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8.83KB ,
资源ID:482868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82868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敦煌莫高窟第390窟绘塑题材初探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敦煌莫高窟第390窟绘塑题材初探Word格式.docx

1、)的李崇(536583),因此不排除第390窟建于隋代晚期。第390窟四壁绘三层说法图,上层绘53铺说法图,中层和下层各30铺说法图,其中南壁和北壁中央是一铺较大的倚坐菩萨说法图(主尊为一身倚坐菩萨,左右各一身立姿胁侍菩萨),与正壁(西壁)龛内倚坐菩萨说法塑像(主尊为一身倚坐菩萨塑像,左右各塑二身立姿菩萨)构成三身倚坐菩萨组合。四壁上层共绘53铺说法图,这应该是表示佛教的五十三佛;中层和下层共绘60铺说法图,可能是表示三十五佛和二十五佛。窟顶四披绘千佛,东壁门上绘七佛一列,除南起第一身为说法手印外,余均作禅定印(图1-4)。该窟画塑题材比较奇特,学术界一直比较重视,但由于资料匮乏,迄今无专论。

2、一 第390窟的三观音造像与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 第390窟主室正壁龛内中央塑一身倚坐菩萨,左手施无畏印,右手抚膝,两侧壁各塑二身胁侍菩萨立像,上述五尊塑像经清代重修。南壁中央绘倚坐菩萨树下说法三尊像:主尊为倚坐菩萨,化佛冠,左右各有一树,枝叶间有华盖,华盖左右各有一身飞天,主尊左右各有一身胁侍菩萨立像。主尊右手屈肘,持柳枝于右肩,下方被王道士所凿穿洞毁,不知是否有特别图像;左手掌心向下,下方有一位裸体光头者双手合十(也许可以理解为捧接状,即捧持一器),张嘴接从主尊掌心流出的甘露(图5-1、5-2)。左胁侍菩萨(主尊西侧)左手下垂,持净瓶,右手屈肘托宝珠;右胁侍菩萨左手持花朵于胸前

3、,右手屈肘持莲花于肩上。北壁中央绘倚坐菩萨树下说法三尊像:主尊左手置双膝间,掌心向下,不持物;右手屈肘作说法印。左胁侍菩萨(主尊东侧)左手下垂,持净瓶,右手屈肘持莲花,置胸前;右胁侍菩萨左手下垂,握飘带,右手屈肘托莲蕾(图6)。西壁龛内倚坐菩萨塑像与南北壁正中倚坐菩萨说法图构成三尊倚坐菩萨组合,此三尊倚坐菩萨组合均不见此前、此后敦煌和敦煌之外佛教造像,颇为奇特。曾有友人提示笔者考虑是否存在弥勒三会的可能,但弥勒三会是指弥勒成佛后的三次说法,所有弥勒三会图像中,弥勒均为佛装倚坐像,未见菩萨装三会像。另外,第390窟南壁的倚坐菩萨像右手持柳枝,左手流出甘露,下方有只穿兜鼻裤的饿鬼,即表示“甘露施饿

4、鬼”,这也不是弥勒信仰内容,可能属于救苦救难观音图像3。因此我们暂不考虑这是表示弥勒三会。?m然观音也较少以倚坐像出现,但本文仍推测此三菩萨均为观音。(晋)竺难提(法喜)译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是观音信仰的重要佛经,经中反复提到“三称观世音名号”殊堪注意,经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毗舍离庵罗树园大林精舍重阁讲堂,与千二百五十比丘,皆阿罗汉,诸漏已尽,不受后有,如炼真金,身心澄静,六通无碍,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b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须菩提、阿楼驮、劫宾那、桥梵波提、毕陵伽婆蹉、薄拘罗、难陀、阿难陀、罗?T罗,如是等众所知识,常为天龙八部所敬。 时毗舍离国一切人民遇大恶病:一者眼

