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32.77KB ,
资源ID:481086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81086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西翻译简史要点.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西翻译简史要点.docx

1、中西翻译简史要点中西翻译简史第1章 当代翻译研究视角下的中西翻译史第15章 翻译现状与展望1.“翻译”一词的由来:中国最早关于翻译活动的记载见于周礼和礼纪。2.我国最早的作品是公元前528年,西汉刘向在说苑 善说中记载越语原 文楚语译文的楚人歌。3.西方最早的翻译作品是约公元前250年罗马人李维乌斯用拉丁语翻译的荷马 (Homer)史诗奥德赛(Odyssey)。4.简答题:三大宗教典籍翻译的异同点 相同点:字对字直译-意译-直译意译兼顾 忠实观,原文至上观 不同点:圣经是世界上印数最多、发行最广、翻译语种最多的书籍。圣 经除了是一本宗教典籍之外,它本身还是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 它的译本几乎是欧

2、洲大多数民族语言的第一范本。圣经翻译经久不 衰,每14天出一本译本。 印度佛经原无写本,初期翻译主要靠外来僧人凭记忆口授。译者受 中国传统宗教尤其是道家观念的影响,往往是以道家的哲学名词, 概念来比附佛学。其典籍全世界汉译本保存最多。 与圣经、佛经典籍不同,古兰经则要求翻译者要对经文有 深刻理解,要具有多方面的良好修养,如语言学,句法,词法,语 义学。宗教学者认为古兰经翻译不合法。其翻译长达1300年 最早主要是口头译讲。最早的笔译为波斯文,因为波斯人是接受伊 斯兰教较早的民族。除土耳其文译本被官方认可,其他均为个人作 品,只能称为“对古兰经阐释的翻译”。5.为什么文学翻译称之为“带着镣铐跳舞

3、”的艺术? 文学翻译首先是一种艺术创造性活动,再现原作之美,这种创造又是有限度的, 必须以忠实原著为前提。6.归化: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transparent, fluent style)的风格,最 大限度淡化原文陌生感(strangeness)的翻译策略。 异化: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7.傅雷曾说过:“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8.钱钟书的“化境”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是翻译时不能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如果译文显得生 硬牵强,那就得“化”它一化了。 是化的时候不能任意地化,也就是说,虽然“躯壳换了一个”,还得“完

4、 全保存原有的风味”“精神姿致依然故我”。9.文学翻译准则 西方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 中国严复的“信、达、雅” 信忠实于原文(立诚) - faithfulness 达意思准确(辞达)- expressiveness 雅富有文采(尔雅)- elegance10.翻译职业化 原因:职业翻译开始于二战后,主要得益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科 技革命。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末,各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经 济、科技、商业等实用性文献成为翻译的主要对象,而在传统翻译史上长 期居于翻译中心地位的文学翻译则逐步退出翻译的中心,市场对具有专业翻 译技能译员的需求日益增加,翻译逐渐成为一种职业。 新的翻译

5、模式,翻译理念,翻译策略产生 翻译学(translation studies) 产生 翻译学院相继建立 非文学翻译和职业化翻译成为当代主流。11.口译的职业化 1919年巴黎和会现代口译开始的里程碑(英语法语同时进行使用)第2章 中西翻译史的分期1.谭载喜的西方翻译简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西方翻译史的著作。全书按照历史分期排列,分别介绍了每个发展时期西方翻译实践与翻译思想发展史。2.奈达根据翻译思想发展分为4个时期:语文学翻译、语言学翻译、交际学翻译 和社会符号学翻译.3.泰特勒“三原则”4.圣经翻译比较著名的译本: 七十子希腊文本,被奉为“第二原本”。 哲罗姆(St. Jerome)翻译的通

6、俗拉丁文本圣经成为钦定本。标志着圣 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翻译同样重要的地位。 马丁路德 于1522至1534年翻译刊行第一部“民众的圣经”。 1611年钦定本圣经的翻译出版则标志着英国翻译史上又一次大发展。之所以称它为“钦定”,是因为这个译本得到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的指令。5.文学翻译阶段: 主要围绕直译和意译的讨论。 代表人物法国雅克阿米欧(Jacques Amyot)翻译的名人传(Lifes of Noble Grecians and Romans)。6.启蒙时期的文学翻译(17世纪到18世纪): 文学作品的中产阶级读者群形成,促进文学翻译繁荣发展。 此时期英国最伟大的翻译家约翰德莱顿(J

