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9 ,大小:280.26KB ,
资源ID:493651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49365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文档格式.docx

1、5、控制临时工程,降低工程成本。6、搞好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二、编制依据:1.锦富煤业初步设计、主斜井井筒、相关硐室施工图纸及地质资料。2.煤矿安全规程及煤矿操作规程。3煤矿井巷工程施工规范GB50511-20104.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3-20105.煤矿建设安全规范AQ1083-20116.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 5009-94)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8工程测量基本语标准GB/T50228-9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011-20011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1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J50194-9

2、3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8813山西省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DBJ01-62-200214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1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416. 其它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及部.颁现行的各种技术规范、规程、规定。山西美锦集团锦富煤业主斜井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 工程概述一、自然概况1、交通位置锦富煤业有限公司位于西山煤田南部,山西省清徐县西北15km处阎家峪村-黑岔沟村一带,行政区划隶属于清徐县、古交市管辖。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0271121300;北纬:373925374235。工业场地位于清徐县城北西280方向12km处的六段村、庄儿

3、上一带。榆(次)古(交)的省级S316公路横贯全区,向南15km处至清徐县可达大运高速公路和307国道。横穿全区的榆(次)古(交)线省道(清徐古交段)的拓宽和截弯取直工程的实施,将大大提高区内交通运输能力,为井田开发提供了有利的交通运输条件。2、地形地貌井田位于吕梁山脉中段东翼,晋中断陷盆地西缘,太原西山煤田清交矿区清徐勘探区的南西部。井田内最高点位于东北部的虎虎山峰,海拔标高1680.2m,最低点位于南部大洼沟底,海拔标高1112.0m,最大相对高差为568.2m。井田内为高山地势,地形复杂,区内地形大部为相连的山峰和沟谷。3、水系河流属于黄河流域汾河水系,区内发育有黑里沟与黑岔沟两条沟谷,

4、属季节性河流,冬春干枯,夏秋有水流,但水量很小,遇有暴雨时水量激增。雨季观黑里沟的流量为0.61m3/s,黑岔沟的流量为0.43m3/s。 4、气象(一)气象1、气温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短暂而天晴气爽。据清徐县志记载19601998年的近40年间,日平均最高气温为37.3。最低气温-11.9,年平均气温为8.9。全年风向以东北风为主,历年平均风速为2.2m/s,最大可达3.3m/s。2、降水 全区年平均降水量为427.80mm,多雨年曾达711.00mm(1969年),其中1969年7月27日日降水量达172.50mm,少雨年仅2

5、25.00mm(1972年),其中1962年11月27日至1963年3月6日连续100天无降水,降水量分配极不均匀,多集中于6月下旬至9月上旬,其间降水量占到全年的58%。3、蒸发量年平均蒸发量为1843.40mm,最大蒸发量为1927.50mm(1965年),最小蒸发量为1428.20mm(1978年),平均无霜期为185d。4、结冻期无霜期128193天,霜冻期10月次年3月,冻土深度一般为0.80m,最大冻土深度为1.30m。5、风夏季主导风向为东风,冬春主导风向为西北风。风速年平均为 2.6m/s,月平均最大风速为3.9m/s(1979年1月),最小为1.7m/s(1972年9月)。5

6、、地震本区最早有记载的一次地震为1366年7月的清源地震,尔后至2002年的1600余年间共发生过地震50余次,其中破坏性地震达6次,其强度为4.35.5级。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二、地质概况1、地层概况(一)地层井田位于山西西山煤田清交详查区与刑家社普查区交界处,井田内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和分布于山梁及沟谷之中的新生界第四系,结合钻孔资料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O2)(1)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据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在晋祠明仙沟沟

7、口施工的J1钻孔资料,其最大揭露厚度为251.80m,上部为深灰青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夹泥灰岩、白云岩;中下部为深灰色中厚层状结晶灰岩、白云质灰岩夹角砾状泥灰岩、泥质灰岩及白云岩。(2)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是井田煤系地层的沉积基底,厚度一般为117142m,平均厚128.94m,与下伏地层上马家沟组为整合接触。上部为深灰浅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夹白云质灰岩和角砾状灰岩。中部以浅灰灰色角砾状泥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间夹脉状纤维石膏及结晶石膏层,裂隙内充填有方解石脉。下部为浅灰色泥灰岩夹角砾状白云质灰岩、白云岩,溶洞不太发育。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与下伏奥陶系中统峰峰组地层呈

