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417.63KB ,
资源ID:48562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856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中化学第七单元导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导学案.docx

1、初中化学第七单元导学案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1.燃烧是可燃物与_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_ _。2.阅读教材P129-图7-5,完成下列问题:(1)观察到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_ _ _。(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下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_ 。(3)热水下的白磷在通入O2或空气后,能燃烧,因为具备了以下条件:_ _。总结:燃烧的条件(1)_ _(2)_ _ _(3)_ _缺一不可。3.阅读教材P129,探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完成下列问题:实例方法原理熄灭酒精灯扑灭森林火灾纸箱着火总结:灭火的原理:(1)_ _(2)_ _(3)_任一即可。4灭火

2、器有_、_、_。1.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发生中所起的作 ( )A.提供可燃物 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提供氧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2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 )A纸比煤跟空气接触面积大 B纸比煤着火点高C纸比煤着火点低 D纸比煤密度小3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 ) B使大火与空气中的氧气隔绝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的着火点以下使火熄灭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气体使可燃物隔绝氧气4.下列灭火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A.秸秆、柴草着火,用水泼灭 B.电器着火,应当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C.汽油

3、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D.撒在实验桌上的酒精着火,应用湿抹布盖灭5.小明在实验室里做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帮他解决一下问题 (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将一小石块和一小木块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将燃着的两支蜡烛中的一支用烧杯罩住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将一小木炭和一小纸片在酒精灯上加热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1.在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酒精在桌子上燃烧起来,最合理、最简单的灭火措施是 ( ) A用嘴吹灭 B.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C.用湿抹布盖灭 D.用水冲灭2.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 ),用扇子扇炉火,炉火更旺,其原因是( )A.空气流动使蜡烛接触的氧气减少B

4、.空气流动带走燃烧的热量使烛火的温度低于蜡的着火点C.炉中燃烧物量大,放热多,空气流通不致使炉温降低很多,却使供给的空气增加D.使蜡烛的着火点降低3当电器设备失火时,在酸碱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和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中,选择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主要原因是 ( )A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C.液态二氧化碳不导电 D液态二氧化碳的压强大4杰克用铜丝编织成铜网,将铜网放在蜡烛火焰的上半部位置,烛焰被切断,铜网上方火焰熄灭,下方继续燃烧,请你帮他分析原因_ _5.扑灭油井大火的方法有:使炸药在大火上爆炸用液态氮。试回答:方法灭火的原理分别是_ _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小花同学查

5、阅资料得知:白磷为白色蜡状固体,有剧毒,不溶于水,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然后她进行了如下实验:(1)按A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铜片上的红磷_铜片上的白磷_ _水下的白磷_。(2)B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为_ _,在使用组装好的B装置前,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 _,然后加入药品并将B和C装置连接。滴入双氧水,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_,其中MnO2的作用是_,C装置中水下的白磷燃烧。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3)从以上实验分析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为:可燃物、_ _和_ _(4)你猜想一下,实验室中白磷应该保存在_ 中。1.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油锅着火或电器失火,用

6、水浇灭 B.不用铝制容器长时间泡制糖醋食品C回收废弃金属,避免资源浪费 D.启用闲置的地窖前先进行灯火实验2.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B.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C.把木柴架空,可使木柴更充分接触空气而燃烧得更旺D.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3.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的原理是 ( )A. 清除可燃物 B.降低酒精的着火点 C. 隔绝空气 D. 降低温度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4.野炊时,小华发现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B.升高木柴的温度 ( )C.降

7、低木柴的着火点 D.方便添加木柴5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 A木材着火用水浇灭一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 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C用扇子扇煤炉,越扇越旺供给燃烧所需的足够氧气 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6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的是 (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隔绝氧气B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隔绝可燃物C家具起火,用水扑灭降低温度D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提高着火点7.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 ( )8.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防止事故发生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安全措施中正确的是 ( )A油锅中的有着火用锅盖盖灭 B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C到

8、煤窖中挖煤用火把照明 D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9.如图,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杯底放有一小粒白磷,当将一支大试管迅速插入水中并罩住白磷时,白磷立即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 ) A水 B氧气 C可燃物 D温度达到着火点10下列词语或俗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A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B钻木取火使可燃物的着火点升高C真金不怕火烧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金刚石硬度大11.在蜡烛及其燃烧实验的探究中,用嘴吹灭蜡烛的原理是 ( )A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B消除可燃物C隔绝空气 D使其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1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先点燃铁丝上系着的火柴,再深

