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0 ,大小:218.62KB ,
资源ID:493576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935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春湘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春湘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

1、2021年春湘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目录新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2教学进度表14第一单元 变与不变15第一课 泥巴变形记15第二课 蜡的有趣变化18第三课 混合与分离21第二单元 动物的一生25第一课 蚕宝宝出生了25第二课 蚕宝宝在长大28第三课 蚕宝宝大变样30第四课 昆虫的一生33第五课 生生不息的动物35第三单元 生物与环境37第一课 动物与环境37第二课 植物与环境41第三课 互相依存的动植物44第四课 人类对生物的影响46第四单元 岩石与矿物48第一课 认识岩石48第二课 认识矿物50第三课 岩石、矿物和我们52第五单元 电54第一课 点亮小灯泡54第二课 控制电

2、路的通断57第三课 设计电路59第四课 导体和绝缘体60第五课 电和我们的生活63第六单元 房屋照明电路64第一课 安装房屋照明电路64第二课 改进房屋照明电路66新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2021年春)教师:班级:_ _班班级基本情况本轮小学科学新教材使用已经到达四年级阶段,学生普遍对科学学习兴趣浓厚,大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强,爱动手,爱思考,有较强的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少部分学生主动性不强,不能认真参与到科学学习中来。探究性学习层次不一,有差异。课外对科学的延续学习做得不够,与生活联系也不够紧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需要加强。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

3、发,安排了6个单元、22课,共9个导人活动、41个主体活动、4个拓展活动.其中“1 变与不变”“2 动物的一生”“3 生物与环境”三个单元,以探究物体的特征与变化为重点,旨在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调查、搜集信息、比较分析、模拟实验、阅读理解、推理判断等探究活动,发现物理变化、动物的生长变化、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带来的变化,主动探寻引起事物变化的成因或作用条件,培养证据意识;“4 岩石与矿物”“5 电”“6 房屋照明电路”三个单元,以结构与功能为主要探究内容,以特征与变化为重点,从特征结构的角度认识不同类型的岩石、矿物,了解其相应 的功能;从电路的结构、电器结构不同功能不同,引导学生 观察,展开实

4、验,设计电路,制作开关,识别导体和绝缘体.四年级下册的基本框架第一单元“变与不变” ,按“分(认识形状变化)分(认识形态变化)总(应用物理变化分离混合物)”的结构布设了3课、1个导入活动、4个主体活动.第1课“泥巴变形记”,以“情境导人示例聚集(纸、吸管)类比举证(黏土捏成的小泥人)比较抽象找相同与不同,抽象出“形状”变化, “组成”不变(还是黏土、纸料、塑料等) 迁移判断”的流程,“扶”着学生初步建构物体发生形变时的“物理变化” 概念(共同属性:物体形状变化,组成的物质性质不变).第2课“蜡的有趣变化”按同样的流程,引领学生初步建构物体发生形态变化时的“物理变化”概念.第3课“混合与分离”应

5、用前两课提炼的概念,分离盐和芝麻,进而引领学生想更多的办法(如利用物体的轻重、大小、沸点等特征差异)区分生活动中的其他混合物,培养 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 ,设计了“ 1蚕宝宝出生了”“2 蚕宝宝在长大”“3 蚕宝宝大变样”“4 昆虫的一生”“5 生生不息的动物”5 课.引导学生饲养蚕,让学生亲历养蚕 的全过程,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动物通过繁衍后代得以生生不息.通过每日照顾蚕的饮食起居的琐碎活动,培养儿童关 爱动物的情感,使他们体验饲养小动物的快乐;通过坚持观 察、记录蚕一生的变化过程的活动,培养和训练学生进行较 长时期的观察和记录的能力.在养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围 绕蚕进行一些

6、小实验,培养训练学生以动物为研究对象进 行实验的能力.通过饲养动物了解其生命周期是一个较长 的过程,宜采用课外饲养、记录与课堂汇报交流相结合的教 学形式,同时要结合季节时令变化和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将本单元的课时分散,穿插于其他单元之间 .蚕的生长周期 短,饲养过程无危险,特别适合小学生进行饲养.蚕是一种 完全变态的昆虫,了解它的生长过程,能够为认识昆虫打下 坚实的基础.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 ,为了探究不同类别的生物与 环境的关系,本单元划分成四个层次的研究主题,布设了4 课,3个导人活动,12个主体活动.第1课“动物与环境”、 第2课“植物与环境”引导学生探究如阳光、 温度、水、气等环境要素

