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7.27KB ,
资源ID:509699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096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测树学实习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测树学实习报告.docx

1、测树学实习报告测树学实习报告2013年5月 16日实习目的 :测树学是从事林业调查与研究工作必须掌握的主要专业基础科目 之一,其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 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加强实践环节, 温习已学知识, 预习新内容, 也为锻炼同学们的组织能力与相互协作 能力,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习工作。实习内容: 标准地调查与林分因子测定 角规测树(原理、方法、技术) 实习组织与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每班分 5 个小组; 安全第一,遵守纪律,爱惜仪器,密切协作,保证数据质量; 每人撰写实习报告。仪器工具: 测树罗盘仪及支架、测高器、直径钢围尺、皮尺、角规、标杆、工 具包、粉笔、实习指导书、记录笔、本(纸)及

2、计算器等。标准地调查一、标准地的概念与作用:标准地调查是林分调查的主要途径。所谓标准地,即人为选定的、 并且期望能够代表待测林分调查因子平均水平的典型地块。 它应该是 整个林分的缩影, 通过它可以获得林分各调查因子的值, 由标准地调 查结果按面积比例换算即得整个林分的调查结果。二、标准地的种类:按设置目的与用途,标准地分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两类。临时标准地是为临时满足需要能迅速提供资料而设置的, 只进行一 次调查。固定标准地是在较长时间内进行科学研究试验, 有系统地连续收集 资料而设置的,要进行多次调查,测设要求更为严格。三、标准地调查基本步骤:( 一 ) 、标准地选址与边界测量1、选择标准

3、地的基本要求:(1)对所待测林分具有充分代表性;(2)不能跨越林分;(3)不能跨越小河、道路、防火隔离带等,且应远离林缘。 林分调查结果的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准地对该林分的代表性。 因此,设置标准地时,应对整个林分作比较全面的踏查,且测各主要 调查因子, 因而形成林分平均标志的轮廓, 根据这个轮廓选择适当地 段作为标准地,切忌挑选好或差的地段设置标准地。2、标准地形状与面积:形状:为便于设置及面积计算,一般为正方形或矩形,当林分密度低、 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时可为圆形。面积:为了充分反映林分结构规律和保证必要精度, 标准地内必须有足够林木株数,本次实习,要求设置15X 15m正方形标准地。3

4、、标准地边界测量:罗盘仪测角度,皮尺量距离,在坡地上量距要改算为水平距离,测线闭合差一般不得超过丄.200为使标准地在调查作业时有明显边界,测量境界线同时应伐开灌 木,清除杂草,对测线外的树木,在面向标准地一面标出明显记号(可 用粉笔作记号)。根据需要,标准地四角可埋设临时简易或长期固定 标桩。(二)、标准地林分因子调查与测定:1、每木检尺:又称每木调查,即测定标准地内每一株树木的胸高直径 (对于实际直 径需精确到0.1cm),这是标准地调查的最基本工作。有时为简化记 载和计算,每株树直径可按整化径阶记载在每木调查表上, 我国常用 划“正”字格式进行记录。(1).径阶大小确定(2).确定起测径

5、阶(3).其它注意事项调查记载需分别树种进行。如果是复层异龄混交林而又能够划分出林层和年龄世代,则需分别林层和世代调查记载。按整化径阶记载 时,有时每株树还需要按照相应标准确定出它是用材树还是半用材 树或薪材树,分别记入每木调查表各相应栏目。本次实习按照实际直径进行量测,并记录在表格中。2、测树高: 目的是求林分平均高或径阶平均高。 本实习可沿标准地对角线随机 选取15 25株,实测每株树的树高和胸径(精度均记载到小数后一 位),中央各径阶需测35株,其它各径阶12株,根据树高和胸 径实测值, 采用适当模型或手工描绘调制树高胸径曲线, 根据每木 调查算出的平均直径,代入树高曲线求出相应平均高。

6、次要树种只需测出与平均直径相近的 35 株平均木的树高,以其 平均值作为平均高。3、 测定年龄:可用生长锥、伐倒标准木查表根颈年轮数或查数轮生枝等方法查 定。4、 测定郁闭度:可按测线、测点或树冠投影等方法测定。5、 各项林分调查因子的计算: 包括平均直径、平均高、平均年龄、树种组成、地位级、疏密度、蓄积量、出材等级等。本次实习林分蓄积量采用标准表法计算。四、调查结果:标准地每木检尺、测树高记录表:见小组实习报告根据每木检尺各林分标准地总断面积与蓄积量计算结果汇总表:断面积平 均胸径(cm)胸高总断面积2 2(m2/hm2 )平均高H(m)标准林分 断面积(查表)2 2(m /hm)标准林分畜

