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1 ,大小:34.84KB ,
资源ID:481929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8192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二单元语文三年级下册.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二单元语文三年级下册.docx

1、第二单元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单元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组由课文三篇组成:翻越远方的大山、雪儿、花瓣飘香。翻越远方的大山本文主要展现了刘翔在赛场上逐步超越约翰逊的画面。雪儿讲了一个腿跌伤了的女孩,收养了一只受伤的信鸽,最后让它重返蓝天的故事。花瓣飘香讲了一个小女孩摘了一片带着露水的美丽花瓣送给病中的妈妈的故事。【三篇课文的特点】:1.都是叙事文。2.都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教学目标】:1.关于叙事文。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中年段,也就是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中,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淡化段落教学,强调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课标是这样表述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重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

2、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要求,以往是在四年级下学期完成,它的基本方法是,先给文章分段,然后概括段落大意,最后将段落大意串联起来。现在淡化了段落教学,如何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呢?如何使学生关注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呢?叙事文在这里起桥梁作用。首先,叙事文故事性强,便于学生抓主要情节;其次,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关注文中的故事形象,沉浸于其中,利于达到课标的要求。当然,这两点也正是我们教学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2.关于人文性。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课

3、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情趣。”课标的要求正是时代的需要、学生成长的需要。我们的时代呼唤爱心、孝心、同情心,呼唤对生命的执着和热爱。给孩子以正确的导向,教会他们面对挫折,使孩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孩子进行真、善、美的熏陶,这就成了教材选文的取向。可巧的是三篇文章的主人公都不同程度地遭受着挫折。翻越远方的大山给学生渗透一种面对生活的挫折、人生的苦难的正确态度。雪儿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腿受了伤的孩子纯洁美好的内心世界:向往春光与蓝天,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具有美好无私的情怀。花瓣飘香中的小姑娘爸

4、爸远在南沙,爸爸在病中,她敬重父母,有孝心,有爱心。从课文的特色上来看: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语言很平实,都是将一件事娓娓道来,没有艰深、晦涩之处,学生一看就知道大概讲了一件什么事。然而,这平实的背后却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款款的深情!我们如何让这平时的语言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去打动学生、去实现人文浸染呢?这是我们教学设计的难点。【教法建议】:一、 教什么呢?翻越远方的大山替代了微笑着承受一切一文,就三年级学生而言,本文比微笑一文稍深些。“大山”的含义较抽象,但是老师抓住文中关键语句“在我看来,他就是一座远方的大山”点拨一下,学生就很容易明白了,当然最好让学生自己到文中去找答案。更难的,我想应该是“翻越

5、大山”的理解,同样的方法,可以到文中找相关语句理解,如课文最后一句。最难的,就是由“遥不可及”至“站在山脚下”至“翻越大山”的过程的理解,这应该是个教学的重难点吧。教雪儿关键是使学生融入、体验。文章的亮点是“我”的所做、所说、所想,也是教学的重点。孩子心灵之纯洁、之无私、之美好,全在这之中了。一个腿受了伤的孩子,孤独、寂寞,他收养了一只翅膀受伤的白鸽,倾注了自己的爱心和同情,“雪儿,这儿就是你的家,你安心养伤吧!”相同的遭遇使他们有了共同的向往,表现在行动上便是一同去看蓝天白云。仅仅只是看天和云吗?不是的,是一个孩子情感和爱心的迁移,是孩子把白鸽当成一个生命,一个和他一样的人,去体谅它、同情它

6、、善待它,和它共鸣,和他一同向往美好的生活当孩子得知白鸽是信鸽后,“更盼着雪儿的伤快点儿好起来”。当信鸽的伤好后,孩子为它欢呼,将它放飞,这是怎样的无私啊!“雪儿”虽是信鸽的名字,更是孩子纯洁美好心灵的写照。教花瓣飘香要抓住一个“美”字。文章有美的意境:清晨,一丛月季,红艳艳的花朵,带露水的花瓣,淡淡的清香;有美的人物:可爱的小姑娘;有美的情感:小姑娘爱花、惜花、爱妈妈。整篇文章清新淡雅,宛如一首清丽的小诗,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读完全文,感受到的岂止是花瓣飘香,更是小姑娘美的心灵、爱的情怀香气四溢,不仅感染了作者“我”,而且感染了每一个读者。二、如何教呢?1以“读”为中心,渗透听、说、