7、ohn Dryden) 翻译原则和观点: 翻译是艺术 翻译必须掌握原作特征 翻译必须考虑读者 译者必须绝对服从原作的意思 翻译可以借用外来词翻译分为三类:词译(逐词译 metaphrase), 释译 (paraphrase), 拟译 (imitation)。7.莎士比亚作品的译介为18世纪法国文学翻译主要的内容。 勒图尔诺(Le Tourneur) 翻译了莎士比亚全集,为莎士比亚作品翻译树 立榜样8.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翻译(18世纪末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 英国泰特勒(Tytler)的翻译三原则。 德国的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 1813年的论翻译的方法为主要翻译 理论文献

8、。 翻译分笔译和口译。 翻译分真正的翻译(文学作品的笔译)和机械翻译(实用性口译)。 翻译必须正确理解语言和思维的辩证关系。 翻译分两种途径:一不打扰作者,二不打扰读者。9.现代主义时期的文学翻译(19世纪末到二战结束): 注重翻译的创造性,关注翻译中的语言问题,为翻译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奠定了基础。 英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波斯盖特(Postgate) 提出前瞻式翻译(译者考虑读者)和后顾式翻译(译者着眼于原作者)。 德国著名思想家本雅明(Benjamin)提出“译者的任务”用自己的语言去释放被另一种语言的咒符困住的纯语言,对原文的再创造中解放那种被囚禁的语言。被誉为翻译理论的圣经,解构主义翻译理

9、论的经典。10.西方重要的翻译理论家: 西塞罗: a.译者应该像演说家一样,使用符合古罗马语言习惯的语言来表达外来作 品的内容。 b.直译是缺乏技巧的表现。翻译应保留词语最内层的东西,即意思。 c.翻译也是文学创作。 d.各种语言的修辞手段彼此相通,因此翻译可以做到风格对等。 e.提出“解释员”式翻译和“演说家”式翻译,即直译与意译。 哲罗姆: a.据希伯来版本,用拉丁文重新翻译圣经,即通俗拉丁文译本,由于 此译本对中世纪神学有很大影响,16世纪中叶被定为天主教法定版本。 b.翻译观:翻译时并不采取逐字对译的方法,而是采用意译的方法。 c.文本类型决定翻译方法。 马丁路德: 翻译必须采用人民的

10、语言。 翻译必须遵循意译七原则。 德莱顿: 翻译分三类:逐字译、意译、拟作 泰特勒: 在其所著的论翻译的原则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标志 着西方译学研究从此走上了从理论推证理论的道路。故而,将论翻译的 原则誉为西方现代译学研究的开山之作并不为过。 a.译者应精通原作语言和题材,完全再现原作思想。 b.译者应准确判断和鉴赏原作的风格,是译作的风格与手法与原作相同。 c.译作应与原作同样通顺。11.西方当代译论: 埃德温根茨勒 (Edward Gentzler) 在其专著当代翻译理论(1993)中, 根据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状态,依据各流派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依据的 理论来源将当代译论划

11、分为: 美国翻译培训派(The American Translation Workshop) 翻译科学派(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早期翻译研究派(Early Translation Studies) 多元体系派(Polysystem Theory) 解构主义翻译派(Deconstruction)12.美国翻译培训派:里查兹、庞德和威尔是该学派的代表人物。13.翻译科学派: 卡特福德、奈达、威尔斯是该学派的代表人物。 1959年雅可布逊(Roman Jacobson)发表著名论文翻译的语言观,开始 了现代翻译学阶段。 霍姆斯(J. S. Holmes)是翻译研究派

12、的创始人,其著作翻译研究的名与 实(1972)是该派的成立宣言,也标志着当代的翻译学阶段开始。14.多元体系派: 佐哈尔为其代表人物。 翻译研究派与多元体系派的区别在于,前者注重翻译的一对一的等值关系, 而后者则认为接受文化的社会和文学标准决定了译者的美学假设,因而影 响着翻译的全过程。15.解构主义翻译派; 福科、海德格尔和德里达是该学派的代表人物。 解构主义的翻译观深化了人们对翻译的认识,扩大了原文的意义域。但是, 解构主义的翻译理论带有纯理论的研究倾向,缺少相应的翻译过程和翻译 方法的研究,对翻译实践的指导还存在着相当的距离。16.“描写”或“常规”学派: 代表人物是以色列的图里。图里发

