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1 ,大小:32.51KB ,
资源ID:504346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0434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原两套真题勾画版.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原两套真题勾画版.docx

1、马原两套真题勾画版单选5在19世纪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 英国宪章运动C 芝加哥工人起义 D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工业革命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 阶级斗争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 工人罢工和起义D 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15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历史唯物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 唯物主义16马克思主义

2、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 )。A 科学性 B 革命性 C 实践性 D 与时俱进17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 吐故纳新 B 科学严谨 C 博大精深 D 与时俱进31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实现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是因为他们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 )。 A 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B 科学唯物主义和资本论 C 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D 科学社会主义和资本论3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B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3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 )。A

3、 最重要的理论品质B 最崇高的社会理想C 最鲜明的政治立场D 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50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有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其中最根本的是( )。 A 彻底的科学性 B 坚定的革命性 C 自觉的实践性 D 政党的先进性5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5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 )。 A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

4、作用69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 A 朴素唯物主义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 C 庸俗唯物主义70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 )。A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D 一元论与二元论71从研究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 关于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科学B 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C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D 关于人和人生问题的科学7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古希腊罗马哲学 B 德国古典哲学C 法国唯物主义 D 英国唯物主义87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

5、尧存,不为桀亡”。这一观点属于( )。A 宿命论 B 唯意志论C 机械唯物论 D 朴素唯物论88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 )。A 一般方法B 经验材料C 理论结论D 具体方法8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A 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B 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C 绝对真理的体现D 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9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 劳动人民的世界观B 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 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D 新兴阶级的世界观117作为哲学范畴,“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的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这是(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

6、庸俗唯物主义观点118“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像的特性”, 这一观点属于(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 D 相对主义诡辩论119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同物理学关于物质结构的理论之间的区别就在于( )。A 前者具有普遍性,后者具有特殊性B 前者是必然的,后者是偶然的C 前者代表事物的本质,后者代表事物的现象D 前者只是一种可能性,而后者则是客观存在150空间是( )。A 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B 物质运动的持续性C 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D 物质运动的顺序性151对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特性” 这一哲学结论提供了强有力支持的自然科学理论是(

7、 )。 A 宇宙演化学 B 经典物理学C 狭义相对论 D 量子力学152“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句话强调的是时间的( )。A 客观性 B 无限性C 方向性 D 一维性179董仲舒认为“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 )。 A 唯物论观点 B 唯心论观点 C 辩证法观点 D 形而上学观点 180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 )。A 是否整体地看问题B 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C 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 是否承认事物的质变18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 质量互变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世界普遍联系规律 D 否定之否定规律 207“一切以时间

8、、地点、条件为转移”,这种思想方法在理论上依据的是关于矛盾 的原理( )。A 同一性 B 斗争性 C 普遍性 D 特殊性208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的规律是( )。A 质量互变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本质决定现象规律209“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A 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做好其他各项工作B 既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要实行改革开放C 既要量力而行,又要积极进取D 既要坚定信心,又要有克服困难的准备232辩证的否定,是( )。 A 事物内在的自我否定 B 对旧事物绝对的否定C 外力强加给事物的否定 D

9、 改变事物外在形式的否定233作为辩证否定的“扬弃”是( )。 A 既保留又继承 B 完全抛弃C 既克服又保留 D 矛盾的调和234“否定之否定规律”指出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总是在第三个阶段上重复第一个阶段上的某些特征,这就使事物的发展( )。A 向对立面转化 B “一张一弛”C 螺旋式上升 D 封闭式循环25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 )。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259“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

10、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26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291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A 与客观事物无关的人的自由创造物 B 对感性认识的综合 C 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把握 D 借助于思维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29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因为( )。A 感性认识不可靠,理性认识才可靠 B 感性

