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39.01KB ,
资源ID:51967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196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实用类文本新闻阅读训练.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实用类文本新闻阅读训练.docx

1、实用类文本新闻阅读训练实用类文本新闻访谈类阅读训练学习目标:掌握新闻中访谈、时评、特写这三种常考新闻文体的文体特征与解读方法。学前必记:一、新闻的三大特征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最重要的是真实性。二、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五部份组成。 1、标题:能够概括、提示、评价新闻的内容,揭示新闻的本质,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导语:有六个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为何、如何,概述整篇报道的主要内容。 3、主体:使导语中的事实更加清楚,更加详细,以满足读者深入了解新闻事件的要求。 4、背景:一是为读者所不熟悉的新闻事实作注释;二是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实的意义;三是作者表达个人的观点;

2、四是使新闻的内容充实、饱满,富有立体感,并增强新闻的情趣、感染力和说服力。 5、结尾:结尾有时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有时是文章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个层次。一、新闻访谈 (一)访谈的概念:如果因为某个人、事件、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二)访谈的特征: 1、针对性:访谈的目的性非常强,针对某一特定人、事、问题进行访谈; 2、专题性:围绕一个中心提问。3、典型性:访谈的人、事、问题具有典型意义4、形式:通常以答记者问、采访纪实、访谈录、对话录等形式出现。(三)访谈常用手法1、常用的提问方法:趣问:诙谐有趣、形象生动,可以消除陌生感,拉近

3、双方的距离。直问:不转弯抹角,直截了当提出问题。旁问:有意岔开,先谈别的事情,以营造轻松的气氛。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2、常用的调控方法:访谈中要及时根据对象回答时的新情况进行调控,使访谈顺利、深入地进行下去。追问:就对方陈述中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谈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推进。延伸:就对方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以拓宽领域,避免片面性。对比:就对方在某一问题上前后不同或与众不同的回答进行对比提问,也可以引入其他人对同一问题的观点进行对比提问。3、提问技巧:围绕主题、问题明确、采用不同的语调和句式、平实的口语。(四)访谈的基本结构:1、对象:常在标题与第一段明确访问对象,

4、交代他的职业、背景、功绩等。2、访谈内容:一问一答(明确采访要点与回答者观点)3、结论或启示或总结或小结(一般是最后一问)(五)阅读方法(1)首先圈画提问者的问题,分出那些事关键问题,那些是次要问题,哪些问题可以合并为一个主题。(2)再阅读回答者的回答部分,圈画开头句、结尾句与一切表达观点的议论性句子,明确回答的观点。(六)阅读训练:用上述两步阅读方法快速把握以下访谈的主要内容及观点 中国天然气之父 温州都市报记者采访戴金星院士 戴金星,著名天然气地质与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中国石油界称誉为“中国天然气之父”。 记者: 您长期从事天然气地质和天然气地球化学的研究,您最大的成果是什么?

5、戴金星: 以往认为石油和天然气只是由低等的但繁殖率很大的生物成因腐泥型有机质生成的,一直没有认识到高等植物遗体煤层和煤系中腐殖型有机质也能生成工业性油和气,故不在煤系中去勘探油气。 我在研究中发现,腐泥型有机物既能生油,也能生气,然而腐殖型有机物在煤化过程中以生气为主,成油为辅,故煤矿的腐殖型有机质是生气层,生煤的地方是找气和发现气田的有利地区。 我们是1979年提出在我们煤系中寻找天然气的,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也是很简单的,但在此之前没有想到而已。 记者:真理往往就是这样,看似简单,而寻找总结不知要付出多少代价心血。同样您也是经过辛勤的劳动才获得的。您当时是怎么会想到研究这个课题的? 戴金星:

6、 1961年我从南京大学地质系大地构造专业毕业后,来到江汉油田工作。在那里我发现,无论在世界上,还是在中国,都几乎没有系统地全身心投入研究探索天然气的人。于是我决定选择天然气地质和地球化学专业作为自己的专业目标和方向。 1972年,我决定以煤成气地质和地球化学为主攻重点。从1975年到1995年,我与同事以及学生们走遍了除西藏、台湾外的各省(市、自治区),积累了3万多个气组分及碳、氢、氧同位素数据。1978年,我提出了“煤成气理论”概念。 1981年,我主笔“煤成气概况”的报告,为1983年国家把“煤成气开发”列为“六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打下了基础,推动了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走向黄金时期。 记者

