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3 ,大小:53.33KB ,
资源ID:475676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7567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体解剖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体解剖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浅筋膜内纤维束的强弱与松紧,关系到皮肤的移动性以及解剖时剥离皮肤的难易。头皮、项、背、手掌、足底等部的浅筋膜致密,使皮肤紧密连接于深部结构,其他部位的浅筋膜则较疏松并有弹性。浅筋膜的厚度因含脂肪的多少而不同。儿童、妇女及体态丰腴者浅筋膜厚;老年、男性和瘦弱者则相反。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浅筋膜的厚度也不一致,腹壁、臀部的浅筋膜较厚,眼险、乳头、乳晕、阴茎等处浅筋膜甚薄。浅筋膜内有浅动、静脉、淋巴管及皮神经分布。浅动脉一般细小,浅静脉则较显著,有的相当粗大。浅静脉一般不与动脉伴行,行程中多相互吻合,并常与深静脉相交通,浅静脉最后穿深筋膜注入深静脉。浅淋巴管丰富,但很细小,管壁薄而透明,难以辨认。浅淋

2、巴管行程中的某些部位(如头、颈、腋窝、腹股沟等处)可见到淋巴结。皮神经先在深筋膜深侧,然后穿出深筋膜,在浅筋膜内经行,并以细支分布于皮肤。解剖皮下组织主要是暴露浅静脉、皮神经,清除结缔组织。浅静脉位于浅筋膜之中,沿其经过切开纤维脂肪组织即可暴露。皮神经可由其穿出深筋膜处开始,沿其走向向神经末梢端剖查。浅筋膜内某些部位有浅淋巴结分布,可用刀尖分开脂肪组织,找到淋巴结后将其稍微提起,用刀尖背面从淋巴结向周围轻轻推开,可见有某些细丝与淋巴结相连,此即淋巴结的输入与输出淋巴管。主要浅静脉与皮神经剖出后予以保留,其余脂肪、纤维组织、淋巴结及小静脉一律修去,暴露出深筋膜。(三)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是由胶原

3、纤维构成的致密结缔组织腊,位于浅筋膜深面并包裹肌群。四肢的深筋膜还深入肌群之间,并附于骨,构成肌间隔。身体各部的深筋膜,其厚薄强弱有所不同,躯干部者较弱,四肢者较强,上肢者较弱,下肢者较强,腕、踝部深筋膜浅层特别增厚,形成支持带和韧带。某些部位的深筋膜作为肌的起止点,增强成腱样结构,如胸腰筋膜、髂胫束等。在某些部位两层筋膜之间,或在筋膜与肌、骨等器官之间,由疏松结缔组织充真,称筋膜间隙。深筋膜(或有骨参加)还可形成包绕血管神经束或包被某些器官的囊鞘,称(骨)筋膜鞘(囊)。在解剖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各处深筋膜的厚薄、纤维走向及与肌的关系,还要注意其形成的结构,如肌间隔、血管神经鞘等。解剖深筋膜,除

4、个别部位外,一般边观察边去除。去除时用镊提起筋膜,使刀刃平贴肌表面,与肌纤维方向一致行刀,将筋膜从肌表面切除。四肢及腰背部的深筋膜厚而致密,可整导整层切开翻起或去除;躯干大部分深筋膜与肌层结合较牢,因此只能小片切除;某些部位的深筋膜作为肌的起点或形成腱纤维鞘,则无须除去。(四)肌每一块横纹肌均由肌腹和腱两部分构成。肌腹主要由肌纤维构成,其外面包有结缔组织的肌外膜。腱主要由平行的胶原纤维束构成,位于肌的两端,肌以腱附着于骨。横纹肌绝大多数起、止于骨胳,部分肌可附着于筋膜、关节囊、韧带等处,少数肌附着于皮肤、粘膜或构成脏器壁(脏器横纹肌)。每块肌有特定的血管、神经分布,这些血管神经伴行成束,在肌的