7、写各种技能的训练平台,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怎样以“读”为中心?湖北省教研室的晏渝生老师曾经总结过“四读”,即读对、读顺、读懂、读美。初读主要追求读对和读顺,精读主要追求读懂和读美。如果我们每一课的教学都像这样进行,就便于学生发现和总结学习规律。怎样渗透听、说、写的训练呢?听和说的训练无处不在:听别人读书,说他们是否读得正确和流利;听别人发言,说他们是否想得有理;听别人有感情地朗读,评价他们是否读得恰当2创建新型学习方式平台,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夯实学习过程和方法。学习方式的改变,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不只是这一组教材的教学要体现,全册的教学乃至各个学段都要体

8、现。3建立新型评价方式平台,目标指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这里,我指的不是终极性评价,而是在课堂上的形成性评价,要改变评价方式,让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让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杠杆之一。4、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学习刘翔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进取精神,同时明白前进道路上的一些困难看似不可战胜,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总有超越的时候。教学重点了解刘翔的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体会他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教学难点能从刘翔的故事中获得启示。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

9、、配套光盘。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视频引路、导入课题:1播放刘翔跨栏的视频。2你们认识他吗?谁能介绍一下他?(多找几名同学,教师适当补充)3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变成“跨栏王”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这篇文章。(板书课题:翻越远方的大山)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教学要求:(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词义,读懂课文。(3)思考如下问题:“大山”指的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刘翔是怎样一步步打败约翰逊的?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3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开火车读。跨栏 田径 决赛 希腊 雅典

10、 国际 隐隐 成绩 纪录 呐喊 当初 祝贺 遥不可及 风驰电掣读音注意:掣 字形区分:纪 记(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相机指导读易错、难读的句子。文中有两处问句,要读好疑问的语气。4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1)谁能说说“大山”指的是什么?(2)文中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3)刘翔是怎么样一步步打败约翰逊的?从这你体会到了什么?5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决。三、再读课文,继续感知。1播放录音。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读得最好段落进行朗读。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教后感:没有课件的支撑,就用图片,一幅刘翔跨栏的照片总是能找到的

11、,补充几个字:我是刘翔,这篇课文就是节选自刘翔的自传我是刘翔。导入再简洁一点,可行?从我们这儿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学生最熟悉最感兴趣的运动员似乎就是刘翔了,估计图片一出,学生就得高呼“刘翔!刘翔!刘翔!”课题被引出后,学生的阅读期待,阅读兴趣大概就被勾起了。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听写词语。跨栏 呐喊 纪录背影 风驰电掣 遥不可及2同桌互批,订正错字。3说说由第一行词语,你想到了文中的哪个人物?第二行词语又让你联想到了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过渡:下面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去了解刘翔的心路历程。二、研读文本,感受历程。1自由读全文,说一说,文中的哪一句话点明了题目?2出示:那一刻我才回过神来:

12、这一切都是真的,我成功地翻越了远方的大山!(1)这段话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点明主旨的作用)(2)这句话后面的“!”表示什么?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这句话?(激动、欣喜)3“远方的大山”指的是什么?你是从文中哪儿找出来的?(1)把约翰逊比作大山,说明了什么?啊个词语也说明了这一点?(奢望)(2)“遥不可及”是什么意思?(非常遥远,难以得到的东西)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我”和约翰逊相差甚远)(3)指导朗读。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应该用无可奈何的语气来读,重读“根本就不敢”“遥不可及”“更别提”)(4)能说说此时刘翔的心情吗?展开想象谈一下。过渡:那么,刘翔是怎样成

