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98.93KB ,
资源ID:5142914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1429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格律诗五首》同步习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格律诗五首》同步习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

1、5、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大小景相结合,为后人所称道的诗句是:_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明时序交替,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诗句是:_8、次北固山下中借“鸿雁传书”的典故表现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达标:1、次北固山下是唐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作,体例上属于律诗,内容上属思乡之作。2、次:旅途中暂时停歇 客路:旅途 书:信3、顺利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4、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新的东西是挡不住的,人应对生活乐观,积极向上。5、从江苏镇江市北寄向河南洛阳 向西北方向6、家信怎样寄给故乡的亲人呢?北归的大雁正飞向洛阳城边。

2、7、客游他乡思念故乡8、言之成理即可9、两岸阔(或: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等)10、思念故乡11、透露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生”“入”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课后能力提升:1、“平”“阔”“正”“悬”四个字用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这四个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物阔大和作者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2、由于涨潮,两岸之间的水面比平时更显宽阔;因为风正,船帆便端端直直地悬挂于桅杆上。3、“生”和“入”将景物拟人化,使景物显得富有生机,给人以乐观向

3、上的鼓舞力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揭示时序的交替、暗示时光的流逝,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自然规律,蕴含自然理趣,既是美景又含哲理。“生”和“入”将景物拟人化,使景物显得富有生机,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4、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稍一封家信到洛阳,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愁。5、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6、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8、乡书何处达?春望同步练习1、诗歌反映的是唐代有名的历史事件_“城春草木深”的“城”指当时的城。2、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_”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_ 到_。3、本诗首联

4、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颓垣残壁的惨象,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_ 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4、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5、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B在颔联中,诗

5、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6、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

6、深沉含蓄而不浅露。1、结合全诗内容,说出试题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一般认为: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伤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对这两种说法,你怎样看?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4、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1、安史之乱长安2、望山河草木花鸟3、破长安城里凄凉的春景4、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家书难得,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5、C6、A1、“望”有“观望”“希望

7、”“盼望”之意。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希望战火平息;盼望能与亲人团聚。2、两种说法都讲得通,按第一种说法,诗人因感时伤怀,加之思念家人,面对花香鸟语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惊心。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的主语理解为作者更加自然,更加符合作者当时的心理,因此,选择第一种说法比较好。3、用对偶(夸张)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4、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

8、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赤壁同步练习1、从体裁看这是一首_,从内容看这是一首_;诗中前两句由_ 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2、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_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3、 赤壁中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从反面落笔进行议论的诗句是。4、本诗的以小见大手法是怎样表现的?5、杜牧在赤壁中借小物抒怀有何用意? 6、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7、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

9、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8、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9、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10、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合称。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2、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何?3、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1、七绝诗咏史诗折戟2、不以成

10、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3、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冼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4、提示: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5、赤壁中除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借物抒怀。诗人借物抒怀,把他深沉的感慨寄寓在一件“小小”的历史遗物中。只描写一只小小的断戟和诗人一个细微的动作,就形象地传达出诗人此时此地的情绪和心态。拿着

11、那支断戟,引起了读者无限联想。6、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7、这一片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为下文铺垫8、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9、不好,因为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如果我们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改写成“国破人亡在此朝”,平仄、韵脚虽然无一不合,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写

12、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10、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周瑜。“小李杜”。1、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2、 答:杜牧其实是借赤壁表现这样的感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3、 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二乔”并非普通女子,而是东吴国家命运的象征。夜雨寄北同步练习1、(1)文学常识填空:李白、

13、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话:(3)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4)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5)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

14、(6)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 】”。(7)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一、1、“秋”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两个“期”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二、1、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A、这首七绝情思委婉,清新流畅。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测未来,遥想他日相聚,情致曲折,深刻的思念之情贯注其中。B第一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C、“何当”为想像希望之词。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想像美丽,写得逼真,揭示出诗人深挚的思念之情。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

15、表现作者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2、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B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C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D全诗“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君”的深情。3、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像用诗写的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写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B、一、二句诗人将自己与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异乡的夜雨景色贴切地融合在一起

16、,绵绵雨中,更见两地相思情重。C、三、四句写在巴山秋雨之夜,与久别重逢的亲人彻夜畅谈的欢聚场面。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4、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B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C后两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令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象的时空之间徘徊不已,如此表达思“君

17、”的深情,觉得有点累赘。5、选出对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有误的一项:6、对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一问一答写出了诗人归期临近时无法抑制的激动心情。B.“巴山夜雨涨秋池。”写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涨满秋池之景,作者没说什么愁,而愁苦之情自然显现。C.“何当共剪西窗烛,”中“何当”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中引发而来,“共剪”是对未来欢乐的憧憬。D.“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了的谈话材料。7、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8、从写法的角度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的表达效果。9

18、、“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的应用有什么好处?10、想象一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所描绘的场景,并写下来。11、结合诗境体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一虚写的妙处。(1)、李商隐;(2)、何时能够再回叙;(3)、D;(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5)、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7)“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1.点名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漂泊在外的寂寞。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

19、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2.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3.全诗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4.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人团聚的北方(长安)。1、D2、B3、C4、D5、D7、B8、这句采用对比的写法,将“问归期”的满怀希望与“未有期”的无限失望相对照,突出的表现了思念无边的沉重和悲怆。9、“涨”字与“夜雨”“秋池”相照应,表面上即景点题,实则说明了淅淅沥沥的秋风使池水都涨满了。巧妙暗示了诗人因思念而夜不能寐的时间之长。这一精细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调动了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10

20、、诗人和思念的人在长久的分离后终于得以团聚,相谈甚欢,直至秉烛,他们谈论些什么呢?原来谈论的就是现在彼此思念的情状。11、答:这两句是想象两人相逢后畅谈的景象,以相见的欢乐来衬托自己思念的寂寞,把思念的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更显得思念情深。过零丁洋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解释有误的是( )A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B遭逢:遭遇C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D絮:吹起2解释有误的是(A萍:孤独B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C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D丹心:红心,比喻忠心。3解释有误的是(A汗青:同汗竹,史册B絮:柳絮D干戈:征战一、默写过零丁洋全诗,回答问题

21、。1、默写。2、这首七律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上下句有何联系?3、谈谈颈联的“惶恐”“零丁”的双层含义。4、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同学中开个故事会。三、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小重山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注】:蛩(qing):蟋蟀。(2001年春季上海高考卷)1、词中说的“心事”指。2、这首词的主旨句是。3、有人评岳飞词说:“一种壮怀能蕴藉(含蓄而不显露),诸君细读小重山。”请结合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谈谈你的理解。1.考点:6过零丁洋试题解析:絮:答案:D2.考点:萍:浮萍。A3.考点:干戈:指抗元战争。1、略。2、比喻。把山河风雨飘摇的亡国之象与个人生死荣辱的经历刻画得悲壮动人,入木三分。两句连用,暗示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3、一指地名,二是包含着诗人忧虑国事艰难的情感。4、这两句诗慷慨激昂,表明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为国献身的爱国情怀。二、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三、1、词中说的“心事”指希望抗金报国。2、这首词的主旨句是知音少,弦断有谁听?3、此词表现了立功不易,苦无知音的沉郁情怀,实质上与作者通常表现的豪迈雄健,慷慨激昂的精神相一致。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