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11.54KB ,
资源ID:508161      下载积分:1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081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谈高校校园道路系统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聆听****声音)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谈高校校园道路系统规划.docx

1、浅谈高校校园道路系统规划摘要:现代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体制、教学方式 的变革,为高等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高等学校建设与 城市发展战略相结合,以及其与社区发展密切互动的趋势, 对现代大学校园的建设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内容。道路 系统的设计是校园规划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旨从 校园路网规划的安全性及其策略、校园道路通行效率、校 园静态交通及道路与建筑、景观的互动等四个方面对高校 校园道路系统规划的理念和相关议题做以探讨。关键词:高校校园;道路系统;规划Abstract: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 I ore the concept of the university

2、campus road system planning and re Iated i ssues from the campus network pIanning, security policy, the efficiency of the campus roads, campus static traffic and road construction, the Iandscape of the interaction of four aspects. Key words: co I Iege campus; road system;pIann i ng中图分类号:U412. 1+3文献标

3、识码:A文章编号: 2095-2104 (2012) 04-0020-0现代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体制、教学方式的变革, 为高等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高等学校建设与城市发展 战略相结合,以及其与社区发展密切互动的趋势,对现代 大学校园的建设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内容。道路系统的 设计是校园规划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基本职能是交 通属性,即实现人和物的空间位置的转移,以满足教学实 习、日常出行、通勤保障等各类通行需求。校园交通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上下课为时间段的阵发 性往返交通,大学生生活内容的构成决定了他们主要在教 学设施、宿舍和食堂间做有规律的周期运动。“学生公寓一 一食堂教学楼图书馆是学生日常

4、出行的主要线 路,以食堂、校区配套商业体为中心的、具有明显社区化 趋势的学生公寓区块与公共教学楼、图书馆等教学区主要 建筑之间交通流动日益成为校园交通系统规划的难点。除 此之外,针对校园交通特点进行的道路系统规划,还应关 注其日益凸显的社会属性对大尺度、社区化、内外交 往需求频繁的高校校园交通的新特点进行关照,一方面适 度借鉴市政道路的设计经验,做好市政路与校园路的衔接; 另一方面,在新的建设要求下,重新对校园路规划的安全 性及其策略、通行效率、停车、道路与景观的互动等问题 做审慎的考量。一、校园路网规划的安全性及其策略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机动车涌入高校校园,校园 内交通环境日益复杂、交通事

5、故时有发生,人车矛盾升级。 导致此类问题的症结在于校园道路建设、校园交通管理相 对滞后,校园路通行宽度不够,且交叉路口没有信号灯管 制,限速标志形同虚设,学校又缺乏专职的交通管理人员, 校内道路常年运行于人车混行的无序状态,这就需要在设 计之初,利用规划手段使各类通行主体各行其道,最大限 度的保障交通安全。1.1步行优先策略步行优先的设计观来源于城市设计理念,是指在人车 共存的情况下,对机动车辆进行限制,给行人以优先权。 在西方发达国家,这一观念已在社会上形成了广泛的共识。 在校园中,机动车、自行车在通行权上具有极大的优势, 属于强势交通,而行人始终处于不利地位。更为重要的是, 一旦发生交通事

6、故,行人更容易受到伤害。相对来说,一 个经过良好规划的校园交通系统应该通过连接教学楼、图 书馆和生活区的宽阔的步行道给予行人通行优先权,而将 机动车置于外围。诚然,强调给予行人通行优先权会在一 定程度上限制校园的整体尺度,但是熙熙攘攘的步行空间 恰恰赋予了校园以生命和社区感。校园交通流线按照层级 联通校园内各个目的地,通行量最大的步行活动出现在规 划预期内的主要步行干线上,这不但提高了校园交往的潜 在可能,而且藉由活跃的人行活动提高了校园安全感。1.2 “人车分离”和道路设计技巧“人车分离是步行优先策略的延续,一方面利用规 划手段明确机动车可达区域和步行区域的界限,另一方面 在道路断面设计时考

7、虑机动车、非机动车和人行道的适度 分流,不但可以提高通行效率、改善通行环境,而且保障 了通行安全。另外,通过适当布置弯道、布置减速带或在机动车道 与步行道交口处设置变窄车道使横穿机动车道的步行距离 最小化等手段亦可对往来机动车车速和通行量进行有效的 限制。图1城市道路的人车分离设计实例图2某高校校园路的自行车专用道图3某高校校园主环路断面设计方案二、校园道路通行效率1.1分级设计路网足够的通行能力是道路设计的基本目标,原则上校园 路属于低速行驶环境,故而规划设计时,更应注重交通组 织环节。分级设计校园路网一方面有利于统筹道路资源, 避免浪费;另一方面利于因地制宜、灵活设计,满足个性 化的通行需

