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2 ,大小:72.64KB ,
资源ID:510419      下载积分:1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104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感控家园考核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聆听****声音)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感控家园考核复习资料.docx

1、第一部分基础性培训内容一、单选题1. 承担标本检测的机构(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疾控机构或第三方检测机构)应在(C )小 时内反馈实验室检测结果。A. 4h B. 8h C. 12h D. 24h出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技术方案(第六版)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县(区)为单位,依据人口、发病情况综合研判,科学划分疫情风险等级, 明确分级分类的防控策略。其中“疫情风险等级分为(B )A. 无风险地区、低风险地区、中风险地区、高风险地区B. 低风险地区、中风险地区、高风险地区C. 无风险地区、低风险地区、高风险地区D. 低风险地区、高风险地区出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技术方案(第六版)3. 根据对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施分区分级精准防控,以县(区)为单位,依据人口、发病情况 综合研判,科学划分疫情风险等级,明确分级分类的防控策略。下列哪项属于“高风险地区 实施的策略(C )A. 外防输入B.外防输入、内防扩散C.内防扩散、外防输出、严格管控 D.外防输出、严格管控出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技术方案(第六版)4.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报告,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当立即向当地县(区)级疾控 机构报告,并于(B )内将填写完成的传染病报告卡寄出。A. 1小时 B. 2小时 C. 12小时 D. 24小时出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技术方案(第六版)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死亡后,医疗机构应

3、在(D )内填报死亡日期。A. 1小时 B. 2小时 C. 12小时 D. 24小时出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技术方案(第六版)6. 各县(区)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聚集性疫情,辖区疾控中心应当通过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事件级别选择(D )A. 一级公共卫生事件B.二级公共卫生事件C.三级公共卫生事件D.未分级出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技术方案(第六版)7.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盛放污染物的容器可用含()的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B)分钟, 然后清洗干净。A. 有效氯5000mg/L ; 15分钟;B.有效氯5000mg/L ; 30分钟;C.有效氯1000

4、0mg/L ; 15分钟;D.有效氯10000mg/L ; 30分钟;出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技术方案(第六版)8.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应有专门容器收集,用20000 mg/L含氯消毒剂,按粪、药比例(B )浸泡消毒()h。A. 1:2; 1 小时;B. 1:2 ; 2 小时;C. 2:3 ; 1 小时;D. 2:3 ; 2 小时;出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技术方案(第六版)9. 各地区新冠肺炎(C)及以上的聚集性病例的原始标本应当送至中国疾控中心 进行复核。A. 3例 B. 4例 C. 5例 D. 6例出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技术方案(第六版)10. 为控制“

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传播,降低感染率、提高收治率,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需要做到(D )A. 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B. 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转院、早治疗C. 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D.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出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技术方案(第六版)11. 下列接诊新冠肺炎患者的防控策略中,说法错误的是哪项:(B )A. 有条件的情况下,将患者安置在负压病房B. 接触疑似患者时,必须佩戴医用外科口罩C. 严格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规定,进行空气净化D. 如病情允许,患者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出处: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12.

6、对于患者就诊收治,错误的有(D )A. 所有新入院患者必须开展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抗体检测B. 门诊就诊严格执行“一患一诊室C. 未完成新冠肺炎排查的急诊入院患者必须安排单人单间,接诊医务人员按照疑似病例进行防 护D. 对于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尽管核酸及抗体检测均为阴性,仍应至发热门诊就诊 出处: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优化诊疗流程指引13. 医务人员经空气传播疾病预防与控制要求正确的是(A )A在诊治确诊或疑似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空气隔离的防护措 施B. 在接诊确诊或疑似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时仅需穿工作服及戴口罩C. 对确诊或疑似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进行一般诊疗操作时仅需戴

7、外科口罩D. 对确诊或疑似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进行产生气溶胶操作时执行二级防护 出处:WST/511-2016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14. 极高风险暴露区域摘脱防护用品的顺序(C )A. 手卫生一一起脱卸隔离衣/防护服、手套一手卫生一摘下护目镜/防护面屏一手卫生一摘一次 性圆帽、摘医用防护口罩B. 摘下护目镜/防护面屏一一起脱卸隔离衣/防护服、手套一摘一次性圆帽、摘医用防护口罩C. 于潜在污染区设定区域内:手卫生一一起脱卸隔离衣/防护服、手套一手卫生一摘下护目镜/ 防护面屏一手卫生;于清洁区设定区域内:手卫生一摘一次性圆帽一手卫生一摘医用防护口罩 一手卫生。D. 脱卸隔离衣/防护服