5、赤如血,二者两耳出脓,三者鼻中流血,四者舌噤无声,五者所食之物化为粗涩,六识闭塞犹如醉人。有五夜叉,名讫拿迦罗,面黑如墨而有五眼,狗牙上出,吸人精气。时毗舍离大城之中有一长者,名曰月盖,与其同类五百长者,俱诣佛所。到佛所已,头面作礼,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此国人民遇大恶病,良医耆婆尽其道术所不能救,唯愿世尊慈愍一切,救济病苦,令得无患。” 尔时世尊告长者言:“去此不远正主西方,有佛世尊,名无量寿。彼有菩萨,名观世音及大势至。恒以大悲怜愍一切,救济苦厄。汝今应当五体投地,向彼作礼,烧香散花,系念数息,令心不散,经十念顷。为众生故,当请彼佛及二菩萨。”说是语时,于佛光中得见西方无量寿佛并二菩萨

6、。如来神力,佛及菩萨俱到此国,往毗舍离住城门阃。佛二菩萨与诸大众放大光明,照毗舍离,皆作金色。尔时毗舍离人,即具杨枝净水,授与观世音菩萨。 大悲观世音怜愍救护一切众生故,而说咒曰,普教一切众生而作是言:“汝等今者应当一心称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大悲大名称救护苦厄者,如此三称三宝、三称观世音菩萨名。烧众名香,五体投地,向于西方,一心一意,令气息定。为免苦厄,请观世音。若复有人入海采宝,空山旷野逢值虎狼师子毒虫蝮蝎夜叉罗刹拘盘荼,及诸恶鬼啖精气者,三称观世音菩萨名号,及诵此咒,即得解脱。若有妇人生产难者临当命终,三称观世音菩萨名号,并诵持此咒,即得解脱。遇大恶贼盗其财物,三称

7、观世音菩萨名号,诵持此咒,贼即慈心复道而去。若善男子善女人,闻观世音菩萨大悲名号及消伏毒害六字章句,数息系念净行之法,除无数劫所造恶业,破恶业障,现见无量无边诸佛,闻说妙法,随意无碍,发三种清净三菩提心。若有宿世罪业因缘及现所造极重恶行,梦中得见观世音菩萨,如大猛风吹于重云,皆悉四散,得离重罪恶业,生诸佛前。4 该经反复强调“三称观世音名号”即可救苦救难,第390窟南壁、北壁、西壁的主尊为化佛冠菩萨像,有可能表示“三称观世音名号”。“三称观世音名号”在佛教文献中略有所见,(北宋)戒珠(9851077)往生净土传卷中“灌顶传”中,提到灌顶(561632)临终时三称观音名号:“初顶有疾,室有异香,

8、顶喜曰:此宝莲之香气,吾其乘之而去矣。因之像前,十称阿弥陀佛、三称观音势至二菩萨及清净海众诸菩萨。旋乃就席,累手当心,俨然如归。”5初唐道宣(596667)续高僧传卷19“灌顶传”记载:“初,薄示轻疾,无论药疗,而室有异香。临终命弟子曰:弥勒经说,佛入灭日,香烟若云,汝多烧香,吾将去矣。因伸遗诫,词理妙切,门人众侣,瞻仰涕零。忽自起合掌,如有所敬,发口三称阿弥陀佛,低身就卧,累手当心,色貌欢愉,奄然而逝。”6这里记载的是“三称阿弥陀佛”(不是往生净土传所云十称阿弥陀佛),没有“三称观音势至二菩萨及清净海众诸菩萨”。(盛唐)智升集诸经礼忏仪卷下则记载“十称阿弥陀佛”:“若入观及睡时,应发此愿。若

9、坐若立,一心合掌,正面向西,十声称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诸菩萨清净大海众竟。弟子现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轮回六道,苦不可言,今遇善知识,得闻弥陀本愿名号,一心称念,求愿往生,愿佛慈悲,不舍本弘誓愿摄受。弟子不识弥陀佛身相光明,愿佛慈悲,示现弟子身相,观音势至诸菩萨等及彼世界清净庄严光明等相。道此语已,一心正念,即随意入观及睡。”7戒珠往生净土传的十念阿弥陀佛当源于此,但集诸经礼忏仪也没有提到“三称观音势至二菩萨及清净海众诸菩萨”。显教观音信仰主要来自法华经、华严经和西方净土经典,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属于杂密经典,但其中的观音信仰仍本于西方净土信仰:”434 隋天台智者大师(538597