8、求。一般来说,校园道路系统宜设置三级路网 结构。首先,设置较高等级的主干路(或主环路)连接校 内各功能分区;其次,在各功能分区周围布置次干路(或 区域环路);再次,在各功能分区内设置区域支路。1.2道路宽度各级校园路宽度的设计难点首先在于对机动车道宽度 的把握,结合笔者调研天津新建大学校园的道路宽度情况, 建议主干路(或主环路)设置9米双向机动车道(满足超 车需求)、次干路(或区域环路)设置7米双向机动车道、 区域支路视通行需求设置7米或5米机动车道。与此同时,对非机动车道和步行道的设计亦应引起足 够的重视。建议在主干路(或主环路)上明确机动车、非 机动车、步行三种类型的独立通行空间,分别设置

9、宽度为 3至4米的非机动车道和步行道;其他道路至少应设置宽度 为3至4米的独立步行道。另外,根据各功能区的通行特 点,应适当提高道路等级或考虑拓宽路面以满足通行需求, 如学生公寓周围可考虑拓宽非机动车道和步行道、教学区 与生活区之间主要通道也应根据预期内的人流高峰进行相 应的拓宽等等。三、校园静态交通对于大学校园来说,停车几乎是一个无处不在的难题。 尽管在每个建筑周围都留足停车空间以方便师生是规划者 的理想,但是这样实施的后果将使整个校园支离破碎 增设停车空间要求加大建筑间距,而这将减弱校园的步行 可达性、安全感和社区感。然而,将停车空间完全置于建 筑群外围亦不是明智之举这样做不但会破坏校园景

10、观, 而且会在各区域间形成明显的边界,这将削弱各区域间以 及学校与周边社群的关系。因此,一方面要求设计者灵活设置停车空间,另一方 面从规划的角度对道路系统和停车系统做精心的组合,不 但可以缓解车辆存放的压力,而且可以保障车行系统与步 行系统的合理衔接,即确保停车位置与目的地间的距离在 合理的步行半径之内。比如,对停车位需求量较大且地面 停车位不足的单体可考虑建设地下停车场;可利用远期发 展用地,结合景观设计布置集中停车场;可在建筑组团的 边缘或一侧,利用绿化带,以草皮砖的形式设置小型停车 带或停车场;还可利用通行量较小的道路路边停车等。同 时,还应充分考虑校园自行车停车需求,在教学区、公寓 区

11、及公建周围设置充足、安全、存取方便的自行车停放场 地和设施。四、校在园中道路与建筑、景观的互动营造引人入胜、友好的道路空间可以增强人们的校园 体验,道路在完成其交通职能的基础上,应被视为一串接 连不断的邂逅。一方面,利用空间设计构造道路独特的空 间体验,如通过高大乔木和灌木隔离带塑造道路的节奏感、 序列感和方向感,通过栽种花丛、设置休息座椅等,使步 行道结合校园景观成为可游、可坐、可赏的廊道式景观线, 又如通过与地势起伏相结合,直线、曲线的道路形态结合, 使道路产生层次丰富的景观视觉效果等等。另一方面应该力求把道路融入建筑景观的背景之内, 使其成为连续、衔接和转换校园空间的纽带。如设计路径 时

12、,结合校园内小山、湖面、流水、栈桥、驳岸、花园、 绿地、小品、雕塑、塔楼、纪念性构筑物等沿途布置车行 道或步行道;结合校园建筑风格,在建筑群内设计适当的 路面颜色和铺装方式;结合建筑功能,在人流密集的标志 性建筑、公共教学楼、食堂、活动中心、体育馆、广场之 间设置步行道系统,通过人行穿越,将各种场所的功能相 混合,提升道路空间的交往功能;在校园生活区、商业区 设计界面友好的步行街等等,力求道路与建筑、景观浑然 一体,互为风景,创造利于构造共同回忆的校园空间,强 化师生对校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校园交通规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基于对校园各功 能分区的通行需求、校园安全、通行效率和便利性、建筑 景观

13、设计风格、空间营造甚至学校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的 综合评估。因此,只有坚持以人文本的规划理念,不断满 足师生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才能创造出令人向往的大 学校园。参考文献:1 陶郅、龚岳.大学校园的步行模式研究J.城 市规划,2002, 26 (10).2 何炳泉.大学校园规划中的道路交通组织J. 新建筑,2003年增刊.3 费志宏.以南京高校为例谈大尺度校园道路系统 的调研J.山西建筑,2007, 33 (26).4 罗丙军、李淑庆.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系统布局优 化研究J.中国水运,2009, 9 (3).5 Jonathan CouI son, Pau I Roberts andIsabeI Ie Taylor. University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e: The search for perfectionM. New York: Routledge, 2011.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