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130.38KB ,
资源ID:4780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78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地理 第五章 海洋开发 第四节 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地理 第五章 海洋开发 第四节 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

1、高中地理 第五章 海洋开发 第四节 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第四节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情景导入目标定位关西国际机场是日本建造海上机场的伟大壮举,是日本人围海造陆工程的杰作。关西国际机场建在大阪东南,离海岸大约3英里的大沙滩上。这个大沙滩长2.5英里,宽0.75英里。1989年日本政府决定在大阪建成年客流量高达3 000万人次的世界级机场,并配有现代化的商场、旅馆以及其他配套设施。机场的全部预算高达100亿美元,如果将配套的高速运输线和填海费用全部计算在内,工程造价将超过英吉利海峡隧道工程。关西机场1994年夏季已投入使用,整个机场酷似一个绿色的峡谷,一侧为陆地,一侧为海洋。但由于大

2、阪湾海底的地质条件不佳,有很厚的淤泥,机场从建设之日起就一直在不停地沉降,目前该人工岛已经下陷了十多米。【思考】这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方式之一,此外还有哪些主要利用方式?1.举例说明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2.简述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1.了解海洋空间利用的类型及海洋空间的特点。2.掌握海洋交通和通讯的特点和现状。3.掌握人类造陆的方式。4.了解海底空间的特点及适合储藏的物品。一、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特点和意义1海洋可利用空间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个部分。海洋不同于陆地,它的环境和生态条件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2海洋空间开发利用(1)特点: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难度大,资金投

3、入大,风险也大。(2)缺点:海上活动要抗御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的运动。深海活动要适应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的环境。此外,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性大,对工程设备材料和结构有严格的要求。(3)优点:海洋空间广阔,便于立体利用;地价便宜,不需搬迁人口;海底隐蔽性能好,海中温度、压力比较稳定。(4)意义:海洋空间开发利用对于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开发海洋资源,拓展人类生存空间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二、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目前人类对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扩大到生产、居住、通信、储藏和文化娱乐等诸多领域,而且开发利用的手段和方式也在不断进步。1海洋交通与通讯海洋具有连续性和广阔

4、性的特点,成为洲际联系的重要通道。人类航海历史悠久,直到今天,海洋运输依旧是海洋空间利用的重要方式。(1)海洋运输:包括海港码头、运输船舶和海上航道等要素。(2)海港是船舶的停靠地、海运物资的集散地,也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场所。(3)海峡和洲际运河是重要的海上运输线,例如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马六甲海峡,被称为“海上生命线”;而苏伊士和巴拿马运河对于缩短航程、提高海运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海洋运输的主要工具,现代海洋船舶日趋大型化、专业化,不仅吨位大,而且速度快、续航能力强。(4)海洋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从海面向海底和海洋上空拓展。其主要利用方式是建造海底隧道、海底管道、跨海大桥以及铺设

5、海底光缆等。1马六甲海峡为什么是重要的海上生命线?提示:马六甲海峡位于印度洋东北部、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连接中国南海和安达曼海的一条狭长水道。因而,它与其南部的大巽他海峡和望加锡海峡共同成为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通道,也是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之间相互往来的海上枢纽,交通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有“东方的直布罗陀”之称。马六甲海峡这条“世界经济的生命线”,长不过1 000千米,最窄处不足600米,全球贸易中1/4的货物运输和差不多一半的石油运输都要经过这里,每年过往的商船超过6.3万艘。目前,我国是马六甲海峡的重要使用国,平均每天通过船只量达到80艘,承载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

6、活资料的运输。同时马六甲海峡也是我国海上石油生命线,我国的石油进口来自中东、非洲、东南亚地区,进口原油的五分之四左右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 2围海填海造陆(1)造陆:人类改造和利用海洋空间的常见方式,包括围海造陆和填海造陆。(2)围海造陆:利用堤坝将一片海域与海洋隔开,并将堤内海水排出,形成封闭陆地。荷兰人从13世纪就开始围海造陆。(3)填海造陆:在沿岸浅海水域,通过堆积砂石、泥土和废料建造陆地。我国澳门人多地少,当地人民在100多年前就开始通过填海造陆来获得土地。(4)人工岛:有的人造陆地与海岸分离,称为人工岛。它通过海堤、栈桥或者海底隧道等与陆地相连。世界上一些沿海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

