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54.58KB ,
资源ID:47845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784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语文 21《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语文 21《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docx

1、高中语文 21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21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学习作者直言进谏的精神,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学习借鉴本文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写作手法,体会对偶句、排比句的风格特征。 辨析“安、信、求、治”等多义词的词义;积累文言虚词“以、哉、所”的用法;区别文中“根本、以为、虚心、纵情”等古今异义词的含义。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在此基础上背诵全文。教学重点:诵读、领悟、背诵全文。明辨作者的论证思路;学习文章用比喻说理,生动形象的特点,体会作者在遣词造

2、句上整齐而富于变化的风格特征。教学难点:字词及文言现象的把握。“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教学方法:朗读法(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句意,体味语气,加强记诵)问答法(如对文章第12段浅显内容的分析理解)讨论法(如对文章第3段较深难内容的分析理解)探究拓展法(课内适当穿插一些文句训练,拓展学生思维)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介绍作者、背景;疏通文句句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设计一: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与大勇。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传。但是唐代却有一位著名的谏官,有胆有识,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他就是唐代著

3、名的大臣魏征。魏征所处“贞观之治”时期,天下大治,而他却提出居安思危,足见其战略眼光。他死后,唐太宗亲写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殁,吾失一镜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设计二:唐代初期,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这与唐太宗的文治武略分不开。但是造就这个局面的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魏征。魏征作为一个思想家、政治家能忠于职守,对唐代的繁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深得唐太宗的赏识。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进谏的。二、作者、背景及题解:作者: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阳(今河北晋县)人,唐代文

4、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初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本文谏太宗十思疏,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其文风影响到宋代欧阳修、苏轼。背景: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

5、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能多次上疏进谏,使太宗猛醒。文章力劝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谏,劝谏;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奏疏,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三、疏通文意朗读课文,正音释义。学生集体朗读课文一遍。要求:语速稍慢,读准字音。放录音,学生低声跟读,纠正字音。为下列加粗字注音。求木之长(zhn)者必浚(jn)其泉源

6、虑壅(yn)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xi),则思正身以黜(ch)恶文武并用,垂拱(n)而治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下列加粗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固,动词,使稳固);人君当神器之重(当,动词,主持,掌握)B振之以威怒(通“震”,威吓);则思江海下百川(动词,流下)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盘游,娱乐游逸,指从事狩猎);则思慎始而敬终(慎)D宏兹九德(动词,使光大);简能而任之(动词,选拔)答案:B(下,居于之下)选出下列加粗的多义词用法及意义相同的一组()答案:C(信:诚实、忠诚。安:安定;表反诘,怎么。求:追求;请求。治:治理,管理;治理得好,太平)四、

7、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指定三位学生朗读课文(每人一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整体感知文意。具体研习第1段。本段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运用什么方法提出的?学生思考后,明确:本段以“固本思源”为喻,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点拨: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先从正面说,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题:“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不容置疑。再从反面申述:“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这样就加重了强调意味:德不厚则不可

8、使国家长治久安的。正反对比后,作者进一步明确指出,“人君”地位高,责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如同“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一样荒诞。反面来说,想要国家长治久安,就一定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这结尾处,不但照应前面(“积德义”和“德不厚”),提出了文章主旨,而且又充分利用了“木”与“水”的比喻。学生试背课文。具体研习第2段。学生集体朗读第2段。本段中作者概括了一条什么普遍规律?阐述了什么观点?从哪个角度论证的?学生思考后,明确:本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这几

9、句,简要概括了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从人类历史的长远发展来看,这虽是历史的必然,但要“思国之安”,就势必调动人为的因素去理智地克服它。因此作者发出疑问:“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接着从取守天下的不同心态上(“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进行论证,说明是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如果失去了民心,即使动用严刑也无济于事。最后阐明“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的“民本”观点。重点研习第3段。教师范背第3段。学生对照注释,翻译这段文字。本段作者提出了“十思”的内容,它们各有什么侧重?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是什么?学生讨论后,

10、明确:本段提出了“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其核心内容是正己安人,但具体又有所侧重。“知足”“知止”是戒奢侈,如喜好器物美色,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等;“谦冲而自牧”“江海下百川”是戒骄躁,劝皇帝要恪守职务,不骄不躁,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三驱以为度”“慎始而敬终”是戒纵欲,劝皇帝不要放任自我,不要怠惰,而要勤勉政事;“虚心以纳下”“正身以黜恶”是戒轻人言,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无因喜以谬赏”“无以怒而滥刑”是戒赏罚不公,劝皇帝赏罚要有尺度,不因喜怒而有所偏颇。“十思”就是十条劝戒,语语坦诚,字字惊心。文章最后,作者从正面论述做到“十思”的好处,同时阐明了自己理想的政治境界:“智者尽其谋,

11、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学生试背第3段。学生集体试背全文。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思路,掌握了周到严密而又精辟的说理论证。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此,更要懂得一些道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代名君唐太宗尚有不足之处,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唐太宗虚心接受了魏征的劝谏,创造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如果大家也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定会树立起光辉俊洁的人格。六、布置作业:1积累下列成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垂拱而治、纵情傲物、载舟覆舟、长治久安、竭诚待下,并从中任选三个写成一段话,不少于30个字。2熟练背诵全文。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学习本文

