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2.43KB ,
资源ID:500518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0051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西食品工业发展及竞争优势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西食品工业发展及竞争优势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

1、另外食品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强。发展食品工业不仅可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而且能够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一)食品工业发展的国际特点与趋势食品工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销售额居各行业之首。在法国食品工业总产值超过了汽车工业,居国民经济之首。瑞士食品工业是瑞士的支柱产业之一,占到GDP十分之一以上。美国的食品工业年销售额在2000年就已高达8000亿美元。据有关专家分析,21世纪全球食品工业的发展有两大趋势:一是成熟市场将朝着国际化、集团化、名牌化及连锁经营化方向发展,市场竞争更趋激烈,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愈见重要,品牌

2、和名牌效应日渐突出。二是发展中市场的购买潜力巨大,方便食品和保健食品增长速度日趋迅速,技术创新受到重视,经营方式及品牌作用愈将发挥明显的作用。(二)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中国食品工业在近20年内发展势头迅猛,食品工业产值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食品工业前侧是农业,后侧是机械工业,旁侧是运输业等服务业,研究表明食品工业具有强大的前侧、后侧、旁侧拉动作用。在较大程度上说,食品工业的发展和深度,直接带动与影响着农业的发展,同时食品工业对包装机械产业产值贡献最大,2004年包装机械产业为食品工业生产的包装机械已占到48%。食品工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以年均递增10

3、%以上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既能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又具有一定出口竞争能力的产业。预计食品工业在今后510年内仍将持续发展,一是因为世界食品工业以约27000亿美元的营业额居世界工业之前列,中国仅占其约5%的份额,潜力巨大。二是因为进入“十一五”发展阶段,城镇将进入富裕生活的初等水平,恩格尔系数虽下降,但绝对值会持续上升。据统计资料分析,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连续多年总产值居各工业行业之首,从发展势头上分析在很长时间仍将保持第一位。2005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300亿元,占全国工业份额8.2%,比上年同期增长26.9%,大大高于GDP增长率;食品企业

4、完成工业增加值6299.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08%,增速高出全国工业平均水平1.64个百分点,占全国工业经济份额9.48%。同时,全行业完成销售收入19899.94亿元,比上年增长26.78%,产品销售率98.55%,产销衔接良好;全行业实现利税总额3365.26亿元,占全国工业利税额13.29%,其中实现利润1234.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三成。根据最新统计,2006年中国食品工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为食品工业在“十一五”开局之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食品消费与需求将完成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营养、安全、多样和方便型的转化。但同时还应清醒地看到,中国食

5、品工业化水平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加工食品占居民食品消费总量的比重仅有39%左右,而国外发达国家同类指标一般超过80%。统计资料表明,2004年度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已低于40%且仍在下降中,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中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正从温饱向小康迈进,从国际经验看,这正是食品消费结构加速变化和加工食品需求加速上升的阶段。2004年只有36家食品工业企业挤入中国企业500强。1、全国食品工业的景气指数呈上升趋势根据全国工业39个行业的景气指数调查情况,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景气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食品加工景气度最高,2004年景气指数达到近160,其次为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工业,

6、烟草工业处于较为平稳发展状态,食品加工业在全国39个重点跟踪行业中位居第五位。2、全国食品工业的区域分布情况总体来讲,全国食品工业在区域上的分布特点呈现出两极趋势:东部地区具有显著的发展强势,中部与西部基本上平分秋色。东部地区依然是我国食品工业的重点生产、消费地区。2003年我国东部地区有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10422家,食品工业从业人员213.52万人,分别占全行业比重的53.93%和53.28%。东部地区食品工业总产值占全行业58.56%、食品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占全行业59.10%、食品行业利润总额占全行业58.67%、利税总额占全行业47.54%。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食品工业各项经济指

