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8 ,大小:126.10KB ,
资源ID:477822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7782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勘察项目投标文件技术部分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勘察项目投标文件技术部分Word下载.docx

1、7.2仪器设备配置计划 -8服务承诺书 -69 -9其他应提交资料 -71 -9.1我院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的计量认证证书 58-59-59 -61 -61 -65-66-66 -71 -错误!未定义书签。9.2企业名称变更说明 1.勘察大纲方案1.1工程概况经南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南宁市公安局对“ 某工程”的地质勘察服务进行公开招标。该项目的勘察内容包括:,距南宁市区约 25km周边交通网络发达,交通便利。1.2气象水文、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简述1.2.1气象水文条件拟建场地所处南宁市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环境。年平均气温 21.6 C,极端最高气温40.4 C,极端最低气温-2.18 C;

2、年平均相对湿度65%最大风速30m/s,最大风力11级;年平均降水量1298mm年蒸发量945mm每年雨季为59月。邕江为拟建场地附近最主要的地表水体,是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通道,该江 从场地南部约15km处流过。邕江历史最高洪水频率、最高水位、最大流量、最大流速统计见 下表1.2。由于拟建场地距邕江较远,故不受其洪水影响。表1.2邕江洪水频率、最高水位、最大流量、最大流速统计表洪水频率水位(m)流量(m/s)最大流速(m/s)5年一遇76.23120002.5310年一遇76.51141002.7120年一遇77.92162002.8650年一遇79.60191003.11100年

3、一遇80.83211003.291.2.2区域地质构造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南宁市在地质历史发展中主要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期和燕山喜山 期三个发展阶段,沉积有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白垩系、古近系和第四系地层,地质构造 主要有断裂和褶皱。断裂构造在盆地边缘比较发育,按走向划分,有北东、北西和近东西走向三组,其中以北 东向断裂最为发育,其次为北西向断裂;主要断裂有韦村西乡塘断裂和老桥断裂,韦村西 乡塘断裂位于南宁盆地北缘,距拟建场地约 2公里,走向北东,形成于加里东期,切割了寒武 系、泥盆系和第三系地层,经历了多期活动,第四系早期仍有活动,规模长达 70公里;老桥断裂位于南宁盆地西南部,距拟建场地约

4、 42公里,走向北西,切割了寒武系、泥盆系和第三 系地层,属右江深大断裂带的组成部分。褶皱构造有南宁北部的昆仑关复背斜 (由高峰古蒙背斜、王享向斜和狮子岭背斜组成): 南部和中部有周村狮子头背斜、 南宁向斜。其中南宁向斜为市区内的主要褶皱构造,位于南 宁市中部老口圩至四塘那洞村, 走向北东,轴部为古近系渐新统北湖组地层,两翼为第三系里采组、南湖组、古亭组、凤凰山组,瓦窑村组地层,北翼岩层倾角1530?,南翼岩层倾角5 15?。北翼较窄,南翼较宽,为一不对称向斜,受西乡塘断层多次干扰破坏,北翼地层缺失 同时这些褶皱构造形成以后,由于受到多期构造运动影响,两翼次级小褶皱比较发育。拟建项目场地位于南

5、宁向斜构造盆地的北部, 场地内未见有活动性断裂构造带通过, 属于 构造相对稳定的地块。图1.2-1区域断裂分布图1.2.3地震据历史记载,震中位于南宁市(含两县),3级的地震有11次,w 3级的地震有83次; 以南宁市为中心,半径为100km的外围地区地震资料统计,3级的地震有105次(其中5 级的地震有13次),这些地震都成为南宁市的有感地震。地震资料表明,南宁市及其外围地区 所发生的地震,震中都是分布在北西向和北东向的断裂带上,由于北西向断裂已穿过南宁盆地, 故对南宁市的安全来说,来自北西的地震威胁较大。但总体而言,南宁市的震级多数较低,震 害小,区域稳定性较好。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

6、划图(GB18306-2001图A1)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 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01图B1),拟建场地所在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 0.05g,地 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详见图1.2-2及图1.2-3 )。图1.2-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图1.2-3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1.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1.3.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五塘镇以北约2.0公里处的六井后背山及佛子山上,地貌类别属丘陵地貌。 地表高程92.11m204.7m,呈现出南北高东西低的地势;地形起伏较大,高差约20.0m44.3m, 场地被茂密植被所覆盖。1.3.2地层岩性根据所