8、平行不整合接触,厚度2055.02m,平均厚33.27m,其厚度变化与奥陶中统侵蚀基准面凹凸不平有关。岩性以深灰、浅灰及灰色细中粒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铝质泥岩、石灰岩及煤组成。底部常具薄层铁质泥岩或铁质粉砂岩,含黄铁矿及菱铁矿结构,呈透镜状,即“山西式铁矿”,厚度极不稳定,且分布零散。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厚度一般为51.30100.15m,平均厚度63.28m,由深灰、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石灰岩及浅灰色砂岩组成,含煤89层,其中可采煤层34层,为本区主要含煤层段之一。底部K1(晋祠砂岩)与下伏本溪组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根据沉积旋回和岩性组合特征及

9、含煤性,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三个岩性段:(1)太原组一段(C3t1)K1砂岩底至L1(庙沟灰岩)底,厚度一般为20.3040.12m,平均28.30m。以泥岩、细粒砂岩、中粒砂岩,局部为砂质泥岩,薄煤层及薄煤线组成,间夹薄层石灰岩或泥质灰岩。含8上、8、9号共3层煤。砂岩碎屑呈次圆状或次棱角状,其中细粒砂岩和中粒砂岩呈互层状: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岩屑次之,含斑块状菱铁矿,钙、硅质胶结。泥岩中主要为高岭石,含浸染状黄铁矿和菱铁矿团块。含全区稳定可采的8、9号煤层,石灰岩为泥晶结构,含生物碎屑及岩屑。化石有蜓、腕足、介形虫等。(2)太原组二段(C3t2)L1石灰岩底至L4石灰岩顶(斜道灰岩)厚度一般

10、为13.8020.83m,平均15.28m,含有7号煤层,岩性为以灰黑色泥岩和1-3层石灰岩为主,次为浅灰色砂质泥岩与粉砂岩互层, L1和L4两层石灰岩稳定,其中L1石灰岩厚度为0.603.80 m,平均1.50 m,全区稳定,含燧石结核及黄铁矿结核。L4石灰岩厚度一般为0.806.00 m,平均2.00m。(3)太原组三段(C3t3)L4灰岩顶至K3砂岩底,厚度一般为17.1039.20m,平均20.10m,以灰黑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和煤层组成,间夹1-2层石灰岩,其中L5石灰岩(东大窑石灰岩)全区普遍发育,但受上部砂岩体的影响厚度不稳定,厚度0-4.30m平均2.42m,泥质含量较高

11、,可达1520%,为生物碎屑泥晶灰岩。含有6上、6号两层煤层,其中6上号煤层相对稳定但不可采,6号煤层为较稳定局部可采煤层。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本组为一套陆相含煤岩系,由浅灰、灰白、灰色含砾中粒砂岩、细粒砂岩和深灰色、灰黑色、灰色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及煤层组成。主要含2、3、4、5上、5号煤共5层,其中2、3号煤层为全井田稳定可采的主煤层,5号煤层为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4、5上号煤层为稳定不可采煤层,厚度一般为42.1585.37m,平均61.46m,与下伏太原组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本组砂岩主要由石英、硅质岩屑及菱铁矿鲕粒组成,杂基含量一般为1520%,个别地段可见有密集的黄铁

12、矿小团粒。碎屑呈棱角状次棱角状,有时可见次圆状,边缘多被溶蚀成锯齿状或港湾状,分选中等;由岩屑条带或菱铁质条带显示呈现斜层理,多为菱铁质孔隙式胶结,有时为菱铁质、钙质基底式胶结。煅烧后仍为浅灰色灰白色。泥岩中以水云母为主,次为高岭石,含炭屑和白云母碎片,有丰富的植物化石,常与砂质泥岩或粉砂质泥岩呈互层状出现,从而显示水平层理或波纹状层理。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厚度一般为72.13136.47m,平均97.32m,主要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底部以K4砂岩(骆驼脖砂岩)与下伏山西组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下部为深灰灰色细粒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和泥岩组成,局部含1-2层薄煤线,风化后