13、展了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并形 成了自己的观点。17.文化学派: 代表人物是巴斯奈特和勒弗维尔。这一学派出于对翻译哲学的思考,特别强 调文化在翻译中的地位以及翻译对于文化的意义。18.综合学派: 代表人物是斯奈尔-杭贝,她强调翻译是个综合性的跨文化学科,除了语言学 和文学之外,作为面向文化的学科,它还必须吸收进心理学、人种学和哲学 的内容,是一个独立的学科。19.“解构”学派或译者中心学派: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文努蒂和罗宾逊。他们特别强调译者在翻译中的地位。20.西方当代翻译理论家: 雅可布逊: a.对翻译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之中。文章从语 言学的角度,对翻译的重要性、语

14、言和翻译的关系以及存在的问题给出 精辟论述。自1959年发表后,此文一直被西方理论界奉为翻译研究的经 典之一。 b.翻译分为三类: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符际翻译。 纽马克: 他编写的翻译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1988)成了西方乃至西方 以外不少学校必选的翻译教科书。 奈达:翻译科学探索、翻译理论与实践、译义 语义分为三种:语法意义、所指意义、内涵意义21.我国的文学翻译始于19世纪70年代。 我国的非文学翻译出现得比西方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才逐渐真正成为翻译的主流。22.佛经翻译时期: 隋唐佛经翻译的全盛时期,有鸠摩罗什,真谛,玄奘及不空“四大译师”。

15、23.我国的文学翻译时期: 1898年的三大事件宣告中国文学翻译史的帷幕正式拉开。 梁启超发表提倡翻译政治小说的序文译印政治小说序,通过政治小说 来改良群治,开启民智。 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的提出。 林纾和他的合作者以口述笔记的方式翻译了巴黎茶花女遗事。 “五四”以后,我国翻译事业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介绍马列主 义经典著作和无产阶级文学作品。24.中国重要的翻译理论家: 支谦: 开启了中国传统译论的源流,他的法句经序被视作中国最早讨论翻译 的文字。“因循本旨,不加文饰”可视为最初的直译说。 道安: 主张质,即直译。 提出了“五失本”指出在用汉文翻译佛经时,有五种情况允许译文与原文 不

16、一致。又提出了“三不易” ,即三种不易做到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还 触及了翻译的一个本质问题,即翻译的不可译性。 鸠摩罗什: 后秦僧人,开意译之先河,主张除“得大意”外,还须考虑“文体” 。 将文学元素注入译经,佛教的翻译文学因而渐至成熟。 玄奘: 兼通梵汉语言,译笔谨严,多用直译,善参意译,文质并重,世称“新译”。 唐玄奘法师论五种不翻。 徐光启: 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理、测量法义。 严复: 翻译赫胥黎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于翻译提出了译 事三难:信、达、雅。 信”是忠于原作,“达”是忠于作者,“雅”是对文学语言的忠诚 。 鲁迅: 他的翻译标准是“信顺”,即忠实和通顺。他特别强

17、调“信”,提出了“宁 信而不顺”的口号。为了实现“信”,必须直译,以保持原作风姿和异国 情调。 傅雷: 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 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神似:Spiritual Resemblance 钱钟书: 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 长篇小说围城被译为多种语言,另有管锥编谈艺录七缀集 等经典之作。 化境:sublimation25. 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的两大转向与三个根本性的突破是指什么?两大转向:语言学转向与文化转向;三个根本性突破:从一般层面上的语言间的对等研究深入到对翻译行为本身的深层研究;不再局限于翻译文本本身的研究,而是关注

18、译作的生产和 消费过程;不再把翻译看成是语言转换时的孤立片段,而是将它放在文 化语境中去研究;(Page 32)第3章 翻译与宗教(上)-中国的佛经典籍翻译1.从东汉末年到北宋末年的佛经翻译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公元 148-265年),是草创期; 这一时期译经的特点: 翻译佛经的主要力量是外籍僧人和华籍胡裔僧人,而以汉族知识分子僧徒 为辅助力量。此时期的翻译尚未得到政府的支持,而是在民间信徒们的自 主下分散进行的。 古代印度佛经原无写本,只是师徒口耳相传,所以早期翻译佛经,全凭口 授。 从翻译方法来说,由于当时处于佛经翻译的草创时期,译经僧侣对佛经经 典抱有虔敬的

