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149.32KB ,
资源ID:474100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7410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1、该学者认为,设置御史大夫的目的为 A制约丞相权力,维护君主专制 B强化思想控制,防止地方分权 C扩大丞相权力,提高行政效率 D担任侍从顾问,协助批阅奏章7汉书高帝纪载,刘邦令“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免除)徭戍。以十月赐酒肉”。这一举措表明 A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B注重推行道德教化 C官府建立养老机制 D统治思想转向有为8中国古代有立法保护耕牛的传统,秦汉时期皆立法严禁杀牛,魏晋南北朝时规定“非宗庙社稷之祭不得杀牛,犯者皆死”。这一现象表明 A西周宗法制度尚存 B注重保护生态平衡 C农业受到官府重视 D立法过于严苛细密9

2、汉高祖刘邦之后,开始“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惠帝时,废除民间收藏图书的禁令。文帝时,免于秦焚的古籍,多有出现。不少诸侯王身边聚集了一群学者,形成了一些学术中心。诸子学呈现繁荣局面。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A实行宽松的统治政策 B百家争鸣局面的重现 C诸侯王势力逐渐削弱 D推行积极有为的国策10.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六月颁布俸禄制,诏云:“置官班禄,行之尚矣。周礼有食禄之典,二汉著受俸之秩自中原丧乱,兹制中绝,先朝因循,未遑厘改。朕宪章(效法)旧典,始班俸禄。”这反映了 A改革借鉴了汉族的官僚制度 B旧势力阻碍改革的顺利进行 C战乱导致典章文书大量毁坏 D俸禄制导致官员的贪污腐败

3、11唐太宗告诫巡视州县的官员:“就田陇间劝励,不得令有送迎,多废农时”,还规定:“诸非(非法)兴造及杂(额外)徭役”,超过一定的数量,“坐赃论”。这说明唐太宗 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B推行均田,鼓励垦荒 C保证农时,减轻负担 D不兴土木,休养生息12唐贞元八年(792年)六月,江淮等南方诸州“霖潦为灾、浸没田畴、毁败庐舍”,有大臣上奏“虽幸者京师岁稔,夏麦又登然赋取所资,军国大计,仰于江淮”,要求宜速救灾。对该材料,下列解读正确的是A安史之乱对经济破坏严重 B南方经济地位进一步上升C江淮地区成为了政治中心 D关中地区是朝廷财赋重地13.右图为扬州博物馆藏唐代长沙窑出产的瓷器,它是一件西亚椰枣纹

4、装饰风格的青釉褐斑模印贴花壶,椰枣纹图案中心标着一个“张”字,表明是张氏家族作坊的产品。该文物可以用于研究唐代 A交通路线与对外贸易 B坊市制度与城市发展 C官营手工业制瓷工艺 D书法绘画与雕版印刷14.司马光评价王安石为“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其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蔡京对王安石变法推崇备至,“取熙宁成法施行之”。梁启超则认为王安石变法“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A无法对王安石变法准确地评价 B后人评价较当时更具有正确性 C历史评价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 D变法是历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15右图是南宋临安城的城市布局,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经

5、济职能是临安城首要功能 皇宫偏居城南表明皇权衰落 水运是物资供应的重要途径 周边城郊地区商业活动繁荣 A B C D16元史载:“元制,设急递铺,以达四方文书之往来,其系至重大都设置总急递铺提领所凡铺卒皆腰革带,悬铃,持枪,挟雨衣,赍(携带)文书以行。”以下对该机构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维持地方治安 B巩固统一帝国 C转运地方财赋 D抑制武将势力17据史料记载,明代棉布盛行,松江府是棉布的主要产地,苏州府的嘉定、常熟所产棉布也很畅销,“商贾贩鬻,近自杭、歙,远至蓟、辽、晋、陕”。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作物开始投放市场 B棉纺织业取代传统丝织业 C白银取代铜钱普遍流通 D江南地区成