7、收集的地质资料,拟建场地上覆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坡残积层( QSl+pl),下伏基岩为下古近系(E)碎屑岩,岩性主要以粉砂岩为主,局部为泥岩、粉砂岩互层夹褐煤。各岩土层 分述如下:1)第四系坡残积层(QSl+pl )粉质黏土:黄色、棕黄色,稍湿,硬塑状,为中等压缩性土,具有弱胀缩性;含有角砾、 碎石,粒径多在2mnrr20mmf可,最大可达50mmr 100mm成分多为粉砂岩及少量铁锰质氧化物;角砾、碎石含量不均匀,性质变化大。该层为雨后坡面流水携带物或滑坡、崩塌物经短距离搬 运后沿坡面沉积形成,分布于整个场地表层,层厚 1.0m2.5m。2)古近系碎屑岩(E)a) 全风化粉砂岩:黄色,中密状,岩

8、石结构基本被破坏,但尚可辨认,有残余结构强度,用镐可挖,岩石坚硬程度为极软岩,遇水软化;节理发育,岩体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该层在整个场地均有分布,埋深 1.5m2.2m,层厚13.1m14.9m。b) 强风化粉砂岩:灰黄色、黄色,低压缩性,等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石坚硬程 度为极软岩,用镐可挖,遇水软化;岩体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 级。该层分布于全场地,埋深约 14.717.0m,层厚5.1m至大于30.0m。c) 中风化砂岩:灰黄、黄色,坚硬状态,低压缩性,中厚层状构造;偶含贝壳类化石, 局部含钙质,相变为钙质砂岩;岩石坚硬程度为软岩,用镐难挖,遇水软化;

9、节理裂隙中等发 育,岩体相对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W级。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埋深约 43.0m。1.3.3水文地质条件1)地下水类型拟建场地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主要为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a)上层滞水:主要贮存于粉质黏土层中,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下水位、水质、 水量变化主要受日常气候影响, 无统一地下水位,动态不稳定;地下水总体径流方向为自北侧 山顶向山脚流,主要排泄方式为蒸发、下渗及侧向径流。b)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基岩裂隙中,主要受上层滞水越流及场地外围地 下水侧向径流补给,主要沿层面裂隙向周边低洼地表水体排泄。2)水土腐蚀性根据周边已建工程的经验,地下水对混凝土

10、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 筋具有微腐蚀性;土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及钢结构具有微 腐蚀性。1.4初步评价及勘察难点、重点1.4.1 初步评价根据上述章节对本工程相关情况、区域地质及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等各方面的介绍归 纳,给出以下初步评价:a) 场地存在高边坡(高约50n),上覆土层具胀缩性,下伏基岩节理裂隙发育,完整性较 差,且为软化岩,在雨水季节可能发生大规模的滑坡、坍塌。b) 场地范围区内无区域活动性断裂通过,区域构造相对稳定,场地所在区域地震动峰值 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c) 场地地势

11、较高,降雨可沿地表向场地外的低洼地段排泄,且场地距邕江较远,不受其 洪水影响,故场地排水可按一般设置。d) 场地地层分布相对简单,但由于上覆土层中包含物分布的不均匀性及下伏基岩存在差 异风化的特点,使得各岩土层的力学特性表现出一定的不均匀性。e)根据周边已建工程的经验,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 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土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及钢结构具 有微腐蚀性。1.4.2勘察工作难点、重点a)本次勘察的难点在于场地的范围大,人员、设备投入大,工期紧张,需要有针对性布置勘察工作内容并根据进度情况变化而调整,在保证勘察成果质量的前提下满足业主的

12、工期要 求。b)据以上分析,此次勘测工作的重点为:结合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资料,评价场地边坡的稳定性,并提供边坡支护治理所需的相关参数;探明场地各区段岩土层的分布特点, 并准确获取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为设计提供计算依据;判明工程区内各岩土层的胀缩特性; 同时还应进一步查明工程区内地下水的类型、 分布特点、储存条件,评价其对边坡稳定性及建筑物基坑施工开挖的影响,为基坑降水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1.5勘察工作内容、工作方案及计划工作量1.5.1地质勘察遵循的技术标准a)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 50021-2001);b)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c)建筑抗震

13、设计规范(GB 50011-2010);d)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 2008);e)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f)土工试验方法规程(GB/T50123-1999);g)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2014);h)广西壮族自治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T45-002-2011 );i)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j)广西挖孔桩勘察、设计、施工及验收暂行规定 (DB45/J001-91)k)土的分类标准(GBJ 145 1990)l)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m)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 8

14、7-2012);n)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1992);h)广西膨胀土地区建筑勘察设计施工技术规程 (DB45/T 396-2007);o)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1987);p)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q)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两图一表)(GB18306-2001;r)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 50112-2013);s)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DBJ 08-72-1998);t)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1994);u)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v) 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279-1998);