13、功翻越这座大山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3-10自然段。4上节课我们找出了文中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见证了刘翔不断努力,不断进步的过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然后填表吧!时间“我”约翰逊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1)学生自由填表读课文,填表。(2)全班交流。谁能来说说2001年“我”和约翰逊的表现?“风驰电掣”是什么意思?由这个词语你想到了哪些事物?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名观众,你在感受约翰逊风驰电掣的速度时,心里会想些什么?作业一名一直以来把约翰逊当作自己目标的运动员,刘翔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决心赶超约翰逊)那么,2002年出

14、现了怎样的情况呢?当看到约翰逊的背影时,“我”心里又会想些什么?过渡:在不断的训练中,在坚定的决心下,“我”的成绩越来越好,进入决赛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和约翰逊过招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在2003年的近10次比赛中,“我”和约翰逊的差距终于缩小了!文中的哪句话告诉我们这一点?(我屡屡拿第二,而约翰逊总是拿第一!)你从“总是”和“!”体会到了什么?三年的时间,“我”的进步是神速的。请你想一想,“我”都进行了哪些艰苦的训练出示:展开想象写话:狂风暴雨中,我 ;风刀霜剑中,我 ;身染疾病时,我 ;别人休息时,我 ;虽然“我”在不断进步,但是约翰逊这座大山依然横在“我”的面前,而“我已经站在山脚下”!200

15、4年又是怎样的情况呢?“久久等待的那一天”指是什么?“我”的成绩是多少?此时“我”心里怎么想?为什么反而迷糊了?展开想象:如果你是一名体育记者,你会如何祝贺刘翔?师生合作:师当刘翔,生当体育记者。听到你们的祝贺声,“我”才回过神来。(齐读:那一刻我才回过神来:这一切都是真的,我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那一刻”指的是什么?(约翰逊祝贺“我”的时候)“这一切”指的是什么?指导朗读:你觉得这句话应该怎么读?三、感情精神,进行教育1你从刘翔身上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2在生活中,你有崇拜的人吗?你打算怎样努力来超越自己崇拜的人呢?四、拓展延伸,丰富积累。1你知道刘翔的哪些名言?2你还知道哪些运动员

16、的名字?简述有关他(她)的故事。教后感: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刘翔的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体会他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努力。5 雪儿【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感悟 “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重点难点】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对课文空白处的想象,理解“我”和雪儿之间的深厚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示课题,质疑导入。1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每个名字后面都饱含着父母、亲人对你们殷切的期望、美好的祝

17、福、无限的关爱。(学生交流自己名字的含义。)2再来念念这个名字,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这是一只鸟的名字,是“我”为一只信鸽取的名字。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感人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受伤的孩子和一只受伤的鸽子之间,题目就是:雪儿。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长句子要多读几遍。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跌 媚 敷 弧 剩 鸽 捡 哀 悠 任 阻 忠 递 盼 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 (2)出示词语明媚敷药喃喃哀伤艰难险阻忠实盼着弧线施展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齐读 (3)运用理解六法并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

18、语的意思。明媚:鲜明艳丽。 敷药:涂药、搽药。 喃喃:小声叨唠。哀伤:非常悲伤。 艰难险阻:繁重的困难和危险的阻挡。忠实:忠诚可靠。 盼着:迫切地希望。弧线:圆周的一段,本文比喻白鸽飞行的轨迹。 施展:发挥、显示。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在精读课文时去体会理解。(4)交流读书收获: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练读课文,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表情。2多种形式分节朗读课文。3默读课文,完成填空。爸爸带回(),我为它(),盼望()。听爸爸说雪儿是(),我更盼望()。雪儿展开(),我望着()心里()。这三句话分别是哪些自然段的主要意思?4小结四、出示生字,指导书写。1范写,明