7、对动物、植物的影响因素,观察不同环境下动植 物的形态特点,了解这些特点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实验探 究的能力.第3课“互相依存的动植物”、第 4课“人类对 生物的影响”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查阅、调查整理 资料,了解鸟类及其他动物与植物的关系,发现导致白居豚 和银杏濒危的原因、人类对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认识到人 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学生 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保护动植物及 环境的意识.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 ,以“认识外部特征观察内 部结构了解功能用途”的认知线索,布设了“1认识岩石”“2 认识矿物”“3 岩石、矿物和我们”3 课,6个活 动,通过

8、观察、查阅资料、记录、阅读、实验、交流讨论等 活动方式,观察欣赏各种各样的岩石和矿物,引领学生认识 岩石和矿物的外部特征、成分与结构,了解岩石的用途、人 类对矿物的利用以及很多矿物资源的开采现状,重点训练 学生的观察、比较、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引发学生保护矿 产资源的意识.第五单元“电” ,按“认识电路控制电路设计电路 检测电路电的应用电从哪是来”的认知逻辑线索,布 设了“ 1 点亮小灯泡”“2 控制电路的通断”“3 设计电 路”“4 导体和绝缘体”“5 电和我们的生活”5 课,3个导人活动、9个主体活动、1个拓展活动,通过观察结构(电路、开关、小灯泡结构)、试验电路(尝试连接)、设计电路(开

9、关、电路)、制作电器(开关、红绿灯)、检测电路(电路、导电性)、调查应用(电与生活、电的来源)等活动,训练学生观察、试验、设计、制作等探究技能和创新能力.第六单元“房屋照明电路” ,属技术与工程领域,是上一单元的拓展延伸.教材以上一单元“电”的探究结果为认知起点,按“明确需求设计电路安装电路评估交流调试改进成果展评”的流程组织教材内容,布设“安装房屋照明电路”“改进房屋照明电路” 2课,2个导人活动、4个主体活动、1个拓展活动,通过对话、呈现活动讨论场景图、学生设计电路图、安装制作图等,引导学生将上一单元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展开设计安装房屋照明电路活动,训练学生观察、设计、制作、试验、评估等

10、技能,培训学生实事求是、客观评价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教 学 目标单元课题课标点(科学知识)科学态度、STS E一、变与不变1.泥巴变形记2.蜡的有趣变化3.混合与分离1.4利用物体的特征 或材料的性能,把混 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1.5物体在变化时, 构成物体的物质可能 改变,也可能不改变。1.尊重事实,严谨求证;2.了解生活中有很多与此类变化相关的现象和问题二、动物的一生1.蚕宝宝出生了2.蚕宝宝在长大3.蚕宝宝大变样4.昆虫的一生5.生生不息的动 物11.1生物有生有死; 从生到死的过程中, 有不同的发展阶段。11.2生物繁殖后代的 方式有多种。12.1 动物和植物都 有基本生存需要, 如空

11、气和水;动物还 需要食物,植物还需1.坚持长期进行观察;2.观察细致、如实描述;3.乐于发现问题、表现出对动物的探究兴趣;尊重动物的生命三、生物与环境1.动物与环境2.植物与环境3.互相依存的动植物4.人类对生物的影响7.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8.3植物能够适应其所在的环境.9.1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与环境接触.9.2动物能够适应季节的变化.12.1动物和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空气和水;动物还需要食物,植物还需要 光。栖息地能满足生 物的基本需要.1.乐于尝试用多种思路、方法进行探究。2.乐于分享、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尊重事实,用证据说话;3.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 ,进一步形成保护自然环