15、w)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1992);x) 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2791998)y) 其他相关规范规程。1.5.2收集的资料a)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区地质构造图(1/100万);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图(1/20万,南宁幅);c) 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d) 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地震志;e) 场地周边已建工程资料。1.5.3地质勘察目的及任务1.5.3.1勘察基本原则本工程的勘察过程和成果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住建部关于工程勘察方面现行的标准、规范、规程、定额、办法、示例,以及招标项目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 关于工程勘察方面的文件、规定

16、。在勘察过程中,如果国家或有关部门颁布了新的技术标准或规范, 应采用新的标准或规范进行设计1.532勘察目的按招标文件确定的招标范围,本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包括项目所需的详细勘察等内容。本次勘察综合采用工程地质测绘、 GPS及全站仪测量定位技术、工程钻探、圆锥动力触探测试、标准贯入试验、波速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等多种勘测技术手段对建筑场地进行勘察。查 明各类型建筑物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着重查明对建筑物基础稳定及边坡稳定有影响的软土、 膨胀土、填土的分布,提供建筑物设计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1.533勘察任务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以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勘察工作按达到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要求进行勘 察。(1)

17、建筑物勘察a)查明场地地层结构及分布特征,获取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评价其工程特性,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选择提供依据。b)查明场地内及其周边有无影响其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判明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 分布、规模、发展趋势;查明有无暗浜、暗塘、墓穴等,并对其危害程度、对建筑场地稳定性 影响做出评价,提出预防措施的建议。c)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情况、类型和水位幅度和规律;若有必要,为设计提供抗渗水位及抗浮水位,并提出施工降水方法的建议和有关技术参数; 同时,评价地下水和地基土的腐蚀性。d)提供抗震设防烈度、分组及有关技术参数,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并对场地的地震效应、场地地震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并分e)

18、 对建筑物的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建议适当的基础形式和基础持力层,并提出 经济合理的地基和基础设计方案和建议。若采用桩基方案时,提供各岩土层的桩基参数, 析成桩的可能性,推荐合适的桩型,并对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f) 提供深基坑开挖的边坡稳定计算、支护设计及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论证其对周围已 有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影响;对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和监测工作提出建议。(2)边坡支护工程勘察a) 查明场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场地内各岩土层的类型、成因、性状、覆盖层厚度、基 岩面形态和岩体风化程度、完整程度。b) 查明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提供验算边坡稳定性、变形和设计所需的计算参数。c)

19、查明主要结构面的类型和等级、产状、发育程度、延伸程度、闭会程度、风化程度、 充填状况、充水状况、组合关系、力学属性及与临空面的关系,确定边坡类型和可能的破坏模 式。d) 查明地区气象条件(特别是雨期、暴雨强度)汇水面积、坡面植被,地表水对坡面和 坡脚的冲刷情况;查明地下水的类型、水位、水压、水量、补给和动态变化,评价水、土对混 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的腐蚀性。b)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范围和性质,分析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及开挖或构筑的适宜性,并 提出潜在的不稳定边坡的整治措施和监测方案的建议。c)查明坡顶邻近(含基坑周边)建(构)筑物的荷载、结构、基础形式和埋深,地下设施的分布和埋深e)预测

20、环境条件变化等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提出边坡整治设计、施工注意事项的建议。1.5.4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参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本项目工程重要性为一级(重 要工程);场地存在高边坡,对建筑抗震不利,地形起伏较大,较复杂,故工程建设场地属二 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地基岩土层分布相对简单,性质变化较大,具有胀缩性,故地基等 级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综合判定,本次勘察等级为甲级。1.5.5勘察方法在收集、利用已有资料的前提下,采用地质测绘、工程地质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 验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全面真实地查明拟建场地实际工程地质条件, 对工程地质条件做出

21、客观的评价。所有勘探工作均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规程执行。(1) 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在工程区及其周围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目的是查明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及地层成因、 地层岩性组合、地表及地下水特征、不良地质现象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工程地质条件,并以此指 导钻探及其它勘探工作。对于边坡还应着重查明其形态和坡角,软弱结构面的产状和性质及地 下水的埋藏条件和露头。本次测绘调查采用全面踏勘法,填图比例尺采用 1:1000。(2) 工程地质钻探在勘察场地进行工程钻探,这是本次勘察的主要手段。其目的是揭露地层结构,判别其物 理力学性质;在孔内进行原位测试、采集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在孔内测量场地地下水位等。现场钻

22、探的技术要求按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 (JGJ/T 87-2012 )进行。(3) 取样a) 在钻孔内采集土样。目的是采集地基土试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以确定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室内土工试验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23-1999)要求进行。b) 在钻孔内采集岩样:目的是采取岩样进行室内试验,测定岩石的强度,确定地基承载 力。c) 在钻孔内采取水样。目的是采集场地地下水样水质分析试验,以评价地下水对建筑材 料的腐蚀性。(4) 原位测试本次勘察拟采用的原位测试方法主要以标准贯入试验为主,当标准贯入试验无法进行时, 改用动力触探试验的方法。a) 标准贯入试验:目的是判别黏性土、砂

