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2.18KB ,
资源ID:490624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9062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关于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思考.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思考.docx

1、关于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思考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关于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思考摘要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学习一种外语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说明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提出了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及导入的内容。 关键词:文化导入,文化导入的内容、方法。 一、引言 现代外语教学中,文化干扰是公认的教学“难题”之一,有人甚至认为它比不理解更为可怕(吴国华,1990)。从语言教学上,重语言形式,轻文化导入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采用“听说法”和“语法翻译法”。让学生反复练

2、习某种语言结构(如句子、词汇等)来达到使学生掌握语言的目的。他们都偏重语言观象而忽视文化知识及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英语时遇到的语言问题,而忽视语言的载体功能。 我国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大纲(2000)中规定: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能力除包括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外,还包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能力。根据大纲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教授语言知识外,还应适时、适度地导入相关的文化知识。 二、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只注意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p16)。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

3、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sapir在,Language一书中就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1921:221)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表现的较为明显,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否则就没有真正掌握这种语言。 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语言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必然造成词义、句义、联想意义、比喻意义等语言现象的差异。如文化中的习

4、语。习语的意义往往借助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典故而形成,约定俗成的构成整体意义。形容一个人“脾气倔强,不肯轻易改变主意”,在汉语中说“犟得象头牛”,在英语中说:“asstubbornasamule”(犟得象头骡子)。“meetoneswaterloo”(一败涂地)(waterloo滑铁卢是比利时中部的城市,1815年拿破伦napoleon)的军队在此地大败)。因此,不了解文化在交际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遇到文化障碍,甚至造成文化休克(cultureshock)。 由此看来学生在交际中所犯的文化错误往往是因为缺乏文化意识。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认识文化的过程。brown(1987)认为语言学习者失败的原因很多

5、,但主要是没能把文化学习和语言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长期以来,在外语教学领域中,社会文化因素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外语教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理论语言学发展的制约。不管是传统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还是转换生成语言学,都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本身(胡春洞,1996:88)。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没有把教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老师,习惯接受“填鸭式”的教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目前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很少利用课余时间读有关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书籍,大部分时间用于记单词、做练习上。 3、外语教材一

6、直受到国内政治气候的影响。当时学生所用教材大多是一些小故事、对话、短剧等,有时也有一些散文和诗歌。虽然教材的题材多样,但内容单一。学生所接触的并不是丰富多采的、深入目标语社会的语言材料。当时的教材讲述的主要是工人、农民中的英雄人物,所以尽管学生学的是英语,但是思想内涵却还是中国文化,语言和文化被人为地隔离了。 三、文化导入的内容 31什么叫文化? 英国传播学家R.williams作了这样的结论,文化定义可概括为三种类别:第一种是理想性的。在这种类别的定义之中,文化被解释为一种具有绝对和世界性价值的人类完美状态与过程。第二种是纪录性的。文化被解释为人类智慧与创造的主体、详尽地记录了人类过去的思想

7、与经验。第三种是社会性的。文化被描述为一种特别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代表了在习俗日常行为中特定的意义和价值观。(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 32我国语言学家张占一(1983)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按功能划分为两种: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知识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宗教、法律、文化艺术等文化知识;交际文化是指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那些影响信息准确传达(即引起偏误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它包括问候、致谢、称呼等习语和委婉语、禁忌语等。例如“爱人”这个词如果不懂它的特定含义,在与英美人进行交际的时候就可能被误解为英语里的“lover”即情人的的意思。 再如大学英语第三册第

8、四课“ladyhermitswhoAreDownbutnot0ut”一文中出现的1ostdog一词,被译成“丧家之犬”会有明显贬义。因为汉语里狗是遭人鄙视的下贱畜牲,素有“狗急跳墙、狗仗人势、”等之说。而在西方人眼里,dog却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是忠诚的象征,是受宠之物,以狗来比喻人时是褒义的。Youluckydog(你这家伙真幸运);人疲劳时可以用dogtired来形容;loveme,lovemydog是“爱屋及乌”的意思,因此,如把课文中的dog一词理解成汉语中的“狗”就可能会曲解原意,闹出笑话。 可见,词语的褒贬不同会给理解和交际带来很大的偏差,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词语用法时,要向学生说明词

9、语的不同文化内涵,要求学生不仅掌握词的字母意义,而且要知道它的褒、贬意义,避免在使用上犯错误,这就是结合词语丰富文化内涵。 3.3既然文化可以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既不放弃知识文化的积累又要加强交际文化的导入。交际文化的传授应该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教师主要向学生讲述英汉常用语在语言形式和风俗礼仪方面的差异。 在美国的外国留学生常常反映美国人讲话靠不住,说是要邀请吃饭,结果等了很久还是没兑现。有人调查这种现象,发现问题出在外国学生对于美国英语的讲话规则不了解,听美国人说:“wemustgettogethersoon。”(我们一定得聚聚),就以为是正式邀请,实际上只不过是一