10、)说,门人灌顶记观音义疏二卷是对观音经(法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注疏,而隋天台智者大师说,弟子顶法师记请观音经疏一卷是对竺难提译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的注疏,智者大师还撰有观经疏、阿弥陀经疏等。?m高僧传卷19“普明传”记载智者大师弟子普明行观音忏法:“专求禅法,兼行方等、般舟、观音忏悔。诵法华经一部。至祯明元年,陈主敕迎智者出都,从往金陵,居光宅寺,专以禅思为业,同堂坐者奉命检校。俄而陈国云亡,智者即上江州庐山东林寺,明于陶侃瑞像阁内行观音忏法,冬十一月身不衣絮,苦节行道。”6586可见天台宗对观音信仰、西方净土信仰的重视。但在佛教信仰与佛教造像中,并未见到更多的以三观音像表示

11、三称观音之实例,这一观点有待进一步判定。二 第390窟的五十三佛、 七佛与三十五佛、二十五佛造像 1. 过去佛:五十三佛、七佛 第390窟东壁门上画七佛、四壁上层画53铺说法图。53铺说法图大致是:一佛结跏趺坐在须弥座上说法(少数为禅定佛),两佛之间立一身胁侍菩萨,身后左右各有一棵树。诸佛旁有一榜题,文字现已漫漶。由于总数有53铺,应该考虑是表示五十三佛。(梁)僧?v出三藏记集卷四新集续撰失译杂经录第一记载有:“过去五十三佛名一卷,出药王药上观,亦出如来藏经。五十三佛名经一卷。三十五佛名经一卷,出决定毗尼经。”8其中第一种过去五十三佛名、第三种三十五佛名经今存,第二种“五十三佛名经一卷”现已无

12、考,不知过去五十三佛名经与五十三佛名经的关系如何,以常理推之,则为同一种佛经。关于五十三佛的佛经依据。出三藏记集卷四提到的第二种“五十三佛名经一卷”的作者不详,经文不存。第一种“过去五十三佛名一卷,出药王药上观,亦出如来藏经。”药王药上观即(刘宋)?良耶舍译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该经提到药上菩萨为修行者介绍过去五十三佛名及信仰五十三佛的种种利益,可知五十三佛属于过去佛:系念三昧,即于定中得见药上菩萨净妙色身,即为行者称说过去五十三佛名。告言:“法子,过去有佛,名曰普光,次名普明,次名普静,次名多摩罗跋?钐聪悖?次名?钐垂猓?次名摩尼幢,次名欢喜藏摩尼宝积,次名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次名摩尼幢灯光

13、,次名慧炬照,次名海德光明,次名金刚牢强普散金光,次名大强精进勇猛,次名大悲光,次名慈力王,次名慈藏,次名?钐纯咦?严胜,次名贤善首,次名善意,次名广庄严王,次名金花光,次名宝盖照空自在王,次名虚空宝花光,次名琉璃庄严王,次名普现色身光,次名不动智光,次名降伏诸魔王,次名才光明,次名智慧胜,次名弥勒仙光,次名世静光,次名善寂月音妙尊智王,次名龙种上智尊王,次名日月光,次名日月珠光,次名慧幡胜王,次名师子吼自在力王,次名妙音胜,次名常光幢,次名观世灯,次名慧威灯王,次名法胜王,次名须弥光,次名须曼那花光,次名优昙钵罗花殊胜王,次名大慧力王,次名阿毗欢喜光,次名无量音声王,次名才光,次名金海光,次

14、名山海慧自在通王,次名大通光,次名一切法常满王佛。” 时药上菩萨说是过去五十三佛名已,默然而住。尔时行者即于定中得见过去七佛世尊毗婆尸佛而赞叹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所宣说五十三佛,乃是过去久远旧住娑婆世界,成熟众生而般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及余一切众生得闻是五十三佛名者,是人于百千万亿阿僧?o劫不堕恶道。若复有人能称是五十三佛名者,生生之处常得值遇十方诸佛。若复有人能至心敬礼五十三佛者,除灭四重五逆及谤方等,皆悉清净。以是诸佛本誓愿故,于念念中即得除灭如上诸罪。”尸弃如来,毗舍浮如来,拘留孙如来,拘那含牟尼如来,迦叶如来,亦赞是五十三佛名,亦复赞叹善男子善女人。能闻是五十三佛名者,能称名者