13、多呈灰绿色。底部K4砂岩为灰白色中粗粒砂岩,厚56m,为长石岩屑杂砂岩或岩屑杂砂岩,岩屑成分主要为石英岩屑及硅质岩屑,孔隙式胶结,胶结为钙质和铁质,其中灰绿色泥质杂基含量达2030%。中上部为黄绿灰绿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及浅灰色细粒砂岩互层,中部有一层灰绿色粗粒砂岩,局部相变为含砾粗粒砂岩,巨厚层状。顶部为灰色紫红色含铝泥岩或铝质泥岩,富含菱铁质鲕粒,层位稳定,俗称“桃花泥岩”。中上部的砂岩杂基含量为15%左右,多为长石石英杂砂岩,碎屑呈棱角状次棱角状,分选差到中等,胶结物主要为钙、泥质和少量硅质,基底式胶结为主,有时为接触式胶结。泥岩成份以水云母为主,高岭石次之,含绿泥石和菱铁矿。6、二叠系上

14、统上石盒子组(P2s)厚度一般为382.47471.30m,平均427.04m,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砂岩组成,底部以K6砂岩底与下伏下石盒子组地层呈整合接触。按其岩性组合特征,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两个岩性段:(1)上石盒子组一段(P2s1)K6砂岩底至K7砂岩底为一套河流湖成三角州形成的砂泥岩陆相沉积,厚度一般为158.17224.33m,平均192.58m。以灰绿色、紫红色砂质泥岩为主,与中细粒砂岩呈互层状;砂质泥岩中含暗紫色斑点,往上紫色斑点增多,渐变为暗紫色砂质泥岩、泥岩夹层。下部为灰黄色砂砾岩夹杂色泥岩及灰色泥岩,砂砾岩多呈透镜体。底部K6砂岩为含砾粗砂岩,其下部往往含有一层厚约0.50

15、1.00m的细砾岩,呈透镜体分布。中上部为黄绿、紫红色砂质泥岩、杂色斑团状泥岩夹砂岩,泥岩中有时含少量铝质、局部含铁质鲕粒或结核。本段以暗紫色斑块和夹层为特征。(2)上石盒子组二段(P2s2)K7砂岩底至K8砂岩底,厚度一般为224.30246.97m,平均234.46m,下部为厚一巨厚层状灰黄色(岩屑)长石砂岩夹紫红色和黄绿色泥岩;中上部主要岩性为巧克力色、灰紫、蓝紫、暗紫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黄绿、灰黄色砂岩、含砾砂岩及灰绿、灰黄色泥岩;顶部砂质泥岩或砂岩中夹有燧石层或条带,是上石盒子组与石千峰组分界的良好标志层,本段中以灰蓝色砂质泥岩及砂岩中含肉红色长石为特征,与一段地层相比,砂岩中长石

16、含量自下而上增多。其K7砂岩之上含有1-2层菱铁矿结核层,厚0.50m左右,呈透镜体状分布,据原详查地质报告资料取样分析:品位低,无工业价值。7、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P2sh)呈带状分布于井田的中部及西北部,为一套内陆干旱盆地河湖相沉积岩系,厚度一般为82.4192.15m,平均87.11m。底部为巨厚层灰黄色长石石英杂砂岩(K8),其上为砖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中薄层砖红色长石砂岩组成,以桔红色泥岩大量发育为特征,泥岩中含23层泥灰质或钙质结核,有时夹泥灰岩薄条带。本组中砂岩延伸不稳定,往往呈透镜状展布,局部砂岩之底含砾。K8砂岩为含砾粗砂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长石为肉红色,杂基为灰绿色泥

17、质或粉砂质,分选及磨圆度差,呈棱角次棱角状,与下伏上石盒子组地层呈整合接触。8、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1l)大面积分布于井田的西北部,未见顶,厚度大于113.85m,岩性主要为浅灰红色、灰白色厚层状或薄板状中细粒砂岩、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长石杂砂岩及砖红色泥质粉砂岩,夹少量薄层状砖红色泥岩,其中K9砂岩为暗紫红色含砾粗砂岩,具灰绿色条带,成分含有少量肉红色长石及硅质岩屑,厚层状,分选及磨圆度较好,为次圆状圆状。本组砂岩沉积构造极为发育,底部多为槽状交错层理和板状交错层理,向上过渡为水平纹层。与下伏石千峰组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9、第四系(Q)分布零星,主要见于梁、峁或沟谷地带。(1)第四系上