7、标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食品工业企业数量比例是3.0:1.6:1.0;从业人员比例是2.7:1.3:分区域实现工业总产值比例是3.0:1.2:完成产品销售收入规模比例是3.1:1.1:东、中、西部地区资产规模比例是2.3:1.0:1.2。东、中、西部地区利润总额比例为3.5:1.5;东、中、西部地区利税总额比例2.2:1.4。造成西部一些指标高的原因是由于我国西部地区的烟草加工、白酒制造业十分发达,优质名牌白酒、卷烟产品的生产集中度和市场份额很高,为全国的食品工业贡献了较高的利润和利税总额,因此,西部地区净产出指标比重相对较高。二、山西食品工业发展现状及地位(一)山西食品工业发展现状1、山西

8、食品工业发展现状的静态分析山西食品工业在总体满足城乡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形成了门类齐全的产业结构,各类食品在质量、档次、品种、功能以及包装等方面已基本能保证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高新技术如生物工程技术、超高温杀菌、冷冻速冻、超临界萃取、膜分离、分子蒸馏等一大批高新技术在食品行业得到了推广应用,有力地促进了山西食品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我省的特色资源食品芦笋罐头,连续4年出口量占到全国出口总量的50%以上,达3万余吨。苹果浓缩汁产量达到5.49万吨,占全国产量7.1%,位居第三。核桃制品全国出口量第一。小杂粮加工业、保鲜红枣及枣制品加工业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

9、整中,省委、省政府已将食品加工业确立为我省七大优势产业之一。“十五”期间,山西食品工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并带动一批特色产品迅速发展,形成了我省新型的食品工业结构。据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2004年全省规模以上食品企业341家,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数的6.8%,总资产132.25亿元,食品工业实现收入112.26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41.84亿元,利税16.87亿元。据中国食品协会调查报告,2003年、2004年山西食品工业销售收入增长幅度居全国第2、6位,这两年也是我省食品工业的大发展时期。山西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中,以食品加工业企业个数占到绝对优势(52.79%),排在第二位的是食品制造业(3

10、1.67%),两个行业占到食品行业总个数的六分之五,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饮料企业个数仅占到14.96%,规模以上烟草工业企业只有两家。从大中型企业市场竞争结构的类型可以看到,我省80.5%的行业处于低集中度竞争型和非集中竞争型两种结构形态。据山西统计年鉴,全省39个工业行业中工业销售产值增长率(2005年比2004年),食品工业中的食品加工、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烟草制造业分别位于13、14、12、31位,但食品工业的四类行业所占份额总和不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13%,食品工业相对于能源重化工产业还处于弱势地位。同时,山西食品工业的发展与相临省份的发展还有明显的差距。山西食品工业无论从企业规模、

11、投资规模和效益等方面均处于全国下游水平。从食品行业平均总资产、行业平均产值增加值等项指标来看,山西食品工业资产运行、品牌运行、规模运行能力弱,明星企业少、行业集中度低,叫得响的国际品牌、国内品牌少。2004年山西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6.93亿元,仅占到全省工业总产值的3.1%,在全省39个工业行业中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烟草制品业分别位居12位、14位、16位和20位,企业平均规模也低于全省工业平均值。2004年全国食品工业100强企业仅有1家汾酒集团,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5.2亿元,在全国食品工业企业百强排名中位列70多位。从食品工业发展的集聚度来看,山西目前销售收

12、入在30万元以上的食品工业企业有2700多家,500万元以上的有341家,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16家,占全省食品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59%,但真正算得上龙头的食品工业企业则不到10家,30万元以下的则达到5万家以上。总体上看,山西食品工业与全国食品工业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山西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全省食品工业前10名的销售收入占到全行业收入的54.59%以上,2004年山东食品工业实现产值15490.70亿元,山西与山东省相比只有其二十三分之一。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总产值仅相当于河南双汇肉制品集团一家企业的产值。而我省每年从外省调进的工业食品则高达100多亿元,山西食品工业发展与全国、相邻省份还有较大的

13、差距。山西食品工业现实集群规模尚未形成,也就是说,全省有大量的生产企业,但大中型的领跑企业特别少。2004年食品企业列入大中型企业名单的只有27家,占到全省30万元以上独立核算的食品工业企业数1%,此比例低于全省大中型企业数占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数的2.38%,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综上所述,山西经济发展尚处于工业化中期起始阶段,省政府已将食品加工业作为优势产业进行倾斜与支持,提高产业现实集群规模、培育大中型食品企业是我省提高食品工业竞争力的基本途径。2、山西食品工业发展的动态分析从动态变化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山西食品工业具有持续的高增长率,并高于GDP增长率,属最具成长性的产业之一。山西食品工