9、入集气瓶中,火柴燃烧的作用是 ( )A.补充氧气 B.增加可燃物 C.升高铁丝的着火点 D.升高细铁丝的温度13.请回答下列问题:化学知识常常可以用来解释历史问题: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大军,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的打败而逃。用燃烧三个条件回答:曹军的木船是_ _:“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 _;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 _,使火烧的更旺。学会将物质整理归类,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带来很大的帮助。请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属于混合物的是_ _,属于单质的是_ _,属于酸的是_ _,属于盐的是_。(填序号)洁净的空气 HNO3 纯碱

10、 铜 HCl Na2SO4 S 汽水14.已知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240。某学习小组按照右图所示装置去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通过多次实验,他们对燃烧的三个条件始终未能探究全面,你认为他们不能探究到的燃烧条件是 。“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它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15.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1)2013年12月广州建业大厦发生严重火灾。从燃烧条件分析,大厦内存放的大量鞋、纸箱等物品充当了_ _。(2)高层建筑物通常设计了灭火用的洒水系统。从灭火原理分析,洒水的作用主要

11、是_。(3)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物质代号LMNP熔点/-117355044-259沸点/784827257-253着火点/510370405801 有人认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着火点越高”,该结论_(填“合理”或“不合理”)。2 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利用下图装置,验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上表中可用于完成该实验的两种可燃物是_ _和_ _(填代号)。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1爆炸是在_的空间内_的燃烧,短时间要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_,而就会爆炸。2. 写出以下几种消防安全标志的意义: _ _3.火场逃生自救措施:_ _ _4.阅读教材P132-实验

12、7-2:有些燃烧很平静,有些燃烧却能引起爆炸,爆炸的条件是什么?实验探究“粉尘爆炸实验”讨论:(1)为什么金属筒要加盖? _(2)为什么要鼓入大量的空气?_(3)面粉为什么要干燥?_(4)为什么需要根点燃的蜡烛?_总结:爆炸的条件是什么?_1.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接触到明火,有发生爆炸危险的是 ( )氢气(2)汽油蒸气(3)液化石油气(4)煤气(5)天然气 A(1) B(1)(2)(5) C(1)(2)(3)(5) D(1)(2)(3)(4)(5)2.下列关于爆炸的叙述正确的 ( )A爆炸是气体物质剧烈燃烧的结果,所以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B爆炸是一种现象,当气体体积在一个受限制的空间内急剧膨胀时

13、,就会发生爆炸,这种现象可能因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引起的。C爆炸都会伴有发光、发热的现象D爆炸是缓慢氧化的必然结果3.根据你生活的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的是 ( )A电线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B加油站,面粉厂贴有“禁止烟火”的标志C焊接金属时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D做菜时不慎油锅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4.下列物质属于易燃物的是 ( )酒精 白磷 氢气 石灰 食盐 液化石油气 硫 镁带A有 B只有 C只有 D全部都是5.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因为在人员密集的车船上,这些物品一旦着火或爆炸,极易造成巨大危害,以下物品:蔗糖, 酒精,烟花鞭炮,汽油、煤油。不准随

14、身携带的是 ( )A. B. C. D.1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同时拨打电话求救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开窗C.所在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2.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同时拨打电话求救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开窗C.所在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

15、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3.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 )4.为防止面粉加工厂发生爆炸,应张贴的标志是 ( ) 5.下列气体混合物,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 ( ) A. H2、C02 B. C0、02 C. H2 、CO D. CO、N21.从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 A.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泄漏 D.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2.加油站应张贴的标志是 ( )3下列场所挂的图标与“消防安全”不相符的是 ( ) A液化气站 B煤矿的井下通

16、道 C农产品批发市场 D电影院等娱乐场所4.发生火灾时,下列的自救措施正确的是 ( )室内起火时,打开所有的门窗通风身上着火时,不要乱跑,可就地打滚使火熄灭人在高层时,迅速跳楼逃脱撤离时,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快速撤离A. B. C. D.5.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防止事故发生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安全措施中正确的是 ( )A油锅中的有着火用锅盖盖灭 B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C到煤窖中挖煤用火把照明 D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6.下列措施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A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C为了防止海产品变质,用甲醛溶液浸泡D被围困在火

17、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7.现在许多家庭使用石油液化气做燃料,为使人们警觉,通常在其中加入少量有恶臭味的硫醇。某居民回家后,闻到屋内充满了“液化气”气味后,他立即去厨房检查,当他旋转灶台上的开关时,自动打火装置进出火花,引起了剧烈的爆炸。如果是你,首先应该做的是_,如果是夜晚能否开灯检查?为什么?_ _8.1995年12月8日,在克拉玛依特大火灾中,288名中小学生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 ,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你认为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沿楼梯迅速下楼( ) 用湿毛巾堵住口鼻( ) 匍匐前进寻找

