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461.46KB ,
资源ID:516709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1670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测量实施方案终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测量实施方案终Word格式.docx

1、GB50497-2009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B8-20071.4.2工程采用的主要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法规名称编号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主席令第9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建设部令15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6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建设部令81号7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23号8地方天津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津公告第5号9天津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规定津政令第71号10天津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标准建质安20041511号1.5企业相关文件1.5.1我公司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

2、全管理体系文件QEHS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和其支持性文件。1.5.2中建四局有限公司施工项目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管理手册。1.5.3企业其它规章制度等文件。第二章 工程概况2.1总体概述工程名称金丰里安置区一期工程建设单位天津市万泉实益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地点紫江路以西、南环路以北围护设计天津市天勘建筑设计院设计单位炎黄联合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监理公司天津方兴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项目管理合同开工日期2010年 3 月1 日建筑面积362394竣工日期2012年3月 1日本项目基地位于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镇的紫江路以西、南环路以北位置,本项目由天津市万泉实益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一期工程范围总用地面积1

3、2924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62394平方米,其中地下部分80100平方米,地上部分282294平方米。3号车库工程主体内容主要包括11幢高层住宅、商铺、部分小区公建,以及满堂地下室,建筑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住宅),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商铺、公建,地下室),11幢高层住宅楼编号分别为18#(26层)、19#(26层)、20#(18层)、21#(26层)、22#(26层)、23#(26层)、24#(26层)、25#(26层)、26#(18层)、27#(18层)、28#(18层),均设有地下室一层,地面分别为18、26层住宅。采用钢筋混凝土搅拌桩基础,场地地表标高大沽高程1.52m

4、2.30m范围,设计标高0.000m相当于大沽高程3.000M。2.2结构设计概况项 目内 容结构形式基础结构筏板结构厚600、800mm、1000mm不等。地下室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结构住宅部分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其它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第三章 测量仪器配备3.1全站仪配备1台拓普康TPK-332N型全站仪,仪器精度2,用于原始坐标引测、平面控制网确定和垂直投影面复核。3.2电子经纬仪配备4台苏州一光仪器有限公司的J2-JDA型光电增量式电子经纬仪,仪器精度2,分别用于地下室及各幢建筑的投影面控制轴线测量和复核,以及垂直变形观测。3.3激光垂准仪配备3台苏州一光仪器有限

5、公司的NS3型激光垂准仪,仪器精度1/45000,分别用于地下室及各幢建筑的垂直投影面的投测。3.4自动安平水准仪 配备6台苏州一光仪器有限公司的DSZ2型自动安平水准仪,仪器精度2.5mm/km,分别用于地下室及各幢建筑的高程测量。第四章 准备工作4.1编制本工程所需的各种测量设备的需用计划,并报我司技术部审批。4.2建立测量仪器台帐,编制测量仪器周期校检计划。4.3测量仪器送专业机构进行校准、复核,并将检测报告存档、备查。4.4与建设单位交接坐标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交接工作由现场堪察点和书面移交组成,将建设单位移交的定位点之记和高程点之记存档、备查。第五章 平面测量控制网建立施工平面测量控

6、制网既是轴线放样的依据,又是监理等各检测单位的测量基准,因此,务求达到可靠、稳定、使用方便的标准。控制网除应考虑满足工程施工精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密度和使用方便的特点。测量人员对施工场地及控制点进行实地踏勘,结合工程平面布置图,创建施工平面控制网。要求达到通视条件好、网点稳固状况、攀登方便等各种因素。各级控制网的创建必须对各控制点相互之间以及各级控制网之间进行闭合校验和平差,保证各点位于同一系统。每次使用前,必须对控制网校核。随着施工的进度,按重要性原则定期对其复测,以求得控制网稳固不变和防止地面变形、沉降或其他因素导致的控制点移位。首级控制网控制点加强保护,其他各级控制网如遭遇破坏,由上

7、级平面控制网来恢复。控制网建立完毕,交监理方复核确认。由于本工程的施工范围大,而且工况复杂,因而必须设置多组平面控制网。各组控制网都服务于同一工程的建设,因而各组控制网之间按照级别高低,高级控制低级网,平级之间互相贯通,形成系统。结合工程特点,按测网级别的高低及具体在工程不同部位应用,本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共设置二级控制网和单体控制体系。首级控制网首级控制网设置在距离施工现场的稳定可靠处,其担当全局性的作用。它是其他各级控制网建立和复核的唯一依据。在整个工程施工时间跨度内必须保证这个控制网的不变,避免前后期测量系统的不一致。该级平面布网将建立在下面两点内容基础上:1、为保证已施工的前期桩基与待施

8、工的主体结构测量系统一致,首级控制网的建立将结合桩基及挖土阶段测量控制网。2、由于本工程项目施工范围广,城市测绘部门或单位所提交的一般测量控制网不能直接作为首级平面控制网使用,必须对其控制网进行加密,或设置辅助措施方可使用。首级控制网设置在施工现场外,用于为受破坏可能性较大的下一级控制网的恢复提供基准,同时也可直接引用该级控制网中的控制点测量重要的或关键的测量工序。其建立以城市网为依据,宜设置在工程现场外的道路一侧稳定处,且需考虑使用方便。本工程首级网的设置形式采用围绕施工现场一周的闭合网,布点位置由测量人员经过现场踏勘后确定,外业测量结束后对数据进行闭合平差。二级控制网二级控制网布置在施工现