12、境的意识,乐于采取行动进 行保护。四、岩石和矿物1.认识岩石2.认识矿物3.岩石、矿物和我们14.4 知道岩石是由 矿物组成的.观察花 岗岩、砂岩、大理岩的 标本,认识常见岩石 的表面特征 .知道矿 产是人类工农业生 产的重要资源1.表现出对岩石矿物的 研究兴趣。2.观察细致、记录求真。3.初步形成节约、合理开 采矿物资源的意识。五、电1.点亮小灯泡2.控制电路的通断3.设计电路4.导体和绝缘体5.电和我们的生 活6.4.1电路是包括电 源在内的闭合回路, 电路的通断可以被控 制。6.4.2有的材料容易 导电,有的材料不容 易导电。6.4.3电是重要的能 源,但有时也具有危 险性。1.2 材料

13、具有一定的 性能。6.6.1 自然界中存在 多种能量的表现形式 。1.对电现象产生强烈的好 奇心2.尊重事实、尊重证据、 大胆猜想、小心求证3.知道电是一种能源,电 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学会安全用电常识。六、房屋照明电 路1.安装房屋照 明电路2.改进房屋照明 电路16.1 人工世界和自然16.1人工世界和自然 世界的区别与联系。16.2工程师依据科学 原理设计各种可资利 用的实际物品。18.1工程是以科学和 技术为基础的系统性 工作。18.2工程的核心是设 计。18.3设计需要考虑可 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 素,并不断改进和完 善。1.对安装房屋电路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敢于大胆创新、开拓思维

14、。2.认同创新设计能够改善生活。3.体会人类的需求是科技进步的关键。教学措施本册探究活动中,我们继续将教师的角色定位在“扶”和“引” 。教材上的探究活动的编排设计,采用了以学生活动案例、学生讨论场景图、指南车提示、指南车信箱提供科技史、阅读资料等方式去引领学生展开活动。教材针对不同难度的活动任务,用不同的编写策略和呈现方式,指导、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对难度大的活动引导多,对难度不大的活动采用启发的策略,给学生自主、开放的空间更大,以体现教学方法策略的选择与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相适应的编写原则。(一)把握小学生心理特点,注重培养兴趣和习惯四年级学生的观察、比较、分类、制作等基本技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

15、是,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也给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搞好本学期科学课教学,既要了解本学期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又要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还要了解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认识特点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心理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开展教学活动。1.问题情境导向,激活探究兴趣四年级学生对周围世界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没见过的、不了解的事物充满兴趣,爱问“这是什么”“为什么” “说明了什么” “有什么证据” 等问题,这是科学课教学非常好的心理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既有教育价值,学生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科学与科学课的热爱;同时还要特别注意保护学

16、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的好奇心随着科学课的教学逐年增长,而不是衰退.为此,要尊重他们的探究兴趣,对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包括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问题)给予及时、合理的反馈.学生之所以提出一些看似怪异的问题总有一定原因,有些原因是成人不理解的,对于这些问题,应该通过梳理、筛选等方法,或找到与现阶段学习内容的相关联系,发现问题的价值与意义;或巧妙地将其引导到学生力所能及的、可关注到的领域里,引发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外学习。2.精心组织活动,把握“教扶放”时机爱观察、爱动手,仍是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天性,为此,在四年级科学课教学中,仍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一是尽可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实践活动开展教学,避免

17、在长时间内单纯地采用讲述、讲解、问答的方法.二是可以适当选用趣味实验、角色扮演、科学游戏等方式,让他们在玩中学.在选用教学游戏时,要注意科学课的游戏是教学游戏,既要有游戏性,又要有目的性、科学性和教学性,不能单纯为了激发兴趣做游戏.二是四年级以“扶和放” 为主,“教”为辅 .教师指导时注意梯度,把握好“教、扶、放”的时机,按照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先让学生经历一些简单的或模仿性较强的观察、制作、调查、实验等活动,随着能力的提高,再慢慢将学生的探究引向深 处,使探究活动的水平循序渐进地提高。3.尊重个性发展,重视习惯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对科学学习态度、热情、兴趣等有所分 化,学生掌