12、作者真诚而委婉的劝谏艺术。体味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君叫臣死臣不能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的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臣子上疏,劝谏帝王确非易事。上疏的臣子不仅要有超人的勇气,而且还要具备高超的智慧。可以说,这两点魏征一身兼有。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学习他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的劝谏艺术。二、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三、学生思考下列问题,并体会其表达作用。作者为什么称自己为“下愚”,称唐太宗为“明哲”?能否将“臣闻”改为“臣以为”?能否删去文中“承天景命”一句?能否将“诚能见可欲”改为“是故见可欲”?学生思考后,明确:魏征始终没有忘记唐太宗与自己的主仆、君臣关系,因此谦称自己为

13、“下愚”而尊称太宗为“明哲”。不可改。“臣闻”是奏议中的敬辞,口气不卑不亢。“臣以为”则有自以为是之嫌。不可删。“承天景命”也是一种敬辞。不能改。“诚能”表示希望和商量的口吻,而“是故”是论述的口吻,语气极其生硬。点拨:魏征在进谏时,有着清醒的头脑。他虽然知道太宗是很懂得“忠言逆耳利于行”的。但在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他没有因太宗对自己的赏识而得意忘形,仍是坚持一贯的谨言慎行。文中语言真诚谦虚,委婉而又通达,合情而又合理,极富艺术魅力,难怪唐太宗会从善如流呢!四、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文中的对偶句、排比句,谈谈其表达效果。对偶句: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

14、,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排比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明确:骈散结合,华美流畅。唐代的奏疏,习惯上都用骈文写。但本文突破了骈体的束缚,做到了骈散结合,相得益彰。整句多用对偶,音韵和谐,琅琅上口;多用排比句式,铺排罗列,勾连而下,气势不凡。散句意到笔随,笔力遒劲,酣畅淋漓。本文语言多用比喻,生动形象,言简意赅,有说服力。(解说:本文的语言简约,整散结合。整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散句意到笔随,笔力雄健,酣畅淋漓,需要用心品味。同时,对“十思”的内容要细细领悟,这其中蕴涵着丰

15、富的民族传统美德,差不多每句都有现实教育意义。特别是“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这些句子,对每个人的修身养性都极有启发,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找出下面画线句的出处,说说引用的作用。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出自诗经大雅“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载舟覆舟(出自荀子王制篇“君则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诚能见可欲(出自老子上篇:“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引用了易经“卑以自牧”的意思)垂拱而治(出自尚书武成)“垂拱而天下治。”)明确:引用古圣先贤的话,援举故事旧例来说明自己的意思,论证自己的观点,所谓“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文心雕

16、龙事类),这种写法在本文中到处可见。引用成语典故,有许多好处。文章显得“字字有出处”“事事有依据”,因而使理论更有深度,论断更有力,更令人信服。同时文字精练,意义深刻,富有启发性。这些成语典故大都是经过时间洗练的文学语言,生动形象,引用它们使表达更生动,更富文采。五、探究艺术魅力:雄辩的逻辑力量。明确:三个段落,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第一段,作者旗帜鲜明地揭示中心论点为人君者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那么,人君为什么当“思”呢?文章的第二段就阐述了这个问题。作者从历史教训出发,提醒太宗必须谨慎从政,要善待臣民,勿失民心。本段虽没有用到一个“思”字,但却始终是扣住“思”字着笔的,它实际上紧承第一

17、段解释了人君当“思”的原因,那就是“凡百元首”的难以善始善终;“取之易,守之难”的严峻事实;“殷忧”时、“得志”后的不同态度,“可畏惟人,载舟覆舟”的深刻教训。同时,为下文的“十思”作了有力的铺垫。到第三段,作者则明确提出了如何“思”。在前二段说明道理的基础上,作者向太宗提出了“十思”的具体内容,并说明如果能够做到这“十思”,就能够发扬光大“九德”修养,使百官各尽其职,各竭其力,天下可“垂拱而治”了。细读文章,便会发现,作者用一“思”字贯穿全文,前后勾连,层层深入,水到渠成。从提出问题应当“思”,到分析问题为何“思”,再到解决问题怎样“思”,结构谨严,浑然一体,具有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精妙的设

18、喻艺术。明确:设喻,把道理说得简明形象,富于启发性。本文开篇设喻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把自己要进谏的主旨寄寓于老幼皆知的比喻之中,开卷一读就令人精神为之一振。作者抓住事物的相似点,通过准确恰当的两个比喻,将“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论点,淋漓痛快地写了出来,形成鲜明的类比,使人一读便触类旁通。“木之长”,根“必固”;“流之远”,源“必浚”,这是“虽下愚,知其不可”的浅显易懂之事,于是“国之安”,德义“必积”之理就浅显化、形象化了。比喻是手段,说理才是真谛。这样设喻,使事物自然清晰生动,复杂的道理自然简单明了,而且形象具体,耐人寻味。设喻,是用已知的事物来说明