18、安全出口( )封闭房门( ) 迅速转到阳台,用绳索下坠( ) 跳楼 ( )9.去年夏天的一个中午,范雨同学放在操场上的自行车车胎突然爆炸了,请你分析原因?你还能举出这种变化的爆炸例子吗?10.科学地利用燃烧反应,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1)煤的主要成分是碳,请写出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做饭时,锅底出现黑色物质,需要调.(填“大”或“小”)炉具或灶具的进风口,使燃料充分燃烧;(3)请写出成语“釜底抽薪”体现的灭火原理: ;(4)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是。(写出一条即可)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第一课时)1. _ _、_ _、_ _是当今世界上最重

19、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_ _再生的能源。2.化石燃料都是 (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3.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考虑两点:一是_ _,二是_。燃料燃烧不充分时,会使燃料燃烧的利用率降低,_,且_。4. 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_的改变,通常表现为_和_现象,例:放热现象的化学反应有:_,吸热现象的化学反应有_ _5.CH4的物理性质:_色、_味气体,密度比空气_,_溶于水。CH4的化学性质:具有_性,点燃前需_ _,燃烧现象_ _化学方程式_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煤和石油的形成B天然气燃烧C分离石油制得汽油、煤油、柴油等D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炉

20、气等2.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大多是犹豫瓦斯爆炸所致。瓦斯中含有甲烷和一氧化碳等气体,当矿井中瓦斯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遇到明火即燃烧爆炸。为避免灾难发生,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 )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源泉 降低瓦斯气体的着火点 提高通风能力 将矿井中的氧气抽出去A B C D3.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了防止事故,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A到溶洞探险打火把照明 B掏空沼气池前进灯火实验 C点燃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气是否泄漏 D到小煤窑里挖煤用火把照明4目前人类所使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化学反应。下列变化中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家中用煤取暖 B使用干电池照明 C利用水力能发电 D

2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5.下列各化学反应过程中,需吸收热量的是 ( )A天然气燃烧 B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碳层 C铝片与盐酸反应 D蜡烛燃烧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干冰蒸发时需吸收大量的热,这就是化学反应中的吸热现象B硫燃烧需要先加热,所以它燃烧是吸收热量C水蒸气液化放出热量,这是化学反应的放热现象D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放出热量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_ 、_ 、_。它们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因此人们常把_称为“工业的粮食”,把_ 称为“工业的血液”。煤主要含有_元素,石油主要含有_元素。3.为了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许多公交车易压缩天然气(CNG)为动力燃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22、 )ACNG的主要成分是CH4BCNG完全燃烧的主要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CCNG是纯净物D使用CNG燃料可减少空气污染4.下列气体和空气混合后点燃,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氢气 D甲烷5.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该气体是 ( )A水蒸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我国的煤和石油资源都很丰富,不需要开发新能源B.化石燃料的蕴藏量是有限的C.大量煤和石油的燃烧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D.煤和石油必须合理开发,综合利用2.“可燃冰”的组成可以表示为CH42H2O经验究测定1cm3的可燃冰可以释放200cm3的

23、甲烷气体。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可燃冰”具有能量高、热值大、污染小等优点B.“可燃冰”将成为新的再生能源C.在海底和冻土层可能存在“可燃冰”D“可燃冰”能作为燃料,说明水可以变成油3.烧柴禾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 ( )A. 可以降低着火点 B. 散热的速率快 C. 木柴是可燃物 D. 使柴禾和空气充分接触 4.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接触到明火,有发生爆炸危险的是 ( )氢气 汽油蒸气 面粉尘 棉尘 天然气A. B. C. D. 5.下列灭火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的是 ( )A. 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B. 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

24、速用锅盖盖灭C. 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通常用湿抹布盖灭D. 发生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木砍掉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要达到着火点、物质一定燃烧 B. 急速燃烧后会引起爆炸C. 燃烧一定会发光发热 D. 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反应7.燃烧要具备三个条件,如果达到着火点,而没有其他两个条件,则不会燃烧,所以例5:如图所示,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左右滑动的活塞的玻璃容器里,放入白磷(足量),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右端的管口跟空气连通。将玻璃容器固定在盛有80热水(恒温)的烧杯上,进行实验。试回答:(1)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8.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在研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氧气体积分数的关系”的课题中,采取了以下实验步骤:取5只250 mL集气瓶,向5只集气瓶中分别装入25 mL、50 mL、75 mL、100 mL、125 mL的水,并用毛玻璃片盖住,依次编号为1、2、3、4、5。用分解过氧化氢(H2O2)的方法制取氧气,用制取的氧气通过排水法将上述15号瓶中的水排去;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插入15号瓶中,把观察到的现象和计算数据填入下表。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中采用分解过氧化氢(H2O2)的方法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根据以上实验事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