7、、法国、荷兰等都建造了人工岛,甚至还出现了规模庞大、功能齐全的海上城市。(5)其他“造陆”的方式:海上人工码头、海上工厂、海上作业平台等,它们虽然不是陆地,但同样起着类似于人造陆地的作用。2我国沿海地区,尤其是沿海城市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十分巨大,请问为何我国目前尚无海上城市?提示:海上城市的建设难度和资金需求量都远高于围海造陆、填海造陆,海上城市的建设对工程设备材料和结构有严格的要求,目前我国建设海上城市的技术还达不到。 三、海底储藏1海底空间广阔,水温较低,温度变化平缓,且远离居民区,特别适于存放石油、天然气、炸药等易燃易爆的危险品。2低温缺氧的海底环境适于存放大米、小麦等易霉变、易腐烂的食品

8、。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读世界主要海运航线,探究下列问题。(1)图中显示了哪些繁忙的海上航线?(2)马六甲海峡为什么被称为“海上生命线”?(3)海洋交通运输为什么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运输方式之一?(4)说出几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航线及所经过的海、洋、海峡、运河和国家等。提示:(1)北大西洋航线;地中海、苏伊士运河航线;北美洲东岸各港口经巴拿马运河至北美洲西岸各港口的航线;北太平洋航线。(2)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是中国、日本等国家运输石油的重要海上通道。(3)海洋交通运输是目前所有现代运输方式中价格最低廉,运量最大的。(4)如经过苏伊士运河的航线,向北可到达地中海、经直布罗陀海峡到大

9、西洋、可到达欧洲南部和西部并经过英吉利海峡到达北海,到达北欧各国;向南经过红海、曼德海峡到达阿拉伯海、印度洋,经马六甲海峡到达太平洋,沿途可到达南亚、东南亚、东亚各国。1海洋交通与通讯(1)海洋运输的组成要素及特点要素特点海港船舶停靠地、海运货物的集散地,也是人类开始利用海洋空间的重要场所海上航道海洋运输的通道,许多重要海峡和运河更是重要航道运输船舶海洋运输的主要工具,现代海洋船舶日趋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远途化(2)利用方式的变化建造海底隧道、海底管道、跨海大桥以及铺设海底光缆等。2围海填海造陆(1)造陆的常见方式围海造陆利用堤坝将一片海域与海洋隔开,并将堤内海水排出,形成封闭陆地。荷兰人

10、从13世纪就开始围海造陆,目前荷兰有1/5的国土是这样获得的填海造陆在沿岸浅海水域,通过堆积砂石、泥土和废料建造陆地。我国的澳门就是填海造陆的一个典型例子。澳门现有的土地,有一半以上来自填海(2)人工岛有的人造陆地与海岸分离,称为人工岛。世界上一些沿海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法国、荷兰等都建造了人工岛,还出现了海上城市。(3)其他方式:人类“造陆”的方式趋向多样化发展,如海上人工码头、海上工厂、海上作业平台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日本东京湾约20%的海域被填平以增加城市面积,而神户的一部分也建到了人工岛上,修建海洋城已不是空想,而是现实。日本人打算在距海岸100米处建一条环海湾的走廊。交通要

11、道和技术服务设施都在地下,表面只有一系列小岛,建成有居住区的小的海洋城市,但也有面积较大的商业口岸、机场和娱乐场所,这是一种海上和海底的两重性的城市。(1)日本大面积填海造陆,主要是由日本的国情_所决定的。(2)神户位于日本领土四大岛中的_岛上,临_海。(3)兴建海上城市,_和_巨大,需要以强大的国力做基础。解析:沿海地区人地矛盾激化,人们将眼光投向大海,围海造陆成为缓解人多地少矛盾的重要途径。解答材料分析题除了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外,还应与教材相关内容相结合,用所学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日本领土狭小,面积仅37万多平方千米,而人口却超过1亿,人多地狭,是日本发展生产和人民生活的不利因素。为了扩