7、: 您真是中国名副其实的天然气之父。根据您建立的“煤成气”理论,在实践中取得了什么效果 戴金星: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以“煤成气”理论为依据,先后预测了5个1000亿立方米以上的大气田,其中包括靖边、苏里格、榆林、乌审旗、克拉2等,并逐步得以证实,最终推动了“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目前中国天然气 70的储量是根据“煤成气”理论探明和发现的。为此,我感到欣慰。 你说我是天然气之父,我是不赞同的,我只不过是把一生的痴情寄托在“气”上罢了,为神州争“气”,为“气”壮山河。 记者: 您对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是您对“气”情有独钟。您是否从小就喜欢呢您的成长道路是如何走过来的 戴金星: 记

8、得小学一次上地理课时,林景晖老师要求我们用石膏制作一个全国主要煤、铁、铜等矿产分布图。我认真地做了一个,现在想想那时做的石膏模型是很粗糙的,但却得到林老师的表扬,从此我的心中就萌发了为祖国找矿藏的想法。 记者: 人的一生中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一生的荣幸。您还时常怀念当年的学生生活吗? 戴金星: 是啊。我在中学时,杰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伟大的文豪鲁迅、卓越的考古学家夏鼐和著名的化学家唐敖庆等都曾是我心中的偶像。而李四光的谈谈风水褶皱等地质科普书,我在读初二时就特别感兴趣。温州没有褶皱书中说的沉积岩,只有火山岩,我理解不了,但还是把书啃了下来。高中时,一首勘探队之歌对我的影响很大:“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

9、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地质队员为祖国献身的激情、为科学拼搏的精神和为理想吃苦的毅力强烈地感染了我,使我最终选择了探索地球奥秘、寻找祖国宝藏的地质专业。 记者: 那是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只有经历那个时代的人才能体会当时的激情和追求。如今报考地质专业的学生不多了,原因就是读地质专业毕业后工作艰苦。那么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戴金星: 我还是不后悔当年的选择。当年新中国第一代地质勘探科技人员和石油工人,白手起家,是很艰苦的。如今我们的石油工业是赢利大户,今日大庆油田的“干打垒”不见了,油田都变成了现代化城市。还有克拉玛依、塔里木油田的高楼大厦不会比温州差多少。 目前大学毕业就业难,

10、而读地质专业的就业就很容易,如西北地区还可以达到百分之百。 记者:您与当年一样还在鼓动我们的高中毕业生积极报考地质专业,成为石油天然气勘探队伍中的一员 戴金星: 是啊,我多么希望年轻人前仆后继,继承我们的事业,为祖国打开地球奥秘,为人类寻找足够的能源。 (选自2006年9月21日温州都市报,有删改) 注:干打垒,指一种用木版和黏土筑成墙的房子。 15本次访谈主要探讨了三个方面的问题。请写出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以及其中的一个结论。(4分) 参考答案:戴金星院士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什么。 (戴金星院士为什么被誉为“天然气其父”) 戴金星院士的成功(成长)因素是什么。 如何看待如今报考地质专业的学生不多的问

11、题。 对应的结论:提出了“煤成气”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发现了大批大气田,使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走向黄金时期,并推动了“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中学老师的影响;对健康偶像的崇拜;勤奋好学;兴趣广泛;时代精神的熏陶(理想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熏陶);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当今地质勘探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已不像以前那样艰苦;报考地质专业可以解决就业的难题。16访谈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通常取决于提问的质量。你认为本访谈提问的质量如何请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5分) 参考答案:紧扣主题,不枝不蔓。记者的提问,紧扣“天然气之父”这一中心。“您最大的成果是什么?”“怎么会想到研究这一课题?”“在实践中取得了些什

12、么效果?”等,是探讨被誉为“天然气之父”的原因。“您的成长道路是怎样走过来的?”“您还时常怀念当年的学生生活吗?”等,是探讨成为“天然气之父”的因素。而“如何看待中学毕业生报考地质专业问题”,则是“天然气之父”的理想的延续。所有这些提问和回答,都解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代青年应该如何使自己成为一名成功的人士。善于引导,环环相扣。当戴金星院士没有明确回答“最大成果是什么”时,记者及时用两个提问“怎么会想到研究这一课题?”“在实践中取得了些什么效果?”最终让被访者明确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并且,引导转换非常得体、自然。戴院士第一个问题的结束语是“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也是很简单的,但在此之前没有想到而已”

13、记者于是用“真理往往就是这样,看似简单”给予连接过渡。适时应和,便于沟通。适时应和,能够拉近与被访者的感情距离,自然延续话题。如当戴院士谈到他因小学地理老师,而萌发了为祖国找矿藏的想法时,记者适时地应和说:“人的一生中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一生的荣幸。”17戴金星说“我还是不后悔当年的选择”,并且希望年轻人也能像他当年那样作出“选择”。你对戴金星的“不后悔”是怎样看的对戴金星的“希望”又是怎样看的请作简要阐述。 (6分) (1)对“不后悔”的看法:正因为当年的选择,才成就了今天的一番事业,的确没什么后悔的。正因为当年的选择,推动了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走向黄金时期,为神州争了“气”,这还有什么可后悔的?

