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18.75KB ,
资源ID:506223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0622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走进新时代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走进新时代文档格式.docx

1、 一、详尽的教学总论 教育的基础是理论,实践的基础也是理论,所以该书除了“序”之外,主编者蔡世贤教授还亲自撰写了全面而详细的教学总论,首先从理论上阐明了艺术歌曲的特点:艺术歌曲是最能直接反映人民生活和思想,最能及时反映时代特征的艺术之一。而后从新时期艺术歌曲的复苏、创作、演唱风格的多元化发展和群众性普及等方面一一进行论述,使读者能一目了然地了解1988年至2003年有关中国艺术歌曲赛事、创作及演唱方面的重大活动,了解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为学习和演唱该书的音乐作品建立良好的理论基础。编者还通过对中国艺术歌曲发展历程的归纳和梳理,论证了人们对于艺术歌曲的审美意识和欣赏习惯,是如何伴随时代及生活

2、的变化而变化的。该卷精选的这97首作品,共同体现了题材内容的时代感、体裁形式的多样性、创作技法的多元化及钢琴伴奏的丰富性这四大特点。该卷作品在学术性、艺术性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和很大的提高,说明中国艺术歌曲逐步“形成了多元化观念、多样化风格、多样化语言和技法并存互补的格局”(中国艺术歌曲选?1996-2003,10页)。教学总论的第三部分,编者利用熟悉声乐教学的优势,从我国高师或专业艺术院校的声乐教学现实出发,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如何利用本书进行声乐教学的建议,详细论述了技术教学与艺术教学的关系,教学数量与教学质量的量化和要求,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的相辅相成,鉴赏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共同实施,以及师生在声

3、乐学习中的感知认识与理性判断等许多重要论题,为广大声乐教育者及学习者提供了实践的参考意见。最后,编者从艺术性、可听性、兼容性、适合性以及曲目编排特点等多方面,对入选该书的97首声乐作品给予详细介绍和分类,大大方便了使用者深入了解该书的特点及优势。二、专业的教学演唱提示 看过教学总论,进入该书的曲目,会发现每首曲目除了常规声乐作品中所标出的曲目名称、词曲作者及速度、力度术语外,曲目标题的左上角还用五线谱标注了该首作品的音域跨度。如该卷上册第一首曲目阿仡山寨贵客来,编者就在曲目标题的左上角标明其音域为C2-a2,这一做法大大提高了教学者和演唱者在曲目选择上的效率,节省了花费在看每首作品音域上的时间

4、。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该卷每首歌曲后面都附有极其专业的教学演唱提示,既有理论作曲老师分析曲式结构,又有声乐教师分析教学演唱方法,从作品的词曲作者、时代背景、思想内容、曲式结构、艺术风格、难易程度、适合演唱声部、教学演唱和钢琴伴奏的难点重点等方面对歌曲进行全方位的解读,但也不是将所有问题都讲详尽,同时也注意给声乐教学者和演唱者留有独自思考的空间。如该卷下册收录的第一首作品美丽神奇的地方,在教学演唱提示中,该书不仅详细介绍了词作者潘琦、曲作者徐沛东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和获奖情况等,还介绍了该首作品的创作背景及歌曲风格(欢快的、热情的)、曲式结构(二段曲式),并分段解释了歌曲的写作手法。如:以广西壮族民歌

5、音调为主要素材,并采用羽徵同主音转调手法等。最后,还介绍了教学演唱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如把握好音准等等,并提示了钢琴伴奏弹奏中所要注意的变化音及衬托地位等。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也为教学者提出了重点注意问题,甚至对演唱者与钢琴伴奏的合作都进行了阐述,可谓是面面俱到了。该卷上下两册每首作品都附有如此专业和详细的教学演唱提示,不能不说是教学者和演唱者的福音了。三、富有时代感的曲目 1996-2003年,我国昂首挺胸跨入了新世纪,并顺利完成了预期的经济发展目标。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