8、、手套一摘下护目镜/防护面屏一摘一次性圆帽、摘医用防护口罩 出处:关于做好医疗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之医疗机构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引15. 普通病房发现疑似病例的处置错误的是(B )A. 疑似患者及同病房其它患者应立即转至留观病区/留观病房,单间留观。B. 患者家属及病房医务人员与疑似患者有接触的,均应隔离。C. 病房应严格终末消毒。D. 患者信息应立即上报至医务处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出处:关于做好医疗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之医疗机构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引16. 重症监护病房防控要求,不正确的是(C )A. 应将感染、疑似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分区安置B.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根据疾病的

9、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C. ICU内无需配备单间病房D. 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被患者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应随时清洁并消毒出处:WS/T 509-2016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17. 新冠肺炎患者可复用诊疗器械器具的消毒正确的是(A )A. 使用完毕后立即以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采用双层白色塑料袋逐层密闭包装, 做好标记,运送至消毒供应中心集中进行处理B. 使用完毕后立即以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采用双层白色塑料袋逐层密闭包装, 做好标记,运送至消毒供应中心集中进行处理C. 呼吸机管道等立即以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采用双层白色塑

10、料袋逐层密闭包 装,做好标记,运送至消毒供应中心集中进行处理D. 呼吸机管道等立即以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采用双层白色塑料袋逐层密闭包 装,做好标记,运送至消毒供应中心集中进行处理出处:关于做好医疗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之医疗机构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引18. 住院患者新冠病毒核酸样本采集错误的是(B )A. 缓冲病区患者:于患者所在的单间病房内,开窗通风条件下,采样人员站上风口采集标本。B. 普通病区患者:于患者所在的病房内,采样人员站上风口采集标本。C. 缓冲病区给患者进行核酸采样时医务人员要求穿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戴医用防护口罩、 一次性隔离衣/医用防护服、戴乳胶

11、手套、戴护目镜/防护面屏。D. 缓冲病区患者入院后即时进行核酸采样。出处WS/T 6402018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标本的采集和转运19. 血液透析患者防控错误的是(D )A. 发热患者在没有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之前,可由医护人员在隔离病房先行床旁CRRT治疗。B. 发热患者在没有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之前,无CRRT治疗条件的透析中心(室)可在其他患者透析结束后再安排该患者单独进行透析治疗,医护人员按二级防护进行防护,透析结束后进行终末消毒。C. 若患者有呼吸道症状,但已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将患者安排至血液净化室一角、每日 最后一班,或为该患者在每日常规治疗结束后增加一班D. 患者均接受体温监

12、测并登记,陪同人员无需体温监测出处:关于做好医疗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之医疗机构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引20.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对紫外线和热敏感,(A )可以有效灭活。A. 56C 30 分钟 B. 60C 30 分钟 C. 76C 60 分钟 D. 56C 60 分钟出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21. 在采集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咽拭子等标本时,工作人员应采用级别是(C )A. 级防护B.二级防护 C.三级防护D.四级防护出处:WST/511-2016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22. 直接为新冠肺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染物后,医务人

13、员应进行(C )A. 洗手B.卫生手消毒C.洗手后卫生手消毒D.因为有戴手套,仅需脱手套出处:WS/T 313-201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23. 关于飞沫传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 )A. 可以通过一定距离进入易感的粘膜表面B. 颗粒较大,不会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C. 说话、咳嗽、打喷嚏都可能造成飞沫D. 医用类口罩不能阻挡飞沫传播出处:WS/T 311-2009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哪类传染病,按哪类传染病进行管理(A )A. 乙类;甲类B.乙类;乙类C.甲类;乙类D.甲类;甲类出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25. 以下哪项防控措施应贯穿在整个脱摘个人防用品过

14、程中(D )A. 接触隔离 B.空气隔离 C.无菌操作D.手卫生出处:关于做好医疗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之医疗机构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引26. 关于呼吸道卫生,以下说法不完全正确的是(A )A. 呼吸道感染患者佩戴医用防护口罩 B.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盖住口鼻C.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D.与其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答案:出处:WS/T511-2016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规范27. 以下哪项操作不会产生气溶胶(D )A. 气管插管及相关操作、支气管镜检 B.心肺复苏C.吸痰、咽拭子采样 D.静脉注射出处:WS/T511-2016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规范28. 三区两

15、通道包括(B )A. 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医务人员通道、缓冲通道B. 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医务人员通道、患者通道C. 清洁区、潜在缓冲区、污染区;医务人员通道、患者通道D. 清洁区、潜在缓冲区、污染区;医务人员通道、污染通道出处:关于做好医疗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之医疗机构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引29. 关于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方法,不正确的是(C )A. 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B. 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C. 一只手捏鼻夹,后调整系带的松紧度D. 口罩佩戴后应做密合性检测出处:WS/T 311-200