19、别人未知或知之不深的事物,或先喻后本义,或只喻,让人自己去理解本意。本文正是采取后者,意让太宗去体会设喻与本义之间的相似点,并从中得到启迪,幡然醒悟。六、延伸阅读:翻译下面两段文字。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也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受谏,安能谏人? (节选自贞观政要)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为之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

20、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参考答案:贞观五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自古以来,帝王大多放纵感情喜怒无常,高兴了就任意奖赏没有功劳的人,生气了就任意地杀戮没有罪过的人。因此,天下大乱国家灭亡,没有不是从这里引起的。我如今早早晚晚都把这类事情作为心事,常常想要你们尽所知道的情况对我竭力劝谏。你们也要接受人家劝谏的话,难道能够因为别人的意见跟自己心意不合,就袒护自己的缺点错误,拒不接受吗?如果你们不接受别人的劝谏,又怎么能劝谏别人呢?魏征相貌没能超过平常人,可他有胆量谋略,善于让君主回心转意,常不顾情面极力劝谏

21、,有时遇上特别生气,魏征的神色一点也不改,皇上为此收敛威容。魏征曾请假上坟,回来对皇上说:“人们说您打算到南山,出外的行装都已准备完毕,竟没有出发,是什么缘故呢?”皇上笑着说:“当初实有这个意思,就是怕你嗔怪,所以中止了。”皇上得一只好鹞鹰,亲自架在手臂上,老远看见魏征来了,赶紧藏在怀里,魏征奏禀公事,故意没完没了,结果鹞鹰死在皇上的怀中。七、课堂训练:翻译下则短文,并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昔有一庵,邻于大宅,寺僧常见沟中米饭流出,密用水淘净,蒸晒一囤。不数年而大宅缘事暴贫;僧人即以此饭饷之,大宅衔谢不已。后细询,知为沟中物也,嗟悔无及。(选自幼学故事琼林)注:大宅:深宅大院。此处指广有财富的大

22、户人家。暴贫:突然变得穷困。饷(xin):用酒食款待人。衔谢:衔,怀在心里。衔谢,即衷心感谢。参考答案:译文:从前有一座寺庙,靠近一个有钱人家的大院。庙里面的和尚经常看到大院的水沟里有米饭流出来。他不声不响地用水把流出来的米饭冲洗干净,蒸后晒干,逐渐积攒了满满一囤。过了几年,大户人家遇上了祸事,突然变得贫困不堪。这时,和尚就把干饭送给他们吃。大户人家对他感恩不尽。大户人家经过仔细询问,知道了是他们当年倒入水沟里流出的米饭,不禁连声叹息,深感后悔莫及。这则故事是劝戒人们在生活富裕的情况下,也应注意俭省节约,它形象地说明了居安思危,积谷防歉的道理。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23、青春是人生的鲜花,。青春拥有激流般的热情,。参考答案:青春是生命的闪耀,青春是纯真的结晶。青春拥有梦幻般的憧憬,青春拥有磐石般的坚贞。八、课文总结“读史使人明智”。一千三百年后的今天重温谏太宗十思疏,不仅要体味它流畅艺术的文气,还应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一代忠臣魏征为使唐王朝长治久安而敢于直谏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愿生活在新世纪的同学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时刻胸怀一颗火热的报国心!七、布置作业基础检测(20分)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chng)之长者 浚(qn)其泉源B虑雍(yng)蔽 正身黜(ch)恶C克终者盖(gi)寡 董(dng)之以严刑D垂拱(gng)而治 仁者播(b)其

24、惠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枚:加强自身修养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C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选拔有才能的人D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老百姓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无以怒而滥刑 B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C恩所加,则思无因以谬赏 D将有作,则思知止有安人 山峦为晴雪所洗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下列四组句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项王曰:“沛公安在?”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B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不求

25、闻达于诸侯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阅读欣赏(50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9题(25分)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

26、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下列加点的实词含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 B善始者实繁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春华秋实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叶徒相似,其实不同C振之以威怒 D塞源而欲流长也 振长策而御宇内 流水不腐 振臂一呼,应者

27、云集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下列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克终者盖寡 B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而况于明哲乎C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D而况于明哲乎 臣闻求木之长者 青取之于蓝下列加子翻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国君掌握帝王的重权,处在天地间重大的地位。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历代帝王,接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刚开始做得好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竭尽诚心,就能联合敌对的势力;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生人。D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虽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激,表面上恭顺但内心并不服气

28、。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阐明的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B第一段用了两个比喻,先从正面喻证治国必积德,再从反面说明德不厚国不可长治久安。C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道理。D第二段指出了历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人民的力量。翻译下面的句子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14题(25分)武德末,魏征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阳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

29、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虑,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钧,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官,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硅、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七年,代王硅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贞观政要任贤)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汝离间我兄弟 魏征为太子洗马喜逢知己之主 往事息隐但其尽心所事 从容对曰征慷慨自若 臣所以敢言A B C D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雅有经国之才-很有治理国家的才干。B君臣相得-君臣各有收获C臣见之若仇-我看见他们就好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