14、把自己的人生选择,与祖国的需要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是值得敬佩(学习)的。(2)对“希望”的看法:我们应该像戴金星院士所希望那样作出选择,为祖国打开地球的奥秘,为人类寻找更多的能源。我们不必都如戴金星院士那样选择,只要如他那样“献身祖国” “献身科学”,那么无论作出怎样的选择,都是值得肯定的。我们不必都如戴金星院士那样选择,因为各人的兴趣不同,志向有别,只要是国家需要的选择,都是值得肯定的选择(看法+分析)二、新闻特写一、特写的概念: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其最

15、大特点是生动而集中地再现新闻场面或新闻人物,着力渲染和烘托气氛,强调对读者的感染力。二、特写常考类型: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三、新闻特写的解读方法:1、圈画标题获取人物、主要事件,甚至是作者的观点度。2、快速阅读文本,圈画出每段概括性或议论性的句子。3、把握文本中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作者如何评价。例文: 梦碎雅典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这位37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女子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17年之久,但好运却从未降临到她的头上。当奥蒂今晚闪着泪花走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

16、赛场时,她追求了一生的梦想化作了一场噩梦。奥蒂已经赢得过一次百米冠军。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女子田径选手能在37岁“高龄”依然在世界赛场上奔跑;也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名将比奥蒂遭遇更多的莫名其妙的不幸。这次大赛前,她以10秒96的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三。美国的奥运冠军德弗斯和世界冠军托伦斯因故不能参加本届的百米赛,这给了奥蒂一次绝好、也是最后一次竞争世界“短跑女皇”的机会。经过三轮出色的表现,奥蒂最终站到了决赛起路线前,观众送给她的激励掌声超过了所有其他选手。她太珍惜这次机会了,这将是她人生最关键的一次搏击,就像剑手要毕其功力于一击。奥蒂蹲下了,全场静默着。发令员举起手臂。反常的两声枪响表明有人抢跑。

17、所有人跑出后都停下来,惟独奥蒂没有听出是犯规的枪声。这对于比赛经验最丰富的她来说,真是不可思议。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启动”完美之极。她像旋风般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夜色中,孤独的奥蒂如黑色的闪电射向终点,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80米!在全场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可怕”的事情。此时,全场再次静默得反常。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奥蒂,为什么总是不幸的奥蒂!人们想起在1993年的世界锦标赛百米决赛中,奥蒂和美国的德弗斯几乎同时撞线,成绩均为10秒82。但是,国际田联通过录像将金牌判给了对手。站在银牌领奖台上,奥蒂的那双泪眼给世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18、历史居然惊人地再一次重演!1996年奥运会百米决赛上,奥蒂又一次在同样的情形下输给了德弗斯,又一次成为无可奈何的“伴娘”,让世界唏嘘不已。去年底,奥蒂曾经决定退役。捧着一大堆银牌和铜牌,心怀不甘的她宣布改当时装设计师。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体育爱好者都将深深的敬意,献给这位不是世界百米冠军的“女皇”。现在,奥蒂那两条修长的腿沉重地走着,分明是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那条跑道浓缩了她20多年的运动生涯和一个未能如愿的梦。数万观众以静默表示着他们的深深的同情。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奥蒂没有沮丧,没有发脾气。她的脸上是坚毅的神情。起点前,奥蒂再一次蹲下,再一次使出毕生的气力去拼搏,但结局是大家可以预料的

19、(仅获第七名)。奥蒂以永不向厄运低头的勇气证明了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 (新华社雅典1997年8月3日电)1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4分【答案】属于导语部分。主要作用有: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坏运气”,更深刻理解奥蒂渴望圆梦雅典的迫切心情,突出奥蒂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3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

20、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5分)【答案】观众以静默的方式表示他们深深的同情。奥蒂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她回到的不只是决赛跑道的起点,也是梦想的起点。4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5分)【答案】“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之一。奥蒂的“悲剧命运”令人叹息,但她屡败屡战、不向厄运低头的坚毅与执着,完美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失败者未必不是英雄,奥蒂虽败犹荣。(意思对即可)三、新闻时评(一)概念及特点概念:时评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或新闻中表现乃至隐藏的问题,发表