16、9医院隔离技术规范30. 以下关于口罩摘除说法正确的是(B )A. 先解开上面的系带,再解开下面的系带B. 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C. 用手将上头带拉过头顶,再拉下头带摘除口罩D. 捏住口罩污染面丢弃出处:WS/T 311-2009医院隔离技术规范31. 二级防护应穿戴哪些防护用品(C )A. 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B. 戴医用外科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和/或医用防护服、鞋套、戴手套、工作帽、戴护目镜 或防护面罩。C. 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和/或医用防护服、鞋套、戴手套、工作帽、戴护目镜 或防护面罩。D. 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

17、隔离衣和/或医用防护服、鞋套、戴手套、工作帽、戴护目镜 或防护面罩、全面型防护面罩。出处:关于做好医疗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之医疗机构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引32. 防护用品的脱卸过程中,应确保哪个防护用品最后脱卸(B )A. 护目镜 B. 口罩 C.防护服 D.手套出处:关于做好医疗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之医疗机构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引33. 普通病房发现疑似病例的应急处置方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 )A. 疑似患者及同病房其它患者应立即转至留观病区/留观病房,单人单间留观。B. 有患者家属及医务人员(未做有效防护措施)与疑似患者有密切接触的,应居家隔离。C. 院内新冠肺炎小组专

18、家会诊,如为确诊病例,应立即转往定点医院隔离治疗。D. 院内新冠肺炎小组专家会诊如仍不能排除新冠肺炎,患者、与其有密切接触的家属及医务人 员(未做有效防护措施),应转往定点医院隔离治疗。出处:关于做好医疗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之医疗机构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引34. 盛装医疗废物的包装袋、容器外表面应当有明显的警示标志,还应当有中文标签,下列哪 项不属于标签内容(D )A. 医疗废物产生单位(科室)B.医疗废物产生日期C.医疗废物类别D.医疗废物处置者出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35. 关于医疗废物包装,下列做法错误的是哪项(C )A. 更换医疗废物袋前应仔细检查,确保包装袋无破损、

19、渗漏B. 医疗废物满3/4时,应有效封口C. 医疗废物包装袋外表面被污染时,应对污染物进行消毒处理或将医疗废物倾倒入另外一个新 的医疗废物包装袋D. 隔离或疑似、确诊新冠肺炎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医疗废物包装袋盛装出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36. 关于医疗废物管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 )A. 收集桶应为脚踏式并带盖B.常规使用双层包装袋盛医疗废物C. 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应使用双层包装袋盛装D. 采用鹅颈结式封口,分层扎出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方舱医院工作手册37. 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的运送贮存要求,不正确的是(D )A. 在运送

20、医疗废物前,应当检查包装袋或者利器盒的标识、标签以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B. 运送时应当防止包装袋或利器盒破损,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避免泄露和扩散C. 每天运送结束后,对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D. 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对运送工具进行消毒出处:方舱医院工作手册38. 使用后的未被血液、体液污染,下列分类及处理不当的是哪项(D )A. 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输注抗生素的输液瓶按感染性废物处理B. 晚期癌症患者输注环磷酰胺的输液瓶按照药物性废物处理C. 支原体肺炎患者输注阿奇霉素的输液瓶按生活垃圾处理D. MRSA感染患者输注万古霉素的输液瓶按生活垃圾处理出处:关于在医疗机构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

21、理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730号、医疗废 物分类目录39. 转运流程正确的是(A )A. 穿、戴防护物品一出车至医疗机构接患者一患者戴外科口罩一将患者安置在救护车一将患 者转运至接收医疗机构一车辆及设备消毒一转运下一例患者B. 出车至医疗机构接患者一穿、戴防护物品一患者戴外科口罩一将患者安置在救护车一将患 者转运至接收医疗机构一车辆及设备消毒一转运下一例患者C. 穿、戴防护物品一出车至医疗机构接患者一将患者安置在救护车一患者戴外科口罩一将患者 转运至接收医疗机构一车辆及设备消毒一转运下一例患者D. 穿、戴防护物品一出车至医疗机构接患者一患者戴外科口罩一将患者安置在救护车一将患 者转运至接收医疗

22、机构一转运下一例患者出处: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转运工作方案40.对疑似 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死亡的尸体进行处理时,应用(A )的含氯消毒剂或() 过氧乙酸棉球或纱布填塞患者口、鼻、耳、肛门等所有开放通道。A. 3000mg/L; 0. 5% B. 2000mg/L; 0. 5% C. 2000mg/L; 5% D. 3000mg/L; 5%出处: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41. 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及疑似患者病区(房)的污染区产生的医疗废物,在离 开前应当对包装袋表面采用(C)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或在其外面加套一层

23、医疗废物包装袋。A. 100mg/L B. 500mg/L C. 1000mg/L D. 5000mg/L出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通知4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中含病原体的标本和相关保存液等高危险废 物,应当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照(B )收集处理。A. 病理性废物B.感染性废物C.损伤性废物D.化学性废物出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通知4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房间地面如有少量患者血液时,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 布等)沾取(C )的含氯消毒液(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