15、,能敬礼者,除灭罪障,如上所说。4663-664 即修行者禅定中见药上菩萨,药上菩萨为修行者说五十三佛名。修行者又于禅定中见过去七佛,七佛告知修行者“能闻是五十三佛名者,能称名者,能敬礼者,除灭罪障。智升集诸经礼忏仪卷上列出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所记五十三佛名,并指出:“此五十三佛名者,乃是过去久远旧住娑婆世界,成熟众生而般涅?若复有人能诵是五十三佛名者,除灭四重五逆及谤方等经,皆悉清净。”7463上述内容抄自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另外,(三国)康僧铠译无量寿经提到过去世有五十三佛,“教化度脱无量众生,皆令得道乃取灭度”,诸佛依次为:锭光、光远、月光、?钐聪恪粕酵酢朊痔旃凇朊值汝住律?、正念、离垢、

16、无著、龙天、夜光、安明顶、不动地、琉璃妙花、琉璃金色、金藏、焰光、焰根、地动、月像、日音、解脱花、庄严光明、海觉神通、水光、大香、离尘垢、舍厌意、宝焰、妙顶、勇立、功德持慧、蔽日月光、日月琉璃光、无上琉璃光、最上首、菩提花、月明、日光、花色王、水月光、除痴暝、度盖行、净信、善宿、威神、法慧、鸾音、师子音、龙音、处世,共五十三佛。“如此诸佛皆悉已过。尔时次有佛,名世自在王如来。”9世自在王如来为第五十四佛,他有弟子法藏比丘发四十八大愿,法藏比丘来世成佛,即今西方阿弥陀佛。这一西方净土系列的过去五十三佛信仰(或加世自在王佛成五十四佛,再加阿弥陀佛成五十五佛信仰)似乎没有流行。东壁门上画七佛,这是大

17、家熟悉的题材,过去七佛信仰与过去五十三佛信仰作用一样,虽七佛名不在五十三佛之列,但仍可视为五十三佛的简略形式。(北魏)菩提流支译佛名经卷八列举二十五佛名后就是讲供养七佛功德:“尔时舍利弗复白佛言:世尊,唯愿如来演说过去七佛姓名、寿命长短,我等渴仰乐闻。”10于是佛为解说七佛名号等。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中则借七佛之语,强调信仰五十三佛的“除灭罪障”作用。2. 今世佛:三十五佛、二十五佛 第390窟四壁中层和下层各30铺说法图,佛教没有三十佛或六十佛之概念,但有三十五佛、二十五佛之概念,加起来即有六十之数,由于榜题全部漫漶,我们目前没有找到合适的佛经来解读,试以三十五佛、二十五佛解读此60铺说法图。

18、三十五佛信仰见于(西晋)竺法护译决定毗尼经,经云:若有菩萨成就五无间罪,犯于女人、或犯男子,或有手犯、犯塔、犯僧,如是等余犯,菩萨应当于三十五佛前,所犯重罪,昼夜独处,至心忏悔。忏悔法者: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金刚不坏佛、南无宝光佛、南无龙尊王佛、南无精进军佛、南无精进喜佛、南无宝火佛、南无宝月光佛、南无现无愚佛、南无宝月佛、南无无垢佛、南无离垢佛、南无勇施佛、南无清净佛、南无清净施佛、南无娑留那佛、南无水天佛、南无坚德佛、南无?钐垂路稹衔尬蘖哭涔夥稹衔薰獾路稹衔尬抻堑路稹衔弈锹扪臃稹衔薰禄稹衔蘖?花光游戏神通佛、南无财功德佛、南无德念佛、南无善名称功德佛、南无红炎幢王佛

19、、南无善游步功德佛、南无斗战胜佛、南无善游步佛、南无周匝庄严功德佛、南无宝花游步佛、南无宝莲花善住娑罗树王佛。如是等一切世界诸佛世尊,常住在世,愿诸世尊,慈哀念我,若我此生、若我前生,从无始生死已来,所作众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若塔、若僧、若四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见取随喜。五无间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十不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所作罪障,或有覆藏、或不覆藏,应堕地狱、饿鬼、畜生诸余恶道,边地下贱及弥戾车,如是等处,所作罪障,今皆忏悔。诸佛世尊当证知我,当忆念我。复于诸世尊前作如是言:“若我此生、若于余生,曾行布施或守净戒,乃至施与畜生一揣之食,或修净行所有善

