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1 ,大小:67.82KB ,
资源ID:516980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1698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建构筑物消防员初级培训理论和技能操作知识掌握要点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建构筑物消防员初级培训理论和技能操作知识掌握要点文档格式.docx

1、 (B) 突发性(C) 必然性 (D) 经常性2、我国消防工作贯彻B的方针。(A) 以防为主,防消结合(B)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C) 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 (D) 以防为主,以消为辅3、消防工作由国务院领导,由A负责。 (A)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 各主管单位 (C) 县以上人民政府 (D) 当地公安消防部门下一页第二章燃烧与火灾基本知识一、筒答题简述燃烧的涵义?简述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简述着火、自燃、闪燃、爆炸、粉尘爆炸、轰燃的涵义?何谓物质的着火点、自燃点和闪点?5何谓爆炸极限?6.简述固体、气体、液体物质的燃烧过程?7.简述燃烧产物的涵义及分类8简述烟气的涵义及危害性?9简述

2、火灾的定义和分类?10.简述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涵义及对火灾发展变化的影响11简述防火的基本方法?12简述灭火的基本方法?13.火灾按损失严重程度分哪几类?二、判断题1、燃烧是可燃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氧化剂)作用发生的一种放热、发光的剧烈化学反应,俗称着火。2、具备了燃烧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必定会发生燃烧。 3、燃烧只能在空气(氧)存在时才能发生,在其他氧化剂中不能发生。4、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物质的闪点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6、物质燃烧或热解后产生的气体、固体和烟雾称为燃烧产物。燃烧产物有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7、烟气是物质燃烧和热解的产物。火灾

3、过程所产生的气体,剩余空气和悬浮在大气中可见的固体或液体微粒的总和称为烟气。8、火焰的颜色与燃烧温度有关,燃烧温度越低,火焰就越接近蓝白色。9、凡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都称为火灾。10、按火灾损失严重程度分,火灾划分为A类、B类、C类、D类四种。11、A类火灾是指普通固体可燃物燃烧引起的火灾。12、B类火灾是指可燃液体、油脂以及可熔化固体燃烧引起的火灾。13、C类火灾是指可燃气体燃烧引起的火灾。14、D类火灾是指可燃金属燃烧引起的火灾。15、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l00人以上重伤,或者一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16、重大火灾是指造成l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

4、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一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17、较大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18、一般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19、火灾的发生发展,始终伴随着热传播过程。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0、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低部位传递到温度较高部位的过程。( 21、热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22、固体、液体、气体这三种物质都能把热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但不能吸收别的物体

5、辐射出来的热能。23、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24、燃烧的发生和持续,必须具备必要和充分条件,只要消除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条,燃烧就不会发生或不能持续,这就是防火与灭火的基本原理。25、冷却法就是采取措施将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使燃烧停止。26、窒熄法就是消除燃烧条件中的可燃物,使燃烧停止。27、隔离法就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开来,使可燃物失去火源后自行熄灭。28、化学抑制法是指通过干扰抑制游离基,中断燃烧的链反应。29、爆炸是失去控制的燃烧。30、灭火必须同时破坏燃烧的充分必要条件。31、具备了燃烧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必定会发生燃烧。32、二氧化碳灭火剂

6、主要依靠窒息作用和部分的冷却作用灭火。33、热对流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将热传播,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34、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热量与其表面积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35、热辐射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将热传播,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36、具备了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一定能够发生。37、可燃气体或蒸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时,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38、灭火的基本原理只有冷却、窒息和化学抑制。39、对于一般可燃固体,将其冷却到其燃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40、对于可燃液体,将其冷却到其燃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41、可燃液体的燃烧实际上是可燃液体蒸气的燃烧。42、热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

7、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叫热传导。43、由于液体变成蒸气或者气体迅速膨胀,压力急速增加,并超过容器的极限压力而发生的爆炸称物理爆炸。44、任何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达到一定的浓度范围都会发生爆炸。45、悬浮在大气中可见的固体和 (或)液体颗粒总称为烟。46、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表面能产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47、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引起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段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48、燃烧产物是指燃烧后剩余的物质。二、选择题(四选一)1、燃烧是可燃物与A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A) 氧化剂 (B) 还原剂 (C) 催化剂 (D) 稳定剂