5、特定部位进入肌内,此处为该肌的血管神经门。某些肌或腱在与骨、关节囊、筋膜的接触处,往往有滑膜囊形成。囊壁菲薄,囊内滑液,有减少摩擦的作用。关节附近的滑膜囊有的与关节腔相通。在手足一些贴邻骨面的长腱上,深筋膜囊共同形成双层筒状的腱鞘。鞘的外层称腱纤维鞘,内层称腱滑膜鞘。肌的解剖要求是修出肌的境界,去除肌表面的结缔组织,观察肌的位置、形态、起止、肌纤维的方向以及血管、神经的分布,进而领会该肌的作用。肌的起止点,有的位置较深,可不必追究。肌的血管、神经多从深面入肌,翻起肌时应加注意,重要肌的血管、神经予剖出。有时为了观察深层结构,需要将肌在近起点处切断,也可在肌腹或上端切断,应尽量保持肌与其血管、神

6、经的完整性。(五)脉管和神经脉管包括动脉、静脉、淋巴管,它们常与神经伴行。动脉管径较伴行静脉小,壁厚,腔圆,有弹性。没有灌注固定液的尸体,动脉颜色发白,管腔内空虚,不含血液。静脉与动脉相比,静脉管径较粗,管壁较薄,弹性较差。尸体的静脉管腔内常含有凝固的血块,呈紫蓝色。静脉的属支多,吻合多,浅静脉常在皮下吻合成网;深静脉常与动脉伴行,与中、小型动脉伴行的静脉常为两条,位于动脉的两侧。淋巴管除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较粗外,一般都很细小,壁薄透明,不经染色一般不易剖出。淋巴结位于淋巴管经过之中,常呈扁椭圆形,灰红色,实质性,中等硬度。尸体所见的淋巴结如黄豆大小者,常为正常;如有蚕豆大小或更大,则为病态。

7、中枢神经的脑、脊髓分别位于颅腔和椎管之中,有脑膜、脊髓膜封裹。周围神经呈白色条索状,有的吻合形成丛,在一定部位膨大形成神经节。周围神经往往与血管伴行,形成血神经束。有的还被结缔组织鞘包裹,只有剖开鞘后才能观察其内的血管和神经。解剖血管、神经的过程中,观察并清除中、小静脉、淋巴结和结缔组织;显露并保留动脉和神经;通过剖查,认明血管、神经的起始、行径、分支和分布。剖查应从血管、神经粗的一端开始,沿其行经,赶到进入器官为止。操作宜用钝性分离法,即先用刀尖沿血管、神经走向,剖开包绕它们的结缔组织,然后用镊子提起血管、神经,沿其两侧用用刀尖背面或剪刀仔细作钝性分离。清除结缔组织或去除静脉、淋巴结时,要先

8、用镊尖夹起要清除的组织(结构),确认其中无动脉或神经后,方可在赶视下逐渐清除。切除较大的静脉,应先在切除的两端分别作双重结扎,在结扎之间切断,将其去除,以免挤出残血沾染周围结构。(六)脏器脏器分布于头、颈、胸、腹、盆各部,按结构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中空性器官,内含管腔,管壁为分层结构,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的器官;另一类是实质性器官,多为分叶性结构,如肝、胰、肾、睾丸等。实质性器官在一定的部位,有该器官的血管和神经等进出,该处称为门,如肝门、肾门等。解剖脏器的目的在于暴露并观察脏器的位置、形态、结构、血管、神经分布及与周围器官的毗邻关系。首先原位暴露,观察其所在位置、体表投影、毗邻关系、浆

9、膜配布及表面形态,进而剖查其血管、神经,必要时可切断血管、神经及其他固定装置,完整地卸下脏器,进行观察辨认,或根据操作要求切开脏器,观察其内腔与腔壁或切面的结构。二、境界与分区前方以腹股沟与腹部分界,外侧和后方以髂嵴与腰、骶尾部分界,内侧以阴股沟与会阴相连。下肢可分为臀、股、膝、小腿、踝和足等部。除臀部外,其余各部又可分为若干区。三、表面解剖(一)体表标志1.臀部与股部 髂嵴全长均可触及,其前端为髂前上棘;后端的为髂后上棘。髂前上棘后上方约57cm处增厚的为髂结节;髂结节下方约10cm处可摸及股骨大转子。屈髋时,在臀部下方可摸到坐骨结节。股部前上方还可扪及耻骨联合上缘及其外侧约2.5cm处耻骨