6、为棉纺织中心18.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逐渐合法化。老百姓“富家以财,贫人以驱,输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易其方物,利可十倍”。而月港“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其殆天子之南库也”。据此可知A明朝始终奉行鼓励对外贸易的政策 B对外贸易有利于改善国计民生状况C福建地区是明清对外贸易主要通道 D私人海上贸易造成了贫富分化加剧19雍正七年(1729年),对发动叛乱的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用兵时,为缩短文件奏请批复的时间,加强保密性,设置了一个机构,此机构后来 A分散相权加强专制皇权 B成为国家正式中枢机构 C增强了内阁的执政能力 D协助皇帝处理重大政务2

7、0明代思想家陈献章反对在圣贤经书中打圈子,主张“为学需从静坐中养出个端倪来”,“求诸吾心”。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展了程朱理学体系 B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继承了陆九渊的思想 D心学思潮由此出现21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对后世影响最大,书中重点介绍了英法美等国的社会风情、政治制度、工艺制造、机械生产、对外贸易和西洋各国相互关系等。林则徐编译这本书,对当时禁烟斗争的现实意义包括了解西方列强国情寻求御敌的策略维护中国司法主权宣传商战的主张 A B C D22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之后,当时一些西方人认为,这两件事使清王朝在“数百年的固定不变之后,终于进入变化状态了。”这种变化是指中国 A开

8、始全盘西化 B开展自强运动 C改革传统政体 D鼓励实业救国23在晚清学习西方的思潮中,王韬认为:“诚使孔子生于今日,其于西国舟车、枪炮、机器之制,亦必有所取焉。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盖万世而不变者,孔子之道也。”以上言论所反映的主张是 A反对学习西方的近代技术 B以儒家学说抵御西方近代思想 C以西学取代传统儒家思想 D以传统文化为主西方技术为辅24太平天国运动中出现过一些向西方学习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其中具有近代性质的社会改良主张是 A“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B“禁酒及一切生熟黄烟、鸦片” C“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 D“禁庙宇寺观,既成者还其俗,焚其书”25. 19世纪中期

9、,中国产茶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福建武夷山开荒栽茶“漫山遍野,愈种愈多”,杭州於潜“仰食于茶者十之七”,湖南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这表明 A国内需求扩大使茶叶生产增加 B通商口岸附近的农业逐渐破产 C出口数量增加扭转了贸易逆差 D开埠通商加速农业生产商品化26.甲午战争开始之前,李鸿章争取列强出面调停,并且要求前线清军“静守勿动”,“可守则守,不可守则退”。李鸿章上述做法的实际结果是 A.贻误战机,造成清军士气低落 B造成列强矛盾,形成有利局势 C.有理有节,未给日军战争借口 D运用外交手段,避免战争损失27在给光绪皇帝的上书中,康有为呼吁开国会,行宪法,促进工业发展,实现 军队现代化

10、;第一次被光绪帝召见时,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置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渐擢小臣”。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采纳了A BC. D. 28.读“中国进口货物来源国家所占百分比”表,可以看出 年份 英国 日本 美国 1871-1873 34.7% 3.7% 0.5% 1901-1903 15.9% 12.5% 7.1 % 1913 16.5% 20.4% 6.0% 1919 9.5% 36.3% 16.2%资料来源剑桥中国晚清史等 英国输入中国的商品总量逐年下降 日本逐渐成为主要侵华国家 美国已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列强之首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 A B C D29. 1905年,清廷派五大臣

11、出洋考察宪政,满洲贵族载泽等先后考察日本、英国、法国、美国、 德国等国。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政治体制改革被纳入到宪政轨道。清政府之所以采取这些行动是因为 A清末新政的失败 B国内矛盾的激化 C黄花岗起义爆发 D革命党人的妥协30. 1908年5月17日北京白话画图日报登载以下漫画,据此可知 A晚清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分化严重 B近代社会阶级压迫严重民不聊生 C农民阶级成为中国革命领导力量 D漫画是传播革命理论的主要方式31.孙中山在阐释三民主义的某项主张时说,中国革命不能停留在“媲迹于欧美”。当时欧美贫富差异巨大、阶级矛盾严重,中国应“睹其祸害于未萌”,“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