14、业销售产值自2000年至2005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五年间年平均增长率达17.64%,其中2003、2004、2005年为山西食品工业快速发展期,三年增速分别达到:24.62%、29.79%、32.30%,远远高于山西工业平均增长率和各行业的增长率。从企业家信心指数看,从2002年始山西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三个行业的信心指数大都高于100,尤其是是食品制造业最高值达到160,随着食品消费的增长,食品工业仍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二)山西食品工业在全国的地位从全国横向比较来看,2004年全国食品工业产品销售收入位居前十位的省份是:山东、广东、江苏、河南、四川、河北、浙江、福建、辽宁、

15、上海。前十位食品工业销售收入占全国的市场份额达71.74%,而山西食品行业销售收入仅占到全国总量的0.69%,排在第24位。截止2004年年底,我省食品工业产值仅相当于山东省的5%左右,拉开了10年以上的发展距离。2004年,我省食品工业投资额达到历史最高值23.94亿元,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多的一年,但也仅占到全国食品工业投资总额的1.9%。我省产品多数走不出省外,优势产品难以发挥优势地位,发展处于边缘化状态。从全国食品工业同比发展增速排队情况看:2005年全国食品工业发展中平均增长速度达到30.6%,因行业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深度等不同,各省、市、区同比规模和效益增速不一,增速在20%以上的有2

16、2个省、市、区,其中山西排在第21位,年增长速度为22.59%,内蒙增速排在第一位,增长了48.2%,最后一位的青海省排在最后一位,增速为1.89%。山西食品工业在全国大市场的排位,无论是销售收入总量,还是销售收入增长速度均处于全国后10名内。三、山西食品工业集群竞争力分析(一)山西食品工业行业集中度分析工业集中是伴随工业化过程的一种突出的现象和必然趋势。大企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支柱产业发展的集中体现,也是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者和最先采用者。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国内发达地区的发展历史都显示,大型企业在各行业中的数量呈现增加趋势,也是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贡献者。现代产业组织理论认为,行业集中度综

17、合反映了行业内企业数量和规模这两个决定市场结构的重要方面。行业集中度是指某一产业规模最大的n位企业的有关数值(如生产额、销售额、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其计算公式为:CRn =其中,CRn代表X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前n位企业的市场集中度,Xi代表X产业中第i位企业的生产额或销售额、职工人数等,N代表X产业的全部企业数。行业集中度能够形象地反映产业市场集中水平,测定产业内主要企业在市场上的垄断与竞争程度。贝恩依据产业内规模最大的前四位或前八位行业集中度指标,对不同垄断、竞争结构程度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分类。按照“贝恩分类法”,如果行业集中度CR430%,则该行业为竞争型,如果CR4

18、30%,则该行业为寡头垄断型,65% CR475%为高集中寡头垄断型,CR475%为极高寡头垄断型。2004年食品加工业CR4为31.59%,属寡头垄断型,产业集中度较高,主要集群地为吕梁、运城、太原;食品制造业CR4为52.24%,属寡头垄断型,产业集中度较高,主要集群地太原、朔州、运城、晋中;饮料制造业CR4为58.17%,属寡头垄断型,产业集中度较高,主要集群地吕梁、阳泉、运城、太原;烟草业行业集中度为100%,属极高寡头垄断型,主要集群地太原、临汾。从全省规模以上行业绝对集中度来看,食品工业四类行业集中度CR4均在30%以上,属寡头垄断型。一方面近几年内山西食品工业也确实形成了一些具有

19、代表性的大型企业与集团。如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产值达12.11亿元;粟海集团是中西部最大的肉鸡加工企业,年销售额达4.6亿元。中国十大乳制品加工企业山西古城乳业集团有限公司,年销售额达1.5亿元以上。可以说山西食品工业四大产业目前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理性地看待这种行业高集中度,这种市场格局可以认为属于松散型寡头市场。所谓松散型寡头市场是指:前4位企业的市场份额集中度合计达到40%以上,但不能合谋制定价格的市场结构,也就是说厂商数量较多,没有任何一家可以垄断市场价格,这种格局是在没有经过充分的市场竞争、产品规模不够大的情况下的一种行业高集中度。与全国食品工业