10、结节。2.膝部 前面有髌骨,髌尖部连髌韧带,髌韧带止点处为胫骨粗隆,三者均能触及,表面也可见其轮廓。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各有内、外侧髁、股骨内、外侧髁最突出部为内、外上髁,股骨内上髁上方还可扪及收肌结节。3.小腿与足 沿胫骨粗隆向下的胫骨前缘,平胫骨粗隆外后方的腓骨头,小腿下1/3外侧较为浅表的腓骨,三者皆可扪及。在踝与足部还可触到内、外踝以及后方的跟腱,自此向下,足后端跟骨结节,足内侧缘中点稍后处的舟骨粗隆及足外侧缘中份的第5跖骨粗隆等也能摸到。(二)体表投影1.臀上动、静脉与臀上神经 自髂后上棘至股骨大转子尖连线的上、中1/3交点,即为臀上动、静脉及神经出盆处的投影。2.臀下动、静脉是经 自

11、髂后上棘至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即为臀下动、静脉及神经出盆处投影。3.坐骨神经 髂后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中点至股骨大转子尖连线的内、中1/3交界处;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中点;股骨两髁之间的中点,此三点的连线,即为坐骨神经在臀部和股后区行径的投影。4.股动脉 屈髋稍外展、外旋位,由髂前上棘至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与收肌结节连线的上2/3段,即为股动脉的投影。5.国动脉 平股部的中、下1/3交点作一环线,此线与股后正中线相交处内侧约2.5cm处为起点,该点至国窝中点的连线,即为国动脉斜行段的投影。经国窝中点向下的垂线,为国动脉垂直段的投影。6.胫前动脉 胫骨粗隆与腓骨头连线的中点与内、外踝经足背连线

12、的中点,此两点的连线,为胫前动脉的投影。7.胫后动脉 国窝中点下方约78cm处为起点,该点至内踝后缘与跟腱内缘之间连线的中点,即为胫后动脉的投影。8.足背动脉 内、外踝经足背连线的中点与第1、2跖骨底之间的连线,即为足背动脉的投影。股三角femoral triangle位于股前部上三分之一,为底在上、尖朝下的三角凹陷。股动脉femoral artery 是下肢动脉的主干,在腹股沟中点腹股沟韧带的深面,由髂外动脉延续而来,通过股三角进入收肌管,穿出收肌腱裂孔后,易名为国动脉。股动脉在腹股沟中点处位置表浅,可摸到搏动,也是临床上急救压迫止血和穿刺的部位。股静脉femoral vein在股三角位于动

13、脉的内侧,往下渐渐移于动脉的后方,至股三角尖端,股动脉在前,股静脉居后,其深面还有股深动脉和股深静脉。倘若股三角尖端受到枪伤或刀戳,可损伤四条血管,造成大出血。 胫前动脉和足背动脉anterior tibial artery是国动脉的一个终支,自小腿骨间膜上部穿入小腿前部,立即发出胫前返动脉向上参加膝关节动脉的组成。本干与腓深神经伴行,先走在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之间,在小腿中部位于胫骨前肌与母长伸肌之间,在踝关节上方,走在母长伸肌与趾长伸肌之间,向下续于足背动脉,足背动脉沿跗骨背面前行时,分别向两侧发出数目不等、管径细小的跗内侧动脉和跗外侧动脉。到达第1跖背动脉近侧,足背动脉本干形成足底深支穿向

14、足底,同时在此发出第1跖背动脉营养第1骨间背侧肌及第1、2趾。足底深支穿第1跖骨间隙行向足底并与足底外侧动脉形成足底弓。有时足背动脉还发出一弓形动脉,此弓凸向远侧,于跗跖关节附近发出3支趾背动脉,至2、3、4跖骨间隙。有时弓形动脉很细小或缺如,在这种情况下,跖背动脉往往由足底动脉直接发出。各趾背动脉至趾蹼均发出2支趾动脉,分布于各趾的相对缘。四、股动脉穿刺的解剖学基础股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续于髂外动脉,通过股三角进入收肌管,出收肌腱裂孔移行为国动脉。在股三角内,股动脉位置表浅,仅有皮肤、浅筋膜和阔筋膜覆盖。股动脉起始段约34cm外径较粗,可达0.9cm。它走行于股鞘的外侧部,其内侧为股静脉

