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101.50KB ,
资源ID:5068109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0681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

1、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 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语言学概论2、 课程性质:本科专业必修课3、 周学时/学分:2/24、 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5、 使用教材: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二、 课程简介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介绍有关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发展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 语言学概论是普通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的基础课,它注重考察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和普遍特征,而不是学习研究某一具体语言。这是它与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现代英语等具体语言课程的重要区别。它所介绍的是从具体的语言现象中总

2、结、归纳出普遍的系统的理论和规律,并用这个理论指导各个具体语言的学习研究。它是一门语言学的基础理论课。 三、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教学目的: 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语言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阐释,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学的科学方法考察语言现象的习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论水平和语言分析能力, 为学生学习其它语言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 为他们今后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教学要求 :语言学以人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因而涉及的语言现象比较多。讲授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涉及到语料分析的实例,以汉语、英语的语料分析为主;其它语言的实例,只在必要的时候作适当的引用,重在理解。教

3、学中要讲清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语言性质特点、语言的结构、语言的演变规律、文字的性质以及它与语言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学习语言学理论,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具体语言知识为基础,这样才能便于理解有关问题。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专题研究、英语等。 四、 教学进度表章次题目教学时数绪论4第一章语言7第二章语音11第三章语义8习题讲解2课堂讨论2复习迎考2机动2五、 考核方法和成绩评定方法1、 考试方式:期末闭卷笔试2、 成绩评定方法: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 80%,平时作业占 20% 六、正文绪论 (4学时)教学目的:认识语言学概

4、论课程的性质和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基本任务,初步了解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基本分类和主要流派,以及语言学的学科地位。教学重难点:(一)语言学的建立过程(二)重要的语言学流派(代表人物、理论观点、主要贡献)(三)主要的语言学门类和派别主要教学方法:讲授和讨论相结合。教学内容:(一)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第一课时)1、认识课程,明确学习目的2、学习方法(二)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第二课时)1、“语言学”定义2、语言学的对象语言3、语言学的任务(三)语言学的建立(形成过程)1、语言学产生原因2、从语文学到语言学(四)语言学流派(第三课时)1、历史比较语言2、结构主义语言学(五)语言学类别(分类)(第四

5、课时)1、从研究功能的角度来看,可分为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2、从具体的研究对象来看,可分为一般语言学与个别语言学;3、从研究时段来看,可分为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4、从描写方法来看,可分为描写语言学与对比语言学;5、从研究对象的状态来看,可分为静态语言学与动态语言学;6、从研究角度与范围来看,可分为宏观语言学与微观语言学。(六)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七)语言学的功用本章基本概念:语言学、语文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社会语言学第一章 语言 (7课时)教学目的:理解语言的含义;认识语言的性质;初步认识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认识语言的社会功能

6、,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内涵,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一)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二)语言符号的特点(三)语言的社会性(四)语言系统的秩序(五)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主要教学方法:讲授和讨论相结合教学内容:第一节 语言与言语 (第一课时)(一)什么是语言、言语(二)语言与言语的区别(三)语言与言语的联系第二节 语言的符号性 (第二课时)(一) 什么是符号(二) 语言符号的特点1、 任意性2、 二重性3、 线条性4、 稳定性第三节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第三课时)(一)什么是系统(二)语言符号的系统性1、层级性2、组合关系与聚合

7、关系第四节 语言的社会性 (第四课时)(一) 语言不是自然现象,是社会的产物(二) 语言社会性的具体表现1、 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2、 语言为社会服务3、 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产物4、 个人语言受社会制约5、 语言交际是集体性的活动6、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产物第五节 语言的全民性 (第五课时)(一) 语言没有阶级性1、语言是人类社会统一使用的交际工具2、语言的结构本身也是没有阶级性可言的3、语言产生于没有阶级的社会(二)语言全民性的体现1、为全民创造 2、为全民使用 3、为全民服务第六节 语言的社会功能 (第六、七课时)(一) 交际职能: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2、语言是

8、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二)思维职能1、什么是思维2、思维类型3、语言和思维的联系(1)思维离不开语言:没有语言,思维活动不能进行;思维成果无法表达(2)语言离不开思维4、语言和思维的区别本章基本概念:语言、言语、语言符号、组合关系、聚合关系、符号、系统、思维本章思考题: 1、语言符号和一般符号有什么不同?2、为什么人类会有这样多形形色色的语言?3、任何一种语言所包含的句子的数量都是无限的,那么人类为什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语言呢?4、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5、动物有没有语言?为什么?6、怎样理解语言没有阶级性?7、动作思维与形象思维与语言无关?第二章 语音(11学时)教学目的:认识语音的属性

9、,掌握人类发音的基本原理;认识元音和辅音的特点及区别;掌握音位的归纳规则,能划分音位;能用国际音标给普通话注音;了解语流音变和历史音变的情况。教学重难点:一、用国际音标标注普通话二、确定音位的基本原则三、音位的区别性特征四、音位的组合规则五、语流音变的具体表现主要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和实践练习相结合第一节 语音的性质 (第一课时)(一)什么是语音(二)语音的性质1、生理属性2、物理属性3、社会属性第二节 语音的最小单位音素 (第二课时)(一)什么是音素1、定义2、音素与字母的区别(二)音素的记录1、音标2、国际音标(三)音素的构成:元音和辅音1、元音和辅音的区别2、元音(第三课时)3、辅音(1

