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2.97MB ,
资源ID:474341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74341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 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 教案.docx

1、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物态变化 教案第五章 物态变化1.物态变化与温度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水的三态变化。2.认识温度的概念、测量工具和单位等。二、过程与方法掌握温度的测量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了解温度的概念,能说出常见的温度值。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3.通过学习活动,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二、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活动,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教学过程情景导入 深不见底的井中,水温常年基本不变,冬天和夏天差不多,但不发人用手去触摸刚刚打上来的井水时,感觉却大不相同:夏天觉得冰凉,冬天觉得温

2、热。由此可以看出,单凭人的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行的。要想准确测量温度的高低,我们还需要借助专门的仪器温度计。本节我们就会学习温度计的相关知识。教学活动本节分为三个教学板块:(1)认识水的物态变化;(2)测量温度;(3)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一、认识水的物态变化活动:制造云和雨介绍需要的器材:烧杯、湿沙子、酒精灯、盘子、冰。学习酒精灯的使用:(1)绝对禁止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2)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该用外焰加热。(3)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帽盖灭,不能吹灭。 (4)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布铺盖。讲解实验方法,并在大屏幕上展示需要观察的内容和思考

3、的任务: (1)在加热过程中,在杯子口、盘子底面看到了什么? (2)烧杯上方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吗?(3)水是怎样“跑”到上边去的?水“跑”到盘子上的过程中水的状态有变化吗?可能是什么变化呢?开始分组实验,在大烧杯里铺上一层饱含水分的湿沙,杯子口盖一只盘子,在盘子里放些冰块。给烧杯加热,烧杯中将出现各种现象。认真观察,并讨论,每个小组写出自己的结论。交流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各小组实验。 各小组说出自己的总结,教师给予肯定,总结不太好的要给予鼓励。对于白雾,好多学生以为是水蒸气,要告诉他们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我们平时看见的“白雾”或者“白气”实际是小水滴,是液态的。第三个问题中要告诉学生水在

4、湿沙中受热“跑”到上边去是先变成了我们看不到的水蒸气,然后又变回小水滴,当水滴足够大就形成了雨。写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得出的结论。(1)看见盘子下边出现大量白雾,好像是下雾了,逐渐发现盘子底部出现了小水滴,水滴增多,开始“下雨”。(2)可能是水蒸气(错的答案)。(3)水是受热之后“跑”到上边去的,这个过程中有物态变化,中间变成了水蒸气了。地球上的水循环师:地球上的水不停地变换着自己的形态,假如你是一滴水,你将怎样在地球上“旅行”? 学生看课件上地球上水的“旅行”,并让学生讨论在旅行过程中都有什么物态变化? 采用学生抢答的方式,回答有哪些物态变化。学生畅所欲言,说出可能怎样的“旅行”,都会发生

5、什么物态变化。 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蒸发成水蒸气,随风流动,在高空聚集成云,通过雨、雪或冰雹等降水落到海洋、陆地。然后又蒸发到大气中,开始新的循环。水的物态变化,形成了海洋、陆地、大气间的水循环。 学生自己做出了实验都很兴奋。并且让他们知道其他物质也有三态的变化。这个实验就是萘发生了物态变化。 二、测量温度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这种感觉可靠吗?先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要准确的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1.温度计(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6、(2)种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3)看清:量程、分度值想想议议:(1)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或过低,超出了温度计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会出现什么后果?(2)观察寒暑表、体温计和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它们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分度值各是多少?为什么这样设计它们的量程和分度值?练习一:温度计上的字母C的意思是,它所表示的是摄氏温度2.摄氏温度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在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有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想想议议:下表是自然界的一些温度,你能将括号中的空白填上吗?练习二:3.体温计为了使读数仍能代表体温,必须作特殊的设计,这就

7、是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很细的细管。测体温时,玻璃泡内的水银随着温度升高,发生膨胀,通过细管挤到直管;当温度计离开人体后,水银变冷收缩,细管内的水银断开,直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所以它表示的仍然是人体的温度。每次使用前,都要拿着温度计把水银甩下去。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三、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1)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造就了这变化莫测的云海(2)雪融化为水,水又凝固成冰,形成晶莹剔

8、透的玉柱(3)水蒸气在树枝上形成冰晶,把树林变成了银色的童话世界板书设计1.物态变化与温度2.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2.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3.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二、过程与方法1.感知发生熔化和凝固的条件2.区别晶体和非晶体,感悟物质世界的美丽多姿。3.经历固体熔化的实验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4.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物理图像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关注环境温度的意识。2.尝试将生活

9、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联系起来,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相结合。3.关注自然现象,产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和欲望。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3.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二、教学难点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教学过程情景导入 在北极圈里,有大量的冰和水。每当冬天到来之前,因纽特人都要建造冰屋。他们就地取材,先把冰加工成一块块规则的长方体,这就是“砖”;用水作为“泥”。材料准备好以后,他们再选择好的地方,泼上一些水,垒上一些冰块,再泼一些水,再垒