20、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山东相比,2004年山东食品工业总产值15490亿元,而山西为116.93亿元,仅相当于其0.75%。在全国食品企业百强排名榜中,除汾酒厂上榜外,我省再未挤入其排序。其余企业甚至在山西百强企业名单中也很难看到它们的踪影。根据2004年规模以上食品企业统计,在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3个食品行业中,每个企业平均总资产中,我省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食品制造业仅相当于全国水平的11.17。目前,我国食品市场竞争中,资产运行和品牌运行已经成为焦点,而我省食品企业多数是中、小型,面临严峻的形势。由上可知,山西食品工业整体属于松散型寡头市场,与国外发达国家、国内先进省区的集中

21、度的水平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从长期来看山西食品工业急需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品牌作为行业整体提升的带动点与增长点,同时消费者对食品的安全性、健康性的特殊要求也是大力发展大型企业的必然趋势。(二)山西区域食品工业集群竞争力分析产业区域集聚现象是伴随现代工业化过程的一种突出的现象和必然的趋势,同时资源配置地域性强也是食品工业区域集中布局的客观要求。从食品工业整体竞争力分析结果看,有竞争优势的市有5个,其中有1个很有竞争优势,有2个较有竞争优势,有2个有一定竞争优势。很有竞争优势的市排在第1位的吕梁市,其综合优势区位商为2.09,销售收入区位商2.44,从业人员区位商3.28,产品市场占

22、有率和产业集群集中度优势突出,但产业现实集群规模不尽如人意,企业个数区位商仅为0.56。2个较有竞争力优势的市,一是排在第2位的朔州市,其综合优势区位商为1.86,销售收入区位商2.16,从业人员区位商1.93,企业个数区位商仅为1.50;二是排在第3位的运城市,其综合优势区位商为1.80,销售收入区位商1.81,从业人员区位商2.17,企业个数区位商为1.41,整体来说这两个市在市场占有率、产业集群集中度和产业现实集群规模上优势均较为明显。2个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市,一是位居第4位的忻州市,其综合优势区位商为1.23,销售收入区位商1.40,从业人员区位商1.07,企业个数区位商仅为1.23,二

23、是位居第5名的太原市。其综合优势区位商为1.19,销售收入区位商1.32,从业人员区位商1.12,企业个数区位商仅为1.12。1、食品加工业区域竞争力分析分析食品加工业产业集群竞争力结果,具竞争优势的市有9个,占到全省11个市的80%以上,其中有7个市很有竞争优势,1个较有竞争优势,1个有一定竞争优势。很有竞争力的7个市,依次为:运城市、忻州市、吕梁市、晋中市、太原市、朔州市和长治市,综合区位商分别为:13.57、9.85、5.27、5.27、2.95、2.66、2.49;指标值最高的为运城市36.09,最低的市为4.74,市场优势突出,潜力巨大;在从业人员区位商指标方面,有5个市大于1,有2

24、个市小于1;在企业个数区位商指标方面,有5个市大于1,有2个市小于1;表明该产业在产业集群集中度和产业现实集群规模方面有一定竞争优势,但优势不太明显,有待进一步提高。较有竞争优势的大同市,其综合优势区位商为1.73,销售收入区位商3.67,市场占有率高,从业人员区位商0.39,产业集群集中度较低,企业个数区位商仅为1.14;有一定竞争优势的阳泉市,其综合优势区位商为1.05,销售收入区位商1.78,从业人员区位商0.70,企业个数区位商仅为0.66,产业集群集中度和产业现实集群规模均不理想。山西食品加工业优势主要确立在市场占有率上,11个市产品销售收入区位商均大于1,极具市场潜力。在企业从业人

