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8 ,大小:39.48KB ,
资源ID:478481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7848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农业生态基础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农业生态基础文档格式.docx

1、10、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营养级愈高,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残留浓度愈低。11、我国的无霜期由南向北递增。12、造成水土流失最主要的原因是开荒。13、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增加了人类。14、现代农业中,代替小农经济的是市场经济。15、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农业生态系统。16、“良种配良法”体现了技术与自然条件相适应。17、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为食用菌。18、根据土壤污染源和污染物的特点,土壤污染可分为3种类型。19、一般群落演替中,物种的相互关系经历四个阶段。20、交错性是群落的垂直结构。21、自然环境的构成与人工设施无关。22、生态位简单有利于系统稳定,符合生态位原理。

2、23、物质循环中的还原者是作物。24、能引起酸雨的气体是O3。25、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细菌。26、小麦每亩株树超过30万后,穗子变小,粒重减轻的现象属随动调控。27、农田生态系统的组分包括农作物、土壤、绿肥和牧草。28、氮的主要储存库为土壤。29、人工辅助能的投入水平与总产出能的关系为线性相关。30、单元顶级学说认为顶级群落应为气候顶级。31、一般群落演替中,物种的相互关系经历三个阶段。32、植物对光强的适应性不同可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33、制约我国西北部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子是低温。34、农业生态学发展的社会原因包括人口剧增、食物短缺、环境污染和生物进化。35、宏观经济调控中物质能量与资

3、金是相脱离的。36、农田生态系统的组分包括农作物、土壤和农产品加工。37、人工辅助能包括化肥、太阳能和电能。38、根据起始基质的性质,群落演替可划分为内因动态演替和外因生态演替。39、长日照的植物有小麦和玉米。40、我国水热同期,光、温、水条件配合较好的是东南地区。41、大气污染物包括Hg、CO和HF。42、国外替代农业的共同特点是增加现代工业产品的使用,依靠生态系统自身调节和维持能力组织生产。43、中国生态农业追求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4、我国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是淮河流域。45、蚯蚓鸡狼虎为腐食食物链。( ) 46、制约我国西北部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子是干旱。47、能引起酸雨的气体

4、是。( ) 48、原始农业中恢复地力的方式为农家肥。49、公共草场放牧属于成本外摊。50、人工辅助能包括化肥、太阳能和电能。51、农田生态系统的组分包括农作物、土壤和农产品加工。52、中国生态农业追求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53、我国水热同期,光、温、水条件配合较好的是华南地区。54、系统分析方法的特点是实用性与统一性。55、向日葵的花随太阳转动属随动调控。56、现代农业的突出特点是产投效益高、生物多样性高,产业化生产。57、氮的主要储存库为大气。58、农产品的价值包括光能投入和劳动消耗。59、根据起始基质的性质,群落演替可划分为内因动态演替和外因生态演替。60、长日照的植物有小麦和油菜

5、。61、锡是“五毒”元素之一。62、我国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是黄河流域。63、我国生态农业与持续农业的目标是一致的。64、植物生态学的创始人是洪堡德。65、决定农业生态系统区域性的主因素为自然条件。66、农业生态系统是人工系统。67、中国国家级农业生态系统可分为10个农业发展区。68、能量传递的十分之一定律是由奥德姆提出来的。69、单元顶极学说认为顶极群落应为土壤顶极。70、酸土植物能在p6.5的土壤上生长良好。71、决定日光中生理有效辐射分值大小的为光强。72、制约我国西北部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干旱。73、我国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是淮河流域。74、能引起酸雨的气体是二氧化硫。75、在大气污染

6、防治中,减少能源消耗是最主动和最有效的途径。76、农业资源的区域性要求我们必须节约和经济利用资源。77、在我国无霜期由南向北递增。78、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最主要原因是开荒。79、植物生态学的创始人是瓦尔明。80、氮的主要储存库为土壤。81、高能耗、高投入农业指生物农业。82、公共草场放牧属于成本外摊。83、农业生态学的统一性表现在通用的研究方法。84、宏观经济调控中物质能量与资金是偶联并方向相反的。85、草牛蚯蚓鸡猪鱼为捕食食物链。86、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产出的生物能与投入人工辅助能的比称为人工辅助能的组成。87、成层性是群落的垂直结构。88、单元顶极学说认为顶极群落应为气候顶极。89、耐性定