10、)辅音的特点(2)辅音的分类第三节 音位 (第四课时)(一)什么是音位1、音位是能够区别意义的语音单位(辩义功能)2、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单位3、多次发音中归纳出来的语音集合单位4、总属于具体语音或方言的(二)音位变体1、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2、典型变体和一般变体(第五课时)(三)确定音位的原则(归纳/划分音位的原则)1、对立原则2、互补相似原则3、语音相近原则(第六课时)(四)音位的分类音质音位和超音质音位1、调位2、量位3、时位第四节 语音的组合与聚合(第七、八课时)(一)语音的聚合(音位的区别性特征)1、音位的区别性特征2、音位的双向聚合和单向聚合(二)语音的组合单位音节1、什么是音节2、

11、语音单位为什么要组合3、音节的发音过程4、音节的构造第五节 音位系统 (第九课时)(一)什么是音位系统(二)音位系统的表现(三)音位系统的内容(四)普通话音位系统(五)不同语言音位系统的差异1、音位数目不同2、具体音位不同3、音位对立重点不同4、音位的组合规律不同第六节 语音的发展变化 (第十课时)(一)语流音变1、什么是语流音变2、语流音变的主要情况(1)同化与异化(2)弱化和脱落(3)增音(4)换音/合音(第十一课时)(一)历时音变1、什么是历时音变2、历时音变的规律性3、音位体系(系统)的演变本章基本概念:音素、国际音标、音位、超音质音位、调位、量位、时位、音位变体、条件变体、自由变体、

12、典型变体、区别性特征、音节、语流音变、同化、异化、弱化、脱落本章思考题:1、听别人说话,在没有看见人的情况下,为什么我们能听出是男子说话还是妇女说话?是大人说话还是小孩说话来呢?请结合语音知识加以说明。2、造成不同音质的原因是什么?3、北方人大多会发卷舌音声母zh、ch和sh,而大部分南方人不会发这三个声母,或者发音很费劲,是不是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发音器官构造不一样? 4、谈谈音位、音素、音位变体的关系。5、t t 与ts ts s t t k k x均构成互补分布,能否合并?6、归纳下面的音位(使用方言)1、t t 与k k x 2、n与l 3、d与t4、t t 与ts ts s 5、a与(鼻

13、化音) 6、 i 第三章 语义(8学时)教学目的:理解语义的性质及分类;认识语言义和言语义的区别;掌握理性意义、附加意义和语法意义的内容和特点;简单了解语义学的发展;了解语义特征分析法和相关的语义场理论。 教学重难点:一、语言义和言语义的区别二、怎样进行义素分析三、语义场理论及类型四、词义演变的原因和演变途径主要教学方法:讲授和讨论相结合教学内容:第一节 语义的内容和性质 (第一课时)(一)语义的定义(二)语义的内容1、理性意义/概念意义/逻辑意义/指称意义2、语法意义3、附加意义/色彩意义/附属意义(1)感情意义(2)形象意义(3)风格意义(第二课时)(三)语义的性质1、语言义与言语义的区别

14、和联系2、语义的性质第二节 语义学简介 (第三课时)(一)什么是语义学(二) 语义学的发展历程1、语文学时期(19世纪前)2、传统语义学(19世纪20世纪二三十年代)3、现代语义学(20世纪20、30年代至今)第三节 语义的构成 (第四课时)(一)义素(二)语素义(三)义句(四)言语作品义第四节 义素分析法 (第五课时)(一)义素分析法的提出(二)区别义素与共同义素(三)义素分析法的步骤1、明确分析对象,确定语义场2、比较分析3、描写(四)义素分析法的价值第五节 语义的组合与聚合 (第六课时)(一)语义场(二)多义词(三)同义词与近义词第六节 义句(第七课时)(一) 什么是义句(二) 义句的构

15、成(三) 义句的结构类型1、 简单义句2、 复合义句3、 复杂义句第七节 语义的发展演变 (第八课时)(一) 词的各个不同义项的发展变化1、 义项的增加2、 义项的减少(二) 词的同一义项的发展演变1、 义项的量变2、 义项的质变(1) 词义的扩大(2) 词义的缩小(3) 词义的转移(三) 词义演变的原因1、 外部原因2、 内部原因本章基本概念:词义、理性意义、附加意义、语法意义、义项、义素、语义特征分析法、语义场、 上下义关系、同义关系、反义关系、多义关系本章思考题:1、为什么说同语言形式的结合是语义的基本特征;2、语境意义和语言意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区分二者;3、什么是语义的模糊性;4、