15、,外侧为股神经。操作要点:1.穿刺部位选择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下方,动脉搏动最明显处。2.股动脉穿刺经皮肤、浅筋膜、阔筋膜、股鞘至股动脉壁,其深度约2cm。3.穿刺时,针头垂直或与股动脉长轴呈40度角刺入。当针尖刺入深筋膜有搏动感时,提示已触及股动脉壁,再向前稍推进即刺入动脉,此时可见鲜血涌入注射器。不可刺入过深,以免穿透动脉后壁。五、国窝(一)国窝popliteal fossa 位于膝关节后方,呈菱形。国窝的上外侧界是股二头肌;上内侧界是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内侧界和下外侧界分别为腓肠肌的内、外侧头。国窝的底,由上向下为股骨的国平面、膝关节囊后部(国斜韧带)、国肌及其筋膜。国窝的顶为国筋膜。(二)

16、内容国窝内有4个重要结构,由浅到深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国静脉、国动脉及其分支。国窝的间隙由大量的脂肪性疏松结缔组织填充,并有国淋巴结沿血管排列国动脉popliteal vein 位置最深,自收肌腱裂孔进入国窝,降至国肌下缘分为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两个终末支。国动脉的表面投影为由国窝上角内侧一横指处到国窝下角的联线。国动脉上段紧贴股骨国平面;当股骨下部骨折向后移位时,易伤及国动脉。国动脉在国窝内除分出大量肌支外,还发出许多关节支参加膝关节动脉网的组成。膝关节支可按其分布位置,分别称之为膝上内侧动脉,膝上外侧动脉,膝中动脉,膝下内侧动脉和膝下外侧动脉。胫后动脉posterior tibial art

17、ery 是国动脉的直接延续,它的起始段位于比目鱼肌腱弓与胫腓两骨及骨间膜所围成的隙中,动脉向下于小腿后肌群浅、深两层之间,至内踝与跟骨结节之间,经过屈肌支持带深面,分成足底内侧动脉和足底外侧动脉两个终末支。胫后动脉在小腿后区发出肌支供应小腿后肌群和小腿外侧肌群。主要分支为腓动脉。第三章 头 部概 述一、境界与分区头部以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尖端、上项线和枕外隆凸的连线与颈部为界。经过眶上缘、颧弓、外耳门上缘和乳突的连线,将头部分为上方的颅部和前下方的面部。二、表面解剖1.耳屏 为外耳门前方的突起。前方约1.0cm处可触及颞浅动脉的搏动。在耳屏前方可检查颞下颌关节的活动情况。2.眉弓 位于眶上

18、缘上方,呈一弓状隆起,此处的皮肤长有眉毛。眉弓的突起度在男性较为明显。眉弓适对大脑额叶的下缘,其内侧份的深面有额窦。3.眶上切迹(孔) 位于眶上缘的内、中1/3相交处,距正中线约2.5cm,有眶上血管和神经空行。如用力压迫此部位,可有明显的痛觉。据统计,两侧为切迹者占59.2,两侧为孔者占36.1,一侧孔一侧切迹者占4.7。4.颧弓 约位于耳屏至眶下缘的连线上,由颞骨的颧突与颧骨的颞突共同构成,长约三横指,全长可触及。颧弓上缘相当于大脑颞叶前端下缘。颧弓下缘与下颌切迹底之间的中点,为咬肌神经封闭及上、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蹼。5.眶下孔 位于眶下缘中点的下方约0.8cm处,有眶下血管和神经穿行

19、。在此处可进行眶下神经阴滞。6.髁突 位于颧弓下方,耳屏的前方。在正常下颌开闭运动时,可触到突前后滑动,若髁突滑动受限,可引起张口困难。7.下颌角 位于下颌体下缘与下颌支后缘的相交处。8.颏孔 多位于下颌第2前磨牙根的下方(占63.3),下颌体上、下缘连线的中点,距正中线约2.5cm处。此孔呈卵圆形,多开向后上方,有颏血管和神经通过,为颏神经麻醉的穿刺部位。9.翼点 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3.8cm处,由蝶骨、额骨、顶骨和颞骨连接而成,多数呈“N”形。翼点是颅骨的薄弱部分,且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故此处受暴力打击时最容易发生骨折,并常伴有该动脉的的破裂出血,形成硬脑膜外血肿。10.乳突 位于耳