19、确注意点。重点指导“剩、鸽、阻”2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教后感:继续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进行概括,生字的学习要充分发挥的学生的积极性。第二课时一、出示图片,激情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雪儿,你们看,雪儿飞来了!(出示展示飞翔的雪儿图)同学们,你们喜欢雪儿吗?请你说一句喜欢它的理由。2可是有一天,我们喜欢的雪儿受了伤。(出示受伤的雪儿图)它飞不起来了,你看,它的眼睛里充满了哀伤。你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心里怎样?你会怎么办呢?3你们说得真好,我们知道作者此时正受伤在家,十分孤独寂寞,她看到受伤的雪儿,又会怎么想呢?4相似的遭遇使作者对雪儿格外同情,那么她又是怎样对待雪儿的呢?二、细读课文,朗

20、读感悟(一)学习课文2、3小结1默读课文2、3自然段。“我”和爸爸是怎样对待雪儿的?划出有关句子,圈出重点词。生读、画、师巡视)2交流。3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4出示:“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我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心里会怎样想呢?是啊,这句话不仅要读出对雪儿的怜爱,还要读出作者对雪儿能早日展翅飞翔的盼望,以及自己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想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吗?(范读)读得怎么样?你们也想读得和老师一样好吗?要想读得好,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注意表情。(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5从爸爸那里,我知道了什么? 6雪儿如此勇敢、

21、忠诚,是人们的好帮手,于是(引读)谁能读好这一段呢?(指名读) (二)学习课文(46节)1在作者的细心照料下,她的盼望终于实现了。指名读第4节2雪儿终于又能展翅飞翔了。(出示展翅飞翔的雪儿图)看到雪儿的伤好了,你的心情怎样?(高兴、激动)3文中的“我”的心情和我们一样,课文第4小节中哪一句话写出来了?请找出来。4谁能用高兴的心情读好这一段?请大家练读。指名读。5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雪儿在蓝天中飞翔,老师也想读一读,可以吗?请听老师朗读第3句,你们边听边想象,雪儿在空中是怎么飞翔的?你觉得它飞得怎样?(引导学生从“托”、“划”、“美丽的弧线”等词上体会雪儿动作的有力,姿态的优美)6雪儿不

22、但能飞,而且飞得矫健有力、姿态优美,你们想和雪儿一起飞吗?让我们配上轻快音乐一起朗读第4小节,边读边和雪儿一起飞吧!(配乐表演读)7看到雪儿终于翱翔在蓝天,这时,你想对雪儿说些什么呢?8此时,翱翔在蓝天的雪儿,它的心情又如何呢?它会对照顾它,关心它的小姑娘说些什么呢?9是啊,当我孤独寂寞的时候,是雪儿给我带来了快乐。当雪儿翅膀受伤时,是“我”挽救了它的生命,给了它悉心的照顾。我和雪儿相依相伴了这么久,我们之间已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现在要分别了,多么让人舍不得呀!请同学们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朗读第五自然段。(1)自由读。(2)指名读。(3)挑战读。(4)齐读。10“我”对雪儿依依不舍,雪儿飞走了,“

23、我”为什么还感到十分快慰呢?11齐读最后一节。三、总结全文,迁移练习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文中的“我”帮助受伤的雪儿,让雪儿重新飞向蓝天的故事,在与雪儿相识相伴的日子里,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2有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吗?你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愿意把它写下来吗?雪儿作业设计一、听写。二、比一比,组词。乘()捡()脏zng()划hu()剩()检() zng() hu()给下面句子加上标点。1我对雪儿说 雪儿 这儿就是你的家 你安心养伤吧2信鸽能忠实地为人们传递信息 所以人们称它是 蓝天信使按课文内容填空。1啊,我为雪儿()!你看它那双翅膀被(),在蓝天中划出()。2雪儿又(),转着圈儿()。我望着它那

24、(),喃喃说道:“雪儿,你去吧,()才是你()。”雪儿作业答案一、听写。施展 传递 祝福 飘飘悠悠 哀伤 任何 忠实 盼望艰难险阻二、比一比,组词。略三、给下面句子加上标点。1我对雪儿说 :“ 雪儿 ,这儿就是你的家, 你安心养伤吧!”2信鸽能忠实地为人们传递信息 ,所以人们称它是 “蓝天信使”。按课文内容填空。1啊,我为雪儿(欢呼)!你看它那双翅膀被(春风高高地托起),在蓝天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2雪儿又(飞回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我望着它那(金黄的眼珠),喃喃说道:“雪儿,你去吧,(蓝天)才是你(施展本领的地方)。”教后感:学习第四自然段,这段话写的是“我”为雪儿伤愈后重新飞回