11、认识是基础,理性认识是升华 C 理性认识不可靠,感性认识才可靠 D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发展293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犯了类似哲学上( )。A 经验论的错误 B 诡辩论的错误 C 相对主义的错误 D 唯理论的错误331“把认识的客体看作是进入实践活动领域并和主体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这是(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都承认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332朱熹主张“理在事先”,把知识说成先于感觉经验的东西,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 D经验论 333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 实践

12、 )。 A科学理论 B实验与工业 C人们共同的信念 D人们的经验 362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 人口增长是引起革命的根源B 人口因素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区别C 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可以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D 人口因素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363“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这一说法表明( )。A 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B 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C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D 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364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这个观点是( )。A 唯物史

13、观B 英雄史观C 二元论历史观D 不可知论的观点392社会意识的发展主要取决于( )。A 统治阶级的意志B 多数人对它的态度C 强大舆论的压迫D 社会的实践活动393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和教育发挥作用的社会意识形态是( ) 。A 艺术B 道德C 宗教D 哲学394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 生产力B 生产关系C 上层建筑D 经济基础427划分阶级的依据是( )。A 人们在特定经济结构中的特定地位B 人们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政治态度C 人们在特定经济关系中所形成的思想D 人们之间的政治法律思想428阶级斗争的根源是( )。A 阶级在政

14、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B 阶级在思想观点上的根本对立C 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D 阶级的社会分工不同464区分不同类型的社会形态的客观标志是( )。A 生产力的性质B 生产关系的性质C 经济基础的性质D 上层建筑的性质465社会发展过程的决定性是指( )。A 社会发展过程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之外B 人的实践活动对社会发展过程不起作用C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没有主体选择性D 社会发展过程具有其客观规律性466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方向的行动。这种观点说明( )。A 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必然否定历史决定论B

15、 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与承认历史决定论并不矛盾C 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生都根源于主体的选择D 历史决定论是根本错误的多选题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 )。A 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C 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 垄断资本主义E 法国、英国、德国三大工人起义2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 D 马克思主义哲学E 马克

16、思主义政党学说3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 )。A 巴黎公社B 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 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E 俄国十月革命21以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有(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密切联系群众C 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E 理论联系实际22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年来马克思主义保持蓬勃生命力关键的原因是( )。 A 只有与时俱进的理论,才能实现共产主义B 只要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就能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C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D 是人类认识发展

17、规律的具体体现E 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2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有( )。A 控制论 B 细胞学说C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D 生物进化论E 信息论29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变革表现在它实现了( )。 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 世界观和方法论和统一 C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E 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5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 ). A 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C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 画饼不能充饥 E 以上都对54物质是( )。 A 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B

18、不依赖人的感觉的客观实在 C 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 D 人的感觉的组合 E 以上都对66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是指 ( )。A 时间和空间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B 有限包含着无限,体现着无限C 无限包含在有限之中,无限由有限构成 D 有限是局部,无限是全体 E 有限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无限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67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 )。A 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 纸上谈兵,画饼充饥C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E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68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 )。A 反映形式的主观性 B 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 C 对客观对象

19、反映的近似性 D 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 E 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 84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双方“势不两立,你死我活”的对抗。这种观点 ( )。A 揭示了矛盾的斗争性的深刻含义B 错误地把矛盾的斗争性归结为矛盾斗争的对抗形式C 用矛盾斗争的对抗形式抹杀了矛盾斗争性的普遍性 D 否定了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含义广泛的哲学范畴 E 是对矛盾的斗争性简要而明确的表述85下列工作方法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 A “不打无准备之仗” B “欲擒故纵” C “试点” D 抽查 E “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86“只有判断和判断才能相互矛盾,事物是不能相互矛盾的。世界本身是不存在什么真正的矛盾的。

20、”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 A 把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混为一体 B 用逻辑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普遍性 C 割裂了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的内在联系 D 把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绝对立起来 E 否认逻辑矛盾是客观矛盾的主观映象110辩证的否定是 ( )。 A 事物的自我否定 B 事物发展的环节 C 事物联系的环节 D 扬弃 E 以上都对111下列命题蕴涵着中国传统哲学中辩证法的思想是 ( )。 A “不平不陂,无往不复” B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C “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D “和实生物” E 以上都对112割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会导致 ( )。 A 激变论 B 直线