19、态度,惴惴然唯恐违背经旨;另一方面经验不足,语言学知 识贫乏,不懂得重视于原文的条件,是要合乎译文语言的全民规范,因此 一般都采用直译法。 佛经是外来唯心主义神学,大搞唯心主义哲学的中国统治阶级与之一拍即 合,是乐于加以利用的。 第二阶段从两晋到南北朝 (公元265-589年),是发展时期; a.东晋前秦时朝廷设置了译场,由高僧道安(313-385)为译场主持。在他的监译下翻译了四阿含、阿毗昙等,并首次提出了“五本失”和“三不易”。 b.这一阶段的佛经翻译有以下4个特点:开始组织译场,选拔大批人才参加翻译活动,由前一阶段的私译转入官译, 由个人翻译转入集体翻译。 此阶段的翻译原本往往不止一种,

20、这就便于相互校勘,使译文更为正确。在翻译理论和技巧的研究上,这阶段也有所发现,有所进步。道安和鸠摩 罗什的意译说在翻译实践中产生了影响。这一阶段南北朝两方统治者都把佛教作为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工具来 加以利用,因此佛教在南北两方都得到发展。 第三阶段在唐朝到北宋(公元589-1100年),是全盛时期到基本结束时期。 这一时期译经的特点: 译场规模变小,每个参与者在专业知识上极为挑剔,有专门职位,最兴盛 时多达11个。 各职司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为培养新一代译者,各地僧院设立翻译学校。 武宗灭佛以后,译经事业日渐凋残。2.中国古代佛经翻译的各个阶段,翻译佛经的译场分别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 发生这

21、些变化? 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此时的翻译方法为集体翻译,称为”译场”,由外国僧人担任“译主”,背诵某一经,并详细解释文本的准确含义一个外僧配有一个或多个口译员,翻译活动分为三部分:口译 (传言)、 记录(笔受)、 检验(证义)。 两晋和南北朝时期,佛经翻译逐渐脱离了私人的小规模翻译,变为规模的译场,从而产生了译场制度以及译经的原则和方法,促进了译经事业的更大进步。 隋唐北宋时期,译场已经相当完善,但佛经翻译的过程与从前有了明显的不同,宗教阐释的过程与翻译的过程被分开了。译场较大程度地缩小了规模,一般由不超过36名僧人负责翻译。因为佛教不断地被人民所接收,译场也逐渐变为官办。3.佛经翻译为我国文

22、化,语言,宗教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对汉语影响深远,表音字和表意字的融合,增加了名词的三个数格和时态的 概念。 佛教的慈悲,平等,无常,无我等思想对我国思想界影响至深。 佛经也成为文学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为中国文学带来新的意 境,新的文体,新的命题遣词方法。4.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翻译四十二章经,为我国佛教史上最早的翻译家。第4章 翻译与宗教(中)-西方的圣经翻译1.圣经分为旧约和新约,被译为2000多种文字,是世界传播最为 广泛的书籍。2.圣经翻译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从希腊到罗马时期(公元 前2世纪-公元8世纪 第二阶段 宗教改革时期(16, 17世纪) 第三阶段 现代 (1

23、9, 20世纪)3.从广义上说,西方最早的译作是公元前三至二世纪之间,七十二名犹太学者 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翻译的圣经旧约,即七十子希腊文本。 原来的旧约是希伯来语写成,后用希腊语翻译的圣经旧约是西方 古代第一部重要的译作。 以哲罗姆于382至405年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为钦定本,标志着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翻译分庭抗礼的重要地位。4.奥古斯丁: 主要作品是忏悔录和上帝之城。 创立了神学,主要思想见于论基督教育,是现代科学的奠基之作,包括现 代数学,语言学和符号学的基本观念。5.在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顺从民众的意愿,采用民众的语言,于1522 至1534年翻译刊行第一部“民众的圣经”,开创

24、了现代德语发展的新纪元。 还翻译了伊索寓言,翻译必须遵循七原则。6.路德的圣经德译本是西方翻译文上对民族语言的发展造成巨大而直接影响 的第一部翻译作品,与古希腊语的七十子希腊文本、古罗马翻译家安德罗 尼柯奥德赛、哲罗姆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以及后来英语版钦定圣 经译本齐名,在西方翻译史占有极其重要的席。 圣经的英译本7.威克利夫圣经译本: 将拉丁文译为英文,这是第一本完整的英语圣经。8.廷代尔译本: 1523年开始直接将新约希腊语翻译为英语,此版本的圣经,广泛 参考希腊文,拉丁文和路德的德文译本,广受欢迎。 这是第一部印刷出版的圣经,学术性,文学性和遣词造句简单化的完美结合,其后很多译本深受其影响