18、握知识的程度、具备的相关探究技能也存在个体 差异,坚持、耐心、细致、严谨、专注的科学品质大多还未 养成,学生的情绪稳定性不高,需要教师尊重个性,关注差 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引导.教师要重视小组团队建 设,采用“同质异组,异组同质”的分组方式,通过对小组 团队激励性评价,引导同伴互助,立标杆、学榜样,让每个学生发展成为更好的自己.科学品质、学习习惯的培养还需 要在活动过程中持之以恒地进行策略性引导.批评、表扬要 客观公正,因人而异,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 尽量不公开批评,多找个别谈话沟通,帮助学生找到问题原 因和解决办法。科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要从细处着眼,对不同类别的学 生要区别对

19、待,同时也要在低年级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 如观察、实验时,小组同学怎样分工合作,中年级有什么新 的要求;教师讲述、讲解、演示时,怎样注意昕讲;观察、 实验后,怎样收拾各种器材;野外考察时,应该注意哪些事 项;汇报交流观察实验结果时,应该按照怎样的程序介绍(首先说观察对象、实验目的,然后说采用的观察、实验方法,最后说在观察、实验中有什么发现);研讨时,怎样发表自己的意见,倾昕其他同学的意见,怎样对其他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怎样对其他同学的评价进行肯定和辩解;归纳概括结论、判断解释问题时,应该按照怎样的逻辑表达;教学反思时,应该思考哪方面的问题,如果有评价手册应该怎样填写;对于教师布置的课后研究项

20、目,应该如何完成这一切,都要有计划、坚持一贯地训练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整个小学阶段乃至更高阶段科学课的学习,以及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优化科学探究课教学,重视探究能力培养科学探究与交流是一个过程,是一种科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方式,是形成科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形成科学态度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同时,也是一种综合的能力。中年级定位于引导性探究,将侧重训练借助工具或仪器观察、测量、描述、类比、归纳、抽象、概括、分析等单项技能方法,以及提出问题、搜集证据、处理信息等综合技 能。教学进度表周次时间教学内容授课时数第1周3.1-3.5开学第一课 1. 泥巴变形记2第2周

21、3.8-3.122.蜡的有趣变化 3. 混合与分离2第3周3.15-3.191.蚕宝宝出生了2第4周3.22-3.262.蚕宝宝在长大2第5周3.29-4.23.蚕宝宝大变样2第6周4.5-4.94.人类对生物的影响1. 认识岩石2第7周4.12-4.162. 认识矿物3. 岩石、矿物和我们2第8周4.19-4.231.点亮小灯泡2第9周4.25-4.302.控制电路的通断2第10周5.3-5.7期中考试2第11周5.10-5.143.设计电路2第12周5.17-5.214.导体和绝缘体5. 电与我们的生活2第13周5.24-5.281.安装房屋照明电路2第14周5.31-6.42.改进房屋照

22、明电路2第15周6.7-6.11期末复习2第16周6.14-6.18期末复习2第17周6.21-6.25期末复习2第18周6.28-7.2期末检测第一单元 变与不变第一课 泥巴变形记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有些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如被切成小块、被挤压、被拉 伸, 纸撕成小片等,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2、科学探究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认识到物体的形状改变,构成物体的物质没 有改变。3、科学态度、STSE了解生活中与物质变化、混合与分离相关的现象和问题。教学重点:知道有些物体的形状或大小会发生变化,如被切成小块、被挤压、被拉 伸, 纸撕成小片等,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教学难点:指

23、导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认识到物体的形状改变,构成物体 的物质没有改变。教学准备:白纸、吸管、陶泥教学时间: 1 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活旧知1、谈话:(出示大自然里春天和冬天景象对比图)寒假结束,冬去春来。 我们周围的事物有变化吗?说一说(可引导学生说说校园的变化、身边的变化, 让学生通过研讨意识到世界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的形式是多 种多样的)2、今天我们就进入第一单元,在“变与不变”中发现规律。二、示例聚焦(出示图示)请四名同学上来分别将纸揉成一团或折成不用形状,将、吸管弯折成三角形、四边形等。2、观察、比较、分析纸和吸管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有什么共同点?3、小结:

24、纸和吸管的形状发生的变化,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三、实验举证1、提出活动任务:你能让一块泥发生类似的变化吗?2、活动:捏泥人出示活动要求小组活动汇报交流(1)观察、描述泥巴的样子。(使用环保的陶泥)(2)用团、挖、搓(cu)等方法将泥巴捏成小泥人。(3)比较捏泥人的前后,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是不变的?(完成活动手册 记录)3、小结:陶泥的形状或大小改变,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四、类比举证1、今天我们活动中,纸、吸管、陶泥变化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我们可以改变 它们的形状或大小,物质本身没有改变。)2、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变化?(出示图片,引导类比举证)五、提炼概况1、今天我们研究了一些物体的