20、垂的后方,其根部的前内方有茎乳,面神经由此孔出颅。在乳突后部的内面为乙状窦沟,容纳乙状窦。11.枕外隆凸 是位于枕骨外面正中的一个隆起,其内面为窦汇。12.上项线 位于枕外隆凸水平的两侧,内面适平横窦。13.前囟点 又称额顶点,位于鼻根中点和枕骨大孔后缘连线的前、中1/3交界处,是冠状缝与矢状缝的相交点。在新生儿此处的颅骨因骨化尚未完成,仍为结缔组织所连结,呈菱形,称为前囟。临床上可借前囟的膨出或内陷,判断颅内压的高低。14.人字点 又称顶枕点,为矢状缝的后端与人字缝的相交点,呈三角形,位于枕外隆凸上方约6.0cm处。新生儿的后囟即位此处,后囟较前囟为小,生后不久闭合。患佝偻病和脑积水时,前、

21、后囟均闭合较晚。为了描述大脑的主要沟回和脑膜中动脉等的体表投影,规定了以下6条标志线。下水平线:经眶下缘向后与外耳门上缘的水平线。上水平线:经眶上缘向后划一与下水平线相平行的线。矢状线:从鼻根部向上后至枕外隆凸的连线。状线:前垂直线:经颧弓中点作一与上、下水平线垂直的线。中垂直线:从下颌骨髁突中中点向上的垂赶线。后垂直线:经乳突后缘作一与前、中垂直线相平行的线。1.脑膜中动脉 位于下水平线与前垂直线的相交处。前支经过上水平线与前垂直线的交点,向后上弯曲走向颅顶。后支经过上水平线与中垂直线的交点,斜向上后走向人字点。2.大脑中央沟 在前垂直线中上水平线的交点与后垂直线和矢状线交点的连线上,相当于

22、后垂直线与中垂直线之间的一段,此段的下端在颞下颌关节的上方5.05.5cm。3.大脑中央前、后回 分别位于中央沟投影线的前、后各1.5cm宽的范围内。左中央前回的下份为运动语言中枢,其投影位于前垂直线与上水平线相交点的上议。4.大脑外侧沟 该沟相当于平分上横线与中央沟投影线所成交角的斜线。该线的中份即相当于颞横回的投影部位。5.大脑下缘 由鼻根中点上方约1.25cm处开始向外,沿眶上缘向后,转向颧弓上缘、外耳门上缘至枕外隆凸的线上。6.面神经 主干出茎乳孔,经乳突的前内方,耳垂的下方,向前进入腮腺。7.腮腺管 为自鼻翼与口角间的中点至耳屏间切迹连线的中1/3段。8.面动脉 自下颌骨下缘和咬肌前

23、缘的交点,经口角外侧约1.0cm至内眦的连线上。9.面动脉facial artery为分布于面部浅层的主要动脉,有同名静脉伴行。于颈动脉三角内起自颈外动脉,穿经下颌下三角,在咬肌止点前缘处进入面部。面动脉行程迂曲,斜向前上行,经口角和鼻翼外侧至内眦,依次出发下唇动脉、上唇动脉和鼻外侧动脉,终支为内眦动脉。在下颌骨下缘与咬肌前缘相交处可触及面动脉的搏动,面动脉供血区出血时,可压迫此点止血。面动脉的后方有面静脉伴行,浅面有部分面肌覆盖,并有面神经的下颌缘支和颈支越过。10.面静脉facial vein起自内眦静脉,伴行于面动脉的后方,位置较浅,迂曲亦不太明显,至下颌角下方,与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

24、穿深筋膜,注入颈内静脉。三、颞浅动脉的临床应用解剖1.由于颞浅动脉位置恒定而浅表,是临床常用的摸脉点和压迫止血点。2.在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还可经该动脉逆行插管化疗。熟悉颞浅动脉、上颌动脉和颈外动脉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助于顺利进行逆行插管术。颞浅动脉与颈外一般呈一直线,但少数可呈一定角度(120度170度),尤其在老年颞浅动脉与迂曲,常与颈外动脉之间呈一定角度。也有的颞浅动脉发自上颌动脉。颞骨颧突根部上缘与颈总动脉分叉点(在体表约平甲状软骨上缘)之间的距离,平均为8.7cm,是决定插管长度的重要标志。3.颞浅动脉顶支的管径和长度,都适合在颅内、外搭桥术中使用。第四章 颈 部一、境界和分区颈部