6、区正式成立;2000年党中央作出“开发西部”的战略部署;2001年7月13日申奥成功,让国人为之欢呼、骄傲,2003年成功阻击非典,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在灾难来临时那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2003年10月15日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这些令人激动,催人奋进的重大事件,充分证明了祖国母亲的日益强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文艺创作离不开用形象化的手段来反映生活的真实。“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是反映人民最深刻的心灵呼唤和时代最迫切的前进要求的作品,都是隽永艺术魅力与现实社会进

7、步相结合的结晶,都是文学艺术家们的思想感情与创作灵感为时代和生活深刻感召的产物。”(引自江泽民同志2001年12月18日在中国作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文联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因此,中国艺术歌曲选(第八卷)在曲目的选择上也特别注意体现这些具有代表意义的事件,注重作品的时代性。有表现两岸人民期盼祖国统一,表达海外游子对祖国思念之情的世纪春雨、我家在中国、雪花飘飘、遍插茱萸少一人、归来的星光、近乡情更怯等;有歌颂我国大好河山的青藏高原、我的香格里拉、我爱我的祖国、永恒的爱恋等:有被誉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爱国歌曲“七首经典”之一的五星红旗;有表达西部人民对党中央“西部开发”决策热烈拥护的西部扬

8、帆、西部放歌、春到西部、阿仡山寨贵客来等;有描绘我国古代文明的走进敦煌;有讴歌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以及在党的领导下伟大祖国一片欣欣向荣景象的走进新时代、中国的春天、中国永远收获的希望等;有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而作的,抒发中国人民欢度节日的喜悦心情的举杯吧,朋友、今夜无眠等,有对抗击“非典”的白衣天使的颂歌黎明等,这系列优秀作品,无一不充分体现了我国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四、浓郁的民族风情及乡土风格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方面,文艺可以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无一例外地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文艺精品和文艺巨匠的深刻影 响。

9、”(引自江泽民同志2001年12月18日在中国作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文联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艺术歌曲选(第八卷)在曲目安排上也同样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情及乡土风格。该卷许多优秀的艺术歌曲,不仅在题材上颂扬我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在创作素材上也借鉴我国各民族的民间音乐素材。如,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各民族民歌音调为素材进行创作的作品就有:徐沛东作曲、潘琦作词的美丽神奇的地方,吴远雄作曲、梁邵武作词的红水河,曾海平作曲、李幼容作词的花腰带,傅磐作曲、潘琦作词的绿都情,唐力作曲、张仁胜作词的阿爸阿妈,徐沛东作曲、柏河作词的漓江情,等等。这些具有浓厚的广西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的艺术歌曲,不仅传

10、承我国宝贵的民族民间音乐财富,而且颂扬了壮乡神奇美丽的山水,热情好客的风土人情,唱出壮乡人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又如以藏族民间音乐为素材所创作,带有浓郁藏族民歌风味的一个妈妈的女人、青藏高原、珠穆朗玛等歌曲,就像一幅幅壮丽的风景画,把西藏的壮丽和锦绣展现在观众眼前,并讴歌了藏族人民的幸福生活,体现了我国国富民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国情。再如,纳西篝火阿哩哩描绘了云南丽江边古老的纳西篝火晚会上的欢乐情景;火把节的火把唱出了彝族人民火把节上热闹欢腾庆丰收的景象;月光恋表现了彝族男女青年如月光一般纯洁爱情;香格里拉歌颂了我国西南的人间天堂香格里拉,等等。这些曲目,曲调流畅,可听性强,在传承民族音

11、乐,弘扬民族文化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让使用该教材的师生们都能深刻地了解到民族音乐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非常宝贵的财富,我们世世代代都要加以继承和发扬,同时,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色彩!五、结语 中国艺术歌曲选(第八卷)的出版发行,展现了我国声乐教育的卓越成就,彰显了我国艺术歌曲独特的艺术个性,是我国众多声乐教材中不可多得的一本集理论性、鉴赏性、时代性、民族性于一体的教材,为我国声乐教育的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对我国艺术歌曲创作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整套教材的完成,代表着我国专业声乐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当然,本书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如个别教学演唱提示的措词还不够;隹确,表述过于口语化等。此外,本书如能加上演唱CD和伴奏CD,将更有利于教学和演唱者学习,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尹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