7、律是由林德曼提出来的。90、世界上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是由氟化物引起的。91、生态位丰富,有利于系统稳定符合生态位原理。92、中国生态农业就是注重现代科学技术。93、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农业环境。94、草牛蚯蚓鸡猪鱼为混合食物链。95、在表达不同营养级生物的递减规律上最合理科学的方法为生物量金字塔。96、人工辅助能包括石油。97、人为活动影响是小群落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98、自然环境的构成与岩石无关。99、钴是“五毒”元素之一。100、在无限制的环境中,种群不受任何因子的约束,其增长规律为指数增长。101、农业生产的持续性包括资源环境持续性和生物持续性。答案:1、 2、 3、 4、 5、 6、

8、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81、 82、 83、 84

9、、 85、 86、 87、 88、 89、 90、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101、五、简答题1、何谓“五大社会危机”? (参考答案均见指定教材第9页) 2、简述保持农田养分平衡的途径。3、简答自然环境、广义人工环境和狭义人工环境的主要区别。4、简答农业技术调控的途径与方法。5、简答农业技术的选择原则。6、简答有害物质的富集原理。7、简述可持续农业的三大目标。8、简答持续农业的目标。9、简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简答题答案:1、答:(1)人口危机 (2)粮食危机 (3)资源危机 (4)污染危机 (5)能源危机 (每点1分)2、答:保持农田

10、养分的途径有:(1)种植制度中合理安排归还率较高的作物及其类型;(2)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3)实行农林牧结合;(4)农产品就地加工,提高物质的归还率。(5分)3、答:自然环境是指地球的本来面目,或接近于地球的本来面目,或者说是人为干扰比较轻微的地段。(2分)广义的人工环境是指在人为因素的作用下,使自然环境中某些因素发生变化,从而对生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环境条件。(1.5分)狭义的人工环境是指人类根据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为生物生长发育所创造的良好环境条件。(1.5分) 4、答:农业技术调控就是农业经营者利用农业技术对农业生态系统实行的各种调节与控制。(1分)调控的方式多种多样

11、,主要有以下几种:(1)生态环境调控;(1分)(2)输入输出调控;(1分)(3)农业的生物个体和群落结构调控;(1分)(4)系统综合关系调控。(1分)5、答:对农业生态系统实行直接调控时所使用的各项技术都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而且各项技术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相互依存构成农业技术体系。(1分)因而,农业技术的应用应遵循以下原则:农业技术必须与自然条件相适应;(1分)农业技术必须与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相适应;(1分)农业技术必须相互配套;(1分)农业技术必须为农民所接受。6、答:各种有害物质一旦进入生态系统,便立即参与物质循环。(1分)在循环过程中性质稳定,易被生物体吸收的毒物沿着食物链通过

12、生物富集作用,在有机体内不断富集、浓缩。(2分)食物链的浓集作用又称生物学放大作用,是指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不断升高,愈是上面的营养级,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残留浓度愈高的现象。7、答:可持续农业的三大目标是:(1)保证食物供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经营水平,适当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包括资金、物质及科学技术等的投入。(2)增加农业收入,扩大农村就业机会和脱贫致富。(3)保护资源环境的永续性循环。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要有效地控制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增加农业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另一方面要高效、节约地利用资源,注意各项资源投入的效益,

13、尤其对稀缺资源更要合理配置,并寻求替代途径。8、答:持续农业有三大目标:一是保证食物供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分)二是增加农业收入,扩大农村就业机会,实现脱贫致富;(1分)三是保护资源的永续性循环。(1分)三个目标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9、答:(1)因地制宜的发挥地区优势,调整用地结构,充分发挥各类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2)形成集约经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林、牧、渔业的土地生产率和利用率。(3)加强综合治理,改造低产田,建立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耕作制度,防止土地资源的退化和破坏。(4)严格控制乱占耕地,特别是城镇、企业建设用地,保证耕地数量的稳定和质量的提高。(5)加强土地管理与整治工

14、作,建立土地管理机构,搞好土地资源的调整和规划,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提供依据。第二章 农业生态系统 一、单项选择题及答案 1、代表系统整体功能,i代表第i个组分的功能,则系统的整合效应可表示为( )。A、i B、iC、i D、i 2、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 )。 A、虎 B、真菌 C、细菌 D、森林 3、物质循环中的还原者是( )。 A、作物 B、家畜 C、细菌 D、昆虫 4、稳态调控的方式为( )。A、冗余调控 B、随动调控 C、最优调控 D、程序调控 5、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是指( )。A、系统的输入与输出 B、高的物质生产量C、生物的多样性 D、完善食物链 6、决定农业生态系统区域性的