18、更新统(Q3)大多数呈星点状分布,主要岩性为灰黄色亚砂土、亚粉砂土,质纯,结构较为松散,垂直节理发育。局部发育有砂砾石透镜体,并见有呈星散状分布的灰白色钙质结核,其厚度为010.00m,平均6.0m。与下伏各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关系。(2)第四系全新统(Q4)主要分布于白石沟及都沟河河谷、河漫滩及I级阶地一带。厚度09.85m,平均4.50m左右,由细砂、粉砂、砂土及砾石组成,为一套近代河床冲积物和山前洪积物。与下伏各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关系(二)构造井田内总体为一宽缓的褶皱构造,该褶皱的背斜轴位于井田南部,背斜轴向NE-SW,向斜轴位于井田中部,背向斜走向近东西向;总体向NE倾斜,地层倾角平缓,一般

19、15左右,局部达到11,未见岩浆活动及断裂构造。井田构造属简单类。三、工程概况工程量及技术特征如下:序号项目名称单位主斜井1巷道坐标纬距(X)m4170701.609经距(Y)37605828.468井口标高(Z)1163.3252井 筒 坡 度度-253井 筒 长 度7414断面 形 状直墙半圆拱净 宽4.5净 高3.65支 护形式表土段形 式钢筋砼C50碹厚 度mm500基岩锚网喷C20100第二章 施工准备一、测量准备本工程目前已经掘进628m,剩余113m,矿方已有独立控制等水准点系统,井筒开口只需施工单位根据建设单位的测量交桩资料,即可进行近井点的标注及永久导线控制点的埋设,但在标注

20、前,施工单位必须重新进行复测校验,然后按设计直接标定井口坐标。二、施工技术准备1、组织技术与管理人员认真审阅图纸,学习技术规范,组织图纸会审,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项目质量计划、填报项目开工报告,准备好各种技术资料和表格,开工前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2、组织测量人员做好接点复测工作,按业主提供的导线、水准点进行全面复核校验,进行井口基桩的布设。3、试验人员尽早进行试验、检验和各种强度砼配合比的试验。三、施工队伍准备1、为确保本工程施工速度和工程质量,特在我公司内精选素质好、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进场施工。2、根据施工进度情况,按总体施工计划,陆续组

21、织各作业队、各岗位、各工种人员进场并组织学习培训。四、施工现场准备1、生活场区设在工业场院区外,布置食堂及澡堂,其余房屋建筑利用原有的房屋。 2、在工业广场布置压风机房、绞车房、井口调度室、井口值班房、机电维修房。3、混凝土拌和站设在井口附近,要求将砂、石料堆放场、水泥库布置在搅拌站附近,库内应做防潮处理。拌和站尽量利用有利地形,便于砂、石料、混凝土的机械运输。4、所有临时设施尽量避开永久设施。五、设备材料准备根据工程施工需要,工程开工前,公司要组织物资供应人员进行市场调查,按ISO9002标准、物质采购控制程序,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落实货源,安排订货计划,及时组织设备、仪器、周转材料等调运工作

22、,确保必要设备材料开工前迅速进场,其余部分根据工作进展按计划陆续进场。主斜井施工投入的主要机械设备表 机械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功率(kw)备注装载机ZL-50台自卸汽车8T辆提 升 机JTP-1.2110风 钻YT-28履带装载机ZWY-120556搅拌机GB/T9142-2000307空压机L-22/78放 炮 器MFB-150个9锚杆钻机MYT-1157.510喷浆机PZ5(B)11馈电开关KBZ-400/114012真空开关QBZ-120/114013潜水泵BQS-3014离心式水泵D46-509015斜井箕斗6m16局部通风机FBD6.3/218.517激光指向仪MQT-7018探水钻