7、积量(查表)(m3/h ni)标准地林分畜积量(m3/h m)5月2日下午 无编号树种:马褂木7.74.328.934.017922.75月3日上午 无编号 树种:国外松12.29.938.834.017952.35月3日下午 编号9-11马尾松、国外松混 交林14.520.67.325.310988.8角规测树一、角规测树方法:角规是以一定视角构成的林分测树工具, 根据该视角,有选择地计 数为数不多的林木来测算林分调查因子。角规种类较多,可测定的林分因子亦较多。通常林业调查工作中使 用较为普遍是水平杆式角规绕测林分断面积及控制检尺测定林分蓄 积量。使用时,将确定的视角正对被测树木树干胸高处,

8、可能出现树 干胸高横断面分别与缺口呈现相割、 相切或相余的三种不同情况,对 应计数规则是相割计1株,相切计0.5株,相余不计数。可调节角规视 角大小,以适应被测林分直径与密度不同的需要,但计数规則不变。二、角规测树基本公式:1.角规绕测林分断面积的常用公式为:G=艺 Fg :(单位:m2/ha) (1)式中:Fg称为角规断面积系数或角规常数j为角规点周围第j株树的状态特征值艺:j为角规点上绕测一周的计数株数总和2.角规控制检尺测定林分蓄积量的常用公式为:V、.M 二FgV -(单位: m3/ha) (2)gj式中:Vj为第j株树的树干材积(检尺株数较多时,可查相应地区 与树种的一元材积表。否则

9、,需实测), gj为第j株树的胸高断面三、角规测树基本技术及影响因子:(一)、基本绕测操作规范1观测时要对准胸高位置;2被测树干被遮挡而不得不临时移动位置时,要保持移动后的点位到 被测树干中心距离与未移动前相等,测完被遮挡树干后仍返回原点位;3要记住绕测起点树,以免漏测与重测,必要时可正反绕测两次以相 互检查或求平均数;4对难于判断是否属于相切的树木(也称这样的树为临界树),要实测其胸径和距离,按(3)式进行计算后确定是否计数。设S为角规点 至临界树胸高处树干中心的量测距离,若S= R则为相切,SR则相余;Fg式中di.3为被测树木胸径5绕测过程中始终保持角规视角(即角规断面积系数)与所选择的

10、角 规断面积系数一致。(二)、断面积系数的选择用小Fg的角规绕测,计数较多,错计1株影响较小,但其最大观测距 离较远,不易看清,疑难与被遮挡树增加,影响工效和容易出错。如 采用较大的Fg,其优缺点与上相反,一般根据林分的林木粗细与密度 情况选择不同的Fg,下表1可供参考。断面积系数选定参照表林分特征可选用的Fg平均直径8-16cm的中龄林,和任何平均直径而林分疏密度为030.5的林分0.5平均直径17-28cm。疏密度0.8-1.0的中、近熟林1疏密度0.8以上,平均直径28cm以上的成、过熟林2或4(三)、坡度改正在坡地上,尤其起伏度较大时,宜采用能自动改正坡度的角规。否则, 须手工加以改正

11、,不然会产生负向误差,对应于(1)式和(2)式的 改正公式分别为G=(E S j) Sec() (4)M=Fg (刀 Vj/g) S j Sec) (5) 式中9为平均坡度(4)式与(5)式仅适用于坡度较一致情况下。(四)、林缘误差的消除当角规点落在林缘附近时,由于不可能进行全圆周绕测而使结果偏小。可先在林分四周划出林缘带,林缘带宽度 Rmax按下式(6)计式中di.3max为林分内最粗树木的胸径可以避开在林缘带内选择角规点。倘若角规点落在此带中,则绕测半圆并把计数株数乘以2,落点在林缘角落时,绕测900并把计数株数乘(五)、角规点数的确定(1)典型选择时,角规点数,可参考表2。这只适用于整齐