15、主因素为( )。A、自然条件 B、社会经济条件C、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D、传统生产方式 7、原始农业中恢复地力的方式为( )。A、农家肥 B、化肥 C、化肥和农家肥 D、次生演替 8、向日葵的花随太阳转动属( )。A、程序调控 B、随动调控C、最优调控 D、冗余调控 9、小麦每亩株数超过30万后,穗子变小,粒重减轻的现象属( )。A、随动调控 B、冗余调控C、反馈调控 D、程序调控 10、农业生态系统中调控产业是通过( )来实现的。A、自然调控 B、经营者调控 C、经济调控 D、社会调控 11、“良种配良法”体现了( )相适应。A、技术与自然条件 B、技术与社会条件C、技术与生物特性 D、技术

16、与经济条件 12、宏观经济调控中物质能量与资金是( )。A、偶联的 B、偶联并方向相反的C、相脱离的 D、偶联并方向相同的 13、公共草场放牧属于( )。A、成本外摊 B、收益外泄C、市场调节 D、宏观调节 14、农业生态系统是( )。A、自然系统 B、人工系统C、社会经济系统 D、半自然生态系统15、不属于农业生态系统的是( )。A、农田 B、农户C、农产品加工厂 D、牧场16、市场经济调控农业生态系统不通过的是( )。A、生态环境 B、社会需求C、产品价格 D、生产资料的价格单项选择题答案 1、B 2、D 3、C 4、A 5、A 6、C 7、D 8、B 9、C 10、B 11、C 12、C

17、 13、A 14、D 15、C 16、A 三、名词解释1、系统 2、生态系统 3、农业生态系统4、反馈调控 5、外泄收益 6、稳态调控 1、系统是有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2、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群落内生物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生态系统的核心是生物群落。3、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的,并按人类社会需求进行物质生产的有机整体。4、反馈调控:是指生物通过反馈作用对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

18、。5、外泄收益:是指通过增殖资源、改善环境获得的效益,在生产单位的收益核算中得不到反映的现象。6、稳态调控:自然界有一种在发展过程中趋于稳定,在干扰中维持平衡,偏移后恢复原态的能力。四、简答题 1、生态系统的生物功能类群有哪些?在物质循环上各起什么作用? 2、简述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在组成上的区别。 3、简述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方式。 1、答:生物可分为生产者、大型消费者和小型消费者三大生物功能类群。生产者能够利用太阳能,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是生态系统中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主要能量来源。大型消费者主要是通过物质能量转化进行次级生产。小型消费者使构成有机成分的元素和储备

19、的能量通过分解作用又释放到无机环境中供生产者再利用。(4分)2、答:自然生态系统基本上不受人类活动的干预,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3分)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典型的半自然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经人类驯化的产物。通过投资、补贴等方式,资金从财政部门流向农业生态系统的经营者,经营者的资金又可以税收方式流向财政部门;资金还可以贷款等方式从金融部门流向经营者,又以还本、付息等方式流向金融部门。第三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1、中国国家级农业生态系统可分为( )个农业发展区。 A、20 B、15 C、25 D、10 2、种群的自动调节是通过( )。A、播种量 B、反馈作用C、生长发育 D、光温条件

20、3、作物群体光合生产量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为( )。A、正比 B、反比C、不确定 D、无相关 4、草牛蚯蚓鸡猪鱼为( )。A、草食食物链 B、捕食食物链C、腐食食物链 D、混合食物链 5、时间结构的类型不包括( )。A、种群分离型 B、种群嵌合型C、种群密集型 D、人工设施型6、不能决定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是( )。A、系统的组分 B、组分的大小C、组分的时间分布 D、组分间的联系方式 1、D 2、B 3、C 4、D 5、A 6、B三、名词解释1、生态系统结构 2、农业生态系统结构3、群体结构 4、食物链1、生态系统结构:指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在时间上、空间上的配置和物质、能量在各成分间的转移、循环的

21、途径。2、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指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即农、林、牧、副、渔各业以及各业内部的组成要素之间的配置方式,能量和物质在各成分或组成要素间的转移、循环途径。3、群体结构: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作物群体结构是指群体的大小、分布、长相、组成和动态变化等,它代表群体的基本特性。4、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多种生物按营养关系从植物到草食动物再到肉食动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成员间以食物营养关系连结成的链状序列。 1、简述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实际意义。 (参考答案见指定教材第49页) 2、简述农林牧之间的供求关系和限制关系。(参考答案见指定教材第5254页)调整