23、ZYJ420/20019风镐G-1020切割机J3GC-4002221电焊机BX1400-1翻斗矿车1T23平板矿车24信号综保ZBZ4.0第三章 施工方案根据工程特点及业主要求:结合我公司施工多条同类斜井的经验,并结合我公司施工设备情况及施工队伍技术水平,本工程采用机械化作业线组织快速施工。拟采用履带挖掘式装载机装岩,6m3箕斗运输,JTD1.2-55绞车提升,地面设矸石场,装载机、自卸汽车翻矸为主的机械化作业线组织施工。基岩层施工,采用风钻打眼、中深孔光面爆破、履带挖掘式装载机装矸、矿车或箕斗排矸、全断面掘进、一次成巷的方法施工。基岩段施工顺序为:定眼位打眼检查瓦斯装药联线检查瓦斯撤人放警

24、戒放炮检查瓦斯检查处理顶帮活矸危石临时支护出矸支护喷浆。第四章 施工方法一、基岩段施工方法采用YT-28型气腿式风动凿岩机打眼、履带挖掘式装载机、箕斗运输、锚杆机打锚杆、锚索,喷浆机进行喷浆。1、掘进作业掘进采用安设在巷道顶部位置的MQT-70型激光指向仪定向,激光指向仪前要安装有导光孔洞的固定铁板,防止放炮崩坏仪器。掘进作业时,打眼采用YT-28型气腿式风动凿岩机,23台立体交叉同时进行,打眼钻具采用22mm中空六角钢钎杆,40mm一字形合金钻头。炮眼布置根据岩性变化及时调整数量、深度、角度等有关参数。一般炮眼深度为1.8m,掏槽方式为直眼棱型,周边眼采用光面爆破参数,周边眼眼底要落在巷道轮

25、廓线以外50100mm且在一个平面上。当掘进工作面处于砂质泥岩、泥岩、煤或f6的岩层时,可以将炮眼间距适当增加50100cm,当工作面岩层f7时,可以将炮眼间距缩小50100cm。1)炮眼深度确定: = L /(dd1d2d3)式中L :为施工计划月进度d:每月掘进天数d1:每日完成循环数d2:为月正规循环率d3:炮眼利用率2)炮眼数目确定:根据巷道断面及岩石硬度而定。3)炸药消耗量:掘进一循环炸药消耗量Q = Q1 + Q2 + Q3 式中Q1:掏槽眼装药量Q2:辅助眼装药量Q3:周边眼装药量爆破单位岩体的炸药消耗量q = Q /(SLN)爆破选用乳化炸药,每卷200g,装药时采用正向不耦合

26、装药方式,用200发电容式放炮器起爆15段毫秒延期电雷管全断面一次起爆,眼口用水炮泥封严填实后,采用大串联联线方式,由掏槽眼向外依次起爆。放炮后通风20min左右吹散炮烟后方可继续作业。工作面每茬炮后先打拱部锚杆眼,边打边安装锚杆,然后再打眼、爆破、出矸、喷砼进入下一个循环作业:主斜井施工作业循环表 每次放炮后,经敲帮问顶安全检查后,进行临时支护。测量荒断面符合要求后,进行临时支护。临时支护视围岩稳定情况决定初喷混凝土临时封闭围岩步距:围岩稳定时,当围岩破碎需要加密锚杆或挂钢筋网时,经过监理、甲方同意后,按设计变更要求加密锚杆或挂钢筋网。对于欠挖部分,放小炮或用风镐处理后再进行临时支护。临时支护必须紧跟茬岩,空顶距不得超过0.2m。当井筒拱部围岩松软破碎或煤层搁顶,锚网喷支护难以满足永久支护要求时,及时请示监理、甲方,采取支29U金属支架等特殊措施。2、锚杆支护(1)每次放完炮后,按要求打设临时支护。在临时支护下,按设计要求位置,由顶到帮、由外向里用,锚杆钻机打锚杆。打眼时,严格控制打眼角度,使锚杆杆体尽量垂直于轮廓线或岩面,墙部锚杆为避免耙斗碰撞、放炮震动等影响,可待移耙岩机后再按要求补打,若墙部劈口发育有片帮危险,必须在打下部眼前按要求打注好锚杆。锚杆安装前,锚杆眼必须吹净,以保证锚杆锚固质量,同时检查锚固剂,严禁使用不合格药卷。将药卷插入眼口,用杆体轻轻推至眼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