20、根,成就众生所有善根,修行菩提所有善根,及无上智所有善根,一切合集?计筹量,皆悉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所作回向,我亦如是回向。众罪皆忏悔,诸福尽随喜, 及请佛功德,愿成无上智。去来现在佛,于众生最胜, 无量功德海,归依合掌礼。如是,舍利弗,菩萨如是观此三十五佛,如在目前,思惟如来所有功德,应作如是清净忏悔。菩萨若能净此罪已,尔时诸佛为其现身,为度众生亦说种种诸行,成就愚惑诸众生故。菩萨于诸法界心不动摇,诸众生等有种种欲乐,随其所乐皆能度脱,满其所愿。938-39 (唐)菩提流志译大宝积经卷90“优波离会第二十四”内容基本相同,最后提到:“佛告优波离:此经名为决定毗尼,亦

21、名摧灭心识。”11 (刘宋)昙摩蜜多译观虚空藏菩萨经提到该经:汝及未来世一切善持毗尼者,应当教此犯罪众生,安慰其意。世尊大慈,弘誓无量,不舍一切,于深功德经说治罪法,名决定毗尼。有三十五佛,救世大悲,汝当敬礼。汝敬礼时,当着惭愧衣,如眼生疮,深生耻愧,如癞病人,随良医教。汝亦如是,应生惭愧。既惭愧已,一日乃至七日,礼十方佛,称三十五佛名,别称大悲虚空藏菩萨名。澡浴身体,烧众名香,坚黑沈水。明星出时,长跪合掌,悲泣雨泪,称虚空藏,白言:大德大悲菩萨愍念我故,为我现身。尔时当起是想:是虚空藏菩萨顶上有如意珠,其如意珠作紫金色。若见如意珠,即见天冠。此天冠中,有三十五佛像现,如意珠中十方佛像现。虚空

22、藏菩萨身长二十由旬,若现大身,与观世音等。此菩萨结跏趺坐,手捉如意珠王,其如意珠演众法音与毗尼合。”12经文中只提到三十五佛概念,没有三十五佛的具体名号。从经文“汝及未来世一切善持毗尼者一日乃至七日,礼十方佛,称三十五佛名”看,十方佛、三十五佛是?F今存在的今世佛,而“称三十五佛名”则显示三十五佛有具体名号。 佛教资料中有中国僧人三十五佛信仰的记载。续高僧传卷20“僧伦传”记载初唐僧伦信仰五十三佛、三十五佛:“五岁已后迄于终亡,恒自目见白光满屋。齐武平九年(武平无九年,据后文,可知是武平元年,570年),与父至云门寺僧贤统师、珉禅师所受法出家,时年九岁。二师问其相状,答以白光流脸,二幡夹之。叹

23、曰:子真可度。因而剃落。周武平齐(577),时年十六,与贤统等流离西东,学四念处,诵法华经。至开皇初,方兴佛法,云门受具,时年二十三。又于武阳理律师所听始半夏,见五色光如车轮,照伦心上,众并同见,即于光中礼五十三佛,犹未灭,更礼三十五佛,光乃收隐。又与方愿二师入黑山、太行诸山,行兰若二十余年。大业末,贼徒起,领门人至卫州隆善寺。仍为伪夏窦建德、齐善行等请知僧事。武德五年,大统天下,入太行抱犊山,教徒学念处法。由是四方负笈,山路成蹊。贞观四年,卫州刺史裴万顷与诸官人请令下山,日日受戒,大有弘利。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十三日四更,忽告门人:吾夜中于诸法得解脱,谓成无学,不谓天帝等迎。言已而绝。将殡于山