10、一些冰块;前边不断地垒着,后边不断地冻结着,垒完的房屋就成为一个冻结成整体的冰屋.这种房屋很结实,被誉为因纽特人的令人羡慕的艺术杰作。水的凝固作用是帮助因纽特人完成这一杰作的“大功臣”。 不过,近年来,随着全球变趋势的加剧,北极圈内的冰川也有熔化的迹象。水的凝固和冰的熔化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呢?快来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吧!教学活动本节分为四个教学板块:(1)认识晶体;(2)固体的熔化;(3)液体的凝固;(4)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应用。一、认识晶体学生对将固体区别为晶体和非晶体认识不足,教师应着力调动学生的观察积累,利用教科书提供的图片,酌情展示一些常见晶体和非晶体的实物、模型、图片资源,首先让学生建立区

11、别晶体和非晶体的宏观依据形状规则与否的概念,初步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二、固体的熔化不宜将本板块变为演示,要舍得投入时间,引领学生经历固体(含晶体与非晶体)熔化的实验探究全过程,初步领略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晶体和非晶体不同的形状和不同的加工工艺,猜想到它们可能存在不同的熔化规律;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探究问题:熔化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究竟有什么不同?为了研究提出的问题,重要的是组织学生讨论,制订出分工合理、实用高效的探究讨划和实验设计方案。各组首先应选取一种晶体、一种非晶体作为对比研究对象;

12、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各组所选研究对象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不同。其次,要探究熔化规律,自然需要将研究对象熔化,怎样熔化?在熔化过程中需要观测记录哪些数据和现象?需要什么实验器材或仪器?要否自己寻找或自制?这些都不要教师给定。这些问题需要师生讨论,达成共识,并要有所约定。例如,各组达成借助酒精灯加热晶体和非晶体使之熔化的基本思路,约定定时(例如每隔30s)记录加热过程中晶体和非晶体的温度,并确认当时研究对象的状态,直到熔化持续一段时间为止。至于各组探讨的具体问题,例如,停止加热后,熔化情况怎样?是选取冰和蜡,还是选取海波和松香或者别的作为研究对象?是用水浴法加热,还是直接加热?都应该以宽容

13、的态度对待。需知:规范完美的科学探究纯属理想模型,在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以此模式组织探究只能是“假探究”;各组探究过程的差异应视为宝贵的课程和教学资源,使得合作交流、讨论评估更具实际价值。在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1)进一步巩固使用酒精灯或无烟腊加热物体的规范要求。(2)了解实验室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构造特点、温度范围及分度值。(3)学会测量温度,知道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确认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量的物体充分接触。当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需和被测物体接触(体温计除外)。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

14、表面相平。(4)研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需要知道它们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如何使待熔化物体均匀受热、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待熔化固体充分接触呢?怎样使待熔化固体缓慢熔化,以便观察和测量呢?待熔固体应为细粒或粉末状。盛装待熔固体的试管应较细,以增大受热面积。装入试管中的待熔固体应适量(过少,则熔化过程太短,不利观测;过多,则受热不均匀)。优选间接加热(例如水浴)法,并用两枚温度计同监测试管内外的温度,调整控制热源加热力度,使内外温差保持在23左右。建议学生先做非晶体熔化实验,再做晶体熔化实验。用意有二:前者较易成功且易理解;能够对后者产生更强列的印象和反差。(5)指导学生分工合作,高效安全地进行实

15、验、收集证据。在数据处理、讨论交流和评估环节,教师的主要工作应集中于:激活学生寻找和比较数据规律的需要。帮助学生回顾数学上描点作图的一般方法及其优点,指导学生在方格纸上描画物质熔化曲线。热情支持学生的附加探究实验,允许学生重做或部分重做实验,以便扩大交流和评估成果。为学生提供讨论和评估的必要物质条件,例如,提供视频展台或实物投影仪,用以展示各组所得熔化曲线和数据记录表格。实验结论不宜绝对化。为了达成共识,应组织学生对比分析、总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归纳出二者的同异点,总结出晶体熔化的两个必要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加热(吸收热量)。(5)得出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后,教师可予以扩展。给出熔点概念。

16、指出熔点是晶体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生活和自然界中,生产和技术上,许多现象和应用都与熔点有关。引导学生用分子动理论初步解释熔化的吸热过程。介绍常见物质的熔点,使学生对之有定性的了解。要求记住冰的熔点。三、液体的凝固列举生活、生产、技术上的液体凝固实例。例如,水结成冰,塑料颗粒熔化后注入钢模冷却凝固成塑料盒,熔融状态下的玻璃轧制成玻璃板凝固过程和凝固曲线。引导学生对比冰(晶体)熔化过程的三个阶段,采用类比的方法,分析水(液体)凝固过程的三个阶段的吸放热特点和温度变化特点。要明确:虽然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但两种曲线却具有不同的物理含义。同时总结归纳出熔融状态下的晶体凝固的两个必要条件:达到凝