12、大用地面积,日本开展了大规模的填海造陆工作,现在人工海岸已占海岸线总长度的1/3,成为世界上填海造陆面积最大的国家。日本神户人工岛是世界上第一座海上城市,但兴建海上城市,工程和费用巨大,需要以强大的国力做基础。答案:(1)岛国且地狭人稠(2)本州濑户内(3)工程费用海上交通是人类对海洋空间利用的最早方式之一。结所学知识,完成12题。1下列地理事物不属于海洋运输要素的是()A码头 B船舶C航道 D定位系统2下列地理事物不属于近代才出现的海洋交通与通讯方式的是()A海底光缆 B海底隧道C远洋航行 D海底管道解析:第1题,海洋运输包括海港码头、运输船舶和海上航道等要素。第2题,远洋航行早在几百年前就

13、已实现。答案:1.D2.C人类从海洋中寻找生存空间的活动自古就有,目前也是人类利用海洋空间的主要方式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3下面四幅图所示的景观属于围海造陆的是()4海上工厂与陆地工厂相比,不具备的优点是() A不占陆地面积 B工厂主体小C离加工原料地近 D建造和管理费用低解析:第3题,图A为围海造陆后建成的住宅区;图B为人工岛;图C为海上城市;图D为海上钻井平台。 第4题,海上工厂面对的是复杂的海洋环境,其修建和管理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较大的资金投入作为支撑。答案:3.A4.D5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低地之国”荷兰1/4的土地在海平面以下。据统计,荷兰围海造陆总面积超过7 00

14、0平方千米,相当于国土面积的1/5。须德海湾是一个伸入陆地的海湾,湾内岸线长达300千米,湾口宽仅30千米。1932年,荷兰人修筑宽90米、高出海面7米的拦海大堤,把须德海湾与北海隔开,不仅根除了风暴潮对沿海低地的侵害,而且拓展了陆地面积,造就了一个大型淡水湖艾瑟尔湖。材料二须德海湾围海造陆工程示意图。(1)荷兰花费大量的资金大面积围海造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目前,荷兰又将围垦的一些低地“退陆还海”,主要原因是什么?(3)荷兰等欧洲国家积极推进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为什么?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围海造陆的原因及危害。荷兰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围海造陆不当会造成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积极推进京都

15、议定书签订的主要目的是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答案:(1)荷兰地少人多,人地矛盾突出,围海造陆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同时还可增加生存空间。(2)荷兰地势低平,围海造陆往往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海水入侵、土地盐渍化等生态环境问题。(3)积极推进京都议定书签订的主要目的是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荷兰等欧洲国家地势低平,海平面上升将淹没大量的国土。一、选择题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海洋空间利用就是将海上、海中和海底空间用作交通、生产、军事、居住和娱乐场所的海洋开发活动。据此完成14题。1下列关于海洋空间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海

16、洋可利用空间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部分B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科学技术和资金投入依赖性大,技术难度高,风险大C海滨浴场和海上运动区都是对海洋空间利用的方式D深海环境黑暗、高压、低温、缺氧,所以深海空间不能利用2与陆地空间相比,海洋空间所具有的优点是()A能显示先进的技术B资金投入大,风险高C地价便宜,搬迁人口少D隐蔽性能好3下列海洋的空间利用方式属于对海底空间利用的是()A海底钻井平台 B海水淡化工厂C潜艇 D石油储存罐4下列各项中属于海上生产空间的是()A海上机场、海底隧道B围海造陆、海上牧场C海上石油城、海上油库D海上电站、海底电缆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海洋空间的环境特点和利用方式。第1题,海洋