25、员区位商、企业个数区位商中有一半左右小于零,说明食品加工业在产业集中度和产业现实集群规模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2、食品制造业区域竞争力分析分析食品制造业产业集群竞争力结果,有竞争优势的市有7个,其中有4个很有竞争优势,有2个较有竞争优势,有1个有一定竞争优势。很有竞争优势的4个市,依次为:朔州市、晋中市、太原市、运城市,综合区位商分别为:24.25、6.55、6.54、5.59;在销售收入区位商指标方面,最高的朔州市达66.79,最低的运城市也为5.59,市场优势非常明显;在企业个数区位商指标方面,有2个市大于2,有2个市大于1,产业集群集中度较高;较有竞争优势的2个市为阳泉市和大同市,其综合优

26、势区位商分别为1.66、1.60,销售收入区位商分别为3.34、2.83,市场占有率都很高,从业人员区位商分别为0.54、0.32,产业集群集中度较低,企业个数区位商分别为1.10、1.67,产业现实集群规模较大;有一定竞争优势的长治市,其综合优势区位商为1.49,销售收入区位商1.55,从业人员区位商仅为0.42,企业个数区位商仅1.03,产业集群集中度不理想。食品制造业的优势同样确立在市场占有率上,企业从业人员区位只有4个市大于1,企业个数区位商有7个市大于1,产业集中度和产业现实集群规模均不太理想,但随着我省资源的不断开发,产业集中度和产业现实集群规模的提高,具有进一步深入发展,形成更大

27、优势的条件。3、饮料制造业区域竞争力分析从饮料制造业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结果看,有竞争优势的市有9个,其中有6个很有竞争优势,有2个较有竞争优势,有1个有一定竞争优势。很有竞争优势的6个市依次为吕梁市、晋城市、朔州市、运城市、太原市、临汾市,综合区位商分别为:26.53、5.94、3.71、2.55、2.07;在销售收入区位商指标方面,最高的吕梁市达70.11,最低的临汾市也为4.60,市场优势突出,潜力巨大;在从业人员区位商指标方面,只有1个市大于1,其余5个市均小于1,产业集群集中度不高;在企业个数区位商指标方面,有4个市大于1,有2个市小于1;产业现实集群规模优势较明显,较有竞争优势的2个

28、市大同市、晋中市,其综合优势区位商分别为1.97、1.75,销售收入区位商3.99、4.08,市场占有率高,从业人员区位商0.63、0.46,产业集群集中度较低,企业个数区位商为1.28、0.69;有一定竞争优势的阳泉市,其综合优势区位商为1.44,销售收入区位商3.29,从业人员区位商0.36,企业个数区位商为0.66,产业集群集中度和产业现实集群规模均不理想。饮料制造业的优势仍然在市场占有率上,企业从业人员区位商除吕梁外,其余均小于零,产业集群集中度弱势明显,企业个数区位商有5个市小于1,产业现实集群规模也不令人满意。饮料制造业除吕梁的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全国有一定的竞争力外,

29、其余企业在省内竞争力都较弱,更谈不上在国内和国际上竞争,培育造就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成为当务之急。4、烟草制品业区域竞争力分析从烟草制品业竞争力分析结果来看,有竞争优势的市有2个,其中有1个很有竞争优势,有1个较有竞争优势。很有竞争优势的太原市,其综合优势区位商为20.51,销售收入区位商50.41,从业人员区位商6.32,企业个数区位商4.8,各项指标均较好,是山西食品工业的支柱产业。较有竞争优势的临汾市,其综合优势区位商为1.70,销售收入区位商0.68,从业人员区位商0.18,企业个数区位商4.24,产品市场占有率和产业集群集中度优势不尽如人意.烟草作为一种国家实行专卖经营的特殊商品,由于其特殊的税收政策,成为一个区域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在烟草市场已趋于饱和的趋势下,以品牌抓住消费者,取得消费者认可,才是烟草企业唯一的生存道路。2003年7月,在原太原卷烟厂基础上,山西烟草公司和昆明卷烟厂实行强强联合,组建了山西昆明烟草有限责任公司,给沉寂多年的晋烟带来复兴的希望。重组后的公司,焕发了新的生机, 2005年被列为中国企业500强,山西企业100强,其销售收入占全省的90%以上,但山西至今仍没有属于自己的香烟名优品牌,未来还应着力打造2-3个属于自己的香烟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