21、论 C 庸俗进化论 D 循环论 E 矛盾论143. 人们在认识上犯错误,主要是因为( )。 A人们总要追求新知识 B人们认识过程的复杂性 C人的认识有预见性 D人们在认识中具有主观能动性E人们的认识能力要受各种条件的限制144真理与谬误的关系是( )。 A真理不包含谬误,谬误不是真理 B相对真理中包含着一定的谬误成分 C在一定条件下谬误可以变成真理 D真理超出一定的范围就会变成谬误E并不是真理都一定要转化为谬误 173割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会导致( )。 A绝对主义 B教条主义 C相对主义 D唯心主义诡辩 E形而上学 174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A只是相对真理,并不是放之四海

22、而皆准的 B只是绝对真理,它的结论是万古不变的教条 C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 D是人类认识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一个阶段 E并不是结束了真理,而是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175实践能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是因为( )。A实践不仅具有普遍性的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B实践能证明某一认识是否对人有用 C实践是把主、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D只有实践能把理论同客观现实加以对照、比较 E实践没有历史局限性 192下列属于唯物史观的命题有( )。A 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B 人类社会是自然历史过程C 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D “人是环

23、境的产物”,“意见支配世界”E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193社会基本结构是( )。A 社会的经济结构B 社会的政治结构C 社会的意识结构D 生产力系统结构E 生产关系系统结构194下列范畴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有( )。A 生产劳动中的主体和客体B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交换与分配的关系C 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关系D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E 人们在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230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表现在( )。A 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具有各自的特点B 各个国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所具有的典型意义不同C 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转变时,不同国家和民

24、族所采取的过度形式各有特点D 不同国家和民族所处的社会形态具有复杂性E 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是按照同一模式进行的231社会形态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是( )。A 统一性中没有多样性B 多样性中没有统一性C 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D 多样性是统一性的多样性E 社会形态发展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结合24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A 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探索历史发展根源的一把钥匙B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C 运用这一规律才能深刻认识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D 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的理论依据E 是我国进

25、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直接的理论依据245划分技术社会形态的标准是( )。A 经济基础B 上层建筑C 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D 与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向相应的产业结构E 生产关系判断4从马克思主义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5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6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

26、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16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使这种制度开始显示出它所固有的深刻的内在矛盾。( )17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表现。( )18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 )55哲学的党性就是哲学的阶级性。( )56唯心主义是朵不结果的花。( )57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58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 )5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125只承认运动不承认静止,这是相对主义的诡辩。( )12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

27、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127庸俗唯物主义否认人脑是意识的器官。( )128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但并不是有人脑就有意识。( )129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130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 )183矛盾双方的同一就是指双方没有任何差异或区别。( )184矛盾斗争并非就是双方你死我活。( )185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186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187我们既要从普遍性中概括出特殊性,又要在特殊性的指导下去研究普遍性。( )188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 )226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是扬弃。(

28、 )227唯心主义总是把肯定和否定绝对对立起来。( )228事物内部矛盾的次要方面即事物的肯定因素。( )229事物经历一次否定还不足以使事物内部的各种矛盾充分地展开。( )230没有肯定的方面,事物的存在都是不可能的。( )276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277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278思维的至上性就是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无限性和绝对性。( )279思维的非至上性就是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有限性和相对性。( )280人的思维是一个不断地有非至上性向至上性转化的永无止境的过程。( )330“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反理性主义观点。( )331能

29、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 )332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 )333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334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384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关系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385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386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387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 )生产资料私有制388经济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志是:公有制的比重是否提高。( )389人民创造历史的活动不受客观规律制约。( )437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关系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438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在于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 )439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单一的,这就是生产力。( )440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有效地保护经济基础,就一定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