21、自己的见解,或归纳总结出新的结论或观点。特点:以说理为主,或夹叙夹议,或先叙后议。其内容必须包括提出问题、有确定的主题、有完整的论述、有合理的阐述、有明确的结论(二)时评的同样适用圈画阅读。(详见于语文基础知识手册544页)新闻时评阅读的关键在于,一是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即作者的观点态度;二是把握作者论证运用的相关材料;三是把握作者论证分析的思路和结构。例文: 法律来保护阳光 “中国高度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 2006年1月1日,中国将正式实施可再生能源法。”摘自国家主席胡锦涛2005年11月7日在国际科再生能源大会上的致辞什么是可再生能源

22、?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相对于越用越少、不可再生的煤和石油,这些能源可谓循环往复、取之不竭。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专门立法来保护它们的开发呢?原来这阳光、这风、这些生物等并不自由。我们歌颂阳光的美丽,羡慕风的来去,欣赏生物的多姿,其实它们受着许多束缚,满肚子委屈。阳光不远万里来到地球,不只是为了红几朵花、绿几棵树,它还能发电、供热,能让汽车跑,能让电灯亮。科学家说,晴天太阳照着的每一平方米就蕴藏着1千瓦时左右的能量。风儿在地球上飘荡,也不只是为了来一点凉爽、送几片白帆,它还有更大的力量,却无用武之地,所以就恼怒、狂躁。你看那台风、飓风、龙卷风是怎样地拍胸怒吼!地球上除人

23、类以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生物,不过它们只是无奈地独处,兰在幽谷无人问,花自飘零水自流,还有谁知道它们居然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呢?阳光、风、水、生物、地热、海洋有这么多本事,为什么不使出来呢?有两个原因:一是人们的认识所限,有眼不识金镶玉,轻慢了它们,它们当然就不出力。这好办,随着科学的进步,观念的转变,会纠正的。二是人们的固执,明知可用就是不用,甚至不许别人用。原来能源一族也和人类社会一样,新旧之间会明争暗斗,抢位置、争高低,先来的见不得后到的,强势者挤兑着弱小的,新能源的开发当然要投资,就能源说,何苦呢,照旧用我不更省事?新能源的开发要成本投入,旧能源说,你看,得不偿失!房顶上装一个太阳能光伏发电系

24、统和供热系统,可以供全楼的照明、热水。建筑商说还得改图纸,施工队说太麻烦,物业部门说不美观。山坡上竖一个风力发电塔就可送电到万家,但是先要征地,又要修路、进设备、培训技术人员。主持者一想,算了吧,还是到热电厂买电去。玉米的传统用途是食用或者当饲料,现在发现可以造酒精,这酒精还能开汽车,玉米秆可以发电。但是将这些理论变为现实有许多风险,谁第一个吃螃蟹?总之,新事头绪多,旧轨最好循。至于新事物的前景,一般人管不了那么多。一般人管不了,谁来管?国家来管。用什么方法来管?用法律。只有法律才能平等地规范所有人的行为,保护人类的长远利益,于是就有了可再生能源法。1831年,当整个欧洲还在靠油灯、蜡烛照明,

25、靠煤炭取暖时,法拉第把一块磁铁投入线圈,电流计上的指针轻轻摆动了一下。他给人表演时,有绅士问:“这有什么用?”法拉第说:“先生,不用多久,它就会给您交税的。”现在全世界靠电力生产的财富和税收早已多得难以统计。为推广新能源,各国都制定了相关法律。现在阳光、风、生物等新能源才崭露头角,就像当年法拉第手中的磁铁和线圈,亟盼世人理解,盼社会支持,盼法律保护。打个比方,可再生能源法就像未成年人保护法一样,它是专门保护弱者、保护未来、保护人类的长远利益的。千百年来,我们都将阳光当作人类自由的象征,现在突然发现,我们并没有给阳光自由,发现我们亟须用一部专门的法律来保护阳光的自由。当年 有人问恩格斯说,你和马

26、克思为之奋斗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恩格斯回答:“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自有阶级社会以来,人类就在为自己争自由,为社会秩序立法,现在又懂得为自然争自由,为保护利用自然立法。人类的自由发展应该成为自然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反之,自然的自由发展也是人类自由发展的条件。当阳光、风、各种生物,还有地热、海洋都自由地迸发它们所有的能量时,人类自己也就获得了最大的自由。19请在画线部分任选两处,指出其所用修辞方法,并分析所用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4分)【答案】用拟人手法形象地表达出可再生能源没有被开发。用反问手法强调了人类对可再生能源的不了解。用排比句式突出新能源在推广过程中受到了的