12、的人工中 幼龄林,且忌有意在生长好的地方设点。表2角规点个数参照表林分面积(ha)1 2 3 4 5 6 7-8 9-10 11-15 16角规点个数5 7 9 11 12 14 15 16 17 18林分平均胸径(cm)角规点数计数株数的变动系数(%)备注落叶松天然林20.622533.66资料来源北京林学 院落叶松天然林17.016927.74同上白桦天然林19.816935.60同上白皮松人工林10.852910.33同上黄山松人工林14.33083.00河南农学院(有天 然下种林木混生)落叶松天然林6.062548.70北京林学院(有4处天窗)(2)随机选样时,角规点数可按待测林分的角

13、规计数株数的变动系数与精度要求计算确定。表3表明,角规计数株数的变动系数较小,应用角规进行林分抽样调查,若面积不大,工效不高。因为以平均30% 的变动系数,要达到90%的精度和95%的可靠性,按简单随机抽样计 算样点数,需设置36个角规点。故在有经验的情况下,一般用典型设 点。四、测定结果(假定Fg=1 ):(一)、自平曲线角规控制检尺记录表:记录号特征值胸径(cm)距离(m)胸高断面积(m2)树干材积(m3)树种15.5马褂木29.738.344.550.572.820.003850.0281马褂木67.377.784.195.2107.9115.8128.1138.9147.5156.11

14、66.41718.93.940.006220.0486马褂木1841917.82.10.004780.0360马褂木20171.220.003850.0281马褂木2118.50.790.00560.043马褂木772216.81.540.003630.0263马褂木2317.22.350.004070.0300马褂木246.1254.7266.82710288.32910.4309.8316.4327.5332.3343.43511.9365.3371.6389.4394.54012.241114.64.50.016740.1500马褂木4212.23.30.000380.0020马褂木43

15、2.744161.070.002830.0198马褂木4518.71.560.005940.0461马褂木462.4477.14812.34912.7507.8514.5527.2537.55410.6556.4566.9570.58.33.10.00540.0414马褂木15819.63.90.007240.0577马褂木(二)、临界树的正确界定:根据公式R=5肯5 0.5 7 2.82 0.00385R=50 1.3 =3.5m,S=2.82m,RS,因此 5 =1;Fg57 0.5 8.3 3.1 0.00541R=50 d1.3 =4.15m,S=3.1m,RS,因此 5 =1;Fg(

16、三八 计算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蓄积量:2G= Fgx刀 5 j=1 x 13=13 m/haVi 3M=Fg x 刀丄 x 5 j = 1x 96.869=96.869m/ha.gj测树学实习心得坐在电脑前,回想我们为期3天的测树学野外实习,写下这篇实习 心得。实习中,有很多艰苦,也有很多欢乐,最重要的是大家都有很 多收获,通过此次实习,巩固了我们的理论知识,学习了很多林木调 查的方法及相关仪器的使用;另一方面,锻炼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加强了同学们间的交流,增强了大家的合作精神。五一小长假刚结束,从家中赶回来的第二天,我们便收拾包裹行李 踏上了去下蜀实习的路程,经过了前几次的实习,下蜀对

17、我们来说已 经不陌生了,但是大家还是显得很兴奋。至V达林场后,整理好自己的 东西,吃了午饭,我们便向山上出发,按小组分配好区域,大家便开 始进入林地,从拉样地开始,进行标准地调查测定,因为之前其它专 业课已经接触过这些测量方法,所以我们小组的同学配合得很默契, 分工合作,很将每木检尺的结果量测出来,轮到角规测树时,由于没 有经验,我们显得有些生疏和慌张,于是大家与别的小组的成员交流 讨论后,终于理清思路,为准确观测树木的特征值及其到角规点的距 离,我们严格按照角规测树的操作规范进行量测, 以保证数据准确性。有了第一天下午的经验,第二天的实习便容易的多,上山的路上虽 然很累很热也很辛苦,但是我们到达目的地后大家完成任务时, 在小 路上席地而坐,吃着东西,闲聊的场景还是很开心的,归途中,突然 有一种老农做完农活回家的感觉,晚上吹着晚风,也很惬意。总的来说,虽然这次的实习充满了艰辛,但是我想这与我们以后的 生活和工作中将要面临的困难相比, 应该只是沧海一粟。在此也要感 谢此次实习的指导老师和我们小组的其他成员, 没有大家的合作,也 没有这圆满的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