12、一役”。以下各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A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B实行平均地权,解决贫富分化问题C实现三权分立,保证民主政治实施 D鼓励发展实业,促进近代经济发展32.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吴虞在新青年上陆续发表文章,将封建宗法制度、家族制度与专制制度结合起来,从整体上加以批判,指出家族制度是专制主义的根据,两者均以孝的伦理原则为核心和联结纽带,且与忠、礼等伦理观念结合,最终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以上言论意在 A揭示专制制度根源 B否定社会伦理道德 C阐释儒家伦理体系 D剖析传统家族制度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2分)33.(18分)中国传统“天下”观经历了历史演变。 材料一先秦时期

13、,有关“天下”的一些论述尚书立政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以觐文王之耿光,以扬武王之大烈。诗经小雅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周礼夏官职方氏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 材料二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徐彦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大”,重视、尊重;“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后世因此称统一王朝的统治为“大一统”。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先秦时期“天下”观的内容,并分析其对秦汉历史的影响。(6分) 材料三黄

14、宗羲重新建构了中国思想传统中的天下观,在他看来,天下是天下百姓的天下,而不是皇帝的“囊中之物”。从“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的观念出发,强调君臣应该合理分配职权,共治天下。在他看来,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以天下为主,君为客”。遗憾的是,现实的社会往往却是“君主为主,天下为客”。这样的专制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黄宗羲激愤地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对君主专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批判! 摘编自刘勇强编著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黄宗羲“天下”观的含义,并分析其形成的背景。以下为王建朗、黄克武主编的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5、晚清卷第二十三章的部分标题(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晚清时期国家观念的变化以及变化的背景。34.(23分)评价历史人物应以事实为依据。 材料一岳麓书院藏秦简“秦始皇禁湘山诏”,记载秦始皇巡游湘山(即洞庭湖君山)时,“登相(湘)山、屏山,其树木野美,望骆翠山以南,树木口见亦关,其皆禁勿伐”。随行大臣提出:“其禁树木尽如禁苑树木,而令苍梧谨明为骆翠山以南所封刊(封山禁伐)”。史记则记载秦始皇在湘山遭遇大风,几乎不能渡过湘江,以为当地神灵作怪,“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使其裸露)其山”。 摘编自晏昌贵禁山与赭山:秦始皇的多重面相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两则史料中有关秦始皇的记述有何

16、不同及出现这种不同叙述的原因。 材料二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禅位,宋孝宗继位,诏求直言。朱熹上疏提出了他的“帝王之学”的两条基本原则:“先格物致知”,“自然意诚心正”,这样就可以应对天下的一切事务。扩充了天理,克服了人欲,就会“圣心洞然,中外融彻”,也就是心正意诚。据宋史记载,此后不久,有人在路上碰到朱熹,劝他见皇帝不可再讲“意诚心正”,“上所厌闻,戒勿以为言”,朱熹回答说“吾平生所学,惟此四字,岂可隐默以欺吾君乎?” 摘编自李申简明儒学史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朱熹的思想和品格。材料三 左宗棠事迹年表1852年(咸丰二年)太平军围攻长沙,左宗棠参与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1

17、860年(咸丰十年)随曾国藩襄办军务。招募5000人,组成“楚军”,赴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1862-1864年(同治元年至三年)左宗棠率部在浙江与太平军交战,从太平军手中夺得金华、绍兴、杭州等地。1866年(同治五年)左宗棠致力于创办军事工业,在福州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近代造船厂。1868-1874年(同治七年至十三年)左宗棠协助李鸿章剿灭了华北地区农民武装西捻军。左宗棠出任陕甘总督,在兰州创办甘肃机器制造局。沙俄于1871年侵占伊犁,左宗棠力主收复。1876-1878年(光绪二年至四年)左宗棠出兵新疆,打败叛乱势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上书朝廷,要求收回伊犁以及在新疆设省(新疆188