27、重重阻力。20作者引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1)承接上文提到的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总是遇到许多阻碍,发力的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证明了当初电力能源的开发利用也遇到了阻碍,但最终不仅突破了人类的旧有认识,还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照应上文,与上文形成对比,说明新能源之所以无用武之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代人观念守旧,怕麻烦,怕承担风险。(2)引出下文有关新能源亟盼世人理解、社会支持、法律保护的内容,从而说明为自然争自由,为保护利用自然立法的重要性。充实文章的内容,增强新闻的真实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说服力。21文章标题“让法律来保护阳光

28、”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6分)【答案】“让法律来保护阳光”指通过立法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论述:可再生能源不自由,是指它得不到开发利用。主要的原因有两个:受科学认识的局限;受眼前利益的局限。只有通过立法突破眼前利益的局限,才能保护可再生能源的自由发展;保护可再生能源的自由发展,也就是保护人类的自由发展。新闻常考题型例题分析及方法指导(一)、分析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内容+目的/效果) 【角度】1、再现采访过程 2、再现现场情形3、叙述人称选择4、细节描写作用 5、新闻数据运用例1:昨天晚上7点多钟,记者乘坐采访车赶到南澳镇。此时,一阵紧过一阵的狂风裹挟着海水,不断向镇

29、区刮来。尽管天已漆黑,但是大海上滔天的白浪依然清晰可辩。在港湾里避风的渔排随着浪头上下摇晃,随时有倾覆的危险。晚上8点一过,风力明显加大。记者乘坐的采访车一停下来,车身就被大风刮得剧烈抖动。海水被接近10级的大风卷集着,疯狂地“扑”上防波堤,形成一阵充斥着咸味的暴风雨。南澳镇门朝大海的店面几乎全部大量进水,积水没过脚面。晚上8点04分,南澳全镇停电。 南澳:“风眼”里经受冲击题目:本文的作者是如何突出真实性的?【参考答案】从三个方面。一是根据采访经过突出真实性;二是根据对新闻现场的客观反映突出真实性;三是根据准确的数据突出真实性。 (二)、把握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内容+效果)【思考角度】1、表

30、现形象特点 2、表现形象变化 3、前后内容联系 4、新闻传达感情例2:新“哥德堡”与“哥德堡”一号在形状、结构、大小上基本相同,但新“哥德堡”的内脏却设置有高科技设备,它完全具备了现代远洋航海安全的要求。瑞典“哥德堡”号官方网站充满了对“哥德堡”号的溢美之辞:“这一工程是传统造船工艺和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继承了18世纪的高超手工工艺。任何人在海上见到了升起全帆航行的哥德堡号,都看不出她和历史上的古帆船有任何区别。”2005年10月,一艘18世纪的古船再次扬帆远航了。 复活的“歌德堡”号到了广州题目:作者称新“歌德堡”号为“复活的歌德堡”号,是否准确?【参考答案】非常贴切。“复活”两字使历史与现

31、实、沉船与新船很自然地勾连起来了。同时也是对文中“形状、结构、大小基本一致”的应证,很好的表现了瑞典人的航海梦想与行动激情。(三)、领会新闻材料的详略性 【思考角度】 1、材料角度是否不同 2、材料联系是否层进 3、能否开阔读者视野例3:动辄搬出“专家观点”如今似乎成了一种时尚。然而,无可回避的是,专家意见的可信度似乎也在大幅度地滑坡。比如,最近有好几件事让人对某些专家学者的所言所行不敢恭维。在调控政策之手逐渐引导房价理性归位的时候,不少专家学者在许多公开场合发表力挺房价的高论。富有讽刺意味的是,先后有两个楼盘恰在此时盛大开盘,房地产商竟推出了“同质化”的气派庆典,不是大搞那种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而是盛情邀请专家学者作现场演讲,请他们在论坛上发布“房价不会下跌”之类的观点。不管说得如何动人,其实都只不过是转弯抹角地引你掏钱罢了。试想,他们跟推销的售楼小姐比起来,恐怕只是多穿了一件叫“专家”的外套。前不久,国内一家专搞环境研究的权威机构,经过一番研究竟然能得出一个“科学结论”:中国城市环境污染不是由汽车造成的,而是由自行车造成的。当这个凡有点常识的人都不敢相信的“科研成果”公诸于世时,立即遭到了各方的质疑。很快,有报道“揭开了盖子”原来,这个环境研究课题是由一家汽车公司赞助的!此外,在“苏丹红”“雀巢奶粉”事件风波中,专家的表现忽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