23、土及全风化强风化岩层的力学强度,确定地 基土的承载力等,要求每2m进行一次标贯。b)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目的是判别岩土层的力学强度,确定其承载力等。原位测试的技术要求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进行。1.5.6勘察方案布置及计划工作量根据工程建设规划,参照规范要求,综合分析各分项工程情况并结合现场地质条件进行勘察工作量布置。本项目勘探钻孔共 838个,预计总进尺约23900m1.561勘探点布置(1)勘探点布置原则勘探点的布置要满足以下评价要求:1) 满足场地类别划分、勘察等级对勘探点密度的布置要求2) 满足建筑场地整体稳定性分析的要求;3) 查明持力层分布情

24、况;4) 满足软土层等特殊性岩土的分布情况、物理力学特征及影响;5) 满足强中风化基岩岩性特征评价的要求。(2)勘探点平面布设本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 对详细勘察阶段勘探点间距的要求进行布设。 根据建筑场地地段、场地复杂程度的不同,具体布设方式也有变化:a)建筑物勘察:钻孔总数517个,勘探点应按建筑物的周边线和角点布置;若存在单栋 高层建筑,则对该建筑勘探点的布置应满足对地基均匀性评价的要求, 且勘探点的数量不应少于4个。对拟采用端承桩的建筑,勘探点间距宜为 12m24m相邻勘探孔揭露的持力层层面高差宜控制在1n2m间;对

25、拟采用摩擦桩的建筑,勘探点间距宜为 20n35m,当地层条件复 杂时,影响成桩或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勘探点应适当加密。b)边坡支护勘察:钻孔总数321个,勘探线垂直边坡走向布置,勘探点间距根据地质条 件确定,当遇有软弱夹层或不利结构面时,应适当加密。1.562勘探点深度a) 建筑物勘察:控制性钻孔要求达到中等风化岩面以下 4m孔深约28m鉴别孔要求达到中等风化岩面以下2m孔深约26m若钻孔一直未能进入岩层,则孔深可控制在 27mb) 边坡支护勘察:鉴别孔要求穿过潜在滑动面并深入稳定层 2m预计孔深25叶40m控制性钻孔要求穿过潜在滑动面并深入稳定层 5m预计孔深28叶50m1.5.6.3岩土试样

26、、水样及原位测试数量和间距1) 采取原状土试样和原位测试的技术性勘探点的数量不少于全部勘探点总数的 1/2,钻探取土试样孔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 1/3。2) 采取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竖向间距,地面下 1.0m开始取土或试验,取土或原位测试间距一般为1.53m3) 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内采取原状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次数不少于 9件(次);4) 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对厚度大于 0.5m的夹层或透镜体,采取不扰动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5) 当土层性质不均匀时,增加取土数量或原位测试次数;6) 针对边坡坡勘察布置,对边坡稳性进行评价的钻孔,按地貌单元、每层土取样不少于 6件。对边坡中存在的软弱

27、层应连续取样。7)岩石的试样数量各层不少于9件(组);1.564 室内试验a)原状土样:进行土常规试验,试验项目主要有: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孔隙比、比重、界限含水量试验、压缩试验、直接快剪试验(软土增加固结快剪试验) 、渗透试验、颗粒 分析试验、胀缩性试验等;b) 岩样:对全风化中等风化岩样进行单轴极限抗压试验(硬质岩做饱和抗压试验,软质 岩做天然抗压试验),对泥岩还应进行胀缩性试验;c) 水样:进行简分析、腐蚀性试验。1.5.6.6计划完成的勘察工作量表1.5.6-1 勘察计划工作量表序号项目工程测量单位数量备注1.1勘探点放样个8382.1地质勘?工程察总进尺:23900m建筑物勘察m/

28、孔13900/517边坡勘察10000/3212.2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km0.22.3原位测试a)标准贯入试验次250b)重型动力触探试验m100当标贯试验无法贯入时进行2.4取样土样组280岩样150c)水样2-三室内试验3.1原状土样试验3.2岩石试验3.3 水质分析 组 21.5.7其它相关工作的委托和完成以下两项工作可能需要完成或已经完成,尚需与招标方确认:1)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我院有地灾评估资质,可与勘察项目一起完成2)建设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必须委托给相关有资质的单位来完成 1.6勘察技术要求1.6.1测量技术要求根据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的规定,本次勘探点的点位布 置的精度要求为:平面位置偏差w 0.1m,高程偏差w 5cm。根据本次勘察工程的现场情况及技术要求,依照建设方提供的在建设区内的控制点为基础,根据场地的大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