18、4年正式建省)1880-1881年(光绪六年至七年)清延派员出使俄国,重议伊犁条约。左宗棠兵分三路向伊犁挺进。沙俄被迫放弃一些侵略要求,清朝收回伊犁。左宗棠筹建多年的“甘肃织呢总局”正式开工。(3)阅读材料三,以左宗棠的历史功过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11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35(11分)书籍的刊印传播对社会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材料一唐代印刷品中,历书(日历)占很大比例,质量也较其他印刷品为优。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需要掌握农时和节令的变化,因而社会需求较大。各地书坊按照朝廷颁布钦定历书的月份朔晦和节令变化翻刻印刷,往往还

19、有对全年的旱涝灾情、农事丰歉、瘟疫饥馁的预测,以及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吉凶禁忌,很受农民和市井工商业者的欢迎。为了争夺市场,书坊往往在朝廷历书未颁之前争相编印,导致日期有误差,甚至发生争执而对簿公堂。 摘编自罗仲辉印刷史话等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唐代印刷业的发展状况及其社会影响。(5分) 材料二1900年以前,在翻译的西学书籍中,有自然科学类437部,占总数的75.3%,社会科学类80部,占13.9%。20世纪初,翻译的西学书籍自然科学类164部,占总数的19.60A,社会科学类327部,占60.90/,。1897年,梁启超在上海开办大同译书局,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打破了京

20、师同文馆和上海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专营局面。1900年,留日学生成立了译书汇编社、科学书译辑社、湖南译书社等,掀起了转译日文书的浪潮。这一时期,所译书籍主要有卢梭民约论、孟德斯鸠万法精神、斯宾塞代议政治论等,其中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在思想界所起的作用最为深刻。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等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译书的发展及其原因。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历史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2018.11题号12345678910答案BDCA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1)内容:天下主要是指古代王朝统治的

21、中原区域,延伸到周边地区;王权至上;华夏为中心。(3分)影响:为秦朝和西汉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历史文化基础;(2分,或:秦汉时期,建立并巩固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或:西汉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要,要维护政治的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西汉最终解决诸侯王割据势力对中央政府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1分)33.(2)含义:天下是百姓的天下,而非君主的天下;天下应该由君民共治,反对君主专制。背景:君主专制的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33.(3)放弃“天朝上国”的观念,接受与世界各国平等的观念。(或:接受近代国

22、际体系;接受不平等的条约体制。)(2分)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2分)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逐渐了解了世界的发展形势。(2分)34.(1)不同:秦简记载秦始皇喜爱自然、欣赏美景,禁止砍伐树林以保护环境,对秦始皇进行正面的褒扬。(2分)史记中记载秦始皇与神搏斗、征服自然、毁坏山林,对秦始皇进行负面的记述。原因:秦简是秦代的官方记载,有一定的美化成分。史记是带有汉代价值观的记述,具有批评秦始皇的倾向。34.(2)思想: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提出“存天理,灭人欲”;(2分)要求统治者通过“格物致知”和“意诚心正”来治理天

23、下。品格: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刚正不阿的气节。(2分) 34.(3)水平一:能够从一个方面的史实进行解读。(1-3分)水平二:能够准确归纳相关史实,并从两个角度进行解读,史论结合。(4-6分)水平三:能够全面提取信息,从三个角度进行解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7-8分)评价的结论观点正确,有总结提升,3分。35. (1)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1分) 历书很受欢迎,是主要印刷品。(1分)唐朝印刷品出现了市场化和商业化,甚至有比较激烈的市场竞争。印刷业成为一个手工业门类,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有指导作用(促进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促进文化传播。 (2分,答出两点即可)35.(2)发展:由以自然科学为主转向社会科学为主(书籍以政治制度和法制为主);出现商办和个人译书机构,打破官方译书机构专营局面;很多西方书籍由日文转译。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加深,忧患意识增长;(1分)从单纯学习西方技术转向关注西方的社会政治制度;(1分)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革命运动的兴起;(1分) 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增强,对中国产生了影响。(1分)(3分,答出3点即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