打湿了她的

13、头发,清凉的月光也许会带来一丝寒意。诗歌云曲笔,明写妻子,暗写自己,借对方对自己的思念来传达作者对妻子儿女的思念。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再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邵郑释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前两句,诗人极力渲染一种孤独寂寞的氛围,为下文正面描写“思家”,作了情感上的铺垫,更令读者去体会“家”的亲切、温暖。三、四两句正面写想家,其异于常人之处在于:诗人不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家里人,而是换一种角度,把自己的思念转化成对方的思念,极写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从而使自己思念家人之情加倍托出。二、移情别恋诗人本欲表达自己对某人或某事、某物的一种情感,但在具体表达时却故意将

14、自己的感情移注于另外的人、事、物上,表面上看是移情别恋,而实质上作者对此人、此事、此物的眷顾更深,感情也更真,能够受到“倍增情感”的效果,这就是诗词中曲笔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如刘皂的渡桑干: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这首诗是抒写作者长期居住并州之后又北渡桑干河的心情的。“归心日夜忆咸阳”,作者在并州时总是想回到故乡咸阳,这种感情刻骨铭心;而现在却又要北渡桑干,到离家乡更远的地方去,作者对并州反而感到亲切了。诗人十年旅居并州,乡思之情强烈到了极点,然而,回乡的愿望不但不能实现,却又“无端更渡桑干水”,离家乡越来越远,其思乡之情则超出了极限,无奈之中只好把并州姑

15、且当作自己的家乡。诗人想回乡,结果却南辕北辙。“却望并州是故乡”,旅居仅十年的并州现在居然感到如此的亲切,那么故乡也就更加让人魂牵梦绕了。至此,诗人的乡思之情在这种曲笔手法中得到了超强的表现,既微妙而又真实,言简意深,耐人寻味,而这绝非正面实写所能达到的。三、琵琶反弹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即诗人本欲表现某一种情感,但在表达时却故意反其道而行之;或是一反常人的正常心理,故意从反面落笔,通过反弹琵琶的方式来表现诗人的情感,这其实也正是曲笔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戴复古的江阴浮远堂: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这首诗抒写作者登临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因国土沦丧而产

16、生的忧愁和痛苦之情,而作者的情思在诗中表现得最为集中和强烈的是“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该句也最为人称道。在这里,诗人借山寄愁,运用曲笔,一反古人“登临送目”“登高望远”的惯常技法,独辟蹊径、琵琶反弹:只因无山遮隔,才致使中原沦丧之地,尽收眼底,触目辛酸,令人生悲。由于“无山”,故能“极目”,因“极目”而视通万里,由此而生“万里愁”。诗人通过望之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出了国耻难忘的极度悲愤的感情。再如韦庄的菩萨蛮词: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词中运用曲笔的是“未老莫还乡”一句,这里作者正话反说,写得“似直

17、而纡,似达而郁”。说“莫还乡”,实则正是由于想到了还乡,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蕴涵的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郁结的感情。因为词人以避乱入蜀,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鼎沸,欲归不能,所以,“未老莫还乡”一句,巧妙地刻画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思乡怀人的心态,可谓语尽而意不尽。1 列锦 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2 出处 在流传深远的名篇“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中,“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

18、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再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给人的情趣和诗味是浓醇、深长的。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雁,下句是听觉意象千家万户的砧杵之声。上下句的串联叠合,不但鲜明准确地描绘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征,而且构造了一个幽远凄清的意境。例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佳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句由十个纯名词构成六个意象,叠映出商山黎明之前的一幅完整的画面:残月高悬,雄鸡清声;茅房客舍,思归心切的客人早早地起来赶路,谁料,板桥横渡,冷霜冽冽,一行足印,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了。整句诗仅由叠加的六个意象来突出“早行”二字,

19、不着一闲词,尽得“早”之风流韵味。再如 柳永雨霖铃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人完全撇开了愁、怨、相思之类直抒胸臆的字眼,也没有借助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段,而是选择了“杨柳岸”这个颇能惹人缱绻情思的场景,再把“晓风”、“残月”这两个色调上一清新、一凄惋形象剪接进去,造成鲜明强烈的对比和呼应,使人获得空间宽广、时间连绵的审美感受,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朦胧、深远又带点神秘意味的艺术境界。运用“列锦”,可以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经典的列锦还有“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楼船夜雪

20、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列锦”又称“列词”,最早大约见于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一书。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它要求抓住对 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用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用白描手法写景,可让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感情。白描,有别于细描。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 列锦是一种修辞方法,全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具有凝炼美、简约美、含蓄美、空灵美和意境美。列锦: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特殊的修辞方式。这个名称是当代修辞学家谭永祥提出的,他对列锦的解释是:古典诗歌作品中一种奇特的句式,即全句以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里面没有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却同样能起到写景抒情、叙事述怀的效果。时间:2021.01.01创作:欧阳美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