8、2、根据燃烧的定义,D不是燃烧中的常见现象。 (A) 火焰 (B) 发光 (C) 发烟 (D) 爆炸3、燃烧过程中的氧化剂主要是氧。空气中氧的含量大约为B。 (A) 14% (B) 21% (C) 78% (D) 87%4、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爆炸危险性大小的主要依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B) 爆炸下限愈高,爆炸极限范围愈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C) 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极限范围愈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D) 爆炸下限愈高,爆炸极限范围愈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5、粉尘爆炸具有多种危害,关于它的危害性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A) 具有极强的破坏性 (B) 离起火点越近,破坏性越严重 (C) 容易产生二次爆炸 (D) 能产生有毒气体6、固体物质的燃烧形式有多种,A不属于固体物质的燃烧形式。 (A) 有焰燃烧 (B) 表面燃烧 (C) 分解燃烧 (D) 蒸发燃烧7、液体物质的燃烧形式有多种,A不属于液体物质的燃烧形式。 (A) 直接燃烧 (B) 动力燃烧 (C) 沸溢燃烧 (D) 喷溅燃烧8、下列燃烧产物中,B是不完全燃烧产物。 (A) CO2 (B) CO (C) H2O (D) 灰分9、烟气的危害性有多种,C不属于烟气的危害性。 (A) 毒害性 (B) 减光性 (C) 扩散性 (D) 恐

10、怖性10、按燃烧物的特性分,普通固体可燃物燃烧引起的火灾属于A。 (A) A类火灾 (B) B类火灾 (C) C类火灾 (D) D类火灾11、按燃烧物的特性分,可燃液体、油脂以及可熔化固体燃烧引起的火灾属于B。12、按燃烧物的特性分,可燃气体燃烧引起的火灾属于C。13、按燃烧物的特性分,可燃金属燃烧引起的火灾属于D。14、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一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A。 (A) 特别重大火灾 (B) 重大火灾 (C) 较大火灾 (D) 般火灾15、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一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

11、B。 (D) 一般火灾16、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C。17、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属于D。18、热的传播除了火焰直接接触外,主要还有三个途径。下列不正确的是C。 (A) 热传导 (B) 热辐射 (C) 热交换 (D) 热对流19、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都有热传导的性能。他们的强弱顺序为A。 (A) 固体物质最强,液体物质次之,气体物质较弱。 (B) 气体物质最强,液体物质次之,固体物质较弱。 (C) 液体物质最

12、强,固体物质次之,气体物质较弱。 (D) 液体物质最强,气体物质次之,固体物质较弱。20、关于热辐射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 只有在空气中才能传播热 (B) 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 (C) 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 (D) 以光的速度通过真空将热传播21、下列关于热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B。 (A) 热源温度愈高,与受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大,辐射越大。 (B) 热源温度愈高,与受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小,辐射越大。 (C) 热源温度愈低,与受辐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大,辐射越大。 (D) 热源温度愈低,与受辐射物体之伺的距离越小,辐射越大。22、关于热对流与通风口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13、。 (A) 通风口的面积愈大、高度愈低,热对流速度愈快 (B) 通风口的面积愈大、高度愈高,热对流速度愈快 (C) 通风口的面积愈小、高度愈低,热对流速度愈快 (D) 通风口的面积愈小、高度愈高,热对流速度愈快23、利用破坏燃烧爆炸的基础的原理,用阻燃剂对可燃材料进行阻燃处理,以提高耐火极限,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为A。 (A) 控制可燃物 (B) 隔绝空气(C) 消除着火源 (D) 阻止火势蔓延24、利用破坏助燃条件的原理,密闭有可燃介质的容器、设备等。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为B。 (C) 消除着火源25、利用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的原埋,在建筑之间留足防火间距、筑防火墙等。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为D。2

14、6、利用降低燃烧物的温度的原理,用直流水喷射着火物等。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A。 (A) 冷却法 (B) 窒息法 (C) 隔离法(D) 抑制法27、利用消除助燃物的原理,往着火的空间充灌惰性气体、水蒸气等。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B。 (D) 抑制法28、利用使着火物与火源隔离的原理,用难燃或不燃物体遮盖受火势威胁的可燃物质等。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为C。29、利用中断燃烧链反应的原埋,往着火物上直接喷射气体、干粉等灭火剂,履盖火焰,中断燃烧等。这样的灭火方法称之 D30、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B。 (A) 热能源 (B) 可燃物 (C) 燃烧产物 (D) 氧化物31、能

15、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D。 (D) 氧化剂32、下列物质中,A燃烧所引发的火灾属A类火灾。 (A) 纸张 (B) 钾 (C) 汽油 (D) 煤气33、下列物质中,B燃烧所引发的火灾属B类火灾。 (A) 木材 (B) 沥青 (C) 钠34、下列物质中,D燃烧所引发的火灾属C类火灾。 (B) 石蜡 (C) 汽油 (D) 乙烷35、下列物质中,B燃烧所引发的火灾属D类火灾。36、液化石油气火灾属于C。37、液体的火灾危险性是根据液体的C分类的。 (A) 燃点 (B) 自燃点 (C) 闪点 (D) 凝固点38、在液体(固体)表面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