25、。 1604年英格兰国王詹姆士一世选拔54位学者组成翻译委员会,这是自七十子希腊文本以来最大规模的集体翻译圣经。1611年,新译本问世,被称为“詹姆士王本”,统称“钦定本”钦定本圣经。9.现代圣经的翻译: 产生欧洲主要语言的修订本和新译本 1870年英语修订版圣经 1901年修订美国标准版圣经 1989年新修订版标准圣经 20世纪主要英译本为1970年新美国圣经和新英语圣经,都是集体 翻译的结晶。 产生传教士翻译的“第三世界”国家语言新译本。女性圣经译者大量出现, 旨在消除性别,种族歧视。第5章 翻译与宗教(下)-圣经的汉译1.圣经翻译分四个时期: 犹太教时期,公元前200年至公元四世纪,主要

26、由希伯来语译为希腊语; 天主教时期,公元四世纪到1500年,译语以希腊语和拉丁语为主; 新教时期,1500年至1960年,主要德语和英语翻译; 犹太教,天主教,基督教合体,1960年至今,译语以英语为主。2.马士曼译本,第一部完整的中文版圣经。 马礼逊译本,这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部圣经中文全译本。 郭时腊译本 委办译本:与会者因神 、上帝、灵 等译名的争论而分成两派 ,因而出现了两种版本的新约译本。美华圣经公会采用神 字;大英圣经公会用上帝 。英国代表们于 1853年将旧约译好 ,次年出版 ,名为委办译本 。美国代表则另起炉灶 ,于 1859年出版新约 ,1862年出版旧约 ,名为裨治文译本

27、,由美华圣经公会出版。3.译名之争(Term Question): 基督教的“一神论”和我国传统的“泛神论”的不同体现在圣经中译的 过程中。 这场围绕着 God 或 Theos 等基督教核心名词如何中译而产生的争论,在 18431851 年来华基督教新教传教士集体合作修订 圣经中译本期间达 到高潮。 “译名之争” 导致了早期新教传教士合作译经事业的结束, 但也促使多种 圣经 中译本相继问世。 美国传教士的观点是:用中国人称呼所有神的类名即“神”作为God的中译。 与此相反,英国传教士的观点是:“帝”或“上帝”是中国人用来表示最高的主宰、意志的概念,是最高的崇拜对象,是“天命”之源泉,而“ 神”

28、 则是附属于“上帝”的“某种东西”。 这场争论的传教士的分歧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学的范围,而主要在于他们对中国的思想观念和西方本身的宗教观念的不同认识, 在于他们对中国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在整体上的不同理解。所以,仅从文字的层面来判断翻译的成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4.官话和合译本: 和合本(Union Version)的最初含意是联合译本的意思,即指新教各个 教派普遍接受的、适应不同文化阶层的统一的新旧约汉语译本 。 以1885年版的英文修订本圣经 (Revised Version )为蓝本进行翻译, 提 出了“圣经唯一,译本则三”(One Bible in Three versions)的翻译原

29、 则,出版了圣经的深文理和合译本(Union Wenli Version)、浅文理和 合译本(Union Easy Wenli Version)(这两种均为文言译本)和官话和合译 本(Union Mandarin Version)(此为白话译本)。 该译本分“神”和“上帝”两个版本,其版面如蝶翅,故又名“蝴蝶本”。5.和合本的翻译策略: 直接确定了译文的语域“白话”,官话和合本最大的成功就在于白话文。 “译文须为全国通用的语言,不可用地方的土语” “译文必须简单,在礼拜堂诵读时,各阶层人士都能明了”。这项强调的是译 文的容易性以及可听性。就此项原则而言,白话文是最好的策略。 “译文的字句必须忠于原文与原文切合”。 “比喻之处,应竭尽所能,直接译出,不可只译大意”。在和合本之前的圣经 汉译中,一般倾向于取其大意的翻译方法。然而,意译很可能丧失作者的原 意。因此,和合本的译者主张把比喻直接译出。6.官话和合译本的影响: 官话和合本圣经对基督教教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其销售量超过了其他所有中文译本圣经并逐渐取代了其他中译本,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圣经汉语译本。也是外国传教士在华集体翻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