22、、改变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可以改善系统的功能。(1分)改变不良环境条件以适应生物良好的生长发育,需要较大的投资,受到社会经济条件与农村发展水平的限制;改变生物种群遗传特性和改良栽培管理技术的生物控制,需要较多的时间与物质、能量的投入。(2分)只有改变不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充分利用生物种间关系以挖掘自然资源潜力,进行系统的结构控制才是最经济有效的途径。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可能大量投入工业辅助能,结构控制更具有现实意义。所谓结构控制就是根据生物的遗传特性和对环境的要求,以及环境资源特点建成一个环境-生物群落的有机整体,使不合理的系统结构改变成为最佳结构,就可以在不增加或少增加辅助能投入的情

23、况下提高产品的输出。因此,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是十分必要的。农牧、农渔的供求关系就是饲料(或饵料)与肥料的关系。农业供给畜牧业、渔业饲料、饵料,以发展畜牧业和渔业;而畜牧业和渔业为农业提供肥料。饵料、饲料和肥料都是对方发展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彼此互相依赖,这是农牧、农渔结合的基础。畜牧业、渔业从农业(种植业)中获得的饲料、饵料,一部分转化为畜产品、鱼产品输出农业生态系统供人类消费;另一部分以粪便形式排泄到农田。在物质循环上,任一方都限制了对方的充分发展。种植业比例过大,畜牧业相对规模较小,有机肥就会不足,影响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进一步提高;相对地,畜牧业比例过大,种植业生产的饲料不足,就会影响

24、畜禽饲养业的发展,从而造成农牧业、农渔业之间的相互限制。(3分)五、论述题试述“桑基渔塘”生态系统的生态合理性。论述题答案:答:(1)改善了环境条件。挖塘填基,使地下水位降低,改变了原来只能种水稻,且水稻根系发育不良、产量不高的状况。不仅适合多种旱作物生长,又为水旱轮作提供了条件。生态环境的改善,化水患为水利,带动了水产的全面发展。(2)提高了初级生产产品的利用率。农作物的经济产量部分为人、畜(猪)食用。人、畜利用后的排泄物、残余物供鱼类再利用;农作物的非经济产量部分茎、叶和糠、麸等和加工后的副产品,甚至田间的杂草都可以作为鱼的饵料加以利用。在亚系统的鱼塘中,鱼饲料的利用也是多层次的。由于基塘

25、生态系统具有生物类群多,营养层次多,食物链关系复杂的特点,各类生物居于不同的生态位,彼此利用,互相促进,各得其所,循环不息,使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特别是鱼塘,它是最节约能源的亚系统。藻类直接利用日光能生产有机物质,是代谢机能强、光和效率高的生产者。鱼类是冷血动物,能量转化率高于其它动物2倍以上。(3)加强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鱼塘除了能充分利用初级生产的有机物质外,还可以把这些物质中的矿质养分集中起来,然后通过塘泥归还农田,供作物再利用,周而复始。即使把农作物的积极产品输出系统之外,也能保持相当多的物质返回到系统中。农业生态系统是开放的,但基塘系统却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一方面相当大部分的营养物质通

26、过食物链回到系统参与再循环;另一方面一部分随地面径流流失的营养物质通过鱼塘接纳可以返回系统参与再循环,避免了水、养分的非生产损耗,对于维持生态系统水分、养分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4)增强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结构复杂,营养层次多,是系统稳定性强的基础,农副产品的多种利用途径,使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增强。塘泥是优质的复合肥料,有利于作物的稳产高产。同时鱼塘生态环境稳定,不论强风暴雨和低温都是通过水,而后影响到生物,水的缓冲作用保证了生物生态环境稳定,加上水温比气温变幅小,适宜水域生物生长的季节长,在生长季节内不需因换茬而生产停滞,生产力高而稳定。第四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一、单项选择题及答案 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为( )。A、SO2 B、COC、CO2 D、O3 2、能量传递的十分之一定律是由( )提出来的。A、奥德姆 B、林德曼C、达尔文 D、海克尔 3、在表达不同营养级生物的递减规律上最合理科学的方法为( )。A、生物量金字塔 B、生物数量金字塔C、能量金字塔 D、经济产量金字塔 4、我国作物光能利用率一般约为( )。A、5 B、1C、10 D、0.1 5、生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