16、为什么说语义的模糊性是社会交际活动的需要。5、词的通俗意义和科学意义有什么不同;6、词的语体色彩和词语使用的关系如何;7、形象色彩和词语构造有什么关系;8、为什么相同的语音形式和书写形式所表达的几个意思并不一定就是同一个词的几个义项;9、为什么说明或掌握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时,应该以义项为基本单位;10、语义学领域的义素分析法和语法学领域的语义特征分析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11、词为什么会由单义发展为多义;12、应该如何理解“同义词”的含义;13、为什么等义词在语言中大都不能长期并存;14、近义词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5、应该如何理解“反义词”的含义;16、应该如何看待语义场的系统性;1

17、7、语义场研究有哪些意义。18、为什么说语法关系意义是句义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为什么说语义关系意义是句义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为什么说语气意义是句义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为什么说在述谓结构中,谓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22、为什么有的语言学家认为一个具体句子的意义可以看作是一组命题;23、歧义与语义模糊的有什么区别;24、歧义与语义笼统的有什么区别。 七、 阅读书目1 、语言学概论(修订版),叶宝奎著,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5年重印。2、语言学概论学习参考,叶宝奎、陈明娥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3、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1 年。 4 、语言论,徐通

18、锵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年。 5 、历史语言学,徐通锵著,商务印书馆, 1991 年。 6 、语言学概论,周辨民、黄典诚,福建教育出版社, 1985 年。 7 、语言论,高名凯著,商务印书馆, 1995 年。 8 、西方语言学流派,刘润清 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年。 9 、语言学概要,刘伶、黄智显、陈秀珠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4 年。 10 、语言学概论,葛本仪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11 、语言学史概要,岑麒祥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 年。 12 、普通语言学概要,伍铁平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年。 13 、语言学是一

19、门领先的科学,伍铁平著,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2 年。 14 、语言问题,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 1980 年。 15 、语言学论文选,赵元任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2 年。 16 、语言与语言学,胡明扬著,湖北教育出版社, 1985 年。 17 、社会语言学教程,戴庆厦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3 年。 18 、语言学通论,王德春,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0 年。 19 、语言学引论,戚雨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5 年。 20 、现代语言学研究,王德春,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3 年。 21 、普通语音学纲要,罗常培、王均,商务印书馆, 1981 年。 22 、语言与

20、文化,罗常培,语文出版社, 1989 年。 23 、语义学导论,贾彦德,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年。 24 、语义学导论,伍谦光,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 年。 25 、语言学概论,马学良,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85 年。 26 、语言学概论,邢公畹,语文出版社, 1992 年。 27 、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商务印书馆, 1980 年。 28 、语言论, 美 布龙菲尔德著、袁家骅等 译,商务印书馆, 1980 年。 29 、语言论, 美 爱德华萨丕尔,商务印书馆, 1985 年。 30 、现代语言学教程, 美 霍凯特,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 年。 31 、普通语

21、言学概论, 英 罗宾斯,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6 年。 32 、普通语言学纲要, 苏 兹维金采夫,商务印书馆, 1981 年。 33 、普通语言学, 苏 柯杜霍夫,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7 年。 34 、语言, 法 房德里耶斯,商务印书馆, 1992 年。 35 、语义学, 英 利奇,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7 年。 主要文章:1 、叶宝奎:循序渐进,从已知到未知 教学体会,载厦门大学教学研究论文集,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8 年 9 月 2 、胡明扬:中国语言学 21 世纪展望,载语言(京), 2002 年第三卷 第一章: 3 、黄大荣:马克思与语言学问题,载贵阳师院学报, 1

22、983 年第 1 期 4 、赵世开:语言和语言学,载中国语文, 1978 年第 3 期 5 、王力:语言与文学,载暨南大学学报, 1981 年第 1 期 6 、岑麒祥: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和他的名著 ,载国外语言学, 1980 年第 1 期 7 、黄延复:一代学人赵元任,载人物, 1982 年第 2 期 8 、陈平:描写与解释:论西方现代语言学研究的目的与方法,载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7 年第 1 期 9 、封根泉:从黑猩猩说话谈起, 10 、岑麒祥:雅可布逊和他在语言研究中的贡献,载内蒙古师大学报, 1984 年第 1 期 第二章: 11 、罗安源,但国干:谈国际音标的创制和应用,载喀什

23、师范学院学报, 1981 年第 1 期 12 、叶宝奎:谈音位和普通话音位问题,载语言与教学第四集 13 、叶宝奎:黄伯荣 语音部分商榷,载集美师专学报, 1988 年第 1 期 14 、张世禄:汉语语音发展的规律,载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0 年第 4 期 第三章: 15 、陆尊梧:语义场浅谈,载学习与思考, 1981 年第 5 期 16 、陈明娥:义位的归纳与义项的处理,载孝感学院学报, 2002 年第 5 期 17 、陈明娥:简论义位组合的制约因素,载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2 年第 6 期 18 、陈明娥:试论模糊词义的特点与功能,载孝感学院学报, 2004 年第 5 期 19 、张志毅:柏拉图以来词义说的新审视,载人大复印资料, 2000 年第 7 期 20 、马复礼:浅谈词义演变的几个问题,载宁夏教育学院学刊, 1983 年第 1 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