17、固点;放出热量。还应对比分析熔融状态下的晶体与非晶体的凝固过程的异同点。使学生获得相对完整的固液变化的认识。为了同一目的,建议布置课外实验探究活动:利用冰箱设计实验,研究水的凝固过程并画出水的凝固图像。组织学生综合运用熔化和凝固规律,特别是联系5.1自我评价中的屋檐上冰锥的形成过程,交流讨论教科书有关“火山爆发后”内容,要求学生做到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推理分析。熔岩在流淌过程中,将因向周围放热而导致温度不断降低。虽然刚从火山口喷出时岩浆温度相同,但凝固点(熔点)高的矿物岩浆将首先凝固,这些凝固的矿物要么沉积下来,要么随未凝固的岩浆向前推移,直到所有岩浆均在火山口周围依山傍势凝固。基本上

18、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排列。四、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应用 让学生列举熔化、凝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冷冻食品保鲜、利用冰袋为高烧病人降温、将熔融状态的玻璃在成玻璃板等。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板书设计2.熔化和凝固3.汽化和液化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4.知道汽化是吸热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5.会用汽化和液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2.经历实验探

19、究的基本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沸点联系起来,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2.了解电冰箱的基本原理及生产“无氟冰箱”的意义,有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汽化,什么是液化。2.了解沸腾现象,以及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知道什么是沸点。3.知道什么是蒸发,能够正确区分蒸发和沸腾。4.知道汽化是吸热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会用液化和汽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现象。二、教学难点知道汽化是吸热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会用液化和汽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现象。教学过程情景导入 冬天在室

20、外,气温很低,手冻得难受,这时往手上呵气,会使手感到暖和些。从锅里拿刚出笼的馒头,手烫得难受,这里往手上吹气,又觉得不那么烫了。那么,为什么呵气时感到暖和,而吹气又会减轻烫感呢?这是因为发生了液化和汽化,而液化放热、汽化吸热的缘故。 究竟什么是液化和汽化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吧!教学活动本节分为三个教学板块:(1)从液体到气体;(2)从气体到液体;(3)物态变化中的吸热和放热。一、从液体到气体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作汽化。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着的汽化。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方式。1.沸腾创设情景:烧开水时如果不断加热会发现壶里的水会沸腾

21、。你在家烧过开水吗?水烧开时你发现了什么呢?对于沸腾现象,你了解哪些?你能描述一下沸腾现象吗?归纳小结:物理学中把液态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称为沸腾。实验探究: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进一步提出问题: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水的内部又是怎样的呢?气泡的生成和变化情况怎么样?猜想和假设:既然沸腾是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现象,让同学们相互讨论、思考和猜想,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猜想列在黑板上,并进行归类。如:水沸腾时温度会上升,停止加热水不会沸腾根据学生情况提出:要进一步研究沸腾现象,还需要通过实验仔细观察。重点观察:(1)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22、情况;(2)气泡的生成和变化情况。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明确了实验目的,让学生根据需要确定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钟表。说明:为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观察水沸腾时发生的现象,应尽量缩短水沸腾前的加热时间。要求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节省时间的方法: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但为了便于观察,水还应有相当的深度(约10 cm左右),所以建议用小号烧杯,或使用大号试管(水约150 mL)做此实验;实验中用热水进行加热;从开始加热起至95 左右,必须在烧杯或试管上加纸盖,95 以后将纸盖拿掉;拉长酒精灯灯芯同时剪断烧焦的灯芯,在灯芯中加入细铜丝,使火焰比较猛烈;注意

23、调整酒精灯和石棉网之间的距离,用酒精灯温度最高的外焰加热。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学会分工合作,如计时、观察气泡的变化情况、温度的变化,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酒精灯的正确操作在此得到进一步的复习巩固,要求同学们将观察到的数据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特别说明:注意实验中要告诉学生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后的气泡和温度的变化;要记录当水温升高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至水沸腾后35 min;实验后要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实验记录表格如图时间/min01234567温度/78828893100102102102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绘制“温度时间”图象。实验结束后,根据记

24、录的数据,在书本“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图象”中标出相应的坐标点,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2)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绘制的水沸腾的“温度时间”图象。交流评估:小组的同学在实验时,得出水的沸点不是100 ,这时教师要肯定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给予鼓励。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找出原因,可能是实验使用的温度计存在质量问题,也可能是本地的气压不是一标准大气压。交流、讨论:水沸腾时,你从水中和水面各看到什么现象?水中气泡内的气体是从哪儿来的?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变化吗?曲线上的哪一段表示水沸腾前的过程?水的温度怎样变化?曲线上的哪一段对应水的沸腾过程?水的温度怎样变化?根据观察的现象,结合图象分析液