25、蓝天而欢呼。教学由学生听教师朗诵开始,接着让学生在跃跃欲试中配上动作自由诵读,这就使学生带着阅读期待,以个性化的方式走进文本,还原语言的形象,感受语言的情感。然后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缘疑再读,最后补白省略,使学生在“读”这一感性的学习方式中,在表达阅读感受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教材、感悟教材。不仅深切体验到“我”的喜悦之情,而且从中觉悟到善待生命的感觉竟是如此的美妙!从而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提升自己的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此时,文本的生命意义和学生的生命存在不再分割。这样的教学,这样的教育才具有了意义。6花瓣飘香【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

26、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小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从小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 实物展示、引题,指导学生书写课题(花瓣飘香)并了解课前学生已读过几遍书。读好课题(突出花瓣美、香)。 2. 生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解决),师巡视。 2.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出示生字:摘、惹、舍(翘舌音)捧、惶、恐、懂、眶(后鼻音) 板书:“措、惶、摘” 引出词

27、“不知所措”和“惶恐”。 3.师逐段指名朗读,读后学生评议。 4.师范读。 5. 生再读全文。想想课文讲了谁和谁,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我、小女孩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你觉得这丛月季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引导看图体会“红艳艳”。 谁会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描红:“俯、摘、捧、措、惶、恐” 五、作业:熟读课文。教后感:当晨雾中的女孩带着心灵的清香,款款步入月季花丛,俯下身子摘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多美的境呀,多美的情呀。课文涤荡着人性的美,人情的美,如花瓣沁人心脾。 “美文美教”!在美的朗读中品味,在美的抄录中深蕴,在美的对话中感动,在美的情感中流

28、泪。第二课时一、导入1师朗诵一首小诗2说说你听后有什么感受?3妈妈为了自己的孩子付出了很多,而孩子也会对妈妈由衷地感谢,有一位小女孩,就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感谢她的妈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花瓣飘香。二、初读课文1 围绕小女孩“摘花瓣”这件事,同学们想深入了解哪些?怎么摘花瓣的?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摘花瓣做什么?2生自由读课文,思考。3同学们提出这几个问题很有价值,现在,我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来学习课文。三、精读课文(一)学习第二自然段1默读课文,思考文中描写小女孩怎么摘花瓣的?在哪一自然段? 2 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听边把描写小姑娘摘花的动作和神态的词语画下来。(俯在、小心地摘、双手捧着、

29、飞快地)3指名表演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 4你摘花瓣时动作那么轻,为什么?(小心)你俯在花前闻到了什么?心里怎么想的?(多美多香的花呀!)你摘下以后是怎么拿的?再示范一下。(双手捧着)全班同学做一做“捧”的动作,你曾经用双手捧过什么?小小的一片花瓣为什么要“双手捧着”?5从小女孩摘花的动作中你能体会到什么?6指名朗读,读出小女孩对花的喜爱。(二)学习三十自然段 1默读课文三十自然段,想想这个小女孩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是个懂事的好孩子)2自由读,想想为什么说小女孩是“懂事的好孩子”,划出相关句子。出示: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谈谈自己的体会 出示: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谈谈自己的体会出示:“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要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里闪动着泪花。 谈谈自己的体会(南沙在祖国的最南端,离这儿很远很远。爸爸远离自己的亲人,在祖国的南沙当解放军,日夜守卫边疆,保家卫国。爸爸身在南沙,但心中最牵挂的是妻子和女儿,最牵挂的是妻子的病情。所以,他常常来信叫女儿要听不要小女孩的眼里闪动着泪花,这是难过的泪!更是幸福的泪!激动的泪!此时此刻,女儿有多少心里话想对爸爸说呀。如果是你就是那个小女孩,你会对远在南沙的爸爸说些什么呢?) (指名说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