17、空间利用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部分。海洋环境不同于陆地,它的环境和生态条件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科学技术和资金投入的依赖性大、技术难度高、风险大。第2题,A、B表述均不是优点。海洋中目前尚无常住人口,不存在人口的搬迁。第3题,海底钻井平台开发的资源虽然在海底,但属于“海上作业平台”。石油储存罐属于对海底空间的利用。第4题,围海造陆、海上牧场、海上石油城、海上电站等属于海上生产空间;海上机场、海底隧道、海底电缆属于海上交通、通讯领域;海上油库属于海上储藏领域。答案:1.D2.D3.D4.B5有关围海造陆的叙述正确的是()A围海造陆是缓解人多地少矛盾的最好途径B围海造陆是人类利

18、用海洋空间的古老方式,无须科学论证C围海造陆不需要其他配套建设D100多年来,澳门人民利用此方法来扩大土地面积解析:选D。围海造陆是人类利用海洋空间的古老方式,是缓解人多地少矛盾的主要途径,但之前要进行科学论证,以免给海岸和海洋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香港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有著名的天然良港。结合图文信息,回答67题。6香港建港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地平坡缓 B岛多浪小C滩阔岸直 D河多沙厚7填海造陆对香港的影响是()A港区行船更加通畅 B经济活动远离了海岸C海洋生态得以维护 D利于沿海功能区布局解析:第6题,从图文信息中可以看出,香港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故选项A、C错误

19、。而河多沙厚既不是香港的特点,也不利于建港 ,故选项D错误。岛屿众多可以削弱风浪,利于建港,故选项B正确。第7题,填海造陆可以增加陆地面积,有利于沿海功能区的布局;填海造陆会改变海岸线形状,对海洋生态造成不利影响。答案:6.B7.D被称作“大西洲”的亚特兰蒂斯是一个传说中拥有高度发达文明的古代城市,在12 000年前就已沉入海底。然而目前法国一个匿名的“海底科学小组”声称,他们在中美洲加勒比海的海底无意中发现了一块貌似城市遗址的巨大海床,这座“海底古城”中遍布着纵横交错的“街道”和形态各异的“建筑”,而它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神秘消失的“大西洲”。结合所学知识,完成89题。8到这座“海底古城”考察的

20、科学家面临怎样的环境()狂风巨浪黑暗低温A BC D9. “海底古城”能保存这么长的时间,得益于海底()低温温度变化平缓空间开阔水流缓慢A BC D解析:第8题,狂风、巨浪发生在海面。第9题,古城得以保存,是因为侵蚀作用小;温度变化平缓意味着物体热胀冷缩微弱;水流缓慢意味着流水作用微弱,这些均可使古城得以保存很长时间。答案:8.B9.D10下列有关人类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A日本建设海上机场和人工岛是为了缓解日本人多地少的矛盾B荷兰很早就用风车排水的方法,人工围海造陆C英法海底隧道与日本濑户跨海大桥交通流量都受海洋气候的影响D海底储藏大米主要是因为海底温度变化小且温度低解析:选C

21、。海底隧道的交通流量一般不受海洋气候影响。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新建了一系列大桥,加快了各地人员、物资的交流。据此回答1113题。11连接上海南汇和洋山深水港的东海大桥主要通行()A旅游大客车 B公交大客车C集装箱卡车 D水产冷藏车12杭州湾跨海大桥采用“S”形设计,使桥梁与航道水流保持基本垂直。这一设计思路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海啸 B赤潮 C潮汐 D寒潮13苏通大桥是目前已建成的最接近入海口的长江大桥,它创造了“最深桥梁桩基础”“最高索塔”“最大跨径”和“最长斜拉索”四项世界纪录。这样设计有利于()A提高南北陆路运量B确保“黄金水道”的通航能力C稳定河口水文特征D抵御台风侵袭解析:第11

22、题,由材料信息可知,东海大桥由上海南汇通往洋山深水港,而洋山深水港主要进行集装箱运输,因此东海大桥主要通行集装箱卡车。第12题,钱塘江潮水汹涌,桥梁与航道水流保持基本垂直可以减少潮水对桥梁的作用,确保大桥的安全。 第13题,从题目所给的苏通大桥创造的四项世界纪录可以看出,苏通大桥的设计主要考虑坚固性和安全性,由此可以判断选项D是正确的。答案:11.C12.C13.D 14下列各组港口中,都属于北大西洋沿岸大港的是()波士顿、汉堡、安特卫普鹿特丹、圣保罗、开普敦伦敦、悉尼、圣弗朗西斯科纽约、利物浦、蒙特利尔A B C D解析:选C。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明确北大西洋沿岸的位置。 巴西圣保罗、南非开普敦