24、毒湿巾/干巾)小心移除。A. 500mg/L1000mg/L B. 1000mg/L5000mg/L C. 5000mg/L10000mg/LD. lOOOOmg/L20000mg/L出处:特定场所消毒技术方案(第二版)4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关于手卫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 )A. 手卫生无明显污染物时,应使用速干手消毒剂。B. 对患者进行无菌操作前执行手卫生措施。C. 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D. 戴手套和穿个人防护装备前,应严格采取手卫生措施。出处:特定人群个人防护指南(第二版)4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隔离的场所需采取排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排风)措施

25、,保持室 内空气流通。每日通风(D)次,每次不少于()分钟。A. 12次;15分钟;B. 12次;30分钟;C. 23次;15分钟;D. 23次;30分钟;出处:特定场所消毒技术方案46.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特定场所终末消毒的描述,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终末消毒的目的是确保终末消毒后的场所及其中的各种物品不再有病原体的存在。B. 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离开有关场所后进行的彻底的消毒处理。C. 无症状感染者排出的排泄物无需进行终末消毒。D. 病例排出的污染物(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等)及其可能污染的物品和场所,需进 行终末消毒出处:特定场所消毒技术方案47. 对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

26、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处理正确的是哪一项(C )A.使用单层专用包装袋,及时密封B.置于专用容器内,及时密封C.使用双层专用包装物,及时密封 D.装于黄色塑料袋内,扎紧袋口出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48. 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属于什么废物(B )A.病理性废物B.感染性废物C.损伤性废物 D.化学性废物出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49. 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B )制度,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 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A. 隔离、消毒B.预检、分诊C.分类、隔离D.定点、隔离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50. 下列负压

27、病室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B )A. 应设病室及缓冲间,通过缓冲间与病区走廊相连。B. 病室采用负压通风,下送风、上排风;病室内送风口应远离排风口,排风口应置于病床床头 附近,排风口下缘靠近地面但应高于地面10cm。门窗应保持关闭。C. 送风应经过初、中效过滤,排风应经过高效过滤处理,每h换气6次以上。D. 应设置压差传感器,用来检测负压值,或用来自动调节不设定风量阀的通风系统的送、排风 量。病室的气压宜为-30Pa,缓冲间的气压宜为T5Pa。.出处:新冠肺炎救治设施负压病区建筑技术导则(试行)51. 下列感染性疾病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B )A.

28、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远离儿科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和生活区。设单独入、出口和入、 出院处理室。中小型医院可在建筑物的一端设立感染性疾病病区。B. 不同种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分室安置;每间病室不应超过2人,病床间距应不少于1. 3m。C. 病房应通风良好,自然通风或安装通风设施,以保证病房内空气清新。D. 应配备适量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出处: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二、多选题(12)1.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下列医疗机构中哪些场景需要进行终末消毒。(ABCD )A.病区隔离病房,在病例出院或死亡后B.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每日工作结束后C.无症状感染者核酸检测阴转出院后D.医疗机构感染科门

29、诊每日工作结束后出处:特定场所消毒技术方案(第二版)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符合以下哪几个条件之一,即可进行判断(ACD )A. 符合疑似病例标准的基础上,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B. 符合疑似病例标准的基础上,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阴性;C. 符合疑似病例标准的基础上,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D. 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由阴 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出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技术方案(第六版)3.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调查与判定原则,下列说

30、法正确的是(ABCD)A. 同一房间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B. 直接照顾者或提供诊疗、护理服务者C. 在同一空间内实施可能会产生气溶胶的诊疗活动的医务工作者D. 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其他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的人员出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技术方案(第六版)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关于手卫生的描述正确的是(ABD)A. 参与现场工作的所有人员均应加强手卫生措施,可选用含醇速干手消毒剂或醇类复配速干手 消毒剂,或直接用75%乙醇进行擦拭消毒。B. 醇类过敏者,可选择季铉盐类等有效的非醇类手消毒剂C. 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即可。D. 特殊条件下,也可使用3%过氧

31、化氢消毒剂、0. 5%碘优或0. 05%含氯消毒剂等擦拭或浸泡双手。 出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技术方案(第六版)5. 根据病原学特点,以下哪种方法能对冠状病毒有效灭活(ABC )A. 在56C30分钟的环境下可有效灭活冠状病毒B. 用75%乙醇可有效灭活冠状病毒C. 用含氯消毒剂可有效灭活冠状病毒D. 用氯己定可有效灭活冠状病毒出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技术方案(第六版)6.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结果,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为(ABD )A.呼吸道飞沫传播B.接触传播 C.粪-口传播D.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出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技术方案(第六版)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