9、场以内相对可靠处,主要用于地下结构施工阶段的测量,待地下结构施工完毕即作废,具有短期使用性质。该控制网的使用需随时根据施工阶段的沉降、变形情况调整。由于工程的工况变化很大,且二级控制网布置于现场内部,容易遭到施工破坏,也需根据施工情况调整布网位置。布网依据为上级控制网。二级控制网根据施工对象的不同,在现场布置于相应的位置。因此网点位置可利用施工便道等区域。第六章 高程控制6.1高程控制网(1)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基准水准点,并结合该工程0.000标高的绝对高程,在建筑物四周布置高程内控点,在各单位工程建筑物周边四角各布置2个。(2)在建立内控点的同时,在外场布置高程外控点,外控点不少于3个。(3

10、)在内、外控制点布置后,进行相应的标示和保护工作,保证各控制点不受施工作业、气候变化等外力的影响。(4)在结构施工阶段,尽可能保证各点不被破坏。一旦损毁、变形,立即进行修复、补测工作。(5)定期(如一个月)进行各点的联测工作,以消除误差的影响。测量控制点示意图6.2楼层标高引测根据0.000标高,在0.000位置附近挂钢卷尺,使用2台水准仪,一台观测0.000标高控制点和钢卷尺,一台在施工层观测钢卷尺和塔尺。根据计算,上下调整塔尺的位置至所要求的数值,即引测成功。施工通常用的方法是将作业层相对标高抬高500mm作为楼层控制标高。6.3楼层高程测量施工层标高确定以后,以此点为基点对施工整个层面进

11、行抄平,抄平点最好设置在不易改变的位置,在施工时不移动,能通视。第七章 定位控制7.1建立定位控制网作 业 要 求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定位点之记和建筑物控制坐标,以及建筑物轴线关系建立定位控制网。定位控制网由内网和外网组成。该控制网采用大地坐标系。定位控制内网布置于拟建场地内,用于建筑物0.000标高以下的定位控制和建立建筑物垂直投影控制网,该控制网主要采用建筑坐标系(AOB系)。定位控制外网布置于拟建场地外,用于控制内网和复核垂直投影控制网,该控制网主要采用大地坐标系(XOY系)。该网应保证水平通视和垂直通视,垂直通视是指全站仪能够在建筑物顶层投影控制点上对之通视。在建筑物完成0.000标高结

12、构时,将定位控制内网转换为建筑物垂直投影控制网,方便控制点保护和场地利用。应将定位控制内网建立在建筑坐标系(AOB系)的一区,即内网坐标值均为正值,以方便坐标计算。在内、外控制网点布置后,进行相应的标示和保护工作,保证各控制点不受施工作业、气候变化等外力的影响。在结构施工阶段,尽可能保证各点不被破坏。7.2轴线测量由定位控制内网确定出工程轴线控制网,该轴线控制网由单体的主要轴线组成。将各控制轴线外延至基坑边沿,设龙门桩和后视点,并做好必要的保护不受外力影响。垫层施工完毕,根据龙门桩确定各轴线位置,投测各轴线,经复查无误后,进行基础施工。基础施工结束后,将轴线控制标记引测至0.000标高的结构面

13、,由此确定建筑物垂直投影控制网。建筑物垂直投影控制网交点确定后,用全站仪对之进行复核,各交点位置应预埋1501508mm钢板。引测时,在此钢板上有效标定,并进行保护。将激光垂准仪安置于轴线控制点上,置中、整平后,向上发射激光。在作业层的预留洞位置放置3mm厚有机玻璃板,在贴描图纸的玻璃板面记录激光点,则轴线控制网被引测至作业层上。根据轴线控制网,采用测角法测设建筑物轴线的交点,经闭合检查误差不超过3即为测量成功,如不满足要求须重新进行测量。要求每次测量结果须有书面记录,标出控制轴线点之间,辅助轴线与控制线之间,点与轴线之间的距离,标识出测量的顺序及复核记录,测量人签字及复核人签字。7.3垂直度

14、检测当楼层轴线控制网引测成功后,将控制网向四周延长至结构外边沿,并有效标定之。在需要进行垂直度检测时,于建筑物外侧安置经纬仪,先瞄准最上层的控制网延长线标定点,俯视望远镜,在底层控制网延长线标定处标定上层标定,实测两标定的水平尺寸,即为垂直度误差。第八章 沉降观测8.1沉降周期当基础结构底板结构完成后,根据经设计院确认的沉降观测点平面位置图和沉降观测点构造要求埋设沉降观测点,并进行首次沉降观测。结构施工时,每完成一个结构层进行一次沉降观测。装饰施工时,每个月进行一次沉降观测,直至竣工移交。8.2作业手则(1)应选择凉爽的天气进行观测。避免在烈日、雨雾,以及地面水气蒸发时观测。(2)观测应在成像