25、变化,这些物体的“变与不变”有什么共同点。2、变化万千,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有趣变化。板书设计:1、泥巴变形记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与不变构成物体的物质教学反思:第二课 蜡的有趣变化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有些物体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如蜡熔化、水结冰等,构成物体的物 质没有改变。2、科学探究经历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到物体的状态改变,但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通过归纳与演绎,了解和分析更多类似的变化。能正确地使用酒精灯加热。3、科学态度通过中国古代的青铜器铸造科技史的学习,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教学重点:知道有些物体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如蜡熔化、水结冰等,构成物体的物 质没有改变。能正确使 用酒精灯

26、加热。教学难点:经历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到物体的状态改变,但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 改变; 通过归纳与演绎,了解和分析更多类似的变化。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蜡烛、小刀、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蒸发皿、火柴、实 验夹、蜡星星模板、护目镜、口罩、手套、湿抹布等。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示例聚焦1、出示冰块,观察冰块的变化。冰块发生了什么变化?(融化)冰块融化成什么?(水)冰是什么物质变来的?(水)2、冰融化的过程,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发生变化?3、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变与不变”第 2 课4、还有哪些物体会发生像冰块融化这样的变化?(雪融化、雪糕融化、巧克力受热熔化等)二、实验举证(活动:研究

27、蜡的变化)1、出示几种形状的蜡,观察描述蜡的样子。2、将蜡烛切割,观察蜡烛有什么变化?(请两名同学上台演示,注意小 刀使用安全)3、交流小结:切割的蜡形状大小变化了,但还是蜡。这种变化跟上节课“捏泥 人”的变化一样,是形状大小变化,物质没有变化。4、提出活动任务:如果把蜡加热,蜡受热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5、出示活动材料,介绍材料名称。复习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指名学生演 示,大家观察评价)。6、视频播放实验方法和步骤。7、讨论安全事项。(特别提醒:实验中戴口罩和手套外,还要佩戴护目镜, 目的都是防止在加热过程中有受热不均的蜡液从蒸发皿中飞溅出来伤人。此外, 还要强调每一个实验小组都要备好湿抹布,并

28、提醒学生在实验中万一遇到点燃 的酒精灯被撞倒的突发情况,就要及时用湿抹布来盖灭火焰。)8、出示活动步骤及要求:(1)用酒精灯给蜡块加热,仔细观察蜡在加热前、加热中、加热后的变化 并进行记录。(2)将熔(rng)化的蜡倒入纸制的星星模板 里。冷却后,又有什么变化?(3)遵守实验操作规范,注意实验安全。9、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10、汇报交流。蜡受热变成蜡液的过程中,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是不变的?蜡液在模具中凝固的过程中,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是不变的?”将结论填写在活动于册中。11、讨论小结:蜡在加热过程中,物体状态发生了变化,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变化。三、类比举证1、出示图示案例,了解生产生活中

29、更多类似的变化。2、“指南车信箱”科学阅读:青铜器的生产3、播放视频:介绍青铜国宝“四羊方尊”,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 族自豪感。四、提炼概况1、说一说冰、蜡、巧克力、铁水、青铜器等物体变化的共同点。2、通过本周的学习,谈谈对“变与不变”的学习收获。(有些物体的形状、大小或状态发生了变化,但构成物体的物质并没有改变。)板书设计:2、蜡的有趣变化变物体的状态与不变构成物体的物质教学反思:第三课混合与分离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了解一些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2、科学探究能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将两种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开来。3、科学态度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众多与混合和分离相关的事例。教学重点:能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将两种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开来。教学难点:过滤实验和蒸发实验的正确操作。教学准备:烧杯、漏斗、滤纸、铁架台、玻璃棒、蒸发皿、火柴、酒精灯、芝麻、盐、湿抹布等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人(出示情境图片)琳琳在厨房给妈妈帮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