23、、澳大利亚悉尼都位于南半球,圣弗朗西斯科位于北太平洋沿岸。15近年来,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将石油从波斯湾运至上海港,走最近的航线要依次经过()A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B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C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琼州海峡D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解析:选D。本题考查我国从波斯湾进口石油的运输路线和世界主要的海运要道。从波斯湾出霍尔木兹海峡进入印度洋,经马六甲海峡到南海,再经台湾海峡到上海港,这是从波斯湾运往上海的最近航线。二、综合题16下图中标出了中东石油运往西欧的两条航线A和B,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航线A:由波斯湾到_海峡,到_海,到_洋,绕非洲南

24、端的_,到_洋,最终到达西欧。(2)航线B:由波斯湾到_海峡,到_海,到_海,到_运河,到_海,再过_海峡,到_洋,最终到达西欧。(3)海洋运输是人类对_利用的传统方式,目前,该资源的利用已扩大到_、_、_、_、_等诸多领域。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海洋空间利用中的海洋交通,主要是让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的地理知识,掌握世界主要海运线及海洋空间利用的发展趋势。答案:(1)霍尔木兹阿拉伯印度好望角大西(2)霍尔木兹阿拉伯红苏伊士地中直布罗陀大西(3)海洋空间生产通讯电力输送储藏文化娱乐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从高空俯瞰阿联酋的迪拜,依稀可见两棵巨大的棕榈树漂浮在蔚蓝色的海面上。仔细辨认,棕榈树竟是由一些

25、错落有致、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除棕榈树外,还能看到由300个岛屿勾勒的一幅世界地图(见下图)。这一派奇特景象并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它是迪拜雄心勃勃的人工岛计划棕榈岛工程的一部分。为了建造它们,8 000万立方米的土石被填进海里,还专门修建了一条12千米长的防护堤。(1)人工岛是人类利用海洋空间的一种形式。与陆地环境相比,海洋空间有哪些优点?(2)如果你是某海上城市的总设计师,你将重点考虑哪些问题?(3)港口作为传统的海岸工程设施,在21世纪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国沿海除已有的130多个海港外,可供选择的新港址还有160多处。为适应未来人们关于海岸与港口开发的理念,港口的筑港区位将有哪些变化?解

26、析:分析海洋空间的特点应从海上、海中和海底三个角度进行,同时要明确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也对海洋空间的特殊性有重要的影响;任何一项工程的建设都要考虑技术和成本;为适应国际贸易需求,运输船舶向大型化趋势的发展,港口的规模将越来越大,航道水深也越来越深,港口建设逐步进入水深浪大、环境条件恶劣的海域。传统的港口工程结构因其造价高昂、技术复杂、施工困难等因素远不能满足深水港口建设的要求。答案:(1)空间广阔,便于立体利用;地价便宜,不需搬迁人口;海底隐蔽性好;海中温度、压力稳定。(2)海上要抵御多变的气象状况和海水运动,深海活动要适应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的环境,此外还要考虑海水的强腐蚀性和海冰的巨大破坏性等。(3)综合考虑对海底性质、海岸侵蚀、泥沙运动、生态环境变化与海洋污染等的影响,以利于海岸带的可持续开发;综合规划填海造地工程,将交通、工业区、港口和沿港湾海岸风景区的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满足水深浪大、软弱地基、引入海水交换改善港内水质环境且造价低廉的需求,港口工程结构型式将向透空式结构、消能式结构及多功能型结构等新型结构形式发展;为达到保护海岸和不破坏生态系统且具有观赏性的目的,与生态系统相协调的人工礁(宽幅潜堤)及缓坡护岸等结构将取代传统的护岸、海堤等结构形式。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