25、上界以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尖、上项线和枕外隆凸的连线与头部为界;下界以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销骨上缘和肩峰至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分别与胸部和上肢为界。颈分为两部:两侧斜方肌前缘之间和脊柱颈部前方的部分,称为固有颈部,即通常所指的颈部;斜方肌覆盖的深部与脊柱颈部之间的部分,称为项部(见脊柱区)。固有颈部以脑锁乳突肌前、后缘为界,分为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和颈外侧区。1.舌骨 位于下颌骨的下后方,适对第3、4颈椎间盘平面;舌骨体两侧可扪及舌骨大角,该角是寻找舌动脉的标志。2.甲状软骨 位于舌骨下方,上缘平第4颈椎上缘,即颈总动脉分叉处;成年男性的甲状软骨在前正中线上的有向前的突起,称喉结。3

26、.环状软骨 位于甲状软骨下方。环状软骨弓两侧平对第6项椎横突,是喉与气管、咽与食管的分界标志;也是计数气管软骨环和甲状腺触诊的标志。4.颈动脉结节caroid tubercle即第6颈椎横突,是喉与气管、咽与突肌前缘中蹼,平环状软骨弓向后压迫,可阻断颈总动脉血流。5.胸锁乳突肌 是颈部分区的重要标志,位于颈外侧部,斜位于胸骨、锁骨与乳突之间,面转向对侧时,标志更加明显。其起端两头之间称为锁骨上小窝,位于胸锁关节上方。6.锁骨上大窝greater supraclavicular fossa是锁骨中1/3上方的凹陷,窝底可扪到锁骨下动脉的搏动、臂丛和第1肋。锁骨上大窝是臂丛阴滞麻醉的进针处。7.胸

27、骨上窝 位于颈静脉切迹上方的凹陷,是触诊气管的部位。1.颈总动脉及颈外动脉 自下颌角与乳突尖连线的中点,右侧至胸锁关节、左侧至锁骨上小窝的连线,即两动脉的投影线;甲状软骨上缘是二者的分界标志。2.锁骨下动脉 相当于自右侧胸锁关节、左侧自锁骨上小窝向外上至锁骨上缘中点的弧线,最高点距锁骨上缘1cm。3.颈外静脉 位于颌角至锁骨中点的连线上。是小儿静脉穿刺的常用部位。4.副神经 自乳突尖与下颌角连线的中点,经胸锁乳突肌后缘上、中1/3交点,至斜方肌中、下1/3交点的连线。5.臂丛 自胸锁乳突肌后缘中、下1/3交点至锁骨中、外1/3交点稍内侧的连线。6.神经点 是颈丛皮支浅出颈筋膜的集中点,约在胸锁

28、乳突肌后缘中点处。是颈部皮神级阻滞麻醉的部位。7.胸膜顶及肺尖 位于锁骨内1/3上方,最高点距锁骨上方23cm。三、颈动脉三角(一)境界与层次颈动脉三角carotid triangle,又称肩胛肌舌骨三角,位于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之间。其浅面为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及颈筋膜浅层;深面为椎前筋膜;内侧为咽侧壁及其筋膜。颈内静脉及其属支,颈总动脉及其分支,末三对脑神经及其分支,以及颈深淋巴结等。1.静脉 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位于颈总动脉外侧,大部为胸锁乳突肌所掩盖。其属支自上至下依次为面静脉,舌静脉,甲状腺上、中静脉。在面静脉汇入颈内静脉交角处有

29、12个淋巴结,称为颈内静脉二腹肌淋巴结,收纳舌根部的淋巴,又名舌主淋巴结。2.动脉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位于颈内静脉内侧,平甲状软骨上缘处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始部膨大处为颈动脉窦,窦壁上有压力感受器;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方有颈动脉小球,是化学感受器,能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颈外动脉external carotid artery平甲状软骨上缘起自颈决动脉,在颈内动脉前内方垂直上行。从甲状软骨上缘至舌骨大角间,依次发出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及面动脉;近二腹肌后腹下缘处向后上发出枕动脉;自颈外动脉起端的内侧发出咽升动脉,行向上方。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