15、清晰、稳定时进行。(3)用视距法测量前、后视水准尺的距离,前后视距应尽可能相等,视距一般不应超过35m。(4)前、后视观测应使用同一根水准尺。(5)前视各点观测完毕以后,应回视后视点,最终应闭合于水准点上。(6)必须做到“三同”,即同样的测量装备、同样的观测线路和同样的观测人员。(7)沉降观测点的标高布置在-30cm处,根据现场情况也可适当调整。8.3观测记录(1)沉降观测结束后,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并进行误差分配。(2)将观测结果记入沉降观测成果表中,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的沉降量,并注明观测日期和荷重情况。(3)为了更清楚地表示沉降量、荷重、周期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应绘制SPT

16、图。第九章 施工监测方案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对建筑物的沉降进行监测,地下室施工时基坑的变型监测和周围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变形测量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一级变形测量等级执行,变形测量及平面控制网点位精度要求见下表:采用先进的监测仪器,提供准确的实时监测数据,为主体结构施工提供定位、校正的依据。9.1监控量测的施工措施对已施工完的基坑和周边建筑物进行监测、跟综,施工监测是整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本着准确、及时、有效的原则,针对重点对象,进行重点监测。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不同阶段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加以区别对待,在关键阶段加密监测频率。1)变形观测的基准点设置数量设点位

17、置根据设计确定,并定期对其稳定性进行核查。2)所有观测点、量测设备的安装、埋设在基坑开挖前完成,并测读初始值。3)监测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使用的仪器及传感器在施工监测过程中保证其精度和可靠性。4)派有经验的监测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监测施工,并定期向监理报送监测结果。当发现超过预警监测值时,及时报告监理。9.2地下室施工过程中的基坑监测本工程基坑支护结构为临时支护,在地下室施工期间对本工程的基坑支护结构进行相关的监测,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安全。1)监测项目的特点及监测重点本工程地下室最大挖深约9.7米,为深基坑,基坑土方开挖部分是按90垂直角度开挖并支护的,地下水位标高在基坑底之上。在地下室施工过

18、程中,将重点监控基坑四周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本工程基坑监测重点是: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和沉降。2)监测方法根据现场情况和设计要求,我们可以在基坑周围设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点,组成一个变形监测网。另外利用建设单位提供的市政导线和支导线点组成一个基准网,基准网采用独立坐标系统,对监测点进行观测。支护结构水平位移观测方法:采用全站仪,按自由设站法对埋设于基坑支护结构上的水平位移标志进行观测,每次观测所得到的各个观测点坐标与基坑开挖前进行的初始观测相比较,所得到的坐标差即为该观测点在本观测周期内的累积位移值。3)监测项目的警戒值和应急措施一般情况下,每个警戒值均由两部分控制,即总允许变化量和单位时间内允

19、许的变化量。根据规范,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该工程检测项目提出了以下警戒值: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最大位移取120mm,警戒值为80mm或每天发展不超过5mm,警告值为15mm或每天连续发展3mm,沉降变形观测严格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执行。若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出现沉降或位移速率或累积变形量接近警戒值等异常情况时,及时通知监理及有关单位,由现场监理会同设计等有关单位确定加密监测频率,若发现险情时应进行连续监测。9.3施工测量监测质量技术保证措施1)测量及监测技术人员:在本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由多名技术管理人员和工人组成测监技术小组。负责本工程测量监测任务,包括测放小组和监测小组。测放

20、小组负责基坑本身的测量工作;监测小组负责本身测量工作外的监控工作。对本工程进行有效的测监控制,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及平面位置符合设计图纸要求。2)施工监测要求仪器监测精度围护结构变形的监测;1mm。孔隙水压力的监测;1Pa。地面沉降的监测;地下水位的监测;5mm。对采取临时悬吊的管线的监测;围护结构边管线的监测;3)施工监测量测频率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每两天一次。围护结构侧土压力的监测;施工期间两天一次。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每周两次。围护结构施工及基坑开挖期间每两天一次,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每两天一次。两天一次,直至完工为止。4)施工监测测点布置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的监测:间距10-15m设点;孔间距15-

21、20米,测点间距0.5m设点;3-4孔同一孔测点间距2-3m设点;间距15-20m设点;孔间距15-20m设点;基坑周边建筑物的监没;在建筑物上四大角设点;5)测量设备使用检定遵守质量保证手册及程序文件中要求。工程所用的测量设备必须经计量行政部门检定合格后的设备。未经检定和超过检定周期测量设备不得使用。6)测量和定线按正倒镜作业。以消除仪器本身不确定度,保证测量点的精度。7)测量成果资料整理归档,按规定要求执行,并与工程同步整理。8)工程结束时应提交完整的监测报告。报告内容包括:A、基坑概况和监测目的;B、监测项目和监测布点;C、采用仪器的型号、规格和标定资料;D、监测资料的分析处理;E、监测值全过程变化曲线和F、监测结果评述。第十章 18#28#楼内控点平面布置图第十一章 18#28#楼沉降观测点平面示意图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