10、句客气话。社会语言学家专门就这个题目做了研究分析,究竟客气话和正式的口头邀请在语言的使用上有什么区别。他们发现,正式邀请比客气话要具体的多,一般来说邀请需要包括时间、地点,如:“comeoverfordinnernextsaturdaynight。”(下周六晚上过来吃晚饭)是明确的邀请。 再有文化导入应侧重知识文化,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修养为主,了解西方人的价值观以及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等。如:杨立民等编写的大学英语教程第三册第二分册的第个课“button”文中描写到:一天女主人突然收到一个装有按钮的盒子和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如果你按了这个按钮,你将得到五万美金的酬金,但是,世界上某个地

11、方的一个人将死去。”结果她按了这个按钮。从文中学生可以了解到有些西方人自私自利、贪图享受的拜金主义思想以及价值取向。象这种课文,教师不能只停留在语言符号的表层,还应向学生传授语言符号下面的深层文化,只有这样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才会从文化知识过度到文化意识。 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具体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与词语有关的文化;与篇章有关的文化;与交际环境有关的文化;与非语言交际有关的文化。 四、文化导入的方法 4.1注解法:教师结合所学教材内容对相关的文化知识加以注释,尤其是对一些特殊的描写以及特定含义的注释,有助于学生掌握得体的交际文化,做到语言知识讲到哪里,文化知识诠释到哪里,这种方法比较灵活。如历

12、史性的课文要进行补充一定的时间、地点、政治背景的内容。 42融合法:教师结合课堂教学融入相关的文化知识,利用课前几分钟,讲解主要涉及的英美国家的主要知识,尤其是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 43实践法: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改编对话进行表演,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和文化,同时注意其中有意义的文化细节,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和意识。 4.4比较法:教学中通过对比两种文化的差异来导入文化。如对比英美人和中国人对恭维和谦虚的不同反应,对比不同国家两个民族对家族关系称谓的区别;送礼、宴请、招待的方法和方式。让学生既了解了英美人的风俗习惯,又知道了本民族的习俗。 4.5专门讲解法:当谈到历史剧、文学小说的作品时,对人

13、物的刻画、背景及性格的描写,进行专门讲解,否则学生不了解故事发生的政治背景,很难准确体会故事中主人翁心理变化过程。 46文化讲座法:定期、限时、有的放矢结合某一章节进行一次或系列性的讲座。比如第一学期开设“英国概况”,第二学期开设“美国概况”。每门课都是由一系列相关的专题组成。文化讲座可以将支离破碎的文化信息重新整合构造,系统列出用以说明一个整体概念的有效教学策略(Rosenshine&stevens,1986)。这种讲座可给学生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训练和提高了学生的听写和观察能力。 47利用图片展示法:此法可以展示说明某一个“文化现象”或具体操作。如:“Throwingthesledge

14、”(链子球),通过图片学生可以对此运动得到更直观的认识,同时介绍此项运动是从苏格兰流传开的等;又如“pelota”(回力球)回力球又叫“小球赛”,最早起源于西班牙和法国,更广泛流行在拉丁美洲各国,人们称之为“杰莱”,意思是:“欢乐的节日”。 五、结束语 刘润清先生在“21世纪英语教学”一文中不无忧虑的指出:目前英语的教与学更多的是出于商业目的,并不是为了发展什么文化和社会的目的,这正是有识之士所担心的”(刘润清,1996)。笔者认为,认真思考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导入的作用,界定其地位和内涵,并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内容及策略上作出相应的调整,使之培养出真正合格的跨文化交际人才,使人才能更直接

15、、迅速和频繁的接触外国文化,更敏锐和深切的体会不同文化体系的碰撞、冲突、调节和融合,并在文化融合中发挥积极作用(胡文仲、高一虹,1997:68)。看来文化导入教学应该是当前摆在我们每一个外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主要参考书目: sapir.e1921Language:Anintroductiontothestudyofspeech.newYork:harhcourt,brace&company brownhDouglas,1987,principlesofLanguageLearningandTeachingnewJersey:prenticehall,Inc Kluckhohn:A.L

16、,KroeberandelydeKluckhohn(1952)culture:AcriticalReviewofconceptsandDefinitionnewYork:Ranclomhousepp1139。 David.munro(英)编著体育与竞技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12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1 熊子量,认知语用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吴国华,1990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干扰问题。外语学刊第三期 胡春洞、王才仁1996外语教育语言学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杨立民、徐克容1985,大学英语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胡文仲、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1 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XX.4 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一记英国一项调查”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谢谢支持!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