24、,而哀恸不止。天极清朗,无云而降细雨,众咸异焉。时年八十五矣。”6601上文关于僧伦的生平年代抵牾甚多,以卒年85岁计,生卒年为565649年,以“周武平齐,时年十六”等看,则生于562年。1991年宁夏贺兰山拜寺沟方塔发现30多种西夏文、汉文佛教文献,其中有一件乾?v十一年(1180)五月西夏仁宗施刊汉文印本三十五佛名礼忏功德文附仁宗施经愿文(拟),今藏宁夏考古所,“本文献原文应分为三部分,首先是不空译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其次是礼忏功德文,最后是仁宗的刊施愿文。”13-15俄藏黑水城西夏文物中也有一件汉文印本三十五佛名礼忏功德文(TK140),首存说法图半幅,题:“佛说三十五佛名经,出大宝

25、积经?优波离会第二十四,大唐三藏菩提流支奉诏译。”尾略残数行,各佛上方有一佛16。菩提流支即菩提流志。二十五佛概念见于(北魏)菩提流支译佛名经,卷八列举二十五佛名后提到:“舍利弗,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欲忏悔诸罪,当净洗浴,着新净衣,净治室内,敷设高座,安置佛像,悬二十五枚幡,种种花香,供养诵念此二十五佛名,日夜六时忏悔,满二十五日,灭四重八禁等罪,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亦如是。”10161则二十五佛也是今世佛。北齐至唐初流行二十五佛信仰,北响堂山南洞刻经、八会寺刻经龛中刻有二十五佛名。续高僧传卷22“玄琬传”记载玄琬(562636)为隋代国师昙延法师弟子,也依据二十五佛名礼忏:“至

26、于授受,遮难滋彰,乃蓥饰道场,寻诸忏法。每春于受戒之首,依二十五佛及千转神咒,洁斋行道,使彼毁禁之流澄源返净,登坛纳法明白无疑,并传嗣于今,住持不绝。从此而求,可谓护法菩萨也。”6616 菩提流支译佛名经卷八列举二十五佛名后提到二十五佛的作用是:“?b念此二十五佛名,日夜六时忏悔,满二十五日,灭四重八禁等罪。”10161竺法护译决定毗尼经叙述三十五佛时提到:“净此罪已,尔时诸佛为其现身。”939即忏悔罪障后,三十五佛现身说法。因此三十五佛、二十五佛的作用就是念佛名以忏悔灭罪,诸佛为其现身说法。三 莫高窟第390窟所反映的 佛教忏悔思想 安阳大住圣窟、曲阳八会寺窟均刻有五十三佛、七佛、三十五佛、

27、二十五佛等佛像或佛名,这是我们理解第390窟诸佛说法的重要参考。1. 河南安阳大住圣窟 此窟乃地论学派高僧灵裕于589年建成,刻于窟内的造窟记记录了造窟所费工和主要内容:“大住圣窟。大隋开皇九年己酉岁敬造。窟用功一千六百廿四,像、世尊用功九百。卢舍那世尊一龛,阿弥陀世尊一龛,弥勒世尊一龛,三十五佛世尊三十五龛,七佛世尊七龛,传法圣大法师廿四人。”大住圣窟内外石壁还刊刻佛经多部,计有窟内前壁西侧大集经?月藏分和摩诃摩耶经,窟外窟门西侧大集经?月藏分?法灭尽品、胜?N经、法华经?分别功德品、法华经?如来寿量品、大般涅?经?无常偈、五十三佛名经、三十五佛名经、二十五佛名经等。大住圣窟的上述布局与内容

28、,为研究灵裕思想及北朝晚期的佛教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17。2. 河北曲阳八会寺刻经龛 刻经龛位于曲阳县城南9公里处西羊平村少容山(黄山)顶,建于隋代开皇年间。刻经龛为青灰色巨石,略呈方形,南北长3.754.04米、东西宽3.333.5米,高22.4米,西、北、南面各开一龛,东面开二龛,各龛两侧与下方刻佛经。从形制和内容看,西面是正壁?q?刻经龛现存4处题记:1.正壁(西面)东侧刻有“行唐邑龛。大隋开皇十三年(593)二月八日刊”。2.南面刻供养人题名:“龛主定州城内贾凡、母苏氏为七世先亡现在眷属法界众生供养。”3.东面佛名经后有供养人题记:“龛主祖周使持节少师大将军延绥旦三州诸军事延州总管赠青齐济兖胶五州刺史蜀郡开国公伯俊、父金州刺史仲义、孙定州司兵参军事韩长秀。”4.东面两龛之间残存“此龛十八年四月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