25、体沸腾有什么特点?归纳总结:(1)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2)沸点的概念: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作沸点。学生活动:观察“几种液体的沸点”表,练习查表一些液体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态铁2 750甲苯111液态氧183液态铅1 740水100液态氮196水银357酒精78液态氢253亚麻仁油287液态氨33.5气态氦268.9酒精的沸点是多少?能否用酒精温度计测量开水的温度?你实验所用的温度计里的工作物质是什么?为什么要用这种温度计?液态氢的沸点是253 ,表示什么含义?常温下的氢是什么状态?2.蒸发情景创设:(1)盛夏酷暑,奇热难

26、熬,防暑降温,全靠风扇。思考问题:人吹电风扇时,为何会感到凉快?(2)医生常将中暑患者扶到通风的地方,并在病人身上擦酒精,这样能使病人的体温很快下降,这一过程包含的物理原理是什么?答案:(1)人吹风扇时,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而蒸发要吸热,所以降低了人体的温度,人会感到凉快。(2)这样做可以提高粮食中水分的温度,加快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增大了表面积,从而加快了粮食中的水分蒸发,使粮食干得更快。(3)通风处能加快酒精的蒸发,酒精蒸发时吸热,使病人的体温降低。归纳小结: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学生讨论交流:对比以下三幅图,你发现了什么?归纳总结:影响蒸发快慢的

27、因素第一幅图: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第二幅图: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第三幅图:液体的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得越快。学生讨论交流教材图3.35事例:(1)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会感到冷,如果有风,甚至会冷得打颤,是因为水蒸发带走了许多热量。(2)没有汗腺的狗酷暑时不能靠身体出汗来散热,只得伸长舌头,大口大口喘气,靠加快呼吸,增加蒸发量来散热。学生交流讨论:比较蒸发和沸腾两种现象,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项目蒸发沸腾相同点物态变化都属于汽化现象吸、放热情况都是吸热过程不同点发生的位置只在液体表面处进行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发生的快慢缓慢剧烈发生时的现象不容易观察到迅速产生大量的

28、水蒸气气泡发生需要的温度条件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只在一定的温度沸点下进行,且与气压有关液体自身温度变化情况吸热,液体自身温度降低具有制冷作用吸热,液体温度保持在沸点处不变主要应用制冷,降温,制冷业水浴加热,制糖业二、从气体到液体刚才讨论了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那么物质能不能从气态变成液态呢?情景创设:(1)人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要比100 的开水烫伤厉害,为什么?(2)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缓慢吹气),手会感到暖和。若用劲儿向手上吹气,手不但不会暖和,反而觉得更冷。都是从嘴里出来的“气”,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3)火箭发射时,为了保护发射底架,需在发射塔底部修一个大大的水池,

29、为什么?白色气团是什么?(4)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外面进到屋里来,眼镜上立刻会有一层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怎样产生的?进一步提出问题,这些现象包含了什么物理知识?如何去解释呢?演示实验:电热器烧开水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个实验,杯里的水已经开了,从导管口喷出了什么?再认真观察导管口附近有什么特征?你还观察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在导管口位置什么也看不到,在离导管口一小段距离的位置才看到“白汽”,同学们看到的“白汽”到底是什么呢?冬天嘴里会呼出“白汽”,而夏天却不会,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先跟老师一起用汤勺做两个小实验。学生探索实验:1先观察汤勺的凹面,然后用嘴对着汤勺哈气,再观察,比较有何不同。2

30、将汤勺的背面用打火机烧一烧,再用嘴对着汤勺凹面哈气,观察是否有变化。学生讨论原因:第一次是嘴里呼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冷勺子凝结成的小水珠;第二次勺子温度较高,水蒸气不会凝结成小水珠。结论:(1)将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2)水蒸气遇冷,降低到一定的温度时,就会液化。提出问题:我们把热的水蒸气放入冷的环境中使它液化的方法称为冷却法。那么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可以使气体液化呢?想一想:家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通过什么方法将石油气变成液体装在钢瓶里的呢?通过压缩气体的方法使气体液化,这种使气体液化的方法称为加压法。这种方法使气体的贮存和运输变得更方便。生活、生产中常用此方法使气体液化。(如石油液化气、打火机中的液化气、液态氢等。)三、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伴随气体和液体过程的能量变化的表现形式是吸放热。本板块的教学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沸腾过程中吸热而温度保持不变;停止加热,沸腾随即停止。对此,学生已有实验经历。蒸发过程吸热的例子也很普遍。在温度计测温泡上裹上用水或酒精浸湿的棉球,温度计的读数有什么变化?在手背上涂些酒精,感受如何?对此,学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