16、即灭的火焰燃烧现象称B。 (A) 闪点 (B) 闪燃(C) 燃点 (D) 爆燃39、一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就会B。(A) 闪燃 (B) 阴燃(C) 分解燃烧 (D) 表面燃烧40、阴燃是A燃烧的特点。(A) 固体 (B) 液体(C) 气体 (D) 所有物体41、粉尘爆炸属于B。(A) 物理爆炸 (B) 化学爆炸(C) 气体爆炸 (D) 蒸气爆炸42、火灾中,关闭有关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区的可燃气体和液体的通道的灭火原理是C。 (A) 冷却 (B) 窒息 (C) 隔离 (D) 化学抑制43、B可能因吸附放热发生自燃。(A) 锯末(B) 活性炭(C) 金属硫化物 (D

17、) 硝化棉44、木材的燃烧属于B。(A) 蒸发燃烧 (B) 分解燃烧(C) 表面燃烧 (D) 阴燃45、沥青的燃烧属于A。(A) 蒸发燃烧 (B) 分解燃烧 (C) 表面燃烧46、焦炭的燃烧属于C。 (A) 蒸发燃烧47、在一定环境下,稻草、树叶等发生自燃的方式是无答案。 (A) 分解放热 (B) 氧化发热 (C) 聚合放热 (D) 发酵放热48、B可能发生阴燃 (A) 塑料 (B) 煤 (C) 橡胶 (D) 蜡烛49、热辐射是以B形式传递热量的。 (A) 光波 (B) 电磁波 (C) 介质流动 (D) 物体接触第三章危险化学品常识1、什么是危险化学品?2、简述危险化学品的分类?3、简述压缩气

18、体和液化气体的危险特性?4、简述易燃液体的危险特性?5、简述易燃固体的危险特性?6、简述自燃物品的危险特性?7、简述遇湿易燃物品的危险特性?8、简述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的危险特性?9、简述可燃助燃的毒害品与腐蚀品的危险性?一、判断题1、危险化学品是指物质本身具有某种危险特性,当受到摩擦、撞击、震动、接触热源或火源、日光曝晒、遇水受潮、遇性能相抵触物品等外界条件的作用,会导致燃烧、爆炸、中毒、灼伤及污染环境事故发生的化学品。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是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

19、伤害的物品。3、有机过氧化物指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对热、震动和摩擦比较敏感。如氯酸铵、高锰酸钾等。4、氧化剂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过氧键的有机物,其本身是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和摩擦极为敏感。5、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能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如红磷、硫磺等。6、自燃物品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如黄磷、三氯化钛等。7、毒害品指进入人(动物)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埋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

20、品(8、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容易扩散,其扩散性受比重影响为:比空气重的气体在空气中可以无限制地扩散,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比空气轻的气体扩散后,往往聚集在地表、沟渠、隧道、厂房死角等处,长时间不散,遇着火源发生燃烧或爆炸。9、带电性也是评定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火灾危险性的参数之一。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从管口或破损处高速喷出时,由于强烈的磨擦作用,会产生静电。10、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部没有毒害性,但是一些含氢、硫元素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具有腐蚀作用。对这类气体的容器,要采取一定的防腐措施,要定期检验其耐压强度,以防万一。11、易燃液体由于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挥发出易燃蒸气,其着火所需的能量极小,因此

21、,易燃液体都具有高度的易燃性。12、易燃液体挥发的蒸气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所以易燃液体存在着爆炸的危险性。挥发性越强,爆炸的危险就越大。13、氧化剂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氧化剂一般分为两个危险级别:一级氧化剂、二级氧化剂。危险特性主要表现为8个方面。14、有机过氧化物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或磨擦极为敏感,是热稳定性较差的物质。其危险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过氧基含量和分解温度。15、毒害品按其毒性大小,分为-级毒害品(剧毒品)、二级毒害品(有毒品);根据化学组成,分为无机毒害品和有机毒害品;根据储运中危险程度,将

22、其包装划分为两个类别:1类、11类。二、选择题 (四选一)1、按照我国目前己公布的法规、标准,危险化学品分为九大类,其中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物质泄漏、爆炸等这类物品称之为B。(A) 爆炸品(B)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C) 易燃液体 (D)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可分为三项,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 (A) 爆炸气体 (B) 易燃气体 (C) 不燃气体 (D) 有毒气体3、易燃液体可分为三项,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 (A) 无闪点液体 (B) 低闪点液体 (C) 中闪点液体 (D) 高闪点液体4、腐蚀性物品按照化学性质可分为三项,不包括下列哪一项C。(A) 酸性腐蚀品 (B) 碱性腐蚀品(C) 中性腐蚀品 (D) 其它腐蚀品;5、氢气的爆炸极限范围是A。 (A) 4.1%-74.2% (B) 12.5%?-74% (C) 5.3%-15% (D) 以上都不对6、一氧化碳的爆炸极限范围是B。 (B) 12.5%-74%7、甲烷的爆炸极限范围是C。 (A) 4.1%-74.2% (C) 5.3%-15%8、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主要危险特性就是易燃易爆,其中成分组成简